一种便携式户外生物质燃料营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63812发布日期:2022-08-31 15:0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户外生物质燃料营炉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燃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户外生物质燃料营炉。


背景技术:

2.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露营是一种短时的户外生活方式,是为了工程、军事、测绘、旅游等而特设临时的户外驻扎区,包括营帐、草棚、车房等简易形式的短时户外居住营所,户外装备指的是参加各种探险旅游及户外活动时需要配置的一些设备,野外炊具一般指炉头和燃料(气罐)用于野外煮食烧水,携带非常方便,炉头分油炉和气炉,气炉搭配气罐较为常用,油炉又称万用炉,配合煤油、白汽油等使用,但价格贵,并且需要经常清理维护,因此不少户外爱好者选择使用柴火炉类的木材燃料炉,由于近些年生物质燃料兴起,市面上存在一种生物质燃料炉,现有技术领域内,生物质燃料炉不便于携带,在使用过程中填充燃料较为麻烦,并且生物质燃料炉在强风环境下火苗窜动容易引燃周围易燃物,以及传统的熄灭方式熄灭不完全容易导致炉内残留火星,进而容易发生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户外生物质燃料营炉,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生物质燃料炉不便于携带,在使用过程中填充燃料较为麻烦,并且生物质燃料炉在强风环境下火苗窜动容易引燃周围易燃物,以及传统的熄灭方式熄灭不完全容易导致炉内残留火星,进而容易发生火灾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户外生物质燃料营炉,包括:箱体、收纳槽、营炉机构、营炉机构、支架、收纳抽屉和手摇鼓风机;收纳槽开设在所述箱体的内侧;营炉机构安装在所述收纳槽的内腔;支架能够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端;所述收纳抽屉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收纳抽屉插接在箱体的内侧;手摇鼓风机能够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营炉机构的外侧。
5.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营炉机构包括:外壳、遮挡机构、安装槽、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座、密封盖、第三连接座、第二连接杆、第四连接座、生物质燃料炉、助燃剂存储罐和电打火器;外壳安装在所述收纳槽的内腔底端;所述遮挡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遮挡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的顶端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开设在外壳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座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安装槽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前后两组第一连接座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形状为z形;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前后两组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密封盖的数量为两
个,两个所述密封盖安装在左右两个第二连接座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接座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三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第三连接座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密封盖的内侧顶端前后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前后两组第三连接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形状为l形;所述第四连接座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第四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座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安装槽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两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组第四连接座的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生物质燃料炉内嵌在所述外壳内腔,所述手摇鼓风机与生物质燃料炉的外壁进风口活动连接;助燃剂存储罐设置在所述生物质燃料炉的燃烧室顶端;电打火器安装在所述生物质燃料炉的燃烧室外侧;其中,所述助燃剂存储罐与生物质燃料炉的燃烧室通过阀管相连接,所述外壳的顶端外侧设置有投料组件。
6.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投料组件包括:投料外壳、定量加料组件、进料斗、转轴、转筒、存储管和导管;投料外壳内嵌在所述外壳的内腔顶端开口处,所述投料外壳的顶端延伸出外壳的上表面;定量加料组件设置在所述投料外壳的内腔底端;进料斗设置在所述投料外壳的内腔顶端开口处;转轴沿上下方向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投料外壳的内腔中心位置,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出投料外壳的下表面;转筒键连接在所述转轴的外壁顶端;所述存储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存储管沿周向间隔内嵌在转筒的内侧,所述存储管的内腔上下两侧分别与转筒外壁上下两侧贯通;导管安装在所述投料外壳的内腔底端并与投料外壳的内腔相贯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生物质燃料炉的燃烧室相连通;其中,所述投料外壳的底端设置有驱动单元。
7.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皮带轮、转柄和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键连接在所述转轴的底端;转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端前侧,所述转柄的底端延伸进外壳的内腔;第二皮带轮键连接在所述转柄的底端,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定量加料组件包括:定量加料组件外壳、顶板、通孔、套筒轴、扇形块、盲孔、第三弹簧、顶珠、旋转轮、旋转杆和出料孔;定量加料组件外壳内嵌在所述投料外壳的内腔底端;顶板设置在所述定量加料组件外壳的内腔顶端;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通孔呈扇形开设在顶板的表面,所述通孔的底端与定量加料组件外壳的内腔相通;套筒轴沿上下方向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顶板的中部和定量加料组件外壳内腔底端开口处,所述的贯穿套筒轴的内腔并与套筒轴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扇形块过盈配合在所述套筒轴的外壁并与若干个通孔构成的扇形相适配;所述盲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盲孔呈扇形开设在扇形块的表面且位于通孔的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三弹簧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若干个盲孔的内腔底端;所述顶珠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顶珠插接在若干个盲孔的内腔顶端,所述顶珠底端与第三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盲孔能够插入至通孔内腔;旋转轮过盈配合在所述套筒轴的外壁底端;旋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定量加料组件外壳的内腔,所述旋转杆与旋转轮啮合,所述旋转杆的前端延伸出投料外壳的外壁并设置有旋钮:旋转杆开设在所述定量加料组件外壳的内腔底端且位于通孔的下方。
9.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插槽杆、插杆、第一弹簧、顶杆、篷
布、限位孔、安装孔、第二弹簧、定位珠、t形管、直线管、纤维绳和涡卷弹簧杆;所述插槽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槽杆分别内嵌在外壳的内腔前后两侧;所述插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杆分别插接在前后两个插槽杆的内腔;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插槽杆的内腔底端,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插杆的底端固定连接;顶杆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前后两个插杆的顶端;篷布一端沿前后方向安装在顶杆的下表面,所述篷布的另一端与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限位孔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插槽杆的左右两侧顶端并与插槽杆的内腔相贯通;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安装孔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插杆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前后两组安装孔的内腔;所述定位珠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定位珠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定位珠分别设置在前后两组第二弹簧的外侧,所述定位珠与限位孔的内腔适配插接;所述t形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t形管分别内嵌在的内腔底端;所述直线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直线管分别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左右两个的底端;所述纤维绳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纤维绳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纤维绳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t形管和直线管内侧并将其绷紧,两组所述纤维绳的一端分别与两组的内侧固定连接;涡卷弹簧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的内腔,所述涡卷弹簧杆的顶端延伸出的上表面,两组所述纤维绳的一端与涡卷弹簧杆的外壁缠绕。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户外生物质燃料营炉:
11.1、通过向上提起顶杆,以使顶杆带动篷布向上移动并张开,顶杆驱动插杆在插槽杆的内腔向上移动,定位珠在对应位置上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向外侧移动插入至限位孔的内腔,进而对当前位置上的篷布进行固定,以使篷布起到挡风作用,转动涡卷弹簧杆,涡卷弹簧杆将纤维绳缠绕在涡卷弹簧杆表面,纤维绳拉动对应位置上两组定位珠向内侧移动并与限位孔脱离插接,进而解除对插杆的固定,第一弹簧在自身弹性作用下驱动插杆插入至插槽杆的内腔复位,以将篷布快速收起;
12.2、通过转动转柄驱动第二皮带轮转动,促使第一皮带轮在第二皮带轮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以使转轴驱动带动转动,进而使若干个分别依次转动至顶板上方对应位置处实现生物质燃料定量加入,内腔生物质燃料颗粒穿过依次穿过通孔、定量加料组件外壳和出料孔内腔,并由导管进入至生物质燃料炉内部燃烧室内完成填料,控制助燃剂存储罐内部助燃气体进入至生物质燃料炉燃烧室内将其填充,控制电打火器将生物质燃料炉内部燃烧室内助燃气体点燃进而引燃生物质燃料炉内部生物质燃料,进而可使用生物质燃料炉进行生火烧水等;
13.3、通过转动旋转杆,旋转轮在旋转杆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套筒轴带动扇形块转动至通孔下方,使通孔与出料孔内侧封闭,起到辅助密封作用,向内侧转动左右两个密封盖,以使密封盖在第二连接座的配合下驱动第一连接杆以与第一连接座销轴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内侧转动,并在第三连接座的配合下驱动第二连接杆以与第四连接座销轴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内侧转动,进而使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收纳至安装槽内腔同时,密封盖将外壳顶端遮盖密封,进而使外部氧气无法进入,生物质燃料炉燃烧尽外壳顶端氧气后自动熄灭,进而避免生物质燃料炉内部生物质燃料残留火星二次燃烧:
14.从而可实现生物质燃料炉野外露营携带收纳及使用和可在使用燃烧过程中无需
拆卸进行燃料定量添加,并且可使生物质燃料炉在强风环境下燃烧更加稳定,以及在使用完毕后完全避免炉内残留火星,防止引发火灾。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营炉机构爆炸图;
17.图3为图2的定量加料组件爆炸图;
18.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19.图5为图2的遮挡机构爆炸图。
20.图中:1、箱体,2、收纳槽,3、营炉机构,31、外壳,32、安装槽,33、第一连接座,34、第一连接杆,35、第二连接座,36、密封盖,37、第三连接座,38、第二连接杆,39、第四连接座,310、生物质燃料炉,311、助燃剂存储罐,312、电打火器,313、投料外壳,314、进料斗,315、转轴,316、转筒,317、存储管,318、导管,319、第一皮带轮,320、第二皮带轮,321、转柄,4、遮挡机构,41、插槽杆,42、插杆,43、第一弹簧,44、顶杆,45、篷布,46、限位孔,47、安装孔,48、第二弹簧,49、定位珠,410、t形管,411、直线管,412、纤维绳,413、涡卷弹簧杆,5、支架,6、收纳抽屉,7、手摇鼓风机,8、定量加料组件,81、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2、顶板,83、通孔,84、套筒轴,85、扇形块,86、盲孔,87、第三弹簧,88、顶珠,89、旋转轮,810、旋转杆,811、出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户外生物质燃料营炉,包括:箱体1、收纳槽2、营炉机构3、支架5、收纳抽屉6和手摇鼓风机7,箱体1为手提箱形式便于使用者携带使用;收纳槽2开设在箱体1的内侧;营炉机构3安装在收纳槽2的内腔;支架5能够拆卸的安装在箱体1的底端,支架5可根据需要折叠并收纳至箱体1底端;收纳抽屉6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收纳抽屉6插接在箱体1的内侧,收纳抽屉6内部可存放用具及生物质燃料颗粒;手摇鼓风机7能够拆卸的安装在营炉机构3的外侧。
23.实施例2,请参阅图2,营炉机构3包括:外壳31、遮挡机构4、安装槽32、第一连接座33、第二连接座35、密封盖36、第三连接座37、第二连接杆38、第四连接座39、生物质燃料炉310、助燃剂存储罐311和电打火器312;外壳31安装在收纳槽2的内腔底端;遮挡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遮挡机构4分别设置在外壳31的顶端左右两侧;安装槽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槽32分别开设在外壳31的前后两侧;第一连接座33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一连接座33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第一连接座33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安装槽32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第一连接杆34可以与第一连接座33销轴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内侧或向外侧转动;第一连接杆34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一连接杆34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第一连接杆34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前后两组第一连接座33的内侧,第一连接杆34的形状为z形,第一连接杆34可收纳至安装槽32的内腔,第一连接杆34的前后两侧侧设置有密封垫,第一连接杆34
与安装槽32的内腔外侧相适配可将安装槽32的内腔外侧密封;第二连接座35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二连接座35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第二连接座35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前后两组第一连接杆34的另一端;密封盖3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密封盖36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第二连接座35的外侧,密封盖36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垫,左右两个密封盖36闭合后可将与外壳31顶端与安装槽32的内腔顶端部分密封防止外部氧气进入;第三连接座37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三连接座37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第三连接座37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密封盖36的内侧顶端前后两侧;第二连接杆38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二连接杆38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第二连接杆38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前后两组第三连接座37的内侧,第二连接杆38的形状为l形,第二连接杆38可收纳至安装槽32的内腔;第四连接座39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四连接座39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第四连接座39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安装槽32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两组第二连接杆3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组第四连接座39的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8可以与第四连接座39销轴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内侧或向外侧转动;生物质燃料炉310内嵌在外壳31内腔,手摇鼓风机7与生物质燃料炉310的外壁进风口活动连接;助燃剂存储罐311设置在生物质燃料炉310的燃烧室顶端,助燃剂存储罐311内部可存放甲烷等助燃剂,助燃剂存储罐311内部设置有阀门可将内部助燃剂排入至生物质燃料炉310内部燃烧室内;电打火器312安装在生物质燃料炉310的燃烧室外侧;其中,助燃剂存储罐311与生物质燃料炉310的燃烧室通过阀管相连接;其中,外壳31的顶端外侧设置有投料组件,投料组件包括:投料外壳313、定量加料组件8、进料斗314、转轴315、转筒316、存储管317和导管318;投料外壳313内嵌在外壳31的内腔顶端开口处,投料外壳313的顶端延伸出外壳31的上表面;进料斗314设置在投料外壳313的内腔顶端开口处;转轴315沿上下方向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投料外壳313的内腔中心位置,转轴315的底端延伸出投料外壳313的下表面;转筒316键连接在转轴315的外壁顶端;存储管317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存储管317沿周向间隔内嵌在转筒316的内侧,存储管317的内腔上下两侧分别与转筒316外壁上下两侧贯通;导管318安装在投料外壳313的内腔底端并与投料外壳313的内腔相贯通,导管318的另一端与生物质燃料炉310的燃烧室相连通,生物质燃料可沿导管318进入至生物质燃料炉310内部燃烧室内完成填料;其中,投料外壳313的底端设置有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皮带轮319、转柄321和第二皮带轮320;第一皮带轮319键连接在转轴315的底端;转柄3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外壳31的顶端前侧,转柄321的底端延伸进外壳31的内腔;第二皮带轮320键连接在转柄321的底端,第二皮带轮320与第一皮带轮319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皮带轮319可在第二皮带轮320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转轴315转动。
24.实施例3,请参阅图3-4,定量加料组件8包括: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1、顶板82、通孔83、套筒轴84、扇形块85、盲孔86、第三弹簧87、顶珠88、旋转轮89、旋转杆810和出料孔811;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1内嵌在投料外壳313的内腔底端;顶板82设置在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1的内腔顶端;通孔8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通孔83呈扇形开设在顶板82的表面,通孔83的底端与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1的内腔相通;套筒轴84沿上下方向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顶板82的中部和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1内腔底端开口处,315的贯穿套筒轴84的内腔并与套筒轴84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扇形块85过盈配合在套筒轴84的外壁并与若干个通孔83构成的扇形相适配;盲孔86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盲孔86呈扇形开设在扇形块85的表面且位于通孔83的对应位置处;第三弹簧87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三弹簧87设置在若干个盲孔
86的内腔底端;顶珠88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顶珠88插接在若干个盲孔86的内腔顶端,顶珠88可在盲孔86内腔上下移动,顶珠88底端与第三弹簧87的顶端固定连接,盲孔86能够插入至通孔83内腔;旋转轮89过盈配合在套筒轴84的外壁底端;旋转杆81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1的内腔,旋转杆810与旋转轮89啮合,旋转杆810的前端延伸出投料外壳313的外壁并设置有旋钮,以便于使用者转动:旋转杆810开设在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1的内腔底端且位于通孔83的下方。
25.实施例4,请参阅图5,遮挡机构4包括:插槽杆41、插杆42、第一弹簧43、顶杆44、篷布45、限位孔46、安装孔47、第二弹簧48、定位珠49、t形管410、直线管411、纤维绳412和涡卷弹簧杆413;插槽杆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槽杆41分别内嵌在外壳31的内腔前后两侧;插杆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杆42分别插接在前后两个插槽杆41的内腔,插杆42可在插槽杆41内腔上下移动;第一弹簧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弹簧43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插槽杆41的内腔底端,第一弹簧43的顶端与插杆42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3为压缩弹簧,第一弹簧43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顶杆44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前后两个插杆42的顶端;篷布45一端沿前后方向安装在顶杆44的下表面,篷布45的另一端与外壳31的顶端固定连接;限位孔46的数量为两组,每组限位孔46的数量为两个,两组限位孔46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插槽杆41的左右两侧顶端并与插槽杆41的内腔相贯通;安装孔47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安装孔47的数量为两个,两组安装孔47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插杆42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第二弹簧48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二弹簧48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第二弹簧48分别设置在前后两组安装孔47的内腔,第二弹簧48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48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定位珠49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定位珠49的数量为两个,两组定位珠49分别设置在前后两组第二弹簧48的外侧,定位珠49与限位孔46的内腔适配插接,使用者可向内侧挤压使定位珠49与限位孔46的内腔脱离插接进而解除固定;t形管4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t形管410分别内嵌在42的内腔底端;直线管4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直线管411分别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左右两个41的底端;纤维绳412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纤维绳412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纤维绳412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t形管410和直线管411内侧并将其绷紧,两组纤维绳412的一端分别与两组49的内侧固定连接,纤维绳412处采用弹性材质制成;涡卷弹簧杆41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31的内腔,涡卷弹簧杆413的顶端延伸出31的上表面,两组纤维绳412的一端与涡卷弹簧杆413的外壁缠绕,涡卷弹簧杆413自身具有弹性,涡卷弹簧杆413可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转动复位以实现纤维绳412缠绕或松开。
26.该装置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如下:
27.步骤1:使用时,使用者向上提起顶杆44,以使顶杆44带动篷布45一端向上移动并张开,顶杆44驱动插杆42在插槽杆41的内腔向上移动拉伸第一弹簧43的同时,定位珠49在对应位置上第二弹簧48的弹性作用下向外侧移动插入至限位孔46的内腔,进而对当前位置上的篷布45进行固定,以使篷布45起到挡风作用,使用完毕后,使用者转动涡卷弹簧杆413,使涡卷弹簧杆413将纤维绳412缠绕在涡卷弹簧杆413表面同时,促使纤维绳412在直线管411和t形管410的配合下保持自身绷紧状态并拉动对应位置上两组定位珠49向内侧移动并与限位孔46脱离插接,进而解除对插杆42的固定,第一弹簧43在自身弹性作用下驱动插杆42插入至插槽杆41的内腔复位,以将篷布45快速收起;
28.步骤2:使用者预先通过进料斗314向投料外壳313内倒入生物质燃料颗粒,使生物质燃料颗粒定量存放在若干个317内,并转动转柄321,以使转柄321驱动第二皮带轮320转动,由于第一皮带轮319和第二皮带轮320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促使第一皮带轮319在第二皮带轮320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转轴315转动,以使转轴315驱动316带动317转动,进而使若干个317分别依次转动至顶板82上方对应位置处,317内腔生物质燃料颗粒穿过依次穿过通孔83、定量加料组件外壳81和出料孔811内腔并进入至导管318内,生物质燃料沿导管318进入至生物质燃料炉310内部燃烧室内完成填料,以实现单次可控的添加,避免炉内燃烧过于剧烈不便于后续熄灭,并使使用者可在生物质燃料炉310正常燃烧过程中进行燃料的添加,使用者控制助燃剂存储罐311内部助燃气体进入至生物质燃料炉310燃烧室内将其填充,控制电打火器312将生物质燃料炉310内部燃烧室内助燃气体点燃进而引燃生物质燃料炉310内部生物质燃料,进而可使用生物质燃料炉310进行生火烧水等;
29.步骤3:当使用完毕时,使用者转动旋转杆810,旋转轮89在旋转杆810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套筒轴84带动扇形块85转动至通孔83下方,使通孔83与出料孔811内侧封闭,起到辅助密封作用同时,第三弹簧87在自身弹性作用下驱动顶珠88向上移动,进而使顶珠88将对应位置上通孔83内腔生物质燃料颗粒碎屑顶出,避免堆积堵塞通孔83内腔,使用者向内侧转动左右两个密封盖36,以使密封盖36在第二连接座35的配合下驱动第一连接杆34以与第一连接座33销轴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内侧转动,并在第三连接座37的配合下驱动第二连接杆38以与第四连接座39销轴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内侧转动,进而使第二连接杆38和第一连接杆34收纳至安装槽32内腔同时,密封盖36将外壳31顶端遮盖密封,进而使外部氧气无法进入,生物质燃料炉310燃烧尽外壳31顶端氧气后自动熄灭,进而避免生物质燃料炉310内部生物质燃料残留火星二次燃烧:
30.从而可实现生物质燃料炉野外露营携带收纳及使用和可在使用燃烧过程中无需拆卸进行燃料定量添加,并且可使生物质燃料炉在强风环境下燃烧更加稳定,以及在使用完毕后完全避免炉内残留火星,防止引发火灾。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