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室内的供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43127发布日期:2022-10-26 03:3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室内的供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的供风系统。


背景技术:

2.当下,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日趋常态化传染病,与其相似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途径就是病原体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传播,难以防疫;为此,除了注射对应疫苗之外,常用物理防疫手段就是戴口罩,以降低传播率。但作为多人聚集的室内场所,如:会议室,并不能保证每个人时刻保持戴口罩的状态,即可能存在个别人因咳嗽、饮水等个人动作而摘下口罩的动作,存在防疫漏洞;针对于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中,一是及时对场所进行病毒消杀,但存在消杀不及时的情况(只能在会议结束后消杀),二是通过新风系统保持室内通风,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及时扼制气溶胶的传播,且室内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还是形成空气的水平流动现象,还是有人际间传播病毒的机会。
3.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140948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封闭空间防止空气传染的防疫系统,包括室外新风系统、室内新风分配系统、室内排风系统、室外排风系统;所述室外新风系统由引风机对接新风消毒装置,新风消毒装置对接新风管道,新风管道对接鼓风机,鼓风机对接新风穿墙管道;所述室内新风分配系统由新风穿墙管道对接空气分配器,空气分配器对接各个新风支路管道,新风支路管道对接各个新风喷射管道;所述室内排风系统由集气罩对接排风管道,排风管道对接室内排风总管道,室内排风总管道对接排风穿墙管道;室外排风系统由排风穿墙管道对接空气加热器,空气加热器对接室外排风管道,室外排风管道对接排风机;封闭空间内的人面对的前方桌面或者台面上安装所述新风喷射管道,保证面对面两人之间形成由下向上的新风空气幕,两人呼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溶胶被新风空气幕吹向所述集气罩,并通过所述集气罩最终排到室外。
4.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于面对面两人之间的新风空气幕形成气溶胶传播的隔断,但这种方式仅能针对只有两人,且是面对面的两人才能有效;当桌面上聚集有至少三人,其中至少两人相邻而坐,且其中一人出现咳嗽、喝水等个人动作时,通常,该个人会向左或向右转动,此时,相邻的人被感染的风险积聚增加,而上述方案新风空气幕的作用急剧降低,导致防疫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的供风系统,其可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对桌面聚集有不少于三人,且其中至少两人相邻而坐的会议室防疫效果不佳的问题。
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用于室内的供风系统,其包括室外新风系统、室内新风分配系统、室内排风系统以及室外排风系统,所述室外新风系统和室内新风分配系统连通,用于将室外空气导入室内,所述室内排风系统和室外排风系统连通,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出室外;所述室内新风分配系统包括连通室外新风系统的新风穿墙管道、连通新风穿墙管道
的空气分配器、多根连通于空气分配器的新风支路管道以及连通于部分新风支路管道的新风喷射组件,本系统还包括开设于会议桌桌沿端的多个主视风口和多个侧视风口,所述主视风口和侧视风口均连通新风喷射组件,且主视风口位于参会人员正前方,以形成于参会人员正前方的新风空气幕,所述侧视风口位于参会人员左侧或者右侧,并同时贯穿会议桌的上侧和侧面,以形成于参会人员左侧或者右侧的新风空气幕。
7.优选的,所述主视风口设置有主视调节窗,且所述侧视风口设置有侧视调节窗,以对出风角度进行调节或对风口进行封闭。
8.优选的,所述主视调节窗包括多根一端固定于主视风口的主视杆、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视杆的多个主视叶片、同时螺纹连接于多个主视叶片另一端的螺杆以及用于带动螺杆转动并可对主视风口进行封闭的驱动件,所述螺杆设置于主视风口开口处,且长度方向沿参会人员左右两侧的方向延伸,所述螺杆两端螺纹旋向相反,且相同数量的主视叶片分别间隔螺纹连接于螺杆的两端;所述主视叶片包括转动连接于主视杆的片体、一端固定于片体的轴杆以及转动连接于轴杆另一端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螺纹连接于螺杆并以轴杆为中心轴线转动。
9.优选的,所述会议桌开设有连通主视风口的滑槽;所述螺杆包括杆套和多边形杆,所述杆套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并螺纹连接于转动环,且一端开设有多边形槽,所述多边形杆的一端适配并滑动连接于杆套的多边形槽;所述驱动件包括同轴固定于多边形杆另一端的转轮和用于封闭主视风口的主视防护盖,所述转轮滑动连接于滑槽,且一侧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主视防护盖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并转动连接于环形卡槽的卡块,所述滑槽的槽长不小于主视防护盖的长度。
10.优选的,所述侧视调节窗设置为相连通的上开口段和朝向参会人员开口的侧开口段,上开口段和侧开口段内均设置有多根侧视杆、多个一端转动连接于侧视杆的侧视叶片、固定于侧视叶片另一端侧的多个转动座以及一端同时球铰接于多个转动座的侧视防护盖,所述转动座相对侧视杆靠近侧视风口的出风口,所述侧视防护盖以转动座为中心轴线转动并形成对侧视风口的封闭。
11.优选的,所述会议桌开设有连通侧视风口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用于放置两个侧视防护盖的空间,以对侧视风口封闭,或用于放置翻转后的两个侧视防护盖,所述第二安装槽延伸形成有导向槽,以供翻转后水平设置的侧视防护盖朝向远离参会人员的方向滑动,并供翻转后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向下滑动。
12.优选的,竖向设置的所述侧视防护盖上端板侧抵接于水平设置的所述侧视防护盖的端侧,且竖向设置的所述侧视防护盖上端开设有施力槽。
13.优选的,竖向设置的所述侧视防护盖远离转动座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防滑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侧开口段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间隔固定有多个弹性球;在竖向设置的所述侧视防护盖内侧还固定有把手。
14.优选的,所述主视风口和侧视风口的侧壁均为斜面,以扩大出风面。
15.优选的,所述新风喷射组件包括一端连通于新风支路管道的软管、连通于软管另一端的静压箱以及多根连通于静压箱出风端的支管,所述静压箱固定于会议桌,多根所述支管分别连通于主视风口和侧视风口。
16.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通过设置室外新风系统和室内新风分配系统将室外空气导入室内,并设置室内排风系统和室外排风系统将室内空气导出室外,同时,在会议桌上开设连通室内新风分配系统的主视风口和侧视风口,主视风口将新风导出,形成于参会人员正前方的新风空气幕,同时,参会人员左侧和右侧同时吹出风,形成新风空气幕,即形成两人之间的隔断,从而当会议桌上聚集有不少于三人的参会人员时,且其中一人出现咳嗽、喝水等个人动作时,该人员向左或向右转动而呼出的气体会被左侧或者右侧的新风空气幕带走,并被室排风系统以及室外排风系统排除,从而减少相邻的人被感染的风险,有效隔绝了气溶胶污染物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传播路径,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对桌面聚集有不少于三人,且其中至少两人相邻而坐的会议室防疫效果不佳的问题;
18.2.通过在主视风口设置有主视调节窗,且在侧视风口设置有侧视调节窗,以便对从主视风口和侧视风口出风的角度进行调节,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时,对主视风口和侧视风口进行封闭,以防止杂物进入风道内。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主要展示空气流向;
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图中仅展示会议桌的局部结构;
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室内新风分配系统的结构;
2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主视调节窗的结构;
23.图5是图4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4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侧视调节窗的结构;
26.图8是图7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上述附图中:1、室外新风系统;2、室内新风分配系统;21、新风穿墙管道;22、空气分配器;23、新风支路管道;24、新风喷射组件;241、软管;242、静压箱;243、支管;3、室内排风系统;4、室外排风系统;5、会议桌;51、主视风口;511、滑槽;512、第一安装槽;52、侧视风口;521、第二安装槽;522、导向槽;6、主视调节窗;61、主视杆;62、主视叶片;621、片体;622、轴杆;623、转动环;63、螺杆;631、杆套;632、多边形杆;64、驱动件;641、转轮;6411、环形卡槽;642、主视防护盖;6421、卡块;7、侧视调节窗;71、侧视杆;72、侧视叶片;73、转动座;74、侧视防护盖;741、施力槽;742、防滑槽;743、把手;8、弹性球。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9.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室内的供风系统,包括室外新风系统1、室内新风分配系统2、室内排风系统3以及室外排风系统4,室外新风系统1和室内新风分配系统2连通,室内排风系统3和室外排风系统4连通;室外新风系统1为现有技术,其包括一次连通的引风机、新风消毒装置、新风管道以及鼓风机,引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风导入,并经过新风消毒装置(紫外线消毒设备、加热消毒设备、等离子消毒设备等)消毒之后,通过新风管道导入鼓风机,通过鼓风机进行新风升压和改变风向后,导入室内新风分配系统2。
30.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室内新风分配系统2包括新风穿墙管道21、空气分配器22、多根新风支路管道23以及新风喷射组件24;新风穿墙管道21埋于地面,其一端连通鼓风机,另一端穿过墙壁并深入室内,以将新风导入室内。空气分配器22连通于新风穿墙管道21的另一端,将新风进行分配;多根新风支路管道23的一端连通空气分配器,其中部分新风支路管道23的另一端铺设于墙壁、过道附近,并连通有竖向设置的新风喷射管道,以实现室内角落位置供风,并上端空气竖向流动;其他部分的新风支路管道23另一端连通新风喷射组件24,该新风喷射组件24包括软管241、静压箱242以及多跟支管243,软管241的一端连通新风支路管道23,且软管241与新风支路管道23呈可拆卸连接,以便拆装、更换。静压箱242可根据需要在市场购买,其连通与软管241另一端,以减小噪音;支管243的一端连通于静压箱242的出风口。
31.室内排风系统3以及室外排风系统4均为现有技术,其中,室内排风系统3包括依次连通的集气罩、排风管道、排风总管道以及排风穿墙管道,用于将室内空气通过排风穿墙管道排出室外;室外排风系统4包括依次连通的空气加热器、室外排风管道以及排风机,空气加热器连通排风穿墙管道,以对排出室外的空气进行消杀,以免排除空气污染室外周围的空气,彻底灭绝病毒继续传播的可能。
32.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供风系统还包括开设于会议桌5桌沿端的多个主视风口51和多个侧视风口52,其中,主视风口51与桌沿侧具有间距,且呈上开口结构,并位于参会人员正前方,而侧视风口52连通桌沿侧,且呈上开口和侧向开口结构,并位于参会人员左侧或者右侧。主视风口51和侧视风口52均与支管243连通,以将风导出,从主视风口51导出的风向上吹出,形成于参会人员正前方的新风空气幕,而从侧视风口52吹出的风不仅向上吹出,还朝向会议桌5桌沿方向吹动,以形成于参会人员左侧或者右侧的新风空气幕。即在参会时,参会人员正前方的主视风口51吹出风,形成新风空气幕,同时,参会人员左侧、右侧或者两侧同时吹出风,形成新风空气幕,即形成两人之间的隔断;当会议桌5上聚集有不少于三人的参会人员时,且其中一人出现咳嗽、喝水等个人动作时,该人员向左或向右转动而呼出的气体会被左侧或者右侧的新风空气幕带走,并被室内排风系统3以及室外排风系统4排除,从而减少相邻的人被感染的风险,有效隔绝了气溶胶污染物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传播路径,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对桌面聚集有不少于三人,且其中至少两人相邻而坐的会议室防疫效果不佳的问题。
33.对于本发明侧视风口52的设置方式之一,可在两人之间设置一个侧视风口52即可,以减少开孔次数。
34.主视风口51和侧视风口52的侧壁均为斜面,以扩大出风面,使得新风空气幕相对更宽,防护效果相对更好。
35.参照图4至图6,在主视风口51是设置有主视调节窗6,且在侧视风口52设置有侧视调节窗7,以对两者的出风角度进行调节,其在不需要使用时,实现对风口的封闭作用,防止杂物进入到风道内。在参会人员的主视方向还开设有滑槽511,滑槽511的槽口处连通主视风口51。
36.主视调节窗6包括多根主视杆61、多个主视叶片62、一根螺杆63以及一个驱动件64;多根主视杆61间隔设置,主视杆61的长度方向沿参会人员的主视角方向延伸,且一端固定于主视风口51的槽壁,位于主视风口51靠近支管243的开口。主视叶片62包括片体621、轴
杆622以及转动环623,片体621转动连接于主视杆61,另一端朝向主视风口51远离支管243的开口延伸,且片体621另一端的贯穿开设有孔,轴杆622的一端固定于孔壁,转动环623同轴设置于孔内并转动连接于轴杆622的另一端。螺杆63沿垂直于主视杆61的长度方向,其两端转动连接于主视风口51的孔壁,且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并分别螺纹连接于等量的若干转动环623。驱动件64连接于螺杆63的一端,以带动螺杆63转动,进而使得主视叶片62以主视杆61为中心轴线进行转动,实现角度的改变,从而使得从主视风口51吹出的风的角度进行调节。
37.其中,螺杆63包括杆套631和多边形杆632,杆套631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并螺纹连接于转动环623,且一端开设有多边形槽;多边形杆632的一端适配并滑动连接于杆套631的多边形槽,多边形杆632的截面可以时三变形、四边形、五边形等。驱动件64包括转轮641和主视防护盖642,转轮641设置于滑槽511内,并同轴固定于多边形杆632的一端;且在转轮641靠近多边形杆632的一端话开设有环形卡槽6411,环形卡槽6411为阶梯槽或者燕尾槽。主视防护盖642用于封闭主视风口51,且一端成型有卡接并转动连接于环形卡槽6411的卡块6421;主视防护盖642的长度不大于滑槽511的槽长。
38.使用时,通过沿滑槽511的槽长方向拉动转轮641,使得转轮641滑动,进而带动主视防护盖642和多边形杆632同时滑动,实现对主视风口51的打开。调节时,转动转轮641,多边形杆632转动,并带动杆套631转动,进而实现主视叶片62角度的改变。使用完毕后,反向推动转轮641,使得主视防护盖642将主视风口51掩盖即可。
39.为便于安装主视防护盖642,在会议桌5的上侧开设有适配于主视防护盖642的第一安装槽512,使得主视防护盖642对主视风口51实现封闭的同时,其上侧能够与桌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相对美观。
40.参照图7和图8,侧视调节窗7设置为相连通的上开口段和朝向参会人员开口的侧开口段,在上开口段和侧开口段内均设置有多根侧视杆71、多个侧视叶片72、多个转动座73以及一个侧视防护盖74;多根侧视杆71间隔设置,且侧视杆71一端固定于侧视风口52的槽壁,并位于侧视风口52靠近支管243的开口。侧视叶片7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侧视杆71,另一端朝向侧视风口52远离支管243的开口延伸。转动座73固定于侧视叶片72的另一端;侧视防护盖74同时球铰接于多个转动座73。
41.使用时,使得两个侧视防护盖74以转动座73为中心轴线转动,实现翻转,打开侧视风口52即可;需要调节角度时,对侧视防护盖74施加力,使得侧视防护盖74滑动即可,该过程中,球铰接点转动,并实现侧视叶片72的转动和角度调整。
42.为便于安装侧视防护盖74,在会议桌5上开设有连通侧视风口52的第二安装槽521,第二安装槽521形成用于放置两个侧视防护盖74的空间,即对侧视风口52封闭时放置侧视防护盖74的空间,和侧视防护盖74翻转后用于放置侧视防护盖74的空间。第二安装槽521延伸形成有导向槽522,以供翻转后水平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朝向远离参会人员的方向滑动,并供翻转后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向下滑动,从而带动侧视叶片72转动并进行角度调整。
43.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上端板侧抵接于水平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的端侧,以便保证两个侧视防护盖74对侧视风口52的封闭效果;在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上端开设有施力槽741,以便通过该施力槽741实现对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的翻转、打开,进而实现
对水平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的打开。
44.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远离转动座7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防滑槽742,且第二安装槽521侧开口段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间隔固定有多个弹性球8,弹性球8可采用橡胶空心球,以挤压作用下进出防滑槽742,从而防止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在重力的作用下持续向下滑动,保持相关联的侧视叶片72的角度。在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内侧还固定有把手743,以便通过该把手743实现竖向设置的侧视防护盖74的滑动。
4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