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流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0864发布日期:2022-10-14 18: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逆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00)、设置于所述塔体(100)内的换热管(200)、分别对所述换热管(200)内流体水冷和风冷的水冷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包括设置于塔体(100)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换热管(200)下方和上方的进风口(300)和出风口(400),所述出风口(400)内设置有风机(500),所述塔体(100)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进风口(300)下方的储水池(6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泵(700),所述水泵(700)的进水口(701)与所述储水池(600)连通,出水口(702)依次通过吸热流道(800)和散热流道(900)与所述储水池(600)连通,所述吸热流道(800)贴合设置于所述换热管(200)的正上方,所述散热流道(900)设置于所述塔体(100)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00)的上方固定有长条状的吸热壳(110),所述吸热壳(110)与所述换热管(200)的轴心线平行,所述吸热壳(110)的内壁与所述换热管(200)的外壁围合成所述吸热流道(8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壳(11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换热管(2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00)与所述吸热块(110)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长条状的吸热凸片(120),所述吸热凸片(120)沿平行于所述换热管(200)的长度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00)均设置有多个且具有不同的高度位置,所述换热管(200)的正上方均贴合有吸热流道(8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00)包括并排分布的多个换热直管(201),所述换热直管(201)的下方固定有沿其轴心线方向分布的多个换热凸片(130),所述换热凸片(130)与所述换热直管(201)的轴心线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00)外设置有散热管(140),所述散热管(140)与所述塔体(100)存在间隔,所述散热管(140)的内腔为所述散热流道(90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140)绕设于所述塔体(100)外。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140)与所述吸热流道(800)相邻的一端为进液端(141),另一端为出液端(142),所述进液端(141)高于所述出液端(142),所述进液端(141)向所述出液端(142)逐步过渡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流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140)设置有多个且依次连通,所述散热管(140)沿所述塔体(10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设置于塔体内的换热管、水冷组件和风冷组件,塔体上设置有位于进风口下方的储水池,水冷组件包括水泵,水泵的进水口与储水池连通,出水口依次通过吸热流道和散热流道与储水池连通,吸热流道贴合设置于换热管的正上方,散热流道设置于塔体外。该逆流式冷却塔结构合理通过吸热流道引导冷却水流动路径,提高冷却水利用率,减少冷却水循环流动次数,并防止冷却水与由外部进入塔体内的空气换热,并利用散热流道将冷却水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外部,如此增加换热量,提高降温效率,从而减少设备运行时间,实现节能。实现节能。实现节能。


技术研发人员:盛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市晨盛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