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08253发布日期:2022-11-02 14:3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制钙车间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浆液。在浆液的生产过程中,浆液的温度是比较高的,因此需要对浆液进行冷却处理,降低浆液的温度。要想使用浆液需要将浆液的温度冷却至20℃,而输入的浆液温度至少在80-90℃,现有的浆液冷却是将浆液导入到冷却罐中,通过冷却罐外部的冷却液循环流动降低浆液的温度,从而达到对浆液冷却的目的;或者是使用冷却器,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浆液中的热量。在制钙车间中,还会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热水,普通自来水的温度大约是小于或者等于11℃,而制钙车间中需要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大约是75℃,因此,需要对自来水进行加热来满足制钙车间的需求。传统的自来水加热方式通常是使用加热装置对自来水进行加热。
3.然而,传统的冷却或者加热方式存在冷却或者加热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热交换方法,可以提高冷却或者加热的效率。
5.一种热交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将待冷却浆液从浆液罐顶部设置的浆液入口倒入,同时将待加热水流从夹套层底部设置的水流入口倒入;所述夹套层设置在所述浆液罐的罐体外部;
7.所述待冷却浆液通过所述浆液入口在所述浆液罐中从上往下移动;所述待加热水流通过所述水流入口在所述夹套层中从下往上移动;
8.所述待加热水流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待冷却浆液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待冷却浆液流动过程中与所述待加热水流进行热交换,得到已冷却浆液、已加热水流;
9.所述已冷却浆液从所述浆液罐底部设置的浆液出口流出;所述已加热水流从所述夹套层顶部设置的水流出口流出。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液罐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11.将各个所述浆液罐并列排序;
12.将所述夹套层的所述水流出口通过水流传输管与相邻的所述夹套层的所述水流入口连接;
13.所述待加热水流通过所述水流出口流入到所述水流传输管中,再通过相邻所述夹套层的所述水流入口流入至相邻所述夹套层中。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液罐处设置有浆液存储罐;所述方法还包括:
15.将所述浆液罐上的所述浆液出口与所述浆液存储罐连接;
16.所述已冷却浆液通过所述浆液出口流入至所述浆液存储罐中进行存储。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列在最末端的所述浆液罐处还设置有水流存储罐;所述
方法还包括:
18.将排列在最末端的所述夹套层上的所述水流出口通过所述水流传输管与所述水流存储罐连接;
19.所述已加热水流通过所述水流出口流入至所述水流存储罐中进行存储。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液入口、所述浆液出口、所述水流入口、所述水流出口处均设置有阀门;所述方法还包括:
21.通过所述阀门控制所述待冷却浆液在各个所述浆液罐中的流动方向;
22.通过所述阀门控制所述待加热水流在各个所述夹套层中的流动方向。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流传输管均为钢管。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液罐的形状为圆柱状。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液罐由钢材制成。
26.上述热交换方法,通过将待冷却浆液从浆液罐顶部设置的浆液入口倒入,同时将待加热水流从夹套层底部设置的水流入口倒入;所述夹套层设置在所述浆液罐的罐体外部;所述待冷却浆液通过所述浆液入口在所述浆液罐中从上往下移动;所述待加热水流通过所述水流入口在所述夹套层中从下往上移动;所述待加热水流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待冷却浆液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待冷却浆液流动过程中与所述待加热水流进行热交换,得到已冷却浆液、已加热水流;所述已冷却浆液从所述浆液罐底部设置的浆液出口流出;所述已加热水流从所述夹套层顶部设置的水流出口流出。通过将待加热水流从水流入口输入,经过浆液罐外部的夹套层后,已加热水流从水流出口流出;与此同时,待冷却浆液从浆液入口流入浆液罐,已冷却浆液从浆液出口流出;由于水流的流动方向与浆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使水逐渐升温,使浆逐渐降温,无需使用冷却器即可将浆液冷却,且无需使用加热装置即可升温水温,合理回收能量。
附图说明
27.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28.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9.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30.图4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浆液罐100和夹套层200,夹套层200设置在浆液罐100的罐体外部。将待冷却浆液从浆液罐100顶部设置的浆液入口110倒入,同时将待加热水流从夹套层200底部设置的水流入口220倒入;夹套层200设置在浆液罐100的罐体外部;待冷却浆液通过浆液入口110在浆液罐100中从上往下移动;待加热水流通过水流入口220在夹套层200中从下往上移动;述待加热水流的流动方向与待冷却浆液的流动方向相反,待冷却浆液流动过程中与
待加热水流进行热交换,得到已冷却浆液、已加热水流;已冷却浆液从浆液罐100底部设置的浆液出口120流出;已加热水流从夹套层200顶部设置的水流出口210流出。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热交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步骤202,将待冷却浆液从浆液罐顶部设置的浆液入口倒入,同时将待加热水流从夹套层底部设置的水流入口倒入;夹套层设置在浆液罐的罐体外部。
35.待冷却浆液的温度可以是大于或者等于80℃,待加热水流的温度可以是小于或者等于11℃。浆液入口可以设置在浆液罐顶部的位置处,待冷却浆液可以沿着通过浆液入口流入到浆液罐中。
36.浆液罐的罐体外部可以设置有夹套层,其中,夹套层上可以设置有水流入口。具体的,水流入口可以设置在夹套层底部的位置处,待加热水流可以通过水流入口流入到夹套层中。
37.其中,浆液入口设置在浆液罐顶部位置处,水流入口设置在夹套层的底部位置处,即浆液入口与水流入口设置在一上一下两个位置,分别用于倒入待冷却浆液、待加热水流。
38.步骤204,待冷却浆液通过浆液入口在浆液罐中从上往下移动;待加热水流通过水流入口在夹套层中从下往上移动。
39.待冷却浆液通过浆液入口进入浆液罐中时,由于浆液入口设置在浆液罐顶部位置处,待冷却浆液可以在浆液罐中从上往下移动。
40.待加热水流通过水流入口进入夹套层中时,由于水流入口设置在夹套层底部位置处,待加热水流可以在夹套层中从下往上移动。
41.步骤206,待加热水流的流动方向与待冷却浆液的流动方向相反,待冷却浆液流动过程中与待加热水流进行热交换,得到已冷却浆液、已加热水流。
42.在本实施例中,待加热水流的流动方向与待冷却浆液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由于待冷却浆液的温度大于或等于80℃,待加热水流的温度小于或等于11℃,二者的温度相差较大,待冷却浆液流动过程中可以与待加热水流进行热交换,使得待冷却浆液的温度逐渐下降,待加热水流的温度逐渐上升,从而得到已冷却浆液、已加热水流。
43.其中,已冷却浆液的温度可以是20℃,已加热水流的温度可以是75℃。
44.步骤208,已冷却浆液从浆液罐底部设置的浆液出口流出;已加热水流从夹套层顶部设置的水流出口流出。
4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待冷却浆液从浆液罐顶部设置的浆液入口倒入,同时将待加热水流从夹套层底部设置的水流入口倒入;夹套层设置在浆液罐的罐体外部;待冷却浆液通过浆液入口在浆液罐中从上往下移动;待加热水流通过水流入口在夹套层中从下往上移动;待加热水流的流动方向与待冷却浆液的流动方向相反,待冷却浆液流动过程中与待加热水流进行热交换,得到已冷却浆液、已加热水流;已冷却浆液从浆液罐底部设置的浆液出口流出;已加热水流从夹套层顶部设置的水流出口流出。通过将待加热水流从水流入口输入,经过浆液罐外部的夹套层后,已加热水流从水流出口流出;与此同时,待冷却浆液从浆液入口流入浆液罐,已冷却浆液从浆液出口流出;由于水流的流动方向与浆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使水逐渐升温,使浆逐渐降温,无需使用冷却器即可将浆液冷却,且无需使用加热装置即可升温水温,合理回收能量。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浆液罐100可以设置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以浆
液罐100设置有3个为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方法还可以包括:将各个浆液罐100并列排序;将夹套层200的水流出口210通过水流传输管600与相邻的夹套层200的水流入口220连接;待加热水流通过水流出口210流入到水流传输管600中,再通过相邻夹套层200的水流入口220流入至相邻夹套层200中。
47.在进行浆液冷却时,可以将各个浆液罐100并列排序,第一个浆液罐100上的夹套层200的水流出口210可以通过水流传输管600与第二个浆液罐100上的夹套层200的水流入口220连接,同样的,第二个浆液罐100上的夹套层200的水流出口210可以通过水流传输管600与第三个浆液罐100上的夹套层200的水流入口220连接,便于待加热水流在各个夹套层200之间传输。
48.其中,浆液罐100中的浆液在夹套层200中水流的作用下冷却下来后,已冷却浆液可以通过浆液出口120排出;由于第二个浆液罐100罐体表面的夹套层200中的水流是从第一个100罐体表面的夹套层200流出的,此时水流的温度已经有所上升,可以在第二个浆液罐100罐体表面的夹套层200的水流入口220处再加入温度较低的水流,使得第二个浆液罐100内部的浆液得到降温,并同时提高水流的温度。
49.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浆液罐之间的顺序可以随时变化,第一个浆液罐中的浆液在夹套层中水流的作用下冷却下来后,可以将第一个浆液罐移动到第三个浆液罐之后,作为新的第三个浆液罐,此时新的第三个浆液罐表面的夹套层中的水流,可以是从新的第二个浆液罐表面夹套层中传输过来的。类似的,第一个浆液罐还可以移动到第二个浆液罐之后作为新的第二个浆液罐,第二个浆液罐还可以移动到第一个浆液罐之前作为新的第一个浆液罐,即根据浆液罐中浆液的温度随时变化浆液罐的顺序。
5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若干个浆液罐100,且浆液罐100上均设置有夹套层200,使得待加热水流在各个夹套层200之间传输,待冷却浆液的温度逐渐降低,待加热水流的温度逐渐升高。
51.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浆液罐100处可以设置有浆液存储罐400;浆液罐100上的浆液出口120可以与浆液存储罐400连接;已冷却浆液通过浆液出口120流入至浆液存储罐400中进行存储。
52.通过设置浆液存储罐400用于存储已冷却浆液,需要使用已冷却浆液的时候,可以直接从浆液存储罐400中取用,方便快捷。
5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排列在最末端的浆液罐100处还设置有水流存储罐300;将排列在最末端的夹套层200上的水流出口210通过水流传输管与水流存储罐300连接;已加热水流通过水流出口210流入至水流存储罐300中进行存储。
54.通过设置水流存储罐300用于存储已加热水流,便于使用已加热水流。
55.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浆液入口110、浆液出口120、水流入口220、水流出口210处均设置有阀门700;通过阀门700控制待冷却浆液在各个浆液罐100中的流动方向;通过阀门700控制待加热水流在各个夹套层200中的流动方向。
56.其中,阀门700可以用于控制待冷却浆液以及待加热水流的次序,还可以用于确定使用几个浆液罐100。
57.在一个实施例中,水流传输管均为钢管。
58.在一个实施例中,浆液罐的形状为圆柱状。
59.在一个实施例中,浆液罐由钢材制成。
6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