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47104发布日期:2023-01-14 11:3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空调,通过在内机并联设置的两个换热器,利用两个四通阀控制冷媒干路,其中一个换热器通过相对高温的冷媒,另一个换热器通过相对低温的冷媒,风流经过相对低温的换热器降温除湿后,再经过相对高温的换热器重新升温,得到恒温除湿的风流。然而,此种空调在制冷模式下,由于两个换热器并联的时候,风流依次经过两个换热器,两个换热器总体换热效率不能达到较高水平,影响此种空调在制冷状态下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能够提高并联设置的换热器在制冷状态下的换热效率。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冷媒管路、至少两个第一换热器、至少两个流量调节阀、至少两个内部温感器,至少两个外部温感器以及控制装置;所述冷媒管路包括冷媒干路和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冷媒支路,所述冷媒干路与所有的所述冷媒支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冷媒支路,所述冷媒支路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范围内;所述流量调节阀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冷媒支路并能控制所述冷媒支路的冷媒流量;所述内部温感器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范围内的所述冷媒支路;所述外部温感器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范围外的所述冷媒支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其中之一的工作温度高于另一;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内部温感器、所述外部温感器以及所述流量调节阀电性连接;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控制方法,所述制冷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各个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内部温感器的检测温度te,以及各个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外部温感器的检测温度tf;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各个所述冷媒支路的制冷过热度

tl=tf-te,调节该冷媒支路对应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内部温感器和外部温感器,检测每个冷媒支路的第一换热器范围内、外的冷媒支路的温度,控制装置计算得到每个冷媒支路的制冷过热度,随后控制装置根据每个冷媒支路的制冷过热度,分别对对应的冷媒支路的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独立地准确调节每个冷媒支路的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使每个冷媒支路上的第一换热器均能达到换热效率较高的制冷过热度,使得风流依次经过并联的第一换热器时,每个第一换热器都能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在制冷状态下的换热效率。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调节对应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根据对应所述冷媒支路设定的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和制冷容差值b,判断

tl;当

tl﹥a+b时,增大对应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

tl﹤a时,减小对应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a≤

tl≤a+b时,停止调节对应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增大对应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8.s221:所述流量调节阀增加第一预设开度;
9.s222:经过第一时间后,判断所述制冷过热度

tl是否满足a≤

tl≤a+b,满足则停止调节所述流量调节阀,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221至s222。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减小对应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11.s231:所述流量调节阀减小第二预设开度;
12.s232:经过第二时间后,判断所述制冷过热度

tl是否满足a≤

tl≤a+b,满足则停止调节所述流量调节阀,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231至s232。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还包括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吸气管、室外温感器和吸气温感器;所述冷媒支路的两端均与所述冷媒干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设于所述冷媒干路,所述冷媒干路部分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范围内,所述室外换热器所在的所述冷媒干路与所述冷媒支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吸气管与所述冷媒干路连通,所述压缩机吸气管通过所述冷媒干路与所述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外温感器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范围内的所述冷媒干路;所述吸气温感器设于靠近所述压缩机吸气管的所述冷媒干路;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制热控制方法,所述制热控制方法包括:
14.获取所述室外温感器的检测温度tc和所述吸气温感器的检测温度td;
15.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制热过热度

tr=td-tc,调节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16.获取各个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内部温感器的检测温度te;
17.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各个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内部温感器的检测温度te,分别调节各个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调节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根据设定的制热过热度设定值g和制热容差值h,判断

tr;当

tr﹥g+h时,增大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

tr《g时,减小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g≤

tr≤g+h时,停止调节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增大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20.s421:所有所述流量调节阀增加第三预设开度;
21.s422:经过第三时间后,判断所述制热过热度

tr是否满足g≤

tr≤g+h,满足则停止调节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421至s422。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减小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23.s431:所有所述流量调节阀减小第四预设开度;
24.s432:经过第四时间后,判断所述制热过热度

tr是否满足g≤

tr≤g+h,满足则停止调节所有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431至s432。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分别调节各个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根据设定的相邻容差值k,相邻两个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内部温感器的检测温度分别为te1和te2,判断te1和te2;当te2-te1》k时,增大te1对应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
调节阀的开度,减小te2对应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te2-te1《0时,减小te1对应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增大te2对应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0≤te2-te1≤k时,停止调节该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2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增大te1对应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减小te2对应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27.s621:te1对应的所述流量调节阀增大第五预设开度,te2对应的所述流量调节阀减小第六预设开度;
28.s622:经过第五时间后,判断是否满足0≤te2-te1≤k,若满足则停止调节两所述流量调节阀,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621至s622;
29.减小te1对应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增大te2对应所述冷媒支路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30.s631:te1对应的所述流量调节阀减小第七预设开度,te2对应的所述流量调节阀增大第八预设开度;
31.s632:经过第六时间后,判断是否满足0≤te2-te1≤k,若满足则停止调节两个所述流量调节阀,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631至s632。
32.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控制方法的s200步骤的流程图;
3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控制方法的s220步骤的流程图;
3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控制方法的s230步骤的流程图;
3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s400步骤的流程图;
4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s420步骤的流程图;
4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s430步骤的流程图;
4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s600步骤的流程图;
44.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s620步骤的流程图;
45.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s630步骤的流程图。
46.附图标记:
47.冷媒管路10,冷媒干路11,冷媒支路12;
48.第一换热器20;
49.流量调节阀30;
50.内部温感器40;
51.外部温感器50;
52.室外换热器60;
53.压缩机吸气管70;
54.室外温感器80;
55.吸气温感器90。
具体实施方式
56.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5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9.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0.现有的采用两个并联设置的换热器实现恒温除湿功能的空调,风流依次经过温度较低的换热器和温度较高的换热器,实现恒温除湿。此种空调在制冷状态下,迎风侧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远高于背风侧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得此种空调在制冷状态下,两个换热器无法一同达到较高的换热效率,从而影响了空调的制冷效果。而换热效率是由过热度控制的。此种空调的现有的制冷控制方法为,检测压缩机吸气管70附近的吸气温度td,检测两个冷媒支路12的换热器范围内的温度te1和te2,两者分别计算出两个冷媒支路12的过热度

t1=td-te1,

t2=td-te2,从而调节两个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然而,此种方法没有考虑到,两个冷媒支路12汇流后进入压缩机吸气管70,两个冷媒支路12的冷媒混合后,对吸气温度td的影响,导致实际制冷运行状态中,此种方式调节效果不及预期,甚至效果很差。
61.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冷媒管路10、两个第一换热器20、两个流量调节阀30、两个内部温感器40、两个外部温感器50以及控制装置。冷媒管路10包括冷媒干路11和两个并联设置的冷媒支路12,冷媒干路11与所有的冷媒支路12连通;第一换热器20一一对应地设于冷媒支路12,冷媒支路12部分位于第一换热器20范围内;流量调节阀30一一对应地设于冷媒支路12并能控制冷媒支路12的冷媒流量;内部温感器40一一对应地设于第一换热器20范围内的冷媒支路12;外部温感器50一一对应地设于第一换热器20范围外的冷媒支路12,相邻两个第一换热器20的其中之一的工作温度高于另一;控制装置与内部温感器40、外部温感器50以及流量调节阀30电性连接。
62.参照图2,该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控制方法,制冷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步骤:
63.步骤s100,获取各个冷媒支路12的内部温感器40的检测温度te,以及各个冷媒支路12的外部温感器50的检测温度tf;
64.步骤s200,控制装置根据各个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

tl=tf-te,调节冷媒支路12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65.通过内部温感器40和外部温感器50,检测每个冷媒支路12的第一换热器20范围内、外的冷媒支路12的温度,控制装置计算得到每个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随后控制装置根据每个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分别对对应的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独立地准确调节每个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使每个冷媒支路12上的第一换热器20均能达到换热效率较高的制冷过热度,使得风流依次经过并联的第一换热器20时,每个第一换热器20都能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20在制冷状态下的换热效率。
6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风流依次经过并联的第一换热器20,因此风流会先与靠近迎风侧的第一换热器20接触,发生热交换导致温度变化后,再与后一个第一换热器20接触并发生热交换,使得相邻两个第一换热器20的工作温度是不同的,因此单独调节每个第一换热器20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是为了使每个第一换热器20的冷媒流量变得不相同,从而符合每个第一换热器20的工况需求。
67.具体的,温感器指的是温度传感器,可以是热电阻式或热电偶式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想象的是,第一换热器20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数量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三个或三个以上,对应的,冷媒支路12、流量调节阀30、内部温感器40和外部温感器50的数量也对应增加,与第一换热器20的数量对应。
68.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00,调节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69.步骤s210,根据对应冷媒支路12设定的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和制冷容差值b,判断

tl;
70.步骤s220,当

tl﹥a+b时,增大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71.步骤s230,当

tl﹤a时,减小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72.步骤s240,当a≤

tl≤a+b时,停止调节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73.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220、s230、s240是根据步骤s210的判断结果选择执行的。具体的,某条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

tl﹥a+b时,制冷过热度过大使得该冷媒支路12上的第一换热器20换热效率发挥不正常,通过增大该条冷媒支路12上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使该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

tl减小并趋向于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从而使该冷媒支路12的换热效率较好。具体的,某条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

tl﹤a时,制冷过热度过小使得该冷媒支路12上的第一换热器20换热效率发挥不正常,通过减小该条冷媒支路12上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使该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

tl增大并趋向于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从而使该冷媒支路12的换热效率发挥较好。当某条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一开始便满足a≤

tl≤a+b时,该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处于合适数值,则不需要调节该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
74.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增大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具体
包括:
75.步骤s221,流量调节阀30增加第一预设开度;
76.步骤s222,经过第一时间后,判断制冷过热度

tl是否满足a≤

tl≤a+b,满足则停止调节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221至s222步骤。
77.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到的流量调节阀30均为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是通过步进电机调节的,电子膨胀阀全开开度为500步,全关开度为0步,预设开度是通过步进电机转动开度步数实现的,可以想象的是,流量调节阀3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热力膨胀阀和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热力膨胀阀的调节螺杆;可以理解的是,当流量调节阀30为其他类型的阀时,预设开度可以是阀全开程度的百分比,例如1%,2%等。
78.步骤s221中,第一预设开度为2步,调节效果较好且速度较快。第一时间为30秒,满足制冷过热度的变化反应时间。制冷容差值b为2℃,使用效果相对较好。流量调节阀30增加2步的开度后,使得进入对应第一换热器20的冷媒流量增大,过热度开始下降,进入步骤s222,经过30秒后,判断制冷过热度

tl是否满足a≤

tl≤a+b,满足则证明调节到位,不再调节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继续重复s221至s222步骤。此种调节方法,可以逐步逼近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而不至于一次性调节过度,调节效果相对较好。可以想象的是,增大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增大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79.可以想象的是,第一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其他步数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1步或3步及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运行状况自行设定;第一时间也可以是其他时间间隔,例如15秒至45秒,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不限于此范围。
80.参见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30,减小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81.步骤s231,流量调节阀30减小第二预设开度;
82.步骤s232,经过第二时间后,判断制冷过热度

tl是否满足a≤

tl≤a+b,满足则停止调节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231至s232步骤。
83.具体的,第二预设开度为2步,减少第二预设开度,使得该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变小;第二时间为30秒,满足制冷过热度的变化反应时间。可以想象的是,第二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其他步数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1步或3步及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运行状况自行设定;第二时间也可以是其他时间间隔,例如15秒至45秒,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不限于此范围。此种调节方法,可以逐步逼近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而不至于一次性调节过度,调节效果相对较好。可以想象的是,减小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减小对应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84.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可以是相同的数值,也可以是不同的数值,优选的取值范围为-5℃至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自行设定,以达到较高的换热效率。制冷容差值b也可以是其他数值,例如0.5℃至5℃,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不限于此范围。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最终是根据系统的调试情况确定下来的一个数值。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
设定值a是不同的,工作温度高的冷媒支路12比工作温度低的冷媒支路12的制冷过热度设定值a小,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工作温度高的冷媒支路12比工作温度低的冷媒支路12的的制冷容差值b大,减少工作温度高的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循环调节次数。
85.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空调还包括室外换热器60、压缩机吸气管70、室外温感器80和吸气温感器90。冷媒支路12的两端均与冷媒干路11连通;室外换热器60设于冷媒干路11,冷媒干路11部分位于室外换热器60范围内,室外换热器60所在的冷媒干路11与冷媒支路12的一端连通;压缩机吸气管70与冷媒干路11连通,压缩机吸气管70通过冷媒干路11与冷媒支路12的另一端连通;室外温感器80设于室外换热器60范围内的冷媒干路11;吸气温感器90设于靠近压缩机吸气管70的冷媒干路11。
86.参照图6,该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制热控制方法,制热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87.步骤s300,获取室外温感器80的检测温度tc和吸气温感器90的检测温度td;
88.步骤s400,控制装置根据制热过热度

tr=td-tc,调节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89.步骤s500,获取各个冷媒支路12的内部温感器40的检测温度te;
90.步骤s600,控制装置根据各个冷媒支路12的内部温感器40的检测温度te,分别调节各个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91.具体的,第一换热器20是设置在室内的换热器,室外换热器60是设置在室外的换热器,在制热过程中,冷媒首先从压缩机出发,经过第一换热器20,随后经过室外换热器60并回到压缩机吸气管70。室外温感器80和吸气温感器90均可以是热电阻式或热电偶式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感器80检测到的室外换热器60范围内的冷媒干路11的温度tc,获取吸气温感器90检测到的压缩机吸气管70邻接的冷媒干路11的温度td,两者可以计算出制热过热度

tr=td-tc,通过此制热过热度值一起调节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使得所有第一换热器20整体先到达较高的换热效率;随后控制装置根据各个冷媒支路12的第一换热器20范围内的温度te,对比各个冷媒支路12的te差别,从而分别调节各个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使得各个冷媒支路12上的第一换热器20都尽量达到更高的换热效率,从而使得所有第一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整体达到更高水平。
92.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400,调节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其中,具体包括:
93.步骤s410,根据设定的制热过热度设定值g和制热容差值h,判断

tr;
94.步骤s420,当

tr﹥g+h时,增大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95.步骤s430,当

tr《g时,减小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96.步骤s440,当g≤

tr≤g+h时,停止调节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97.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420、s430、s440是根据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选择执行的。可以理解的是,当制热过热度

tr﹥g+h时,制热过热度过大导致所有的第一换热器20整体换热效率发挥不正常,通过增大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使得通过所有冷媒支路12的冷媒流量增大,从而降低了制热过热度,使得制热过热度

tr趋向制热过热度设定值g,从而使得所有的第一换热器20整体的换热效率发挥更好。可以理解的是,当制热过热度

tr《g,制热过热度过小导致所有的第一换热器20整体换热效率发挥不正常,通过减
小各个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使得通过各个冷媒支路12的冷媒流量减小,从而增大了制热过热度,使得制热过热度

tr趋向制热过热度设定值g,从而使得所有的第一换热器20整体的换热效率发挥更好。可以理解的是,当制热过热度

tr一开始便满足g≤

tr≤g+h时,制冷过热度处于合适数值,则不需要一起调节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
98.参见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420,增大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99.步骤s421,所有流量调节阀30增加第三预设开度;
100.步骤s422,经过第三时间后,判断制热过热度

tr是否满足g≤

tr≤g+h,满足则停止调节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421至s422步骤。
101.步骤s421中,具体的,第三预设开度为2步,调节效果较好且速度较快。第三时间为30秒,满足制热过热度的变化反应时间。所有流量调节阀30增加2步的开度后,使得进入所有第一换热器20的冷媒流量增大,整体制热过热度开始下降,进入步骤s422,经过30秒后,判断制热过热度

tr是否满足g≤

tr≤g+h,满足则证明调节到位,此步骤内停止调节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继续重复s421至s422步骤。此种调节方法,可以逐步逼近制热过热度设定值g,而不至于一次性调节过度,调节效果相对较好。可以想象的是,增大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同样功能。
102.可以想象的是,第三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其他步数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1步或3步及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运行状况自行设定;第三时间也可以是其他时间间隔,例如15秒至45秒,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不限于此范围。
103.参见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430,减小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其中,具体包括:
104.步骤s431,所有流量调节阀30减小第四预设开度;
105.步骤s432,经过第四时间后,判断制热过热度

tr是否满足g≤

tr≤g+h,满足则停止调节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431至s432步骤。
106.步骤s431中,具体的,第四预设开度为2步,调节效果较好且速度较快。第四时间为30秒,满足制热过热度的变化反应时间。所有流量调节阀30减小2步的开度后,使得进入所有第一换热器20的冷媒流量减小,整体制热过热度开始提高,进入步骤s432,经过30秒后,判断制热过热度

tr是否满足g≤

tr≤g+h,满足则证明调节到位,不再调节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继续重复s431和s432步骤。此种调节方法,可以逐步逼近制热过热度设定值g,而不至于一次性调节过度,调节效果相对较好。可以想象的是,减小所有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同样功能。
107.可以想象的是,第四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其他步数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1步或3步及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运行状况自行设定;第四时间也可以是其他时间间隔,例如15秒至45秒,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不限于此范围。
108.具体的,制热过热度设定值g的优选的取值范围为-5℃至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自行设定,以达到较高的换热效率。制热过热度设定值g最终是根据系
统的调试情况确定下来的一个数值。制热容差值h本实施例中取值为2℃,实际使用效果相对较好。可以理解的是,制热容差值h也可以是其他数值,例如0.5℃﹤h﹤5℃,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不限于此范围。
109.步骤s400执行完成后,进入步骤s500至s600。步骤s400中停止调节流量调节阀30的操作,指的是在s400中停止,不影响s600。
110.参见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0,分别调节各个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111.步骤s610,根据设定的相邻容差值k,相邻两个冷媒支路12的内部温感器40的检测温度分别为te1和te2,判断te1和te2;
112.步骤s620,当te2-te1》k时,增大te1对应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减小te2对应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113.步骤s630,当te2-te1《0时,减小te1对应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增大te2对应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114.步骤s640,当0≤te2-te1≤k时,停止调节相邻的两个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
115.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620、s630、s640是根据步骤s610的判断结果选择执行的。相邻两个冷媒支路12的内部温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进行对比,调节对应两个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使得两个冷媒支路12的第一换热器20范围内的冷媒支路12的温度趋向接近,使得相邻两个冷媒支路12上的第一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发挥更好。具体的,te2优选的是对应更靠近迎风侧的第一换热器20的温度,te1优选的是对应相对远离迎风侧的第一换热器20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进入步骤s610时,当0≤te2-te1≤k初始便满足时,不需要调节该两个相邻的流量调节阀30开度。
116.参见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20,增大te1对应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减小te2对应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117.步骤s621,te1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增大第五预设开度,te2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减小第六预设开度;
118.步骤s622,经过第五时间后,判断是否满足0≤te2-te1≤k,若满足则停止调节两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621至s622。
119.步骤s621中,具体的,第五预设开度为1步,第六预设开度为1步,te1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增大第五预设开度,对应冷媒支路12的冷媒流量增大,te2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减小第六预设开度,对应冷媒支路12的冷媒流量减小,使得两者的第一换热器20范围内的冷媒支路12的温度趋向接近,换热效率发挥更好;步骤s622中,第五时间为30秒,能够满足温度的变化反应时间,经过第五时间后,判断相邻两个冷媒支路12的内部温感器40检测的温度是否满足0≤te2-te1≤k,满足则证明调节到位,不再调节此两个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继续重复s621至s622步骤。此种调节方法,可以逐步使两者的温度接近,而不至于一次性调节过度,调节效果相对较好。
120.可以想象的是,第五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其他步数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2步或3步及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运行状况自行设定;第六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其他步数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2步或3步及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运行状况
自行设定;第五时间也可以是其他时间间隔,例如15秒至45秒,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不限于此范围。
121.参见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30,减小te1对应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增大te2对应冷媒支路12的流量调节阀30的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122.步骤s631,te1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减小第七预设开度,te2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增大第八预设开度;
123.步骤s632,经过第六时间后,判断是否满足0≤te2-te1≤k,若满足则停止调节两个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重复执行s631至s632。
124.步骤s631中,具体的,第七预设开度为1步,第八预设开度为1步,te1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减小第七预设开度,对应冷媒支路12的冷媒流量减小,te2对应的流量调节阀30增大第八预设开度,对应冷媒支路12的冷媒流量增大,使得两者的第一换热器20范围内的冷媒支路12的温度趋向接近;步骤s632中,第六时间为30秒,能够满足温度的变化反应时间,经过第六时间后,判断相邻两个冷媒支路12的内部温感器40检测的温度是否满足0≤te2-te1≤k,满足则证明调节到位,不再调节此两个流量调节阀30;不满足则继续重复执行s631至s632步骤。
125.此种调节方法,可以逐步使两者的温度接近,而不至于一次性调节过度,调节效果相对较好。可以想象的是,调节相邻两个冷媒支路12的冷媒流量,使相邻两个冷媒支路12温度差异减小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同样功能。
126.可以想象的是,第七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其他步数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2步或3步及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运行状况自行设定;第八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其他步数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2步或3步及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运行状况自行设定;第六时间也可以是其他时间间隔,例如15秒至45秒,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不限于此范围。
127.具体的,相邻容差值k,本实施例中取值为2℃。可以想象的是,相邻容差值k的取值还可以是其他取值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0.5℃至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运行需要自行设定。具体的,控制装置可以是单片机、plc等电子控制器或者由电子单元组成的控制电路。
1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