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45113发布日期:2024-04-08 13:48阅读:7来源:国知局
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节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热泵,一般是指空气能热泵或空气源热泵,其可以将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如空气所含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相关技术中,已经出现了热泵式空调、热泵式热水器等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热泵式热水器包括:设置于室外的蒸发器、压缩机和设置于室内的水箱,冷媒管路盘绕于水箱外壁的部分形成冷凝器,且冷媒管路连接蒸发器及压缩机,冷媒管路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设置节流装置(如毛细管)。其中,蒸发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经冷媒管路传递至水箱处加热水箱内的水。由于热源来自于室外空气,在低温、高湿环境下衰减严重,影响系统的热量吸收,导致热水效果差,往往难以满足供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旨在满足节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供热的可靠性。

2、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热设备,包括:

4、热泵组件,所述热泵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冷媒管路及第三换热器,所述热泵组件能够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所述第三换热器,或者从所述第三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

5、太阳能集热组件,用于至少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所述太阳能集热组件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循环液路,所述循环液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

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热泵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媒管路上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用于实现所述热泵组件的工作模式的切换。

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s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入口,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s口与c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两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c口,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

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及第四工作模式;

9、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自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流经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e口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经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口、s口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再经所述第二四通阀的c口、d口及所述第一四通阀的c口、s口后导入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形成冷媒循环;

10、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自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流经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e口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经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口、d口及所述第一四通阀的c口、s口后导入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形成冷媒循环;

11、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自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流经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c口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口、e口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及所述第三换热器,并经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口、s口导入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形成冷媒循环;

12、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自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流经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c口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口、c口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并经所述第二四通阀的s口、e口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及所述第三换热器,并经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口、s口导入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形成冷媒循环。

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换热器为蓄热水箱、套管换热器、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者空调室内机。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集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15、确定所述集热设备存在制热的第一需求,获取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表示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换热介质的温度;

16、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值和设定温度阈值,控制所述集热设备运行在第一工作模式或者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且不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

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值和设定温度阈值,控制所述集热设备运行在第一工作模式或者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18、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冷媒管路中冷媒从第一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第三换热器;

19、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冷媒管路中冷媒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第三换热器;

20、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冷媒管路中冷媒从第二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第三换热器;

21、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3、确定所述集热设备存在制冷或者对第二换热器进行除霜的第二需求,控制所述集热设备运行在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集热设备将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热能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或者,

24、确定所述集热设备存在对第一换热器进行融冰的第三需求,控制所述集热设备运行在第四工作模式,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所述集热设备将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热能至少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器。

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若所述集热设备的冷媒管路上设置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所述方法还包括:

26、对所述第二四通阀进行换向切换之前,先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与c口导通,并在所述第二四通阀成功换向后维持所述压缩机运行设定时长,再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切换至目标状态。

2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集热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

28、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集热设备存在制热的第一需求,获取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表示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换热介质的温度;

29、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值和设定温度阈值,控制所述集热设备运行在第一工作模式或者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且不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

30、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集热设备的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31、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热系统,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集热设备和本技术实施例第四方面所述的控制设备。

32、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集热设备包括:热泵组件和太阳能集热组件,该热泵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冷媒管路及第三换热器。太阳能集热组件用于至少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该太阳能集热组件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循环液路,循环液路连接第一换热器及太阳能集热装置。其中,热泵组件能够从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第三换热器,或者从第三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如此,可以基于空气能热源和太阳能热源满足第三换热器的制热需求,进而可以在满足节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供热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