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片网带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07559发布日期:2022-11-23 10:3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片网带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网带设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片网带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2.全球传统烟草产量逐年下降,美国传统卷烟消费量从1981年的1309万箱下降到了2016年的516万箱,日本从1992年的680万箱下降到了2016年的347万箱,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尼等国市场也在逐年下降。反观新型烟草行业,电子雾化烟、加热不燃烧烟技术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全球市场增长迅猛。
3.相对于目前风生水起的加热不燃烧烟发展大势,我国还没有掌握国际领先的均质化芯材加工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燥效果好且均匀的网带干燥设备,以实现薄片的自动化干燥和定型。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片网带干燥设备,包括第一车架和第一车架上安装的网带传送机构,所述第一车架上安装有循环热风干燥机构、冷却定型机构以及两组对所述网带传送机构所包含网带进行纠正的纠偏机构,所述网带顶面在转动过程中依次经过所述循环热风干燥机构和所述冷却定型机构;所述循环热风干燥机构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车架上方从顶面对网带进行热风干燥的上循环干燥机构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下方从底面对网带进行热风干燥的下循环干燥机构,所述上循环干燥机构一侧铰接在所述第一车架的一侧;所述冷却定型机构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车架上方从顶面对网带进行风冷的上冷却定型机构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下方从底面对网带进行风冷的下冷却定型机构,所述上冷却定型机构一侧铰接在所述第一车架的一侧;所述上循环干燥机构另一侧与所述下循环干燥机构对接处和所述上冷却定型机构另一侧与下冷却定型机构对接处均设有观察门;所述第一车架一侧安装有多组分别对所述上循环干燥机构和所述上冷却定型机构提升翻转的抬升装置;所述第一车架的两端对称安装有对所述网带运行纠偏的所述纠偏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上循环干燥机构包括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上方的上烘箱,所述上烘箱一侧顶部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进风侧连接有插入所述上烘箱一端的第一吸风管,所述第一吸风管的吸风口设有多孔板,所述第一风机出风侧连接有设置于所述上烘箱内中部的上加热器,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加热器连接的风管上设有第一排潮岔管,所述上加热器通过第一连接风管连接设置于所述上烘箱另一端的第一吹风管,所述第一连接风管内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吹风管末端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吹风管末端的吹风风向与所述网带顶面运行方向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一排潮岔管连接外界的排潮系统,所述上加热器连接外界的电控系统,所述上烘箱另一侧的两端部连接有所述抬升装置,同时所述上烘箱另一侧与所述下循环干燥机构所包括的下烘箱对接处安装有观察门。
7.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循环干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下方的下烘箱,所述下烘箱一侧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出气端连接有下加热器,同时所述第二风机与下加热器连接的风管上设有第二排潮岔管,所述下加热器连接有设置于下烘箱内的第一风胆,所述下加热器与所述第一风胆连接的风管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风胆连接有多个垂直向上呈梯形的第一风嘴箱,多个所述第一风嘴箱间的所述下烘箱顶部安装有多个第一多孔吸风板,所述下烘箱一侧通过风管与所述第二风机进气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风嘴箱顶端设有交替连通的吹风孔与条状孔,所述第二排潮岔管连接外界的排潮系统,所述下加热器连接外界的电控系统。
8.进一步的,所述上冷却定型机构包括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一侧的上定型箱,所述上定型箱一侧顶部安装有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连接有插入所述上定型箱一侧的第二吸风管,所述第二吸风管吸风口设有多孔板,所述第二吸风管上设有第三排潮岔管,所述第三风机出风侧通过风管连接有置于所述上定型箱内中部的上冷却器,所述上冷却器通过第三连接风管连接第二吹风管,所述第三连接风管上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吹风管末端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吹风管末端的吹风风向与所述网带顶面运行方向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三排潮岔管接入外界的排潮系统,所述上冷却器连接外界的电控系统,所述上定型箱另一侧的两端部连接有所述抬升装置,同时上定型箱另一侧与所述下冷却定型机构所包括的下定型箱对接处安装有观察门。
9.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冷却定型机构包括下定型箱,所述下定型箱一侧安装有第四风机,所述第四风机连接有出气端连接有下冷却器,所述下冷却器连接有设置于下定型箱内的第二风胆,所述下冷却器与所述第二风胆连接的风管上安装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风胆连接有多个垂直向上呈梯形的第二风嘴箱,所述第二风嘴箱顶端设有交替连通的吹风孔与条状孔,多个所述第二风嘴箱间的所述下定型箱顶部安装有多个第二多孔吸风板,所述下定型箱一侧通过第四连接风管与所述第四风机进气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风管上设有连接外界排潮系统的第四排潮岔管,所述下冷却器连接外界的电控系统。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抬升装置包括旋转座、轴承和气缸,所述上烘箱与上定型箱的一侧均通过轴承、旋转座和气缸安装在支架上,并由气缸控制其升降。
11.进一步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器、纠偏检测器、纠偏辊和第二支架,所述纠偏器位于前后第一个大包角辊的内侧,所述纠偏检测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上,所述纠偏辊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纠偏器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纠偏器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的两侧,所述纠偏检测器与纠偏器电性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网带传送机构包括主动辊、网带过辊和电机,所述网带缠绕在主动辊、网带过辊上,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辊。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架前后端分别安装有用于监控薄片水分的前水分仪和后水分仪,同时所述第一车架后端安装有出口温度传感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网带干燥设备对薄片上下表面同时进行循环热风干燥,薄片加热前后的水分实时检测,实时调整循环热风的温度和风量,实现自动干燥,对烘干后的薄片进行冷却定型,薄片出口温度实时检测,实时调整冷却冷风的温度和风量,使薄片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的温度,具有均匀加热、精准控温、热传递效率高、节能降耗、结构紧凑及故障率低等特
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循环干燥机构主视图;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循环干燥机构左视图;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循环干燥机构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下循环干燥机构主视图;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下循环干燥机构左视图;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下循环干燥机构俯视图;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下循环干燥机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冷却定型机构主视图;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冷却定型机构左视图;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冷却定型机构俯视图;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下冷却定型机构主视图;图1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下冷却定型机构左视图;图1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下冷却定型机构俯视图;图1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纠偏机构主视图;图1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纠偏机构左视图;图1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纠偏机构俯视图;图2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抬升装置放大示意图。
16.图中:1、第一车架;2、主动辊;3、网带过辊;4、电机;5、网带;6、上循环干燥机构;6-1、第一吸风管;6-2、第一风机;6-3、第一排潮岔管;6-4、上加热器;6-5、第一吹风管;6-6、上烘箱;6-7、第一温度传感器;6-8、第一连接风管;7、下循环干燥机构;7-1、第二风机;7-2、第二排潮岔管;7-3、下加热器;7-4、第一风胆;7-5、第一风嘴箱;7-6、下烘箱;7-7、第一多孔吸风板;7-8、第二温度传感器;7-9、第二连接风管;8、上冷却定型机构;8-1、第二吸风管;8-2、第三风机;8-3、上冷却器;8-4、第二吹风管;8-5、上定型箱;8-6、第三温度传感器;8-7、第三连接风管;8-8、第三排潮岔管;9、下冷却定型机构;9-1、第四风机;9-2、第四连接风管;9-3、下冷却器;9-4、第二风胆;9-5、第二风嘴箱;9-6、下定型箱;9-7、第二多孔吸风板;9-8、第四温度传感器;9-9、第四排潮岔管;10、观察门;11、纠偏机构;11-1、纠偏器;11-2、纠偏检测器;11-3、纠偏辊;11-4、第二支架;13、出口温度传感器;15、抬升装置;16、前水分仪;17、后水分仪。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18.实施例一如图1-3,本发明提供的薄片网带干燥设备包括第一车架1、主动辊2、网带过辊3、电机4、网带5、上循环干燥机构6、下循环干燥机构7、上冷却定型机构8、下冷却定型机构9、观察门10、前后安装的纠偏机构11、出口温度传感器13、上箱的抬升装置15、前水分仪16和后水分仪17。
19.环形的网带5缠绕在主动辊2、网带过辊3、前、后纠偏辊11-3上,电机4驱动主动辊2带动环形的网带5运行,为确保网带5运行稳定,还可以加装张紧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上循环干燥机构6、下循环干燥机构7对环形网带5上层上的薄片进行循环热风干燥,前水分仪16和后水分仪17实时检测薄片加热前后的水分,实时调整上循环干燥机构6、下循环干燥机构7循环热风的温度和风量,循环热风的温度控制在60-140℃之间,实现低温慢干自动化干燥;上冷却定型机构8、下冷却定型机构9对烘干后的薄片进行冷却定型,出口温度传感器13对冷却定型后薄片表面温度实时检测,实时调整上冷却定型机构8、下冷却定型机构9冷却冷风的温度和风量,使薄片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的温度;上烘箱6-6和上定型箱8-5的一侧通过转动连接块铰接在第一车架1的一侧,下烘箱7-6和下定型箱9-6固定安装在第一车架1的底部,上烘箱6-6和上定型箱8-5的另一侧分别与下烘箱7-6和下定型箱9-6一侧对接处安装有观察门10,观察门10一方面能够起到对加热区和制冷区的保温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观察门口,便于观察加热区和冷却定型区薄片的状态。
20.如图4-6,上循环干燥机构6位于环形的网带5上方,包括第一吸风管6-1、第一风机6-2、第一排潮岔管6-3、上加热器6-4、第一吹风管6-5、上烘箱6-6、第一温度传感器6-7和第一连接风管6-8;其中第一吸风管6-1的吸风口设有多孔板,防止薄片运行至此被吸走;其中第一吹风管6-5内设置调风板,调整烘箱宽度方向风速一致,吹风面为细小多孔进行均风,保证薄片宽度方向干燥均匀;第一风机6-2运行产生风经过上加热器6-4加热至设定温度再通过第一吹风管6-5吹到加热区,吹风角度与网带5水平运行方向夹角小于90度,吹出热风对网带5上的薄片上表面进行干燥,产生的湿热空气通过第一风机6-2抽吸经过第一吸风管6-1到达第一排潮岔管6-3,依靠第一风机6-2离心力的作用,将潮气排入外设排潮系统,其余干燥的空气再次经过上加热器6-4加热到设定温度,反复循环运行,极大地减少热量消耗;第一温度传感器6-7对上加热器6-4后的热风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数据反馈到电控系统对第一风机6-2的风量和上加热器6-4的加热量进行控制。
21.如图7-10,下烘箱7-6位于环形的网带5上层下方,包括第二风机7-1、第二排潮岔管7-2、下加热器7-3、第一风胆7-4、第一风嘴箱7-5、下烘箱7-6、第一多孔吸风板7-7、第二温度传感器7-8和第二连接风管7-9;
其中,第一风嘴箱7-5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车架1底部;其中第一多孔吸风板7-7为多孔板,防止薄片运行至此被吸走,其中第一风嘴箱7-5吹风面为细小多孔加条孔组合进行均风,保证薄片宽度方向干燥均匀;第二风机7-1运行产生风经过下加热器7-3加热至设定温度吹到第一风胆7-4再通过第一风嘴箱7-5垂直方向吹到加热区,即热风穿过网带5吹至网带5顶面运转薄片的底面,对网带5上的薄片下表面进行干燥,形成的湿热空气经过第一多孔吸风板7-7由第二风机7-1抽吸到达第二排潮岔管7-2,依靠第二风机7-1离心力的作用,将潮气排入外设排潮系统,其余干燥的空气再次经过下加热器7-3加热到设定温度,反复循环运行,极大地减少热量消耗;第二温度传感器7-8对下加热器7-3后的热风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数据反馈到电控系统对第二风机7-1的风量和下加热器7-3的加热量进行控制。
22.如图11-13,上定型箱8-5位于环形网带5上方,上冷却定型机构8包括第二吸风管8-1、第三风机8-2、上冷却器8-3、第二吹风管8-4、上定型箱8-5、第三温度传感器8-6、第三连接风管8-7和第三排潮岔管8-8;其中第二吸风管8-1的吸风面为多孔板,防止薄片运行至此被吸走;其中第二吹风管8-4设置风板,调整烘箱宽度方向风速一致,吹风面为细小多孔进行均风,保证薄片宽度方向冷却均匀;第三风机8-2运行产生风经过上冷却器8-3冷却至设定温度再通过第二吹风管8-4吹到冷却定型区,第二吹风管8-4末端吹风角度与网带5水平运动方向夹角小于90度,吹出的低温气流对网带5上的薄片上表面进行冷却,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第二吸风管8-1和外设排潮系统排出;第三温度传感器8-6对下冷却器8-3后的冷风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数据反馈到电控系统对第三风机8-2的风量和下冷却器8-3的制冷量进行控制。
23.如图14-16,下冷却定型机构9包括第四风机9-1、第四连接风管9-2、下冷却器9-3、第二风胆9-4、第二风嘴箱9-5、下定箱体9-6、第二多孔吸风板9-7、第四温度传感器9-8和第四排潮岔管9-9,下定型箱9-6环形网带5上层下方;其中,第二风嘴箱9-5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车架1底部;其中第二多孔吸风板9-7为多孔板,防止薄片运行至此被吸走;其中第二风嘴箱吹风面为细小多孔加条孔组合进行均风,保证薄片宽度方向冷却均匀;第四风机9-1运行产生风经过下冷却器9-3冷却至设定温度吹到第二风胆9-4再通过第二风嘴箱9-5垂直方向吹到冷却定型区,对网带5上的薄片下表面进行冷却定型,形成的热空气通过外设排潮系统抽吸经过第二多孔吸风板9-7将热气排出;第四温度传感器9-8对下冷却器9-3后的冷风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数据反馈到电控系统对第四风机9-1的风量和下冷却器9-3的制冷量进行控制。
24.如图17-19,纠偏机构11包括纠偏器11-1、纠偏检测器11-2、纠偏辊11-3和第二支架11-4。分别位于前后第一个大包角辊的前端,纠偏检测器11-2实时检测网带5的位置,并将信号反馈至纠偏器11-1,纠偏器11-1带动纠偏辊11-3动作实现网带自动纠偏。
25.本发明中上循环干燥机构6与下循环干燥机构7为配对形式,可以一组也可多组,
上冷却定型机构8与下冷却定型机构9同为配对形式,可以一组也可多组。
26.如图20所示,抬升装置15包括旋转座、轴承和气缸,上烘箱6-6与上定型箱8-5一侧分别通过轴承、旋转座、气缸架设在第一车架1上,并由气缸控制其一侧翻转升降。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