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2240发布日期:2023-05-25 05:0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空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加热领域,尤其是一种压缩空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1、压缩空气加热系统作为极地船舶或需要使用恒温气体的场所/行业中常用的系统,在现有技术中,其压缩空气加热装置一般采用电加热、热水加热。但是大多数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存在构造复杂,不容易清洁除垢,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2、所以,急需一种压缩空气加热装置,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受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加热装置,通过压缩空气管完全浸入筒体的内部空腔中,可以均匀对压缩空气管中的压缩空气均匀进行加热,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受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2、所述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包括筒体和第一封堵,以及第二封堵和至少一根压缩空气管、压缩空气进口管、压缩空气出口管;

3、筒体具有内部空腔,所述筒体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热进口和热出口;

4、第一封堵封堵所述第一开口;

5、第二封堵封堵所述第二开口;

6、至少一根压缩空气管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所述压缩空气管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封堵上并穿出所述第一封堵的第一侧,所述压缩空气管的另一端弯折后固定在所述第一封堵上并穿出所述第一封堵的第二侧;

7、压缩空气进口管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封堵上并覆盖所述第一侧,以使所述压缩空气进口管的另一端与每一根所述压缩空气管的一端连通;

8、压缩空气出口管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封堵上并覆盖所述第二侧,以使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的另一端与每一根所述压缩空气管的另一端连通。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进口管和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结构。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的外缘通过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第二法兰结构固定连接。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的外缘与所述第二法兰结构之间铺垫有高温密封垫片。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一侧连接有安全阀和短管。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和所述压缩空气进口管,以及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侧边设置有排泄封堵。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泄放塞。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空气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置于所述内部空腔,用于支撑所述压缩空气管。

16、在一实施例中,压缩空气经过所述压缩空气进口管进入所述压缩空气管后,从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排出。

17、在一实施例中,通过船舶的高温废气或蒸汽加热。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口管(5)和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6)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2)的外缘通过所述筒体(1)上所述第一开口(12)的边缘第二法兰结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2)的外缘与所述第二法兰结构之间铺垫有高温密封垫片(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6)一侧连接有安全阀(7)和短管(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和所述压缩空气进口管(5),以及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6)侧边设置有排泄封堵(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设置有泄放塞(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加热装置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经过所述压缩空气进口管(5)进入所述压缩空气管(4)后,从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6)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船舶的高温废气或蒸汽加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加热装置,所述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包括筒体和第一封堵,以及第二封堵和至少一根压缩空气管、压缩空气进口管、压缩空气出口管;所述筒体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热进口和热出口;至少一根压缩空气管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以使所述压缩空气进口管的另一端与每一根所述压缩空气管的一端连通;压缩空气出口管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封堵上并覆盖所述第二侧,以使所述压缩空气出口管的另一端与每一根所述压缩空气管的另一端连通。通过压缩空气管完全浸入筒体的内部空腔中,可以均匀对压缩空气管中的压缩空气均匀进行加热,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加热装置受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婷婷,王耀,李博,刘华,孙锡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