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2724发布日期:2023-03-17 22:3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空气净化器是一种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设备。空气净化器中的滤芯可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甲醛等,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为了丰富空气净化器的功能,部分型号的空气净化器还集成有空气加湿功能。
3.现有公告号为cn2104253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加湿型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外壳,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内设有过滤网组件、风道组件和风扇;过滤组件位于进风口的位置,以用于净化进入壳体内的空气;风道组件位于过滤组件背离进风口的一侧的位置,且风道组件与过滤件之间设置有间隔;风扇位于风道组件远离过滤组件的位置,且风扇组件的出风端与出风口对齐;壳体位于风扇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雾化片,雾化片的下方设置有水箱,雾化片通过吸水棉棒与水箱内的水液相连,以使水箱内的水液雾化形成水雾。风扇向出风口吹风,以使壳体内形成负压,从而可供壳体外的气体经过滤组件进入壳体内部;进入壳体内的空气与水雾混合后流经风道组件和风扇后由出风口排出,从而达到提高净化后的空气的湿度的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加湿后的空气流经风扇时,空气中的水雾容易与风扇的电机以及用于驱动电机转动的相关的其他电气件接触,可能导致相关的电气件短路或被水雾侵蚀而损坏,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以改善空气净化器内的电机等电气件容易被水雾短路或侵蚀而发生损坏的问题。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设置有设置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连接有用于使储液盒内的液体雾化的雾化组件;所述壳体设置有与雾化组件的出雾端密封连接的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与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出雾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的内侧壁连接有用于向进风孔内吹气的正压源,所述正压源的进气端与空气净化装置相连。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压源将被空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气体吹进出雾通道内,以带动出雾通道内的水雾快速向室内流动;同时,水雾可使流入出雾通道内的气体湿润,从而达到提高空气湿度的效果。出雾通道可将水雾与空气净化装置分隔,以减小水雾与空气净化装置中的电气件发生接触而导致相关的电气件发生短路或被水雾侵蚀而损坏的风险。
8.可选的,所述出雾通道远离雾化组件的一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出雾通道位于进
风孔的上侧的内侧壁设置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靠近出雾通道的轴线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通道向上延伸有利于保证水雾流动的通畅性;挡水条可阻挡由出雾通道的内侧壁向下流动的水液,从而减小水液沿进风孔的内侧壁向正压源和空气净化装置方向流动的可能性,以减小水液与正压源或空气净化装置的电气件接触的风险,有利于保证正压源和空气净化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出雾通道位于进风孔的下侧的位置的内侧壁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靠近出雾通道的轴线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导风板的上端位于挡水条背离进风孔的一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板可将由进风口吹入的气体向上导流,以供气体带动水雾向上流动。
12.可选的,所述导风板沿上下方向贯穿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位于挡水条靠近进风孔的一侧的位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挡水条落至导风板上的水液可沿导风板的上表面向下流动并由漏水孔下落,以减小水液流入进风孔内的可能性。
14.可选的,所述储液盒包括盒体和盖设于盒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出雾孔;所述雾化组件与盖体相连,所述雾化组件的出雾端与出雾孔对齐;所述壳体沿上下方向滑移设置有与盒体的下表面抵接的承接座,所述承接座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向上移动的弹性件;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与壳体设置有出雾通道的侧壁抵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需要向盒体内添加液体时,向下拖动盒体;当盖体的上端壁与安装板分离时,向远离安装板的方向移动盒体,即可将壳体拆下。同理,安装盒体时,将盒体的下端壁与承接座的上表面抵接,然后向下按压承接座,并使盖体上的出雾孔与出雾通道对齐;最后松开盒体或承接座,弹性件可自动抵推承接座,以使盖体的上表面与安装板抵紧。操作简单、快捷。
16.可选的,所述壳体位于承接座的下方的位置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有调节座,所述弹性件的其中一端与承接座固定,另一端与调节座固定;所述壳体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周壁设置有用于与调节座的下表面抵接的承接杆;所述调节座的下表面向上设置有供转动后的承接杆容纳的容置槽;当所述承接杆位于容置槽内时,所述调节座可向下移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杆,可使承接杆与容置槽对齐,以供调节座向下移动,从而可增大调节座与承接座之间的距离,以减小弹性件的变形量,从而便于向下拖动盒体以将盒体拆下。安装盒体前,将承接座向上拉动,以带动调节座向上移动,从而使承接杆与容置槽脱离;此时,转动转动杆,以供承接杆支撑调节座即可。
18.可选的,所述转动杆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块抵接的抵接块;所述转动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定位块向背离抵接块方向转动的弹性连接件;当所述定位块与抵接块抵接时,所述承接杆与容置槽对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块与定位块抵接时,抵接块可限制转动杆的转动,从而可供承接杆与容置槽快速对齐。松开转动杆,弹性连接件可驱动转动杆自动复位转动,操作更加便捷。
20.可选的,所述抵接块设置有磁性件,所述定位块设置有用于与磁性件磁性相吸的吸附件;所述调节座设置有用于使吸附件与磁性件分离的操控件;当所述调节座移动至承接杆的上方的位置时,所述操控件使吸附件与磁性件自动分离。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件与磁性件磁性相吸,以使转动杆固定,从而减小承接杆与容置槽的内侧壁抵接而导致调节座难以下滑的可能性。当调节座向上移动时,操控件可使吸附件与磁性件自动分离,操作简单、便捷。
22.可选的,所述盒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承接座的上表面转动设置有用于与插接槽插接配合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转轴的轴向沿承接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对接凸起,所述盖体的上端壁设置有供对接凸起插设的对接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接座与插接槽插接配合、对接凸起与对接槽插接配合,便于雾化组件的出雾端与出雾通道对齐,从而便于盒体的安装操作。安装盒体时,可先将转动座向外转动,以便于将盒体的下端套设于转动座上;在弹性件的向上抵推的作用下,向内转动盒体;盒体转动的过程中,当对接凸起与对接槽对齐,对接凸起即可自动插入对接槽内,操作便捷、省力。
24.可选的,所述对接凸起的周壁设置有安装环槽,所述安装环槽内嵌设有用于与对接槽的内侧壁抵接的密封环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圈可提高对接凸起与对接槽的内侧壁之间的密封性,减小水雾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出雾通道可将水雾与空气净化装置分隔,以减小水雾与空气净化装置中的电气件发生接触而导致相关的电气件发生短路或被水雾侵蚀而损坏的风险;2.挡水条与导风板配合,有利于减小水雾沿进风孔的内侧壁向正压源或空气净化装置处流动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正压源和空气净化装置内的电气件的正常运行;3.转动座与承接座转动连接,便于盒体的安装于拆卸的操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29.图3是用于展示储液盒与安装板之间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31.图5是图4中的c部放大图。
32.图6是图4中的d部当大图。
33.图7是图3中的e部放大图。
34.图8是图4中的f部放大图。
35.图9是用于展示转动杆与调节座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36.图10 是用于展示承接杆与调节座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37.图中,1、壳体;11、安装筒;111、卡接孔;112、进气孔;113、出气孔;12、安装板;121、卡接块;122、控制电路板;123、安装腔;1231、滑动槽;1232、调节槽;124、防护罩;125、连接电路板;1251、弹簧顶针;126、对接凸起;1261、安装孔;1262、安装环槽;1263、密封环圈;
127、转动杆;1271、承接杆;1272、抵接块;1273、吸附件;1274、弹性连接件;128、定位块;1281、磁性件;2、空气净化装置;21、出风筒;211、出风孔;22、出风风机;23、滤芯;3、储液盒;31、盒体;311、插接槽;32、盖体;321、安装盖;3211、供电电路板;32111、供电触点;322、密封罩;3221、放置板;3222、出雾孔;3223、连接孔;3224、对接槽;4、雾化组件;41、雾化片;42、吸水导管;421、透水孔;43、吸水棉棒;5、出雾通道;51、进风管;511、进风孔;52、正压源;53、挡水条;54、导风板;541、漏水孔;6、承接座;61、弹性件;7、转动座;8、调节座;81、容置槽;82、延伸杆;821、拨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壳体1和空气净化装置2。壳体1包括安装筒11和位于安装筒11的其中一侧的安装板12。安装筒11的内部呈中空状;空气净化装置2位于安装筒11的内部。空气净化装置2包括出风筒21、出风风机22和滤芯23。出风筒21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均贯穿设置,出风筒21通过螺栓与安装筒11的上端的内侧壁固定,出风风机2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出风筒21的下端的内侧壁。滤芯23呈圆筒状;滤芯23位于出风筒21的下方。滤芯23的上端与出风筒21的下端密封连接,滤芯23的下端与安装筒11的内底壁密封连接。
40.参照图2,安装筒11位于滤芯23位置的外周壁一体成型有若干进气孔112;安装筒11的上端壁一体成型有若干出气孔113。室内气体可由进气孔112经滤芯23流动至安装筒11内,同时滤芯23可过滤流动至安装筒11内的气体;出风风机22将经滤芯23过滤的气体向上驱动,并使气体由出气孔113排出,从而达到对气体进行净化的效果。
41.参照图3,安装板12朝向安装筒11方向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卡接块121,安装筒11贯穿开设有卡接孔111;卡接块121与卡接孔111卡接配合,以供安装板12与安装筒11相互连接。安装板12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控制电路板122,控制电路板122焊接有供电电源线,以用于与供电线路相连,从而对控制电路板122供电。
42.参照图2和图3,安装板12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安装腔123,安装腔123位于安装板12背离安装筒11的一侧的侧壁,且安装腔123背离安装筒11的一侧呈敞口状。安装腔123内设置有储液盒3,储液盒3包括盒体31和盖体32;盒体31用于盛装待雾化的液体。安装板12卡接有防护罩124,以封闭安装腔123的开口,从而将盒体31封闭在内。
43.参照图3和图4,盖体32包括安装盖321和密封罩322,安装盖321盖设于盒体31上,以密封盒体31的口部。安装盖321的上表面连接有雾化组件4,雾化组件4包括雾化片41、吸水导管42和吸水棉棒43;密封罩322内设置有放置板3221,吸水导管42与放置板3221一体成型连接,吸水导管42的其中一端凸出于放置板3221的上表面,另一端向下延伸至盒体31的底部的位置。安装盖321一体成型有供吸水导管42插设的通孔;吸水导管42的上端位于密封罩322内。吸水棉棒43位于吸水导管42内,吸水导管42的下端一体成型有透水孔421,以供吸水棉棒43与盒体31内的液体接触,从而可供盒体31内的液体向上流动。雾化片41包括超声波雾化片41;雾化片41位于吸水导管42的上端壁,且雾化片41与吸水棉棒43的上端抵接。
44.参照图4和图5,密封罩322罩设于安装盖321上,且密封罩322的内顶壁与雾化片41的上表面抵紧,以固定雾化片41。密封罩322的上端壁向下贯穿开设有出雾孔3222,出雾孔
3222与雾化片41对齐。雾化片41通过导线连接有供电电路板3211,供电电路板3211安装于安装盖321的上表面;供电电路板3211靠近安装筒11的一侧焊接固定有供电触点32111,密封罩322贯穿开设有连接孔3223,供电触点32111插设于连接孔3223内。
45.参照图4和图5,安装板12朝向安装筒11方向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电路板125,连接电路板125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122相连。连接电路板125焊接固定有弹簧顶针1251;安装板12贯穿开设有供弹簧顶针1251插设的通孔。当盒体31安装于安装腔123内后,弹簧顶针1251与供电触点32111接触,以对供电电路板3211供电,从而使雾化片41运行,以使棉棒内的液体雾化成水雾,水雾可自动向上流至出雾孔3222内。
46.参照图4和图5,安装腔123的内顶壁向下一体成型有对接凸起126,对接凸起126的下表面向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1261,安装孔1261与出雾孔3222对齐;安装板12位于安装孔1261的位置且背离安装腔123的侧壁设置有出雾通道5,出雾通道5呈管状;出雾通道5的其中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2固定,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出雾孔3222内的水雾经安装孔1261流动至出雾通道5并由出雾通道5的上端流至室内。密封罩322的上端壁一体成型有对接槽3224;对接凸起126的周壁一体成型有安装环槽1262,安装环槽1262内嵌置有密封环圈1263;对接凸起126插设于对接槽3224内,密封环圈1263与对接槽3224的内侧壁抵紧,以提高密封罩322与安装腔123的内顶壁之间的密封性。
47.参照图4和图6,出雾通道5靠近安装筒11的一侧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进风管51,进风管51远离出雾通道5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且进风管51的内部与出雾通道5的内部相通;进风管51的内部即为进风孔511。进风管51远离出雾通道5的一端设置有正压源52,正压源52包括风机;正压源52通过螺栓与安装筒11的外侧壁固定。正压源52的出风端通过管道与进风管51相连;安装筒11的靠近正压源52位置的外侧壁贯穿开设有通孔,出风筒21位于正压源52的位置的外侧壁贯穿开设有出风孔211;启动正压源52,出风筒21内的气体可经依次经出风孔211、正压源52、进风孔511流动至出雾通道5内,以带动出雾通道5内的水雾向外流动。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安装筒11或出风筒21的上端密封,以供被净化后的气体仅由出风孔211向出雾通道5内流动,从而可供水雾对净化后的空气充分湿润。
48.参照图6,出雾通道5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挡水条53和导风板54,挡水条53和导风板54均与出雾通道5设置有进风孔511的一侧的侧壁相连。挡水条53位于进风孔511的上方的位置,且挡水条53靠近出雾通道5的轴线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以供沾附于挡水条53上的液体快速向下流动。导风板54位于进风孔511的下方的位置,导风板54靠近出雾通道5的轴线的一侧向上倾斜设置。挡风板的上端位于挡水条53远离出风孔211的一侧;导风板54靠近出风孔211位置的上表面向下贯穿开设有漏水孔541,漏水孔541位于挡水条53的下端壁的靠近进风孔511的一侧的位置。由挡水条53滴落的液体可沿导风板54的上表面向下流动并由漏水孔541下漏,以减小液体流经进风孔511内的可能性。
49.参照图7和图8,安装腔123的内底壁一体成型有滑动槽1231,滑动槽1231的底壁向下一体成型有调节槽1232。滑动槽1231内设置有承接座6、转动座7,调节槽1232内设置有调节座8。转动座7位于承接座6的上表面;盒体31的下端壁一体成型有插接槽311,插接槽311与转动座7插接配合,以使盒体31与承接座6相连。调节座8位于承接座6的下方的位置,且承接座6与滑动槽1231的内侧壁滑移连接,调节座8与调节槽1232的内侧壁滑移连接。承接座6与调节座8之间设置有弹性件61,弹性件61包括弹簧;弹性件61的上端与承接座6的下表面
焊接固定,下端与调节座8的上表面焊接固定,以供承接座6支撑转动座7和盒体31。
50.参照图7和图8,转动座7与承接座6的上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轴向沿承接座6的长度方向设置。当对接凸起126与对接槽3224处于分离的状态时,盒体31可向安装腔123的外部转动,从而便于盒体31的拆卸或安装。调节座8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转动杆127,转动杆127的轴向沿承接座6的宽度方向设置,转动杆127的其中一端贯穿调节槽1232的内侧壁,且转动杆127与调节槽123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51.参照图9和图10,调节座8的下表面向上开设有容置槽81,容置槽81与转动杆127对齐。转动杆127的周壁焊接固定有承接杆1271,承接杆1271与调节座8的下表面抵接,以支撑调节座8。承接杆1271的厚度小于转动杆127的直径,容置槽81的宽度大于转动杆127的直径;转动转动杆127,可使承接杆1271与容置槽81对齐,以供调节座8向下滑动;此时,承接杆1271和转动杆127相对移动至容置槽81内。
52.参照图9和图10,调节槽1232的内侧壁一体成型固定有定位块128,定位块128位于转动杆127的下方的位置;定位块128的上表面粘接固定有磁性件1281,磁性件1281包括磁铁。转动杆127的周壁焊接固定有抵接块1272,抵接块1272的下表面粘接固定有吸附件1273,吸附件1273包括铁块;当转动杆127转动至承接杆1271与容置槽81对齐时,吸附件1273与磁性件1281吸附固定,以固定转动杆127。调节座8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杆82,延伸杆82一体成型有拨动块821,拨动块821位于吸附件1273的下方的位置。调节座8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拨动块821可向上抵推吸附件1273,以使吸附件1273与磁性件1281分离。
53.参照图8,转动杆127连接有弹性连接件1274,弹性连接件1274包括扭簧;弹性连接件1274套设于转动杆127上,且弹性连接件1274的一端与吸附件1273相连,另一端与调节槽1232的内侧壁相连,以用于驱动转动杆127自动复位转动。
54.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向盒体31内添加水液;雾化组件4可将盒体31内的污液雾化成水雾,水雾通过出雾通道5向室内流动,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安装板12和出雾通道5使水雾与空气净化组件分隔,有利于减小水雾与空气净化装置2内的电气件发生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减小空气净化装置2中的电气件被雾化组件4产生的水雾短路或侵蚀的风险。
55.在另一实施例中,盒体31内也可以添加消毒液,雾化后的消毒液可充分分散于空气中,以起到进一步杀菌消毒的效果。
5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