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3346发布日期:2022-08-20 00:0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空调器处理后,再返回至室内空间,从而达到对室内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空调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通常是通过在空调器内设置净化模块来对流经空调器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如,通过紫外线杀菌、高温、水洗等方式来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3.不过,配置有上述净化模块的空调器的价格通常较高,提高了用户的购置成本。并且,上述净化模块通常是固定设置在空调器内部的,一旦其发生故障需要修理、更换,或者是运行时间长了需要清理,拆卸、更换非常麻烦,需要专业的售后维修人员操作。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配置有净化模块的空调器价格较高、拆卸更换非常麻烦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配置有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包括净化组件和驱动传动机构,所述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净化组件被设置成能够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所述驱动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传动机构被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净化组件从收纳位置移动至所述出风口的外侧。
7.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传动机构包括驱动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远离所述驱动构件的端部与所述净化组件相接。
8.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构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净化组件转动相接。
9.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开槽,所述连杆穿过所述开槽后与所述净化组件相接。
10.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面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的内侧设置有安装位,所述驱动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11.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净化单元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端板的内侧,所述限位组件被设置成能够限制所述净化组件在所述出风口的外侧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移动。
12.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框
架的净化构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通风结构,所述净化构件被设置成能够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框架转动相接。
13.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净化构件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块,所述框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框架沿其宽度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安装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能够允许所述框架与其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与所述卡块卡接、所述净化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插设至所述卡槽,在所述安装件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能够阻挡所述净化构件从所述框架脱落;并且/或者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孔,在组装好时,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14.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净化构件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
15.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设置成能够检测经由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壳体内的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口,经由空调室内机处理后的空气经由出风口再返回至室内空间,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空调室内机配置有净化单元,该净化单元包括净化组件和驱动传动机构,其中,净化组件设置在壳体的外侧,该净化组件被设置成能够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驱动传动机构设置于壳体、且被设置成能够带动净化组件从收纳位置移动至出风口的外侧。这样,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通过驱动传动机构将净化组件移动至出风口的外侧,通过净化组件对从出风口流出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从而能够获得较好地净化效果。在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通过驱动传动机构将其移动至收纳位置,这样也能够延长净化组件的使用时长,减少净化组件的更换频率。通过将净化组件设置在壳体的外侧,无需额外占据壳体内的有限空间,并且在使用时间长了之后,直接将其拆卸下来即可进行更换,非常方便,用户自己就能够进行。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既能够满足净化空气的需求,又能够延长净化组件的使用时长,在需求更换时用户自己就能够将其拆卸下来,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17.进一步地,驱动传动机构包括驱动构件以及与该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传动构件,传动构件远离驱动构件的端部与净化组件相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驱动构件运转带动传动构件运动,传动构件带动净化组件移动,这样通过驱动传动机构就能够带动净化组件在收纳位置与出风口的外侧之间移动。
18.进一步地,传动构件为连杆,连杆的第一端与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净化组件转动相接,这样在驱动构件的带动下,连杆随之运动,进而带动净化组件移动至收纳位置或者出风口的外侧。
19.进一步地,驱动构件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上设置有开槽,连杆穿过该开槽后与净化组件相接,这样也就将净化组件设置在了壳体的外侧。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驱动构件转动带动连杆运动,进而也就能够带动净化组件在前面板的外侧与出风口的外侧之间移动。
20.进一步地,净化单元还包括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设置在端板的内侧,该限位组件被设置成能够限制净化组件在出风口的外侧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这样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使净化组件在出风口的外侧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
21.进一步地,净化组件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的净化构件,该框架上设置有通风结构,净化构件被设置成能够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连杆的第二端与框架转动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驱动构件和连杆将净化构件移动至出风口的外侧时,经由出风口出来的空气就能够经由通风结构和净化构件通过、并被净化构件净化后再进入到室内空间,从而能够确保进入到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洁净度,更好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22.下面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并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附图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设置有净化单元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图;
24.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图;
26.图4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的结构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去除了壳体之后的结构图;
29.图7是图6中局部c的放大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结构图(一);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结构图(二);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净化构件的结构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框架的结构图;
34.图12是图11中局部d的放大图。
35.附图标记列表:
36.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前面板;131、开槽;14、端板;15、安装板;16、挡板;2、蒸发器;3、贯流风扇;4、传感器;5、驱动传动机构;51、步进电机;52、连杆;521、连接孔;6、净化组件;61、框架;611、格栅;612、伸出端;613、转轴;614、安装件;615、卡槽;62、净化构件;62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其显然适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立式空调器、中央空调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器。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由于目前配置有净化模块的空调器的价格通常较高,提高了用户的购置成本。并且,上述净化模块通常是固定设置在空调器内部的,一旦其发生故障,或者是运行时间长了需要清理,拆卸、更换非常麻烦。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净化组件设置在壳体的外侧以方便拆卸更换,在需要净化时将净化组件移动至出风口的外侧以获得较好地净化效果,在不需要净化时将净化组件移动至收纳位置以延长净化组件的使用时长,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40.下面结合图1至图12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可能的实现方式。
41.如图1至图6所示,壁挂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壳体1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壳体1内设置有蒸发器2和贯流风扇3。在贯流风扇3的作用下,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进风口11进入到壳体1内,被蒸发器2处理后再经由出风口12返回至室内空间,从而达到调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空调室内机配置有净化单元,该净化单元包括净化组件6和驱动传动机构5,净化组件6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净化组件6被设置成能够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这样也就无需额外占据壳体1内的有限空间,并且在使用时间长了之后,直接将其拆卸下来即可进行更换,非常方便。驱动传动机构5设置于壳体1,其被设置成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从收纳位置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这样,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可以通过驱动传动机构5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通过净化组件6对从出风口12流出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从而能够获得较好地净化效果,更好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在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通过驱动传动机构5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收纳位置,这样也就没有空气流经净化组件6,从而能够延长净化组件6的使用时长,减少净化组件6的更换频率。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既能够满足净化空气的需求,又能够延长净化组件的使用时长,在需求更换时用户自己就能够将其拆卸下来,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42.为了更好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如图1至图3、图6所示,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11处还设置有传感器4,该传感器4被设置成能够检测经由该进风口11进入到壳体1内的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也就是说,通过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这样在壁挂式空调器运行时,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进风口11进入到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内,此时,通过传感器4实时检测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在检测到的颗粒物的浓度超过预设值时,说明此时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含量较高,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较差,此时,则使驱动传动机构5运转,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通过净化组件6对经由出风口12流出的空气进行净化,这样就能够确保进入到室内空间中的空气的洁净度,从而能够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在检测到的颗粒物的浓度没有超过预设值时,说明此时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含量较低,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较好,此时,则使驱动传动机构5运转,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收纳位置,这样净化组件6也就不处于使用状态,从而能够延长净化组件6的使用时长,降低更换频率。
43.需要说明的是,该传感器4可以是pm2.5传感器、β射线颗粒物浓度检测传感器、激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等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传感器4的具体类型,只要其能够准确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即可。
4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颗粒物浓度的预设值可以是技术人员根据实验、计算、测试等
方式来确定的,也可以是基于国家或者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来设定的,当然,也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自己设定的。以颗粒物的浓度为pm2.5浓度为例,根据国家空气质量准则,可以将预设值设置为75μg/m3,pm2.5浓度大于75μg/m3时,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需要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45.显然,上述传感器4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如,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之间形成的风道内的任意位置,或者是出风口12处沿出风方向位于净化组件6的上游侧的位置,或者是壳体1的外侧靠近进风口的位置等其他可能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在设置好后传感器4检测到的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即可。
46.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也可以不设置传感器4,可以是根据室外环境的颗粒物的浓度来控制净化组件6的具体位置,具体而言,在室外环境的颗粒物的浓度大于预设值时使净化组件6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在室外环境的颗粒物的浓度小于预设值时使净化组件6移动至收纳位置。显然,也可以是,每隔一个预设时间段使净化组件6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即可。
47.如图1、图6和图7所示,驱动传动机构5包括驱动构件和传动构件,驱动构件为步进电机51,传动构件为连杆52,连杆52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连杆52的第二端与净化组件6转动相接。在步进电机51的带动下,连杆52随之运动,进而带动净化组件6移动至收纳位置或者出风口12的外侧,即通过驱动传动机构5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在收纳位置与出风口12的外侧之间移动。
48.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构件还可以是伺服电机、驱动电机等。显然,传动构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如,传动构件包括齿轮组和连接件,齿轮组包括彼此啮合的两个齿轮,两个齿轮中的一个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个与连接件的第一端相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净化组件6相接,在驱动构件的带动其中一个齿轮转动,另一个齿轮通过与该齿轮的啮合转动,进而带动连接件移动,从而也就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在收纳位置与出风口12的外侧之间移动。当然,驱动传动机构5还可以由气阀和连杆滑块组件构成,连杆滑块组件包括滑块、第一杆和第二杆,滑块与气阀相接,在气阀的作用下,滑块能够沿直线滑动。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滑块铰接、第二端与第二杆的中部铰接,第二杆的第一端铰接于壳体1、第二端与净化组件6铰接,这样在气阀的作用下,也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在收纳位置与出风口12的外侧之间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驱动传动机构5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通过该驱动传动机构5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在收纳位置与出风口12的外侧之间移动即可。
49.如图1、图3至图7所示,驱动构件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包括前面板13,该前面板13上靠近沿其长度方向两端的位置设置有开槽131,连杆52的第二端穿过该开槽131后与净化组件6相接,这样也就将净化组件6设置在了壳体1的外侧。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可以通过驱动传动机构5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通过净化组件6对经由出风口12流出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在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通过驱动传动机构5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前面板13的外侧,也就是说,前面板13的外侧即为上述净化组件6的收纳位置,这样,一方面,能够延长净化组件6
的使用时长,另一方面,净化组件6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遮挡开槽131的目的,从而能够确保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的平整性。
50.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构件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如,驱动构件设置在端板14的外侧或者壳体1的下方。此种情形下,上述净化组件6的收纳位置可以是前面板13的外侧,也可以是空调室内机的下方,即在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可以将净化组件6收纳在前面板13的前侧或者壳体1的下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驱动构件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通过该驱动构件能够在不需要净化时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收纳位置、在需要净化时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即可。
51.如图1、图5至图7所示并按照图5所示的方位,壳体1还包括两个端板14,这两个端板14分别位于前面板13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端板14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安装位,这两个安装位沿端板14的高度方向分布。每个安装位由大致为环形的安装板15与端板14围设而成,每个安装位内设置有一个驱动构件,在安装好时,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伸出安装板15。每个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一个连杆52的第一端连接。净化组件6大致为矩形结构,与位于上方的驱动构件相连的连杆52的第二端与净化组件6的上侧的两个拐角处转动相接,与位于下方的驱动构件相连的连杆52的第二端与净化组件6的下侧的两个拐角处转动相接。这样也就将驱动构件设置在了壳体1内,净化组件6设置在了壳体1的外侧。在需要移动净化组件6时,可以使四个驱动构件同时运转,同时带动四个连杆52运动,四个连杆52的第二端同时向净化组件6的四个拐角处施加方向大致一致的外力,进而也就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移动至前面板13的外侧或者出风口12的外侧。
52.显然,驱动构件也可以不设置在端板14上,而是在壳体1内靠近端板14的位置设置安装板15,将驱动构件设置在该安装板15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驱动构件在壳体1内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将驱动构件设置在壳体1内、在设置好后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在前面板13的前侧与出风口12的外侧之间移动即可。
53.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端板14的内侧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安装位,该安装位内设置有一个驱动构件,也就是说,净化单元可以仅包括两个驱动构件,此种情形下,连杆52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第一支杆的第一端与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固定相接,第一支杆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支杆的第一端和第三支杆的第一端相接,第二支杆的第二端和第三支杆的第二端分别与净化组件6沿其长度方向同一侧的两个拐角转动相接。显然,每个端板14的内侧还可以设置三个或者四个或者更多数量的安装位,即净化单元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驱动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驱动构件的具体数量,只要通过驱动构件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在前面板13的前侧与出风口12的外侧之间移动即可。
54.如图5所示,净化单元还包括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由设置在每个安装板15的外壁上的两个挡板16构成。每个挡板16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安装板15的尺寸,这样也就将连杆52的移动行程限制在了这两个挡板16之间,在驱动构件带动连杆52运转时,连杆52只能在这两个挡板16之间移动,而不会进一步向外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净化组件6在出风口12的外侧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
5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挡板16也可以不设置在安装板15的外壁上,而是设置在端板14的内侧的任意位置。显然,限位组件还可以由块状结构或者柱状结构或者其他可能的形
状的结构构成。当然,净化单元也可以不包括限位组件,而是通过控制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的转动角度范围来使净化组件6在出风口12的外侧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限制净化组件6在出风口12的外侧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即可。
56.如图1、图3、图4、图6至图12所示,净化组件6包括框架61和净化构件62,净化构件62设置在框架61上,框架61上设置有作为通风结构的格栅611,空气能够从格栅611通过,并且格栅611的设置也能够确保框架61的强度,从而确保了净化组件6的稳定性。净化构件62被设置成能够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这样在空气流经净化组件6时,空气中的颗粒物就能够被净化构件62过滤掉。框架61大致为矩形状结构,框架61朝向壳体1的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伸出端612,伸出端612上设置有转轴613,转轴613沿框架61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连杆52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孔521,在组装好时,转轴613穿设于连接孔521,这样也就实现了净化组件6与连杆52的第二端的转动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可以通过驱动构件和连杆52将净化构件62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经由出风口出来的空气就能够经由格栅611和净化构件62通过、并被净化构件62进行净化处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在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可以通过驱动构件和连杆52将净化构件62移动至收纳位置,这样能够延长净化构件62的有效使用时长,减少更换净化构件62的频率。
57.需要说明的是,框架61上的通风结构还可以由多个矩形或者圆形或者三角形等其他可能的形状的孔构成,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通风结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其能够允许空气通过即可。
58.需要说明的是,连杆52的第二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与框架61转动连接,如,净化组件6还包括销轴,框架61的伸出端612上设置有安装孔,销轴的一端插设于连杆52的第二端的连接孔521、另一端插设于安装孔,这样也能够实现连杆52的第二端与框架61的转动相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连杆52的第二端与框架61实现转动连接的具体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连杆52的第二端与框架61的转动连接、确保能够通过连杆52带动净化组件6移动即可。
5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净化构件62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该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能够很好地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以及各种病毒、杂质,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且在相同过滤效果下,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空气通过率更高,且成本更低。需要说明的是,净化构件62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如高效过滤膜(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聚四氟乙烯薄膜、无纺布、熔喷布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净化构件62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其能够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即可。
60.如图8至图12所示,净化构件62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即图8中所示的净化构件62的上侧)设置有两个卡块621,两个卡块621沿净化构件62的长度方向分布,两个卡块621均设置在净化构件62朝向壳体1的一侧。卡块621大致为矩形,其至少一部分伸出净化构件62,卡块621伸出净化构件62的部分作减薄处理。框架61沿其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即图8所示的框架61的下侧)设置有安装件614,框架6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即图8中所示的框架6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615,两个卡槽615均沿框架6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两个卡槽615
均设置在靠近框架61的第二侧(即图8所示的框架61的上侧)的位置。卡槽615和安装件614均设置在框架61背向壳体1的一侧。安装件614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框架61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安装件614转动至第一位置时,能够允许框架61的第二侧(即图8中所示的框架61的上侧)与卡块621卡接、净化构件6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即图8中所示的净化构件62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部分分别插设至卡槽615,在安装件614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能够阻挡净化构件62从框架61脱落。显然,卡槽615也可以设置在框架61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
61.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在安装净化构件62时,使安装件614相对于框架61转动至第一位置,将净化构件6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即图8中所示的净化构件62的左、右两侧)分别插入至两个卡槽615内,使净化构件62沿框架61的宽度方向(即图8中的上下方向)向上移动,进而使卡块621与框架61的第二侧(即图8中所示的框架61的上侧)卡接,然后使安装件614相对于框架61转动至第二位置,通过安装件614阻挡净化构件62从框架61上向下脱落,这样也就将净化构件62固定设置在了框架61上。在拆卸净化构件62时,使安装件614相对于框架61转动至第一位置,然后使净化构件62沿框架61的宽度方向(即图8中的上下方向)向下移动,进而使卡块621与框架61的第二侧(即图8中所示的框架61的上侧)解除连接,继续向下移动净化构件62,这样很容易就能够将净化构件62从框架61上拆卸下来。
62.需要说明的是,净化构件62还可以通过其他卡接方式安装于框架61,如,净化构件62的上侧设置卡钩,框架61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框架6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外缘分别设置有止挡片。在安装时,将净化构件62沿框架61的宽度方向从上至下推动,进而将净化构件62的下侧插入至凹槽内,卡钩与框架61的上侧彼此配合,这样通过卡钩与框架61的上侧、净化构件62的下侧与凹槽、两个止挡片的止挡作用,就能够将净化构件62固定安装在框架61上。在拆卸时,将净化构件62沿从下至上的方向施力,就能够解除卡钩与框架61的上侧之间的配合,进而也就能够将净化构件62从框架61上取出。显然,净化构件62还可以通过粘接、螺接等方式设置于框架61,如,可以通过粘附的方式贴附于框架61,在需要替换时,将用旧的净化构件62揭下来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净化构件62在框架61上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方便安装、拆卸净化构件62即可。
63.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净化组件6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以及将驱动传动机构5设置成能够带动净化组件6从收纳位置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这样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通过驱动传动机构5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在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时,通过驱动传动机构5将其移动至收纳位置,从而在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可以直接将净化组件6拆卸下来即可进行更换,非常方便,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将驱动构件设置在壳体1内、连杆52的第一端与驱动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前面板13上设置有开槽131、连杆52的第二端穿过开槽131后与净化组件6相接、以及限位组件的设置,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驱动构件带动净化组件6在前面板13的前侧以及出风口12的外侧之间移动。通过将净化构件62设置在框架61上、框架61上设置通风结构,从而在将净化组件6移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时,经由出风口12出来的空气就能够从通风结构和净化构件62通过、并被净化构件62净化,从而更好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
64.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65.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66.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