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转轮除湿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6043发布日期:2022-06-10 17:0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转轮除湿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除湿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转轮除湿机组。


背景技术:

2.转轮除湿机在空调领域有着重要作用,转轮除湿机主要部件是转轮,转轮表面浸渍或涂覆有吸湿剂,且转轮表面设置有大量蜂窝状孔道,旋转转轮,湿空气流经转轮后水分被吸湿剂所吸收,吸湿后的转轮经高温气流烘吹,能使吸湿剂脱水再生,继续进行除湿作业。
3.现有的转轮除湿机中气流的加热通常采用电加热的方式,经电加热后的高温气流流经转轮后带走水分,高温气流的部分热量损失或传递给水分,但还有大量余热直接排放,而且电加热的能耗很高,占据了转轮除湿机总能耗的50%以上,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转轮除湿机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转轮除湿机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转轮除湿机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转轮除湿机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节能转轮除湿机组,包括转轮、第一风机、加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转轮上设置有除湿区和再生区,空气流经所述除湿区和所述第一风机形成除湿风道;空气流经所述加热器、所述再生区和所述第二风机形成再生风道,所述再生风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再生进风口和再生排风口,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再生进风口和所述再生区之间;所述再生排风口和所述再生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加热器加热后的高温气流流经再生区,将部分热量传递给再生区吸湿剂中的水分,高温气流温度降低,水吸热汽化生成水蒸气后随高温气流流向再生排风口;当高温气流到达第一换热器处时,高温气流会与第一换热器中的水等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热量交换后的高温气流温度进一步降低,余热被水等流体回收,回收的余热可储存于蓄热装置中在需要时使用,也可将余热用于加热气流;换热器对余热的回收处理改善了转轮除湿机资源浪费的情况,也使得高温气流不会直接排到大气中,减少了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热污染。
9.优选的,所述再生进风口和所述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形成闭合回路,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有抽送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送泵可将第一换热器中回收了余热的流体通过第一管道输送到第二换热器中,当气流经过第二换热器时,气流会与第二换热器中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使得气流被初步加热,被初步加热后的流体经加热器进一步加热后温度变得更高,有利于使再生区的吸湿剂脱水再生,经过再生区的高温气流再次流向第一换热器,第二换
热器中失去了部分热量的流体也经第二管道流入第一换热器中,使得高温气体的余热能够再次传递给第一换热器中的流体;至此,热量实现了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气流之间的循环传递,构成了一个余热循环利用的系统,不仅大大改善了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将余热变废为宝,在减少了环境热污染的同时还节约了转轮除湿机的能耗。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连接有蓄热箱,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蓄热箱、所述抽送泵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依次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了余热的流体从第一换热器流入蓄热箱中,蓄热箱可暂存热量、减少热量散失,随后抽送泵将蓄热箱中的流体抽送到第二换热器中,便于进行气流的初步加热。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再生区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风机位于再生区和第一换热器之间,有利于将流经转轮再生区后的高温高湿气流迅速鼓送到第一换热器处,减少高湿气流中的水分对经除湿区处理后的干燥气流产生影响,同时减少高温气流热量散失,提高余热利用率。
15.优选的,所述除湿风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除湿进风口和除湿排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除湿区和所述除湿排风口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机位于除湿区和除湿排风口之间,有利于将转轮除湿后的干燥气流均匀地从除湿排风口排出,使得干燥气流平稳地输送至目的空间,第一风机位于除湿区后也有利于减少空气湿度过大对风机造成的影响。
17.优选的,所述除湿进风口和所述除湿区之间设置有第一表冷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除湿进风口进入除湿风道的湿气流经过第一表冷器时,湿气流会传热给第一表冷器,湿气流中的水蒸气冷凝放热,有利于除去湿气流中的水分。
19.优选的,所述除湿进风口和所述除湿区之间设置有初效过滤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效过滤器能够除去从除湿进风口进入的湿气流中的部分大颗粒杂质,获得更干净的气流,也有利于减少杂质附着在转轮和第一风机上,有利于减少清理的工作量。
21.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除湿排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表冷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表冷器可对经转轮除湿后的干燥气流进行加热或冷却以达到所需排出温度。
23.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除湿排风口之间设置有中效过滤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效过滤器能够进一步除去干燥气流中更小的杂质颗粒,获得更洁净的气流。
25.优选的,所述除湿风道和所述再生风道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出湿气流的再生排风口会远离排出干燥气流的除湿排风口,有利于减少湿气流对干燥气流的影响,保证干燥气流的干燥度。
27.综上所述,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蓄热箱和抽送泵,实现了热量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气流之间的循环传递,构成了一个余热循环利用的系统,不仅大大改善了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将余热变废为宝,在减少了环境热污染的同时还节约了转轮除湿
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29.图1是节能转轮除湿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转轮;2、初效过滤器;3、第一表冷器;4、第一风机;5、第二表冷器;6、中效过滤器;7、加热器;8、第一换热器;9、第二换热器;10、第二风机;11、除湿区;12、再生区;13、除湿风道;14、除湿进风口;15、除湿排风口;16、再生风道;17、再生进风口;18、再生排风口;19、第一管道;20、蓄热箱;21、抽送泵;22、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节能转轮除湿机组,包括转轮1、初效过滤器2、第一表冷器3、第一风机4、第二表冷器5、中效过滤器6、加热器7、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以及第二风机10。转轮1上分为除湿区11和再生区12,初效过滤器2、第一表冷器3、除湿区11、第一风机4、第二表冷器5和中效过滤器6沿直线依次排列设置形成除湿风道13,除湿风道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除湿进风口14和除湿排风口15,初效过滤器2靠近除湿进风口14,中效过滤器6靠近除湿排风口15。第二换热器9、加热器7、再生区12、第二风机10以及第一换热器8沿直线依次排列设置形成再生风道16,再生风道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再生进风口17和再生排风口18,第二换热器9靠近再生进风口17,第一换热器8靠近再生排风口18。除湿风道13和再生风道16中空气的流通方向相反,排出湿气流的再生排风口18会远离排出干燥气流的除湿排风口15,有利于减少湿气流对干燥气流的影响,保证排出的干燥气流的干燥度。
33.参照图1,首先,待进行除湿处理的湿气流从除湿进风口14进入除湿风道13,湿气流先流经初效过滤器2,初效过滤器2除去湿气流中的部分大颗粒杂质,使得流向转轮1和第一风机4的气流更为洁净,有利于减少杂质附着在转轮1和第一风机4上,减少清理的工作量。随后湿气流流经第一表冷器3,第一表冷器3中有温度很低的水等冷媒流动,使得第一表冷器3周围表层空气温度变低,湿气流与温度较低的表层空气发生湿热交换。当表层空气温度低于湿气流的露点温度时,不仅会发生显热交换,还会发生湿气流中水蒸气冷凝放热的潜热交换,有利于初步除去湿气流中的部分水分。
34.参照图1,转轮1上涂覆有吸湿剂,转轮1上还设置有若干蜂窝状孔道,蜂窝状孔道的长度方向与除湿风道13的长度方向一致。转轮1被电机驱动可进行旋转,旋转的中心轴与除湿风道13的长度方向一致。除湿区11和再生区12均为扇形区域,再生区12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度,除湿区1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0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再生区12和除湿区11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可根据除湿和再生的效率进行调整。
35.参照图1,流经第一表冷器3后的湿气流随后流向转轮1的除湿区11,湿气流中的水分被吸湿剂吸收,流经除湿区11后的气流变为干燥气流,吸收了水分的吸湿剂则会随着转轮1的旋转转动到再生区12,吸收了水分的吸湿剂在再生区12脱水再生后,可随转轮1再次转动到除湿区11进行除湿处理,实现了吸湿剂的循环再生利用。
36.参照图1,流经除湿区11除湿后的干燥气流随后流向第一风机4,第一风机4将干燥气流均匀地送往第二表冷器5并加快干燥气流的流速,均匀稳定的气流也有利于空调用户
获得较好的体验。使第一风机4位于除湿区11后有利于减少空气湿度过大对风机造成的影响。第二表冷器5可对干燥气流进行加热或冷却以达到所需排出温度,有助于对目标空间进行加热或制冷。干燥气流流经第二表冷器5后随即流至中效过滤器6,中效过滤器6能够进一步除去干燥气流中更小的杂质颗粒,获得更洁净的气流。
37.参照图1,在再生风道16中,经加热器7加热后的高温气流流经再生区12,将部分热量传递给再生区12吸湿剂中的水分,高温气流温度降低,水吸热汽化生成水蒸气后随高温气流流向第二风机10。流向第二风机10时,高温高湿气流还带有大量余热,如果不进行回收处理直接由第二风机10将高温高湿气流通过再生排风口18排出,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将第一换热器8设置于第二风机10后,当高温高湿气流到达第一换热器8处时,高温高湿气流会与第一换热器8中的水等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热量交换后的高温高湿气流温度进一步降低,余热被水等流体回收。第二风机10位于再生区12和第一换热器8之间,有利于将流经转轮1再生区12后的高温高湿气流迅速鼓送到第一换热器8处,减少高湿气流中的水分对经除湿区11处理后的干燥气流产生影响,同时减少高温气流的热量散失,提高余热利用率。
38.参照图1,第二换热器9和第一换热器8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管道19和第二管道22形成闭合回路,水等流体在第一换热器8、第一管道19、第二换热器9和第二管道22中循环流动,且第一管道19和第二管道22均远离再生风道16。第一管道19连接有抽送泵21和蓄热箱20,第一换热器8、蓄热箱20、抽送泵21和第二换热器9通过第一管道19依次连接。
39.参照图1,回收了余热的流体从第一换热器8流入蓄热箱20中,蓄热箱20可暂存热量、减少热量散失,随后抽送泵21将蓄热箱20中的流体抽送到第二换热器9中。当从再生进风口17进入再生风道16的气流经过第二换热器9时,气流会与第二换热器9中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使得气流被初步加热,被初步加热后的流体经加热器7进一步加热后温度变得更高,有利于使再生区12的吸湿剂脱水再生。经过再生区12的高温气流再次流向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中失去了部分热量的流体也经第二管道22流入第一换热器8中,使得高温气体的余热能够再次传递给第一换热器8中的流体。
40.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再生区12和再生排风口18之间设置第一换热器8,回收高温气流中的余热,在再生进风口17和加热器7之间设置第二换热器9,并在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之间设置第一管道19和第二管道22,实现热量在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和气流之间的循环传递,构成了一个余热循环利用的系统,不仅大大改善了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将余热变废为宝,在减少了环境热污染的同时还节约了转轮除湿机的能耗。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