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3457发布日期:2022-07-20 00:1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水塔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水塔。


背景技术:

2.冷却水塔是一种将水冷却的装置,水在冷却水塔中与流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导致使水温下降。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循环用水系统当中,冷却效果是冷却塔重的要性能之一。
3.目前冷却水塔的冷却原理为,配水管道中需要冷却的水自冷却水塔顶部直接流下与水塔底部向上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经过对流换热的气体通过水塔顶部排出水塔外,从而将热量带走,经过对流换热的水流入冷却水塔底部的集水池后进行收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冷却水塔作为一种大型设备,冷却水塔没有密闭性、气闭性的要求,故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较大,在夏天时外界气温较高,固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加强夏天时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水塔。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水塔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冷却水塔,包括:
8.塔身,设置在地面上且用于承载冷却所需的设备,塔身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塔身的顶壁向内连通有排气孔,所述空腔向下与所述塔身的下表面连通;
9.配水管道,与所述塔身的侧壁顶部连通,用于将需要冷却的工业用水输送到所述塔身内部;
10.塔板层,设置在所述塔身内部,且能够使所述塔板层下方的气体通过和塔板层上方的工业用水流过,需要冷却的工业用水在流到塔板层上方时在塔板层的上方形成积液层;
11.风扇,设置在塔身的顶部,用于将塔身顶部的气体抽出使塔身内部顶层形成负压从而方便气体从塔身底部进入塔身内部;
12.集水池,设置在塔身的底部,用于收集从塔身内部流下的经过冷却的工业用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工业循环用水进行冷却时,工业循环用水通过配水管道输送到塔身内部并由塔身内部的顶端落下。工业循环用水落到塔板层上方之后在塔板层上方形成积液层,塔板层上方的积液层中的水通过塔板层上的孔洞流到塔板层下方,塔板层下方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塔板层上的孔洞后穿过积液层,空气得以与积液层中的水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积液层中的水的冷却效果。风扇将塔身内部顶端的气体抽出从而使得塔身内部顶端形成负压,从而方便了外界气体从塔身内部的底端流入塔身的内部以及气体从塔板层的孔洞中通过。经过冷却的工业循环用水最终落入到集水池中,并在集水池中被收集、回收利用。
14.可选的,所述塔板层包括与塔身内壁固定连接的四个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的首尾相连且在中间区域形成方形的空腔,四个所述支撑板其中相对的两个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挡杆,所述挡杆的上方搭设有多个与挡杆长度方向垂直且相互紧密接触的有孔塔板,所述有孔塔板上设置有可供有孔塔板下方的气体通过的通气孔,所述有孔塔板可替代有与所述有孔塔板型号相同的无孔塔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夏天时外界气温较高,此时铺设有孔塔板加强冷却效果,冬天时外界的气温较低,此时使用一定数量的无孔塔板取代原有的有孔塔板,减小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降低结冰的概率。
16.可选的,所述有孔塔板和所述无孔塔板均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所述有孔塔板和所述无孔塔板与所述第一l型板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有孔塔板和所述无孔塔板的沿长度方向且远离第一l型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与所述插接槽插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拼装有孔塔板和无孔塔板时,将一个有孔塔板或无孔塔板上的第二l型板插接到相邻的有孔塔板或无孔塔板的插接槽中,从而增加了有孔塔板之间相互连接时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有孔塔板层设置有多层。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夏天的外界气温较高时,多层塔板层的设置增加了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在冬天外界气温较低时,通过减少铺设有孔塔板的有孔塔板层的数量减小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
20.可选的,所述塔身的顶部向内开设有供气体流出的排气孔,所述塔身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绕排气孔一周呈环形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内壁固定连接有两根相互垂直的两根第一支撑杆,所述风扇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相交处的上表面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增加了风扇进行工作时对塔身内部的气体的抽取的效率。
22.可选的,所述集水池开设在地面上且所述集水池侧壁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有用水管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冷却水塔冷却的工业用水落入集水池中,并经由集水池侧壁的排水口被用水管道抽取从而进行使用。
24.可选的,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设置有除水器。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扇将塔身内部的气体抽出时,塔身内部随气流带出的细小水滴被除水器捕获并重新流入到塔身内部,从而降低了冷却水塔的风吹损失水率。
26.可选的,所述塔身侧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绕塔身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表面与集水池的池底之间固定连接多根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杆。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塔身上方经过冷却的工业用水落下时,倾斜设置的导流板将靠近塔身边缘处的工业用水导流至塔身下方远离塔身边缘处落下,降低了工业用水落到集水池外的概率。
28.可选的,所述配水管道包括与塔身侧壁顶部连通送水总管,所述送水总管伸入塔身一端连通多个送水支管,所述送水支管的下方均设置有多个喷头。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需要冷却的工业用水进行输送时,需要冷却的工业
用水通过送水总管输送到送水支管中,送水支管下方的喷头将工业用水喷洒到塔身内部顶端使工业用水自由落下。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1.1.在需要对工业循环用水进行冷却时,工业循环用水通过配水管道输送到塔身内部并由塔身内部的顶端落下。工业循环用水落到塔板层上方之后在塔板层上方形成积液层,塔板层上方的积液层中的水通过塔板层上的孔洞流到塔板层下方,塔板层下方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塔板层上的孔洞后穿过积液层,空气得以与积液层中的水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积液层中的水的冷却效果。风扇将塔身内部顶端的气体抽出从而使得塔身内部顶端形成负压,从而方便了外界气体从塔身内部的底端流入塔身的内部以及气体从塔板层的孔洞中通过。经过冷却的工业循环用水最终落入到集水池中,并在集水池中被收集、回收利用;
32.2.夏天时外界气温较高,此时增加铺设有孔塔板的数量加强冷却效果,冬天时外界的气温较低,此时使用一定数量的无孔塔板取代原有的有孔塔板,减小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降低冷却水塔内部结冰的概率。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送水总管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塔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3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塔身;11、第一空腔;12、排气孔;121、第一支撑杆;122、除水器;13、挡板;14、固定板;141、第二支撑杆;15、导流板;2、配水管道;21、送水总管;22、送水支管;23、喷头;3、塔板层;31、支撑板;311、第二空腔;312、挡杆;32、有孔塔板;321、通气孔;33、无孔塔板;34、第一l型板;35、插接槽;36、第二l型板; 4、风扇;5、集水池;51、排水口;52,用水管道;5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冷却水塔。参照图1和图2,一种冷却水塔包括设置在地面上方的塔身1,塔身1的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环绕塔身1设置的固定板14。地面上开设有位于冷却水塔下方的集水池5,固定板14的下表面与集水池5的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四根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杆141。塔身1的顶部侧壁连通有配水管道2,塔身1内部设置有三层塔板层3。塔身1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11,第一空腔11贯通塔身1的下表面设置。
41.塔板层3上设置有使塔板层3上方的工业用水流下和使塔板层3下方的空气通过的孔洞,塔身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塔身1内部空气抽出的风扇 4。
42.参照图1和图2,塔身1的顶部向内开设有供气体排出的排气孔12,塔身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绕排气孔12一周设置的呈环形设置的挡板13。排气孔12内设置有均与塔身1顶壁固定连接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34支撑杆121,两个第一34支撑杆121相连接处与风扇 4固定连接。
43.在对工业循环用水进行冷却时,工业中使用的循环用水首先通过配水管道2输送到塔身1的内部并由塔身1内部的顶端落下。工业循环用水在落到塔板层3上方之后在塔板层3的上方形成积液层,塔板层3上方的积液层中的水通过塔板层3上的孔洞流到塔板层3下方,塔板层3下方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塔板层3上的孔洞后穿过积液层,空气得以与积液层中的水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积液层中的水的冷却效果。风扇 4将塔身1内部顶端的气体抽出从而使得塔身1内部顶端形成负压,从而方便了外界气体从塔身1内部的底端流入塔身1的内部以及气体从塔板层3的孔洞中通过。经过冷却的工业循环用水最终落入到集水池5中,并在集水池5中被收集、回收利用。在铺设塔板层3时,能够根据外界气候情况决定铺设塔板层3的层数,在夏天时增加铺设的塔板层3的层数来加强冷却效果,在冬天时减少铺设的塔板层3的层数来降低冷却效果,降低结冰的概率。
44.参照图2,配水管道2包括与塔身1侧壁的顶部笃定联通的送水总管21,送水总管21连通有多个送水支管22,送水支管22的下方和送水总管21伸入塔身1的部分均连通有多个喷头23。
45.通过送水总管21将需要冷却的工业用水送至送水支管22中,并经由多个喷头23将需要冷却的工业用水喷出,多个喷头23的设置增强了冷却水塔对于工业用水的冷却效果。
46.参照图3,塔板层3包括与塔身1内壁固定连接的四个支撑板31,四个支撑板31的首尾相互连接且四个支撑板31之间形成方形的第二空腔311,四个支撑板31中相对的两个支撑板31的相对的侧壁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档杆。第二空腔311内还设置有与档杆上表面抵接的多个相互平行且彼此紧密接触的有孔塔板32,有孔塔板32的长度方向与挡杆312的长度方向垂直。有孔塔板32的上表面向内贯穿设置有通气孔321,有孔塔板32可替代有与有孔塔板32不同之处仅在于未设置通气孔321的无孔塔板33。
47.夏天时外界气温较高,此时铺设有孔塔板32加强冷却效果,冬天时外界的气温较低,此时使用一定数量的无孔塔板33取代原有的有孔塔板32,减小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从而降低了结冰的概率。
48.方形的第二空腔311的设置使得铺设塔板层3的塔板能够具有相同的长度,从而方便了塔板规格的制定,使得铺设塔板层3时较为便捷。
49.参照图4,有孔塔板32和无孔塔板33均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34,有孔塔板32和无孔塔板33与第一l型板34之间形成插接槽35,有孔塔板32和无孔塔板33的沿长度方向且远离第一l型板3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36,第二l型板36与插接槽35插接。
50.在铺设有孔塔板32或无孔塔板33时,将有孔塔板32或无孔塔板33的第二l型板36与靠近第二l型板36的有孔塔板32或无孔塔板33的插接槽35插接,从而使相邻的两个有孔塔板32或无孔塔板33结合起来,第二l型板36和插接槽35的设置增加了塔板层3在安装时的密闭性。
51.参照图5,地面上开设有位于塔身1下方的集水池5,集水池5的侧壁底部开设有排水口51,排水口51处设置有与集水池5侧壁固定连接的过滤网53,排水口51连通设置有用水管道52。
52.集水池5中收集到的经过冷却的工业用水通过排水口51和用水管道52被重新回收利用,过滤网53的设置降低了集水池5中的杂质进入用水管道52当中的概率。
53.参照图2,排气孔12中设置有除水器122,除水器122可用木板、钢丝网水泥板、塑料、玻璃钢等采用斜交错的方式填料。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冷却水塔的实施原理为:在对工业的循环用水进行冷却时,工业中使用的循环用水首先通过配水管道2输送到塔身1的内部并由塔身1内部的顶端落下。工业循环用水在落到塔板层3上方之后在塔板层3的上方形成积液层,塔板层3上方的积液层中的水通过塔板层3上的孔洞流到塔板层3下方,塔板层3下方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塔板层3上的孔洞后穿过积液层,空气得以与积液层中的水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积液层中的水的冷却效果,塔板层3上的水最终流入到集水池5当中,集水池5中收集到的经过冷却的工业用水通过排水口51和用水管道52被重新回收利用。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