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1346发布日期:2022-08-24 10:2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中式烹饪特有的猛火爆炒的特点,导致油烟量很大,为了提升吸油烟效果,同时满足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餐饮单位大都使用冗长的烟道,并通过在屋顶或者其他远离居民区的位置放置功率大的风机,进而将油烟排出。同时由于采用室外单独的动力系统,当室内采用单灶烹饪时,仍需通过大功率的风机实现排烟,导致能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多个灶头使用的时候,不同的灶头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时(如蒸煮区、炒菜区、煲汤区等),其风量需求是一样的,无法实现精准排烟,按需排烟。
3.为了解决能耗大的问题,当前普遍采用的技术是,通过加大风管直径,或者降低排风机的功率这样的做法存在以下缺点:
4.(1)加大风管直径,受空间的限制,风道结构复杂,占用面积较多,并且效果相当有限;
5.(2)降低排风机功率,降低风速,在油烟量大的时候,降低了吸油烟效果,导致得不偿失;
6.(3)两种方法都很难解决排放噪声大,扰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排烟装置,通过内外动力联合工作,实现吸油烟和排油烟的顺畅。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烟装置,包括集烟组件和设置在集烟组件上方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集烟组件和第一动力装置位于室内,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吸入口朝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的第二动力装置以及将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流体连通的风管部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将油烟向上排出的轴流风机。
9.优选的,为便于实现直吸直排,同时减少占用高度,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将油烟从横向引导至向上的导流部件。
10.为减少排风阻力,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箱体,所述风管部件由第一箱体向上延伸到室外。
11.优选的,为便于油烟在进入第一动力装置之前进行净化,在油烟流动路径上,所述集烟组件和第一动力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净化油烟的第一净化装置。
12.优选的,为便于油烟在进入第二动力装置之前进行净化,降低排出气体的污染,在油烟流动路径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净化油烟的第二净化装置。
13.优选的,为便于出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
上方设置有出风模块,所述风管部件、第二箱体和出风模块流体连通。
14.优选的,为便于均匀出风,降低出风风速,同时避免雨水等的倒灌风险,所述出风模块包括出风箱体和开设在出风箱体周壁上而实现横向出风的出风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室内、室外设置的动力装置,将油烟以直吸直排的方式吸入和排出,能够增大动力、降低阻力、提高吸油烟效果,同时第二动力装置设置在室外,噪声较小,保证吸油烟及净化效果电容同时兼顾了噪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烟装置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烟装置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烟装置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1.参见图1~图3,一种排烟装置,主要用于餐饮等商用环境。包括集烟组件1、第一动力装置2、第二动力装置3、第一净化组件4、第二净化组件5、风管部件6和出风模块7。集烟组件1、第一动力装置2和第一净化组件4位于室内。
22.其中,集烟组件1采用现有的常用的家用或者商用的吸油烟机形式均可,如具有集烟罩11、开设在集烟罩11上的进风口12,设置在进风口12下方的导烟板13和设置在进风口12处的滤网14等。每个集烟组件1对应一个灶台100,每个灶台100上可设置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灶头200,因此相应的每个集烟组件1的进风口12具有两个。图3中所示,通常餐饮等商用的场合,会具有多个灶台100,因此相应的设置多个集烟组件1。
23.第一动力装置2设置在集烟组件1的上方,能够在集烟组件1的下方形成负压区,将油烟从集烟组件1吸入。可在第一动力装置2的外部设置第一箱体21,第一箱体21设置在集烟组件1的上方,并且其内与集烟组件1流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2为离心风机,每个集烟组件1上方设置两个并联的第一动力装置2。第一动力装置2呈卧式布置,即每个第一动力装置2的吸入口22朝下而正对每个灶头200。第一动力装置2的出风口可设置导流部件23,将油烟从横向排出引导至向上排出。
24.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的第一动力装置2,通过直吸的吸入口22,整体高度方向尺寸小。此外,第一动力装置2可以采用直流变频技术,进一步实现整体尺寸的减小。
25.在油烟流动路径上,位于进风口12和第一动力装置2之间,设置有上述的第一净化组件4,可采用阵列式的结构布局,重点过滤大中型粒径的颗粒物,其可采用现有技术。第一净化组件4也可以采用旋转网盘、hepa滤网、吸附模块等,完成油烟的全部净化。
26.风管部件6设置在第一箱体21的上方,用于将第一动力装置2排出的油烟导向室外。如图3中所示,具有两个灶台100,集烟组件1具有两组,第一箱体21具有两个,因此,风管部件6呈倒置的y字型,将两个第一箱体21的油烟汇聚后向上排出,使得排烟阻力最小。可以以两个集烟组件1为一组来设置风管部件6。
27.上述的第二动力装置3、第二净化组件5和出风模块7构成外置集中净化模块,其中,其中,第二净化组件5位于第二动力装置3的上游,设置在风管部件6的顶端,可以位于室外。第二净化组件5主要的功能是采用纳米纤维对微小粒径的颗粒物处理以及通过吸附的方法实现异味的吸除,具体的材料或结构可采用现有的技术。第二动力装置3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箱体31,第二箱体31设置在第二净化组件5的上方,并且与风管部件6内部流体连通。第二动力装置3优选的采用轴流风机,将油烟继续向上排出,由此实现直吸直排,保持烟道处于负压的状态。
28.出风模块7设置在第二箱体31的上方,与第二箱体31内流体连通。出风模块7包括出风箱体71和开设在出风箱体71周壁上的出风口72,如本实施例中,风管部件6、第二箱体31和出风箱体71均为长方体,出风口72开设在出风箱体71的四周(除去底面和顶面)。采用沿着四周横向出风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单向出风风速过高,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如果向上出风,容易引起雨水等的倒灌,而四周出风,既降低了风速,又避免雨水等的倒灌风险。
29.可以在集烟组件1上设置监测灶头200使用情况及油烟浓度大小情况的红外温度摄像头,以此来联动地控制第一动力装置2和第二动力装置3。
30.首先,通过检测到灶头200的功率为p(预设开启阈值)时,使得第一动力装置2开启,根据第一动力装置2的转速或电流的信号ni(多个灶头200开启时,ni为多个灶头的转速之和,ni与功率之间是线性相关的,功率p越大,ni越高),传递至第二动力装置3,根据第一动力装置2的转速,调整第二动力装置3的转速,第一动力装置2的转速与第二动力装置3的转速(no)的关联关系是no=a*ni,a为固定的系数,a的大小取决于烹饪方式的差异,随着煲汤、蒸煮、炒菜等a数值逐渐增加。
31.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