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9827发布日期:2022-07-01 19:1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制冷设备配套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室外换热器设计中,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是流路结构是相同的,即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采用同一个流路结构,通过正反两个方向的传输来控制模式切换;一般情况下,若制冷模式是一个流路时,制热模式也是一个流路,若制冷模式是多个流路时,制热模式也是多个流路。
3.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客户的空调室外换热器往往希望在制冷模式有一个比较长的流路,这样可以增加过冷度,提高制冷量,进而增加制冷模式下的工作效率,但在流路长度增加的情况下,制热模式时这个比较长的流路会增加流路阻力,增加空调功率,因此在流路共用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两个模式下的最佳性能,或者使得流路结构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流路结构得到充分利用,又能够使得两种模式下均可获得其更好地流路长度,进而提高两种模式工作效率的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包括由第一三通管头1a、第一换热管组1c、第二三通管头2a、第二换热管组2c、第三三通管头3a、第二止逆阀2b依次连接构成的过冷制冷回路;
7.所述过冷制冷回路中,第三三通管头3a连接至第二止逆阀2b的正向端口,第一三通管头1a至集气管4路;
8.还包括制热回路,具体是指:
9.由第一止逆阀1b、第二三通管头2a、第一换热管组1c、第一三通管头1a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一制热支路;
10.由第一止逆阀1b、第二三通管头2a、第二换热管组2c、第三三通管头3a、第三逆止阀3b、第一三通管头1a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二制热;支路
11.所述第一三通管头1a连接至第三逆止阀3b的反向端口;
12.所述第一三通管头1a连接至第一止逆阀1b的反向端口;
13.所述第三三通管头3a连接至第三逆止阀3b的正向端口。
14.对前述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三通管头1a通过分布头与集气管4连接;所述分布头的各分支管路分别通过换热管组与集气管4连通。
15.对前述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换热管组是
指由多个u型管9a构成的导热管组。
16.对前述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u型管9a竖向设置切呈l形结构,u型管9a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翅片组9b。
17.其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的述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结构简单紧凑,通用性好,可以适用于各类型的家用或者工业制冷设备。
19.其通过三通管头以及止逆阀配合使用,使得在使用同一套流路结构,且流路导热结构在两种模式下均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在制冷模式下获得更长的制冷距离,有效提高制冷模式下的制冷效率,在制热模式下,缩短流路的同时,增加导热支路数量,进而减小流路阻力,提高换热效率,进而有效同时增加两种模式下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22.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23.第一三通管头1a、第二三通管头2a、第三三通管头3a、第一止逆阀1b、第二止逆阀2b、第三逆止阀3b、第一换热管组1c、第二换热管组2c、集气管4、u型管9a、散热翅片组9b。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主要用于作为各类型制冷设备的换热结构,用于改变现有制冷设备中的换热结构往往难以兼顾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两种工作模式下对换热流路结构的优先需求,导致制冷设备难以在两种不同模式下性能实现最佳,或者虽然能够实现,却需要对换热流路结构进行复杂改进或配套其它设备,导致设备整体使用和维护成本增加的弊端。
26.本实用新型的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整体结构简单,通过使用常见的简单三通管头管路以及止逆阀等低成本器件来制作,整体成本低廉,结构紧凑。
27.如图1所示,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包括由第一三通管头1a、第一换热管组1c、第二三通管头2a、第二换热管组2c、第三三通管头3a、第二止逆阀2b依次连接构成的过冷制冷回路;
28.过冷制冷回路中,第三三通管头3a连接至第二止逆阀2b的正向端口,第一三通管头1a至集气管4路;
29.还包括制热回路,具体是指:
30.由第一止逆阀1b、第二三通管头2a、第一换热管组1c、第一三通管头1a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一制热支路;
31.由第一止逆阀1b、第二三通管头2a、第二换热管组2c、第三三通管头3a、第三逆止阀3b、第一三通管头1a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二制热;支路
32.第一三通管头1a连接至第三逆止阀3b的反向端口;
33.第二三通管头2a连接至第一止逆阀1b的反向端口;
34.第三三通管头3a连接至第三逆止阀3b的正向端口。
35.具体实施过程中,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的结构和管路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图2是一种用于中小型制冷设备的立式换热器实施例。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通管头1a通过分布头与集气管4连接;分布头的各分支管路分别通过换热管组与集气管4连通,以提高换热集气的效率,其中换热管组是指由多个u型管9a构成的导热管组。
37.为提高单一换热回路的长度,以实现在较小的体积下提供足够的换热面积,在前述实施例中,u型管9a竖向设置呈l形结构,u型管9a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翅片组9b。
3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三通管头(1a)、第一换热管组(1c)、第二三通管头(2a)、第二换热管组(2c)、第三三通管头(3a)、第二止逆阀(2b)依次连接构成的过冷制冷回路;所述过冷制冷回路中,第三三通管头(3a)连接至第二止逆阀(2b)的正向端口,第一三通管头(1a)至集气管(4)路;还包括制热回路,具体是指:由第一止逆阀(1b)、第二三通管头(2a)、第一换热管组(1c)、第一三通管头(1a)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一制热支路;由第一止逆阀(1b)、第二三通管头(2a)、第二换热管组(2c)、第三三通管头(3a)、第三逆止阀(3b)、第一三通管头(1a)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二制热;支路所述第一三通管头(1a)连接至第三逆止阀(3b)的反向端口;所述第一三通管头(1a)连接至第一止逆阀(1b)的反向端口;所述第三三通管头(3a)连接至第三逆止阀(3b)的正向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管头(1a)通过分布头与集气管(4)连接;所述分布头的各分支管路分别通过换热管组与集气管(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是指由多个u型管(9a)构成的导热管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9a)竖向设置切呈l形结构,u型管(9a)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翅片组(9b)。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制冷设备配套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包括由第一三通管头、第一换热管组、第二三通管头、第二换热管组、第三三通管头、第二止逆阀依次连接构成的过冷制冷回路;由第一止逆阀、第二三通管头、第一换热管组、第一三通管头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一制热支路;由第一止逆阀、第二三通管头、第二换热管组、第三三通管头、第三逆止阀、第一三通管头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二制热支路;本实用新型的述流路可变的空调换热器通过三通管头以及止逆阀配合使用,使得在使用同一套流路结构,在制冷模式下获得更长的制冷距离,在制热模式下缩短流路,增加支路提高换热效率,进而有效同时增加两种模式下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 李鹏 黄红佳 吴吉明 郭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汉立制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4
技术公布日:2022/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