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式柴火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8887发布日期:2022-07-05 18:44阅读:910来源:国知局
隔热式柴火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炉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式柴火灶。


背景技术:

2.利用柴火灶烧火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烧火时喜欢靠拢柴火灶取暖,在酷暑的夏季人们烧火时则感觉非常炎热。现有的柴火灶里有一种柴火灶在烧火时灶体的炉膛产生的热量并不能得到隔绝,在炎热的天气里容易导致烧火的人炎热难受,还有一种柴火灶在烧火时灶体的炉膛产生的热量完全被隔绝,寒冷的天气里人们需要取暖的时候灶体的炉膛里的热量散发不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热式柴火灶,该柴火灶设有隔热罩,需要烤火取暖时,放下隔热罩露出灶体的炉膛,使炉膛内的热量外散,炎热时,可上推隔热罩以遮罩炉膛,降低炉膛内的热量扩散。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隔热式柴火灶,包括灶体,灶体内设有炉膛;还包括隔热罩和升降机构;
6.所述隔热罩安装于灶体的炉膛底部并可上升遮罩于炉膛的外部,具体地,隔热罩的内径大于灶体的炉膛外径,升降机构用于控制隔热罩升降,隔热罩遮罩在灶体的炉膛外部时可隔热。
7.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热罩的内侧壁设有隔热材料层,具体地,隔热材料层由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凝胶毡、真空板等制成。
8.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热罩的外形与灶体的炉膛外形相同,隔热罩与灶体炉膛的外形为圆形或多边形;具体地,隔热罩的顶端设有翻边,翻边与灶体炉膛外侧壁间隙接触。
9.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热罩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窗口,窗口处安装设有窗门,窗门与隔热罩滑动连接或转动连接,当隔热罩遮罩在炉膛外部时,可滑动打开窗门或翻转打开窗门,以露出部分炉膛,以实现炉膛的局部散热。
10.进一步限定,所述灶体的侧壁设有添柴口和出灰口,添柴口处设有添柴门,除灰口处设有除灰抽屉或除灰门。
11.进一步限定,所述灶体的侧壁设有排烟口。
12.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热罩上设有便于避开添柴口和或/出灰口和/或排烟口的槽口,当向上推隔热罩时,添柴口、出灰口处除灰抽屉、排烟口不会阻挡隔热罩,隔热罩能向上移动并尽可能多的包裹灶体的炉膛。
13.进一步限定,该灶体还包括支撑架座,所述灶体安装于支撑架座上。
14.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架座的侧壁设有扩展台板,扩展台板可翻转至与灶体顶端面齐平或翻转贴靠在支撑架座上;具体地,所述扩展台板与支撑架座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支撑架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扩展台板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杆支撑扩展台板,扩展
台板上设有弹簧卡,弹簧卡用于锁定支撑杆,防止扩展台板展开时支撑杆滑动。
15.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架座的周侧设有网格状挡板,能避免灶体烫伤人,并能确保热量从网格中扩散出来。
16.进一步限定,所述添柴口前侧的支撑架座上安装设有网格状门。
17.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架座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的行走轮,便于移动。
18.进一步限定,所述升降机构为菱形千斤顶,菱形千斤顶的顶端连接隔热罩的底端,菱形千斤顶的底端安装于支撑架座上。
19.进一步限定,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引导杆和管夹;引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灶体与支撑架座,隔热罩可滑动的设置于引导杆上;管夹隔安装于隔热罩的底端,管夹可夹紧引导杆,管夹用于移动隔热罩后在引导杆上锁定隔热罩的高度;具体地,管夹可以为剪式弹簧夹、管箍或管夹器。
20.进一步限定,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连杆、翘板和支撑座;连杆的一端与隔热罩的底端铰接,支撑座安装于支撑架座上,翘板的中部与支撑座铰接,翘板的一端设有滑槽,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滑槽内;当推升隔热罩时,手动按压翘板的另一端,翘板转动并通过连杆推动隔热罩上升。
21.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架座上安装设有锁定转环,锁定转环铰接安装于支撑架座上,锁定转环用于锁定翘板;当翘板的另一端被按压至低位时,转动锁定转环钩挂在翘板上,在隔热罩自重作用下,翘板的另一端具有上抬的趋势,以此与锁定转环钩挂,能保持隔热罩的位置,使其遮罩在灶体的炉膛外部。
2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热式柴火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柴火灶烧火时,通过添柴口添加柴火;利用该柴火灶可烧菜、煮饭;烧火时,炉膛内的烟经由排烟口外接烟囱排放;当需要取暖的时候,通过操作升降机构使隔热罩下降,露出炉膛,炉膛中燃烧的柴火的热量能发散出来,供柴火灶周围的人们取暖;当需要隔热时,通过操作升降机构使隔热罩上升,使隔热罩遮罩在灶体的炉膛外部,能减少炉膛中柴火的热量散发出来;该柴火灶功能多样,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4.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25.图2为实施例1的右视图。
26.图3为图2中a-a方向局部剖视图。
27.图4为图3中b-b方向局部剖视图。
28.图5为实施例1中隔热罩在低位时状态示意图。
29.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1-灶体,2-炉膛,3-隔热罩,4-隔热材料层,5-添柴口,6-除灰抽屉,7-排烟口,8-支撑架座,9-网格状挡板,10-网格状门,11-行走轮,12-菱形千斤顶,13-引导杆,14-管夹,15-连杆,16-翘板,17-支撑座,18-滑槽,19-锁定转环,20-扩展台板,21-支撑杆,22-弹簧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隔热式柴火灶,包括灶体1,灶体1内设有炉膛2;所述灶体1的侧壁设有添柴口5和出灰口,添柴口5处设有添柴门,除灰口处设有除灰抽屉6;所述灶体1的侧壁设有排烟口7;
36.还包括隔热罩3、升降机构和支撑架座8;
37.所述灶体1安装于支撑架座8上;具体地,支撑架座8包括底板,灶体1的灶台与底板之间通过设置多个立柱相连,以此支撑灶体1,灶体1可以为圆形或方形,对应的底板也设置为圆形或方形;
38.所述隔热罩3安装于灶体1的炉膛2底部并可上升遮罩于炉膛2的外部,升降机构用于控制隔热罩3升降,隔热罩3遮罩在灶体1的炉膛2外部时可隔热;
39.所述升降机构为菱形千斤顶12,菱形千斤顶12的顶端连接隔热罩3的底端,菱形千斤顶12的底端安装于支撑架座8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机构除了为菱形千斤顶12,还可以为电动、液压、气动、螺杆等升降机构。
40.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罩3的内侧壁设有隔热材料层4,具体地,隔热材料层4由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凝胶毡、真空板等制成。
41.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罩3的外形与灶体1的炉膛2外形相同,隔热罩3与灶体1炉膛2的外形为圆形或多边形;具体地,隔热罩3的顶端设有翻边,翻边与灶体1炉膛2外侧壁间隙接触。
42.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罩3上设有便于避开添柴口5和或/出灰口和/或排烟口7的槽口,当向上推隔热罩3时,添柴口5、出灰口处除灰抽屉6、排烟口7不会阻挡隔热罩3,隔热罩3能向上移动并尽可能多的包裹灶体1的炉膛2。
4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座8的侧壁设有扩展台板20,扩展台板20可翻转至与灶体1顶端面齐平或翻转贴靠在支撑架座8上;具体地,所述扩展台板20与支撑架座8之间设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一端与支撑架座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扩展台板8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杆21支撑扩展台板20,扩展台板20上设有弹簧卡22,弹簧卡22用于锁定支撑杆21,防止扩展台板20展开时支撑杆21滑动。
44.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座8的周侧设有网格状挡板9,能避免灶体1烫伤人,并能
确保热量从网格中扩散出来。
45.本实施例中,所述添柴口5前侧的支撑架座8上安装设有网格状门10,打开网格状门10便于添柴、除灰,以及操控菱形千斤顶12。
46.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座8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的行走轮11,便于移动。
4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利用该柴火灶烧火时,通过添柴口5添加柴火;利用该柴火灶可烧菜、煮饭;烧火时,炉膛2内的烟经由排烟口7外接烟囱排放;当需要取暖的时候,通过操作升降机构使隔热罩3下降,露出炉膛2,炉膛2中燃烧的柴火的热量能发散出来,供柴火灶周围的人们取暖;当需要隔热时,通过操作升降机构使隔热罩3上升,使隔热罩3遮罩在灶体1的炉膛2外部,能降低炉膛2中柴火的热量散发出来;该柴火灶功能多样,适合推广应用。
48.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一种隔热式柴火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引导杆13和管夹14;引导杆13的两端分别连接灶体1与支撑架座8,隔热罩3可滑动的设置于引导杆13上;管夹14隔安装于隔热罩3的底端,管夹14可夹紧引导杆13,管夹14用于移动隔热罩3后在引导杆13上锁定隔热罩3的高度;具体地,管夹14可以为剪式弹簧夹、管箍或管夹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管夹14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包括其他可以锁定隔热罩3的结构。
49.实施例3,如图7所示,一种隔热式柴火灶,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连杆15、翘板16和支撑座17;连杆15的一端与隔热罩3的底端铰接,支撑座17安装于支撑架座8上,翘板16的中部与支撑座17铰接,翘板16的一端设有滑槽18,连杆15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滑槽18内;当推升隔热罩3时,手动按压翘板16的另一端,翘板16转动并通过连杆15推动隔热罩3上升。
5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座8上安装设有锁定转环19,锁定转环19铰接安装于支撑架座8上,锁定转环19用于锁定翘板16;当翘板16的另一端被按压至低位时,转动锁定转环19钩挂在翘板16上,在隔热罩3自重作用下,翘板16的另一端具有上抬的趋势,以此与锁定转环19钩挂,能保持隔热罩3的位置,使其遮罩在灶体1的炉膛2外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用橡皮筋等其他用于锁定翘板16的结构。
51.实施例4,如图8所示,一种隔热式柴火灶,与实施例1至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隔热罩3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窗口,窗口处安装设有窗门23,窗门23与隔热罩3滑动连接或转动连接,当隔热罩3遮罩在炉膛2外部时,可滑动打开窗门23或翻转打开窗门23,以露出部分炉膛2,以实现炉膛2的局部散热;具体地,窗门23与灶体1炉膛2外侧壁之间设有滑轨或铰接轴,并设有锁扣方便窗门开闭。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