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装识别功能的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4453发布日期:2023-02-03 17:3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通风设备的安装识别机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通风设备可以利用风机把室内空气向室外强行排出。当家里门窗紧闭时,只把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有可能导致室内缺氧,所以提出了一种换气通风设备。该换气设备利用排风机将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又利用送风机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在排风风路和送风风路的交叉部位还可以设计热交换芯,这样在寒冷的冬季,从室外引入的冷空气会预先被室内排出的热空气预先加热,然后才会送入室内,从而不会让室内的人感觉不舒服。在送风风路上通常还会设置滤芯,主要用于过滤室外空气中携带的尘埃。
3.这种换气式通风设备通常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方的空间内,其一侧设有新风入口和排风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室外;其另一侧设有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室内。
4.通常设备一侧的两个风口组件采用完全相同的构造以节省成本。然而,安装或维护人员在安装或维护时无法有效识别各风口组件的确切用途,从而给安装或维护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设备,其在风口组件上设置有安装识别装置,以便于安装或维护人员正确识别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的多个风口组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安装识别功能的通风设备,其包括本体、自本体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风口组件和第二风口组件;每一风口组件包括与本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基座、以及自基座上延伸出的风管;每一风口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其风管处的安装识别筒。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识别筒嵌套在风管内。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管的周壁上设有缺口以显示其内部的安装识别筒。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识别筒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原料制成。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识别筒和风管之一上设有径向凸柱,安装识别筒和风管的另一个上设有与上述凸柱配合的、轴向延伸并周向延伸的定位槽。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防呆机构。
12.优选地,第一防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之一上的两个凸起,以及设置在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的另一个之上的、与上述两个凸起相应配合的两个凹槽。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防呆机
构。
14.优选地,第二防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之一上的一个凸块,以及设置在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的另一个之上的、与上述凸块配合的一个凹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至少同一侧的至少两个风口组件内设置可通过视觉区分的安装识别筒,使得安装人员在将管道连接至设备时能够清楚地识别各风口组件的功能和用途,从而避免安装错误。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设备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的通风设备的安装识别筒被抽出后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是图1所示的通风设备一侧的风口组件被移除后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是图1所示的通风设备一侧的风口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是图1所示的通风设备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2.图6是图5所示的通风设备一侧的风口组件被移除后的立体示意图;
23.图7是图6所示的通风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24.图8是图5所示的通风设备一侧的风口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5.图9是图1所示的通风设备的新风入口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6.图10是图9所示的新风入口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设备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28.图12是图11所示的通风设备的新风入口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0.如图1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通风设备100可以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方的空间内。通风设备100包括纵向延伸的本体、和自本体一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风口组件和第二风口组件。第一风口组件和第二风口组件可以分别为,设置于本体10的纵向一侧用于供室内空气排出的排气出口组件11(第一风口组件)和用于供室外新风进入的新风入口组件12(第二风口组件);也可以是设置在本体10的纵向另一侧的用于供室外空气排出的新风出口组件13(第一风口组件)、和用于供室内空气进入的排气入口组件14(第二风口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内形成有风路,包括在新风入口组件12和新风出口组件13之间定义的、将外部空气从室外送至室内的供气通路,和在排气入口组件14和排气出口组件11之间定义的将室内空气从室内送至室外的排气通路。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的交叉位置处还可以布置
有热交换部件(未图示)。该等热交换部件可以使得通过供气通路的从室外引入的外部空气和通过排气通路从室内排出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部件内进行非接触式地热交换,从而使外部空气被加热后供入室内,在寒冷的冬季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舒服感。
31.配合参照图2所示,每一风口组件还包括风口件。以排气出口组件11和新风入口组件12为例,风口件包括与本体10固定连接的安装基座111、121以及自基座上延伸出的风管112、122。风管112、122可与延伸至室外的管道(未图示)连接。其中,新风入口组件12还包括设于风口件的外壁上的一电机仓124,至于该电机仓124的内部构造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为了便于在安装或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清楚识别同一侧的两个风口组件的功能和用途,每一风口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其风管处的安装识别筒。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识别筒21、22嵌套在风管112、122内,且风管21、22的周壁上设有缺口1121、1221 以显示设于其内部的安装识别筒21、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对安装识别筒着色来区分不同风口组件的功能和用途。具体地,第一和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识别筒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原料制成或刷上不同颜色的涂层、丝印。例如,排气出口组件11(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识别筒21为红色,而新风入口组件 12(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识别筒22为蓝色;新风出口组件13(第一风口组件) 的安装识别筒23为蓝色,而排气入口组件14(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识别筒 24为红色。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和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识别筒分别设置不同的标识来区分不同风口组件的功能和用途。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对同一侧的第一和第二风口组件进行区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所有风口组件的安装识别筒附着不同颜色或不同标识来进行逐一区分。通过在至少同一侧的至少两个风口组件内设置可通过视觉区分的安装识别筒,使得安装人员在将管道连接至设备时能够清楚地识别各风口组件的功能和用途,从而避免安装错误。
32.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组装时,先将安装识别筒和风管组装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识别筒和风管之一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凸柱,而安装识别筒和风管的另一个上设有与上述凸柱配合的、轴向延伸并周向延伸的定位槽。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风管112的内壁上设有凸柱1121,而安装识别筒 21上设有上述定位槽211。在组装时,将安装识别筒21插入风管112内,使得凸柱1121进入定位槽211中,并进一步旋转安装识别筒21,以使得凸柱1121 抵靠在定位槽211的末端,从而,令安装识别筒21可靠地固定在风管112内。接下来,将排气出口组件11(第一风口组件)和新风入口组件12(第二风口组件)安装到本体10上。
33.为避免这两个风口组件装错,在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防呆机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防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之一上的两个凸起,以及设置在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的另一个之上的、与上述两个凸起相应配合的两个凹槽。如图3 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体10的一侧设有与排气出口组件11(第一风口组件)和新风入口组件12(第二风口组件)对应的两个安装口101、102。其中,在安装口101的顶壁上设有两个凸起1011,在排气出口组件11(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座111的向后延伸出的凸边113上设有与上述两个凸起1011相应配合的两个凹槽1131。而在安装口102和新风入口组件12(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座121的向后延伸出的凸边123间未设防呆机构。通过这种设置,可避免多个风口组件与相应安装口之间出现安装错误的情形。
34.参照图5至图8所示,在本体10的另一纵向侧,同样设有与新风出口组件 13(第一
风口组件)和排气入口组件14(第二风口组件)对应的两个安装口103、104。在本实施方式中,新风出口组件13(第一风口组件)和安装口103之间同样设有第一防呆机构。具体地,在安装口103的顶壁上设有两个凸起1031,在新风出口组件13(第一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131的向后延伸出的凸边133上设有与上述两个凸起1031相应配合的两个凹槽1331。此外,由于新风出口组件13(第一风口组件)和排气入口组件14(第二风口组件)的构造完全相同,在排气入口组件14(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防呆机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防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之一上的一个凸块,以及设置在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与本体的另一个之上的、与上述凸块配合的一个凹口。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口104的顶壁上设有一个凸块1041,在排气入口组件14(第二风口组件)的安装基座141的向后延伸出的凸边143上设有与上述凸块1041相应配合的一个凹口1431。通过这种构造,可避免不同风口组件与相应的安装口之间出现安装错误的情形。
35.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新风入口组件12包括设置在风口件内并绕沿风口件径向延伸的枢轴52旋转的风阀51、设置在风口件外壁上以驱动上述枢轴52旋转的电机40、以及微动开关41。其中,枢轴52径向穿设于风管122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径向穿设于安装识别筒22中。电机40通过驱动枢轴52旋转以带动风阀51转动,从而实现通风量在全开和全关之间调节。当风阀51旋转到特定位置,例如全关位置时,可以触发微动开关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40和风口件外壁1241之间还设有第一隔热件31,优选地,该第一隔热件31还将微动开关41与风口件外壁1241间隔开。第一隔热件31可以为海绵,如pu(ployurethane,聚氨酯)泡棉或epdm(ethylene-propylene-diene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泡棉等。当环境温度很低时,寒冷的外部空气通过新风入口组件12时导致风口件内部温度偏低。然而,由于通风设备设置在具有较高温度的室内,也就是说,风口件的外壁温度和室温差不多,这就导致空气中的水汽会在风口件外壁冷凝,而形成的冷凝水有可能损坏电机或微动开关等电子器件。所以,通过在电机和/或微动开关与风口件外壁之间设置第一隔热件,可有效避免冷凝水的产生。上述电机40和微动开关41均收容于电机仓124中。如图10所示,风阀51表面还可设置第二隔热件32。第二隔热件32可与第一隔热件31采用相同的材质制成,第二隔热件32的截面形状与风阀51的表面大致一致。通过这种构造,当风阀处于关闭位置时,不会由于风阀两侧的温度差而导致在风阀表面产生冷凝水。
36.图11和图1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通风设备200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新风入口组件还包括包覆在风口件以及电机仓外的第三隔热件。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隔热件可采用和第一、第二隔热件相同的材质制成,其包括覆盖安装基座121的底部331、自底部331直立延伸的覆盖部分风管122的主体部332、以及与底部331和主体部332衔接的覆盖部分电机仓124的延伸部33。通过在新风入口组件的外部包覆第三隔热件,可进一步降低冷凝水产生的几率。
37.在本公开对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中,“纵向”、“横向”、“轴向”、“径向”、“周向”、“水平”、“竖直”、“顺时针”、“逆时针”、“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于发明的限制。
38.在上述描述中,“若干”、“多个”等类似术语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如两个、三个等,除
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上述公开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上述描述中,“若干”、“多个”等类似术语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上述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0.在上述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并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