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7569发布日期:2022-09-03 03:4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空调器作为大多数家庭必不可少的电器,具备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而且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兼具了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3.目前,空调器为了兼具空气净化功能,通常采用内置的净化组件,净化组件依靠空调器内的风机来引导空气流向。风机可以引导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净化组件的内部,空气净化后再通过风机上的出风口输送到室内,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然而,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净化组件,由于设置在空调器整机的内部,容易出现拆卸困难,而且对风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空调器中净化组件难拆卸以及减小风量,进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进风格栅、净化组件、蒸发器以及驱动组件,进风格栅设置在外壳上,外壳上设有出风口,蒸发器设置在外壳内,蒸发器与进风口相对;
6.其中,净化组件活动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净化组件包括支撑框件和净化膜,净化膜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框件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支撑框件电连接,支撑框件被配置为相对外壳转动,以让支撑框件覆盖进风格栅的进风口并进行过滤,或让进风格栅暴露在外壳外。
7.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框件的拐角处设有多个夹持件,以将净化膜固定在支撑框件上。
8.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框件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第一侧边梁和多个第二侧边梁,第一侧边梁和第二侧边梁相互垂直设置,第一侧边梁沿着支撑框件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侧边梁沿着支撑框件的宽度方向设置。
9.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夹持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卡接在第一侧边梁上,第二夹持部卡接在第二侧边梁上。
10.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沿支撑框件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同侧的两个夹持件中第一夹持部可相对第一侧边梁转动,以使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二侧边梁。
11.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框件具有弧形的遮挡面,支撑框件覆盖进风格栅的进风口时,遮挡面面向进风格栅的外侧壁,且与进风格栅的外侧壁相匹配。
12.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杆和转动轴,转动轴设置在外壳内壁上,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轴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框件的侧边梁连接,以使支撑框件的侧边梁通过转动轴可转动连接。
13.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外壳包括壳体和前面板,壳体的第一端与前面板的第一端相连接,壳体的第二端和前面板的第二端分别与进风格栅的相对两端连接;
14.其中,支撑框件被配置为覆盖进风格栅的进风口并进行过滤,或覆盖前面板的外侧壁上。
15.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与驱动组件电连接,空气质量传感器设置在进风格栅上,以对进风格栅的进风口处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1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17.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进风格栅、净化组件、蒸发器以及驱动组件,进风格栅设置在外壳上,外壳上设有出风口,蒸发器设置在外壳内,蒸发器与进风口相对;净化组件活动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净化组件包括支撑框件和净化膜,净化膜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框件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支撑框件电连接,支撑框件被配置为相对外壳转动,以让支撑框件覆盖进风格栅的进风口并进行过滤,或让进风格栅暴露在外壳外。
18.通过上述设置,即,通过净化组件中的支撑框件活动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同时可相对外壳转动的设置,可以实现净化组件工作与不工作之间的切换,一方面,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毛絮或者其他杂质进行净化,实现了空调室内机的净化功能,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净化膜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框件,便于用户对净化膜进行拆卸更换,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9.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净化组件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净化组件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净化组件第一状态的剖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夹持件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夹持件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0-空调室内机;
27.110-外壳;
28.111-壳体;
29.112-前面板;
30.120-进风格栅;
31.130-净化组件;
32.131-支撑框件;
33.1311-第一侧边梁;
34.1312-第二侧边梁;
35.132-净化膜;
36.140-蒸发器;
37.150-驱动组件;
38.151-连接杆;
39.152-转动轴;
40.160-夹持件;
41.161-第一夹持部;
42.162-第二夹持部;
43.170-空气质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44.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45.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9.目前,空调器为了兼具空气净化功能,通常采用内置的净化组件,净化组件依靠空调器内的风机来引导空气流向。风机可以引导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净化组件的内部,空气净化后再通过风机上的出风口输送到室内,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然而,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净化组件,由于设置在空调器整机的内部,容易出现拆卸困难,而且对风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5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案实用新型提供了空调室内机及空调,通过净化组件中的支撑框件活动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同时可相对外壳转动的设置,可以实现净化组件工作与不工作之间的切换,一方面,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毛絮或者其他杂质进行净化,实现了空调室内机的净化功能,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净化膜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框件,便于用户对净化膜进行拆卸更换,提升用户体验。
51.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
5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净化组件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净化组件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净化组件第一状态的剖视图。
5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外壳110、进风格栅120、净化组件130、蒸发器140以及驱动组件150,进风格栅120设置在外壳110上,外壳110上设有出风口,蒸发器140设置在外壳110内,蒸发器140与进风口相对。
54.可以理解的是,进风格栅120位于外壳110上,其中,进风格栅120处具有进风口,与外壳110上的出风口形成风道,空气经过进风口进入外壳110内,接着进入风道,再经过外壳110的出风口流入室内。
55.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140位于进风口处,对通过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热交换之后的气体再通过出风口流入室内。
56.在实际应用中,空调室内机100中通常还设有风机,以空调的制冷功能为例,风机用于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经空调室内机100处理的空气再排入室内,蒸发器140用于吸收进入空调室内机100内的空气的热量,制冷剂在蒸发器140的管道里蒸发使蒸发器140变冷。
57.如图1至图3所示,净化组件130活动设置在外壳110的外侧壁上,净化组件130包括支撑框件131和净化膜132,净化膜132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框件131上,驱动组件150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支撑框件131电连接,支撑框件131被配置为相对外壳110转动,以让支撑框件131覆盖进风格栅120的进风口并进行过滤,或让进风格栅120暴露在外壳110外。
58.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框件131覆盖进风格栅120的进风口时,意味着净化组件130处于工作状态,此时支撑框件131上的净化膜132对流入到外壳110的空气进行净化,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当不需要净化组件130工作时,此时的支撑框件131远离进风格栅120,让进风格栅120暴露在外壳110外。用户可将净化膜132从支撑框件131上取出,对净化膜132进行清洁或更换,简单易操作。
59.具体的,净化膜132可以通过截留或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等异物颗粒,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在净化膜132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被污染,因此,需要对净化膜132进行清洗或更换。用户可以将净化膜132从支撑框件131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更换。
60.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净化组件130中的支撑框件131活动设置在外壳110的外侧壁上,同时可相对外壳110转动的设置,可以实现净化组件130工作与不工作之间的切换,一方面,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毛絮或者其他杂质进行净化,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净化功能,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净化膜132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框件131,便于用户对净化膜132进行拆卸更换,提升用户体验。
61.在一些示例中,净化膜132可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粉尘、细颗粒物、微生物、有机挥发性气体(如甲醛等)等空气污染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62.净化膜132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普通过滤网或hepa网或除甲醛器或ifd过滤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还可以是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63.示例性地,采用超细的纳米纤维作为净化膜材料,具有更高过滤精度,更低的过滤阻力且经济成本低,具有质量轻、可加工性强、容尘量大、使用寿命长、抗菌性强的优点。
6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框件131的拐角处设有多个夹持件160,以将净化膜132固定在支撑框件131上。
65.可以理解的是,夹持件160的形状与支撑框件131的拐角处的结构相互匹配,以此可更好的将净化膜132固定在支撑框件131上。
66.而且,在一些示例中,夹持件160与支撑框件131之间采取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如卡接结构或螺接结构,这样可以方便后续打开夹持件160,对净化膜132进行拆卸更换,具体夹持件160的安装方式不加以限定。
67.示例性地,夹持件160内穿设有螺栓,在支撑框件131上设有多个与连接部一一对应的螺纹孔,利用螺栓固定在螺纹孔内,从而将夹持件160与支撑框件131连接固定。
68.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夹持件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夹持件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69.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框件131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第一侧边梁1311和多个第二侧边梁1312,第一侧边梁1311和第二侧边梁1312相互垂直设置,第一侧边梁1311沿着支撑框件13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侧边梁1312沿着支撑框件131的宽度方向设置。
70.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侧边梁1311和第二侧边梁1312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保证第一侧边梁1311和第二侧边梁1312一体成型加工制造并且彼此是不可分离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零部件使用数量,降低组装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省去了第一侧边梁1311和第二侧边梁1312焊接连接的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支撑框件131的整体刚度,降低第一侧边梁1311和第二侧边梁1312之间发生松动可能性,结构强度较高。
71.示例性地,对第一侧边梁1311和第二侧边梁1312分别进行喷漆处理,避免第一侧边梁1311和第二侧边梁1312生锈,影响美观。
72.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夹持件160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部161和第二夹持部162,第一夹持部161卡接在第一侧边梁1311上,第二夹持部162卡接在第二侧边梁1312上。
73.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更为稳固地将净化膜132固定在支撑框件131上。
74.示例性地,第一夹持部161和第二夹持部162相互垂直设置,可以更好地将夹持件160固定在支撑框件131上。
7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夹持部161和第二夹持部162为一体成型,不仅可以提高第一夹持部161和第二夹持部162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以实现第一夹持部161和第二夹持部162的无缝连接,进而降低在第一夹持部161和第二夹持部162的连接位置发生开裂的风险。
76.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沿支撑框件13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同侧的两个夹持件160中第一夹持部161可相对第一侧边梁1311转动,以使第二夹持部162远
离第二侧边梁1312。
77.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沿支撑框件131的长度方向,同侧的两个第一夹持部161可相对第一侧边梁1311转动,以使第二夹持部162远离第二侧边梁1312;或者沿支撑框件131的宽度方向,同侧的两个第一夹持部161可相对第一侧边梁1311转动,以使第二夹持部162远离第二侧边梁1312。
78.也就是说,此时同侧的夹持件160处于打开状态,同侧的设计,便于将净化膜132从支撑框件131上取出。
7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框件131具有弧形的遮挡面,支撑框件131覆盖进风格栅120的进风口时,遮挡面面向进风格栅120的外侧壁,且与进风格栅120的外侧壁相匹配。
80.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框件131的遮挡面与进风格栅120的外侧壁为相互匹配的圆弧结构,其中,支撑框件131相对于进风格栅120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81.一方面,将支撑框件131的遮挡面与进风格栅120的外侧壁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圆弧面,从而有利于减小支撑框件131在外壳110上移动的距离,节省空调室内机100的空间,有利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外表的美观性。
82.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驱动组件150还包括连接杆151和转动轴152,转动轴152设置在外壳110内壁上,连接杆151的一端与转动轴152连接,连接杆151的另一端与支撑框件131的侧边梁连接,以使支撑框件131的侧边梁通过转动轴152可转动连接。
83.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杆151与转动轴152同轴设置,当转动轴152转动时,连接杆151也随着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框件131转动。
84.如图3所示,连接杆151与转动轴152均为四个。
85.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外壳110包括壳体111和前面板112,壳体111的第一端与前面板112的第一端相连接,壳体111的第二端和前面板112的第二端分别与进风格栅120的相对两端连接;
86.支撑框件131被配置为覆盖进风格栅120的进风口并进行过滤,或覆盖前面板112的外侧壁上。
87.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框件131可覆盖进风格栅120上,或者覆盖前面板112的外侧壁上,实现净化组件130工作状态与不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88.具体的,当需要对进入外壳110内的空气进行除尘抗菌时,驱动件驱动转动轴152转动,转动轴152转动带动连接杆151转动,进一步带动支撑框件131逐渐靠近进风格栅120,直至覆盖进风格栅120的进风口并对空气进行过滤。
89.当不需要对进入外壳110内的空气进行除尘抗菌时,驱动件驱动转动轴152转动,转动轴152转动带动连接杆151转动,进一步带动支撑框件131逐渐远离进风格栅120,直至覆盖前面板112的外侧壁上。
90.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170,空气质量传感器170与驱动组件150电连接,空气质量传感器170设置在进风格栅120上,以对进风格栅120的进风口处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91.可以理解的是,空气质量传感器170可以很好的检测进风口处的空气质量,以判断对进风口处的空气是否需要除尘抗菌。
92.具体的,当空气质量传感器170测量数据满足人体舒适生活的标准时,将自动收起净化膜132,回到初始前面板112位置。
93.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进风格栅、净化组件、蒸发器以及驱动组件,进风格栅设置在外壳上,外壳上设有出风口,蒸发器设置在外壳内,蒸发器与进风口相对;净化组件活动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净化组件包括支撑框件和净化膜,净化膜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框件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支撑框件电连接,支撑框件被配置为相对外壳转动,以让支撑框件覆盖进风格栅的进风口并进行过滤,或让进风格栅暴露在外壳外。
94.通过净化组件中的支撑框件活动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同时可相对外壳转动的设置,可以实现净化组件工作与不工作之间的切换,一方面,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毛絮或者其他杂质进行净化,实现了空调室内机的净化功能,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净化膜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框件,便于用户对净化膜进行拆卸更换,提升用户体验。
9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
96.在实际应用中,以空调的制冷功能为例,空调室外机中的风机用于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经空调室内机100处理的空气再排入室内,蒸发器140用于吸收进入空调室内机100内的空气的热量,制冷剂在蒸发器140的管道里蒸发使蒸发器140变冷。空调室外机内通常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将由空调室内机10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降温散热,冷凝之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毛细管送入空调室内机100的蒸发器140中蒸发变成气体,以吸收空调室内机100中的热量,如此反复循环,以降低室内温度。
97.其中,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98.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