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4668发布日期:2022-10-28 21:5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移动式空调器是一种整体式空调,其制冷系统的各个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节流装置等均设置在移动式空调器的一个壳体中,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以方便移动其位置。
3.现有移动式空调器的室内侧多使用贯流送风系统,匹配常规的出风口较为狭窄,存在以下问题:
4.1、送风风量小,风速小,送风距离近;
5.2、送风角度小,导风体验差。
6.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器,该出风结构能够提升风量,提高风速,增大送风距离和送风范围,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8.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包括:
10.出风风道,其由第一风道壁和第二风道壁限定出,所述出风风道的出口构成空调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壁和所述第二风道壁邻近所述出风口的区段为朝向所述出风风道的外侧弧出的圆弧段;
11.导风部,其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以将所述出风口关闭、或者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向。
1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风道具有出风面积小于其上、下游侧的缩颈部,两个所述圆弧段从所述缩颈部的末端向气流下游方向延伸出。
1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壁的所述圆弧段的圆心角的范围为80-100
°
,所述第二风道壁的圆弧段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0-20
°
,以使所述出风风道临近所述出风口的区段为扩口状。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弧形导风板和第二弧形导风板,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的弧长;
15.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之间形成出风间隙。
1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壁的圆弧段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00-140
°
,所述第二风道壁的圆弧段的圆心角的范围为50-80
°
,以使所述出风风道临近所述出风口的区段为缩口状。
1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为弧形导风板,所述弧形导风板贴合于任一所
述圆弧段的内侧运动,以将所述出风口关闭、或者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向。
1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的转动轴线平行于两个所述圆弧段的中心轴线。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
2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为移动式空调器。
2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前侧顶部并朝前上方敞开。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3.本技术所公开的空调出风结构中,第一风道壁和第二风道壁邻近出风口的区段为朝向出风风道的外侧弧出的圆弧段,向外侧弧出的圆弧段有利于提高气流的出风静压,提高出风风量。
24.导风部转动地设于出风口处,通过导风部的转动,实现出风口关闭、以及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向的调节,满足用户不同的吹风需要,提高使用体验。
25.该出风结构的出风角度可达90-110
°
,覆盖出风方向的大部分区域,具有较远的送风距离,满足用户的舒适送风需求。
26.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根据实施例一的空调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29.图2为根据实施例一的空调器的俯视图;
30.图3为根据实施例一的导风部转动至关闭角度时的示意图;
31.图4为根据实施例一的导风部转动至平吹角度时的示意图;
32.图5为根据实施例一的导风部转动至斜吹角度时的示意图;
33.图6为根据实施例一的导风部转动至上吹角度时的示意图;
34.图7为根据实施例二的导风部转动至关闭角度时的示意图;
35.图8为根据实施例二的导风部转动至平吹角度时的示意图;
36.图9为根据实施例二的导风部转动至斜吹角度时的示意图;
37.图10为根据实施例二的导风部转动至上吹角度时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
39.100-出风风道,110-第一风道壁,120-第二风道壁,130-缩颈部,140-出风口;
40.200-导风部,210-第一弧形导风板,220-第二弧形导风板,230-弧形导风板;
41.300-壳体,310-蒸发器,320-冷凝器,330-贯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参照图1至图3,该出风结构包括出风风道100和导风部200。
49.出风风道100由间隔设置的第一风道壁110和第二风道壁120限定出,出风风道100的出口构成空调的出风口140。
50.第一风道壁110和第二风道壁120邻近出风口140的区段为朝向出风风道100的外侧弧出的圆弧段,分别标记为圆弧段ab和圆弧段cd,向外侧弧出的圆弧段,有利于提高气流的出风静压,提高出风风量。
51.导风部200转动地设于出风口140处,通过导风部200的转动,实现出风口140关闭、以及出风口140的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向的调节,满足用户不同的吹风需要,提高使用体验。
52.该出风结构的出风角度可达90-110
°
,覆盖出风方向的大部分区域,具有较远的送风距离,满足用户的舒适送风需求。
5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风道100具有出风面积小于其上、下游侧的缩颈部130,具体的,参照图3,缩颈部130由第一风道壁的ea段和第二风道壁的fc段限定出。
54.圆弧段ab和圆弧段cd分别从缩颈部130的末端向气流下游方向延伸出。
55.通过设置缩颈部130,再配合两个圆弧段ab和cd,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出风静压,提高出风风量。
5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导风部20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圆弧段ab和圆弧段cd的中心轴线,以使导风部200能够较好地关闭或打开出风口140。
57.根据圆弧段ab和圆弧段cd不同的弧长,限定出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扩口状出风口结构以及图7至图10所示的实施例二缩口状出风口结构。
58.实施例一中,参照图3,第一风道壁110的圆弧段ac的圆心角的范围为80-100
°
,第二风道壁120的圆弧段cd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0-20
°
,以使出风风道100临近出风口140的区段为扩口状,使出风气流的静压更大,使得风量更大。
59.静压大可能会损失一定的送风距离,所以,在实施例一中,导风部2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弧形导风板210和第二弧形导风板220,第一弧形导风板210的弧长大于第二弧形导风板220的弧长,第一弧形导风板210位于第二弧形导风板220的外侧。第一弧形导风板210和第二弧形导风板220之间形成出风间隙,有助于增大风速,提高送风距离。
60.图3所示为实施例一的导风部200转动至关闭角度时的示意图,第一弧形导风板210的两端分别与圆弧段ab和cd抵靠,以将出风口140关闭。
61.图4所示为实施例一的导风部200转动至平吹角度时的示意图,第一弧形导风板210与圆弧段ab的距离较近,主要由导风部200与圆弧段cd之间的间隙、第一弧形导风板210与第二弧形导风板220之间的间隙进行出风,将气流朝前引导。
62.图5所示为实施例一的导风部200转动至斜吹角度时的示意图,由第一弧形导风板210与圆弧段ab之间的间隙、第一弧形导风板210与第二弧形导风板22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弧形导风板220与圆弧段cd之间的间隙进行出风,将气流朝前上方引导。
63.图6所示为实施例一的导风部200转动至上吹角度时的示意图,由第一弧形导风板210与圆弧段ab之间的间隙、第一弧形导风板210与第二弧形导风板22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弧形导风板220与圆弧段cd之间的间隙进行出风,将气流朝上方引导。
64.实施例二中,第一风道壁110的圆弧段ac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00-140
°
,第二风道壁120的圆弧段cd的圆心角的范围为50-80
°
,以使出风风道100临近出风口140的区段为缩口状,将静压转换为动压,有助于提高风速,提高送风距离。
65.在实施例二中,导风部200为弧形导风板230,弧形导风板230贴合于任一圆弧段的内侧运动,以将出风口140关闭、或者改变出风口140的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向。
66.图7所示为实施例二的导风部200转动至关闭角度时的示意图,弧形导风板230的两端分别与圆弧段ab和cd抵靠,以将出风口140关闭。
67.图8所示为实施例二的导风部200转动至平吹角度时的示意图,弧形导风板230与圆弧段ab的内侧贴合,主要由弧形导风板230与圆弧段cd之间的间隙进行出风,出风间隙较小,将气流朝前引导,提高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
68.图9所示为实施例二的导风部200转动至斜吹角度时的示意图,弧形导风板230与圆弧段ab的内侧贴合,主要由弧形导风板230与圆弧段cd之间的间隙进行出风,出风间隙较平吹时增大,将气流朝前上方引导。
69.图10所示为实施例二的导风部200转动至上吹角度时的示意图,弧形导风板230与圆弧段cd的内侧贴合,主要由弧形导风板230与圆弧段ab之间的间隙进行出风,将气流朝上方引导。
7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出风结构。
71.参照图1,空调器为移动式空调器,移动式空调器为整体使空调,其制冷系统的各个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320、蒸发器310以及节流装置等均设置在移动式空调器的一个壳体300中,壳体300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以方便移动其位置。
72.可使压缩机和冷凝器320设置在壳体300的内部空间的下部,使蒸发器310和出风风道100设置在壳体300的内部空间的上部。可使蒸发器310贴靠于壳体300的后壁内侧,壳体300的后壁可设置有进风口,以用于引入室内空气。蒸发器310覆盖出风风道100的进口,以使进入出风风道100的空气均为与蒸发器310完成换热的气流。
73.出风风道100内设有贯流风机330,用于促进气流的流动。
74.出风口140设于壳体300的前侧顶部并朝前上方敞开,有利于朝前上方送风。
7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