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7938发布日期:2022-10-28 22:4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们对空调性能及外观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大城市小户型房屋的数量越来越多,人们对空调尤其是室内机的大小,空调的出风风向及噪音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的室内机用蒸发器如图1所示,由于蒸发器100的设置形式决定换热器成型后总体尺寸偏大,从而限制了空调内机的前后厚度尺寸不能大范围缩减。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空调器,能够解决空调尤其是室内机体积过大,噪声大和冷热不均引起的不适,达到提高室内空间利用率,降低噪音和室内调节温度更均匀的效果。
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5.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的两端开口均与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风道具有从上向下延伸的竖向风道段;
6.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竖向风道段内;所述换热器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多个换热部;每个所述换热部包括多个翅片,多个翅片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中,下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上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大间距;或者,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中,下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上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小间距。
7.可选地,还包括送风装置,配置成促使气流从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进入所述换热风道,与多个所述换热部依次换热后返回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
8.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两个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分别处于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和出风侧;
9.所述送风装置具有换向送风功能,以使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从下向上流动或者从上向下流动。
10.可选地,每个所述换热部包括至少一根水平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部的翅片设置于该所述换热部的所述换热管上。
11.可选地,每个换热部的翅片的宽度和高度之间的比值为0.5至1.5。
12.可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中,下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上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大间距,下侧的换热部的翅片的高度大于上侧的换热部的翅片的高度;或者,下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上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小间距,下侧的换热部的翅片的高度小于上侧的换热部的翅片的高度。
13.可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中,下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上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大间距,下侧的换热部的换热管的数量大于上侧的换热部的换
热管的数量;或者,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中,下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上侧的换热部的翅片之间的最小间距,下侧的换热部的换热管的数量小于上侧的换热部的换热管的数量。
14.可选地,每个换热部的多个翅片沿水平方向等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中,翅片数量较少的换热部的翅片从另一换热部的相应翅片上延伸出。
15.可选地,所述换热风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分别处于所述换热部的上方和下方;
16.所述上端开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一个与换热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侧面上;所述下端开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一个与所述换热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侧面上;
17.最上侧的换热部中,由靠近所述上端开口的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翅片的密度逐渐变小;所述上端开口为出风口;
18.最下侧的换热部中,由靠近所述下端开口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翅片的密度逐渐变大;所述下端开口为进风口。
19.可选地,还包括外管和出风管;所述机壳设置于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的外侧;
20.所述出风管具有出风段和扩口引导段;所述出风段和所述扩口引导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出风段的外端与所述换热风道的用于吹出冷气流的端部开口连接;
21.所述外管包括第一套装段、第二套装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套装段和所述第二套装段的竖直环板段;所述第一套装段穿过所述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的空间壁;
22.所述第二套装段的内端向内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竖直环板段、所述第二套装段以及所述翻边限定出储水腔;
23.所述出风段的部分或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套装段的内侧,所述扩口引导段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套装段的内侧;所述扩口引导段的开口边缘的直径大于所述翻边的边缘的直径。
24.可选地,所述外管的外端与所述出风段的外端密封连接;
25.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26.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用于使所述储水腔里的冷凝水雾化;
27.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装段连通,以通过所述外管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连接管将雾化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换热风道内且引导至所述换热器的在制冷时的进风侧;
28.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储水腔内的水位,以使所述雾化装置根据所述储水腔内的水位启动。
29.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机壳可为室内机的机壳由于换热风道具有从上向下延伸的竖向风道段,换热器有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多个换热部,每个所述换热部包括多个翅片,多个换热部配置成翅片间距逐渐变化,可保证换热部堆叠起来工作,可以显著减少换热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减小室内机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这个室内机也可以安装到室外。翅片间距的逐渐变化可以减小风阻,不会因换热部的堆叠降低空调器制热或制冷效率。
30.而且,翅片密度排布方式,因为翅片总数和总面积相同,换热器从上往下吹风,或者从下往上吹风,出风口的空气流速及温度是相同的,总的冷却或加热效率并不会减小。上
述换热器的翅片的两种设置可以让空调器出售时在地域上更有针对性,根据南北方气候差异,使用制冷或制热模式的频率不同,采用最合适的换热器的翅片设置。
3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送风装置具有换向送风功能,换向送风功能在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使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从下向上流动或者从上向下流动,更有利于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提高室内的制冷或制热效率。送风装置包括两个风机,设置于换热风道内,且分别处于换热器的进风侧和出风侧,送风量大。
3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每相邻两个换热部中,翅片间距不同,翅片高度也不同,可使换热管与翅片的散热面积相适应,提高换热效率。
3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由于翅片间隔小的换热部中换热管少,此时风阻较小,翅片换热能力可能存在富裕的情况,而翅片间隔大的换热部中换热管多,翅片换热能力相对不足。通过不同换热部上的翅片一体连接,保证换热器在工作时,管少对应的翅片可以接收管多对应的翅片的热量,能够在通风顺畅的情况下保证整体的换热效率,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3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当上端开口为出风口,下端开口为进风口时,最上侧换热部翅片中,沿靠近所述上端开口的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翅片的密度逐渐变大,最下侧的换热部中,由靠近所述下端开口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翅片的密度逐渐变小。这种结构可以减少进风风阻,便于气流向远离进风口的一侧流动,增大出风口风量大处的换热效率。
3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中,出风管的外侧设置有外管,外管可穿过墙壁,出风管的扩口引导段上的冷凝水进入外管的储水腔中,防止空调器的出风口处产生的冷凝水浸湿墙壁。由于具有外管,也可防止出风管的外壁产生冷凝水,对墙壁产生影响。空调器还包括雾化装置和水位监测装置,防止冷凝水聚集过多,从储水腔里溢出而浸湿墙壁。
36.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7.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用蒸发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3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4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4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外管和出风管构成的组件的示意性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参照图2至图4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43.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2所示,并参考图3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200、换热器210。
47.机壳200内设置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的两端开口均与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连通。换热风道具有从上向下延伸的竖向风道段。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为室内空间。
48.换热器210设置于竖向风道段内。换热器210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多个换热部220。每个换热部220包括多个翅片230,多个翅片230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换热部220中,下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大间距。或者,每相邻两个换热部220中,下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小间距。优选地,每个换热部220的翅片230的宽度和高度之间的比值为0.5至1.5。
49.由于换热风道具有从上向下延伸的竖向风道段,换热器210有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多个换热部220,每个所述换热部220包括多个翅片230,多个换热部220配置成翅片230间距逐渐变化,可保证换热部220堆叠起来工作,可以显著减少换热器210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减小室内机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这个室内机也可以安装到室外。翅片230间距的逐渐变化可以减小风阻,不会因换热部220的堆叠降低空调器制热或制冷效率。
50.而且,翅片230密度排布方式,因为翅片230总数和总面积相同,换热器210从上往下吹风,或者从下往上吹风,出风口的空气流速及温度是相同的,总的冷却或加热效率并不会减小。上述换热器210的翅片230的两种设置可以让空调器出售时在地域上更有针对性,根据南北方气候差异,使用制冷或制热模式的频率不同,采用最合适的换热器210的翅片
230设置。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送风装置,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促使气流从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进入换热风道,与多个换热部220依次换热后返回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优选地,送风装置包括两个风机,设置于换热风道内,且分别处于换热器210的进风侧和出风侧,送风量大。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具有换向送风功能,以使换热风道内的气流从下向上流动或者从上向下流动。具体地,两个风机均为双向风机,安装在机壳200内上端的为上风机250,另一个为下风机280。换向送风功能在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使换热风道内的气流从下向上流动或者从上向下流动。
53.在空调器制冷模式情况下,换热风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上端开口260和下端开口260。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分别处于换热部220的上方和下方。上风机250通过上端风口260往外吹风,下风机280通过下端风口270往内抽风。空气经过换热器210制冷。在空调器制热模式情况下,风机通过下端风口270往外吹风,上风机250通过上端风口260往内抽风,空气经过换热器210制热。在空调器防直吹模式情况下,制冷时无变化。制热时房间温度达标后,自动更改为上风机250吹风,下风机280抽风。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换热部220包括至少一根水平设置的换热管240,每个换热部220的翅片230设置于换热管240上。优选地,每个换热部220至少有两根换热管240,两根换热管240串联连通,相邻换热部220之间的换热管240也串联连通。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换热部220中换热管240的数量可相等。每相邻两个换热部220中,下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大间距,下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的高度大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的高度。或者,每相邻两个换热部220中,下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小间距,下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的高度小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的高度。这样设置,可使换热管240与翅片230的散热面积相适应,提高换热效率。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220中,下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大间距,下侧的换热部220的换热管240的数量大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换热管240的数量。或者,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220中,下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之间的最小间距,下侧的换热部220的换热管240的数量小于上侧的换热部220的换热管240的数量。每个换热部220的多个翅片230沿水平方向等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换热部220中,翅片230数量较少的换热部220的翅片230从另一换热部220的相应翅片230上延伸出。
57.翅片230间隔小的换热部220中换热管240少,此时风阻较小,翅片230换热能力可能存在富裕的情况,而翅片230间隔大的换热部220中换热管240多,翅片230换热能力相对不足。这种结构保证换热部220在工作时,换热管240少对应的翅片230可以接收换热管240多对应的翅片230的热量,能够在通风顺畅的情况下保证整体的换热效率,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端开口设置于机壳200的一个与换热部2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侧面上。下端开口设置于机壳200的一个与换热部2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侧面
上。
59.最上侧的换热部220中,由靠近所述上端开口的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翅片230的密度逐渐变小。所述上端开口为制冷时的出风口。
60.最下侧的换热部220中,由靠近所述下端开口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翅片230的密度逐渐变大。所述下端开口为制冷时的进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处于机壳200的同一侧面上。可选地,也可处于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上。
61.本实用新型换热部220中,当上端开口为出风口,下端开口为进风口时,最上侧换热部220翅片230中,沿靠近上端开口的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翅片230的密度逐渐变大,最下侧的换热部220中,由靠近下端开口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翅片230的密度逐渐变小。这种结构可以减少进风风阻,便于气流向远离进风口的一侧流动,增大出风口风量大处换热效率。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外管300和出风管400。机壳200设置于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的外侧。出风管400具有出风段410和扩口引导段420。出风段410和扩口引导段420的横截面为圆形。出风段410的外端与换热风道的用于吹出冷气流的端部开口连接。
63.外管300包括第一套装段310、第二套装段320,以及连接第一套装段310和第二套装段320的竖直环板330段。第一套装段310穿过被冷却空间或被加热空间的空间壁。第二套装段320的内端向内延伸形成翻边,竖直环板330段、第二套装段320以及翻边限定出储水腔340。
64.出风段410的部分或全部设置于第一套装段310的内侧。扩口引导段420的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二套装段320的内侧。扩口引导段420的开口边缘的直径大于翻边的边缘的直径。
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出风管400的外侧设置有外管300,外管300可穿过墙壁,出风管400的下引导板上的冷凝水进入外管300的储水腔340中,防止空调器的出风口处产生的冷凝水浸湿墙壁。由于具有外管300,也可防止出风管400的外壁产生冷凝水,对墙壁产生影响。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管300的外端与出风段410的外端密封连接。空调器还包括雾化装置500、连接管和水位检测装置。雾化装置500用于使储水腔340里的冷凝水雾化。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套装段310连通,以通过外管300与储水腔340连通,连接管将雾化的冷凝水引导至换热风道内且引导至换热器210在制冷时的进风侧。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储水腔340内的水位,以使雾化装置500根据储水腔340内的水位启动。这种设置可防止由于冷凝水聚集过多而从储水腔340里溢出,浸湿墙壁。
67.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