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以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1762发布日期:2022-07-23 06:1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结构以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结构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空调通常会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在空调内通常设置一个出风机,出风机所产生的气流会能从多个出风口同时出风,以增加不同的出风角度,然而,这会导致出风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的出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风道结构,具有多样化的出风方式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包括:
6.上出风组件;以及
7.下出风组件;以及
8.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有上出风口、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其中,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连接于所述风道组件,且所产生的气流从所述上出风口、所述中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中至少一个出风。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为了增加出风方式和提高出风多样性,在风道结构内设置了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这两组出风组件,以及上出风口、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这三个出风口,本风道结构巧妙之处在于出风方式多样,也即上出风组件所产生的气流能够从上出风口、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中任一个出风、任两个出风或三个均出风,而下出风组件所产生的气流也能够从上出风口、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中任一个出风、任两个出风或三个均出风,这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出风方式,增加出风方式和提高出风多样性,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的出风需求,实用性强。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上出风口的上开关门;以及,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中出风口的中开关门;以及,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下出风口的下开关门;
11.其中,所述上开关门、所述中开关门和所述下开关门连接于风道组件。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包括:
13.上风道,所述上风道的一端和所述上出风组件相连通;
14.下风道,所述下风道的一端和所述下出风组件相连通;
15.中风道,所述中风道的一端和所述上风道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所述中风道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风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风道的一端和所述上风道的另一端共同形成所述上出风口,所述上开关门活动连接于所述上风道或所述中风道;
17.所述中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中风道的中部,所述中开关门活动连接于所述中风道中部;
18.所述中风道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风道的另一端共同形成所述下出风口,所述下开关门活动连接于所述下风道或所述中风道。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风道的一端内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中风道的第一调节板;
20.所述中风道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风道的另一端之间贯通设置有通风口,所述中风道的另一端内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中风道的第二调节板,所述下风道的另一端内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下风道或所述通风口的第三调节板。
2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出风组件包括上风机和上进风腔,所述上风机设置于所述上进风腔,所述上进风腔远离所述中风道的一侧设置有上风腔进口;
22.所述下出风组件包括下风机和下进风腔,所述下风机设置于所述下进风腔内,所述下进风腔设置于所述上进风腔内,所述下进风腔和所述中风道之间贯通设置有下风腔出口,所述下进风腔远离所述下风腔出口的一侧设置有下风腔进口。
2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风道的中部内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下风腔出口的第四调节板。
2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下进风腔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下风腔进口的第五调节板。
2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风腔出口和所述中出风口对齐设置。
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结构一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结构又一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结构另一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结构再一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结构还一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结构一进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4.图标:11-上出风组件,111-上风机,112-上进风腔,1121-上风腔进口,12-下出风组件,121-下风机,122-下进风腔,1221-下风腔出口,1222-下风腔进口,13-风道组件,131-上出风口,132-中出风口,133-下出风口,134-上风道,135-下风道,136-中风道,14-通风口,21-上开关门,22-中开关门,23-下开关门,31-第一调节板,32-第二调节板,33-第三调节板,34-第四调节板,35-第五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38.下面参考附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和空调。
39.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包括:
40.上出风组件11;以及
41.下出风组件12;以及
42.风道组件13,风道组件13设置有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其中,上出风组件11和下出风组件12连接于风道组件13,且各自所产生的气流均能从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中至少一个出风。需要说明,为了增加出风方式和提高出风多样性,在风道结构内设置了上出风组件11和下出风组件12这两组出风组件,以及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这三个出风口,本风道结构巧妙之处在于出风方式多样,也即上出风组件11所产生的气流能够从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中任一个出风、任两个出风或三个均出风,而下出风组件12所产生的气流也能够从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中任一个出风、任两个出风或三个均出风,这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出风方式,增加出风方式和提高出风多样性,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的出风需求,实用性强。
43.且,现有的空调通常会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在空调内通常设置一个出风机,出风机所产生的气流会能从多个出风口同时出风,以增加不同的出风角度,然而,由于只有一个出风机,再从多个出风口出风,削减了出风口处的出风量,以至到达用户的出风量减少,在制冷时无法更好地为用户降温;而本风道结构内设置有两个出风组件,每个出风组件均能从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不会削弱出风口处的出风量,在制冷时能够很好为用户降温。
44.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还包括用以打开或关闭上出风口131的上开关门21;以及,用以打开或关闭中出风口132的中开关门22;以及,用以打开或关闭下出风口133的下开关门23;
45.其中,上开关门21、中开关门22和下开关门23连接于风道组件13。需要说明,为了便于实现对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的出风控制,在风道结构内的上开关门21、中开关门22和下开关门23三者相对应设置有上开关门21、中开关门22和下开关门23,分别控制三个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以实现出风方式的多样化。
46.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开关门21、中开关门22和下开关门23可通过无线遥控来控制是否打开或关闭相对应的出风口。
47.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风道组件13包括:
48.上风道134,上风道134的一端和上出风组件11相连通;
49.下风道135,下风道135的一端和下出风组件12相连通;
50.中风道136,中风道136的一端和上风道134的另一端相连通,且中风道136的另一端和下风道135的另一端相连通。需要说明,为了结构紧凑,在风道结构内设置上风道134、中风道136和下风道135,上出风组件11和下出风组件12所产生的气流能够进入到上风道134、中风道136和下风道135内,再从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出风,不仅结构紧凑,尺寸也能够得到更好地控制,实现小型化。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中风道136的一端和上风道134的另一端共同形成上出风口131,上开关门21活动连接于上风道134或中风道136;
52.中出风口132设置于中风道136的中部,中开关门22活动连接于中风道136中部;
53.中风道136的另一端和下风道135的另一端共同形成下出风口133,下开关门23活动连接于下风道135或中风道136。需要说明,为了结构更加紧凑,巧妙地将中风道136和上风道134共同形成上出风口131和下出风口133,并将中出风口132设置在中风道136的中部,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三者由上往下依次设置,而上开关门21、中开关门22和下开关门23分别相对应地打开或关闭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和下出风口133,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以实现本风道结构的多样化出风;且,结构更加紧凑,以实现整体的小型化。
54.具体地,上开关门21枢接于上风道134,中开关门22转动连接于中风道136的中部,下开关门23枢接于下风道135。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开关门21滑动连接于上风道134,中开关门22滑动连接于中风道136的中部,下开关门23滑动连接于下风道135。
55.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中风道136的一端内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中风道136的第一调节板31;
56.中风道136的另一端和下风道135的另一端之间贯通设置有通风口14,中风道136的另一端内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中风道136的第二调节板32,下风道135的另一端内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下风道135或通风口14的第三调节板33。需要说明,为了进一步增加出风方式,在风道结构内设置第一调节板31、第二调节板32和第三调节板33,第一调节板31能打开或关闭中风道136自身的上口,第二调节板32能打开或关闭中风道136内自身的下口,第三调节板33能打开或关闭下风道135自身的下口或通风口14,能实现多种不同的出风方式,进一步提高出风多样性。
57.具体地,第一调节板31枢接于中风道136内,第二调节板32枢接于中风道136,第三调节板33枢接于下风道135内。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板31滑动连接于中风道136内,第二调节板32滑动连接于中风道136,第三调节板33滑动连接于下风道135内。
58.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板31、第二调节板32和第三调节板33可通过无线遥控来控制是否打开或关闭相对应的出风口。
59.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上出风组件11包括上风机111和上进风腔112,上风机111设置于上进风腔112,上进风腔112远离中风道136的一侧设置有上风腔进口1121;
60.下出风组件12包括下风机121和下进风腔122,下风机121设置于下进风腔122内,下进风腔122设置于上进风腔112内,下进风腔122和中风道136之间贯通设置有下风腔出口1221,下进风腔122远离下风腔出口1221的一侧设置有下风腔进口1222。需要说明,为了结
构更加紧凑,下进风腔122和上进风腔112相嵌套设置,将上风机111和下风机121分别设置在上进风腔112和下进风腔122内,能够有效地缩减整体所需占据空间尺寸,使结构更加紧凑。
61.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中风道136的中部内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下风腔出口1221的第四调节板34;
62.下进风腔122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用以打开或关闭下风腔进口1222的第五调节板35。需要说明,为了进一步增加出风方式,在本风道结构内设置第四调节板34和第五调节板35,第四调节板34能打开或关闭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出口1221,第五调节板35能打开或关闭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进口1222,能实现多种不同的出风方式,进一步提高出风多样性。
63.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下风腔出口1221和中出风口132对齐设置。需要说明,为了提高结构的合理性,在本风道结构内将下风腔出口1221和中出风口132对齐设置,当下进风腔122需要进风时,外部环境中的气流能够直接从中出风口132进入,再从下风腔出口1221进入,能够进行快速且合理的进风。
6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其中,空调可以为立柜式空调、挂壁式空调或窗式空调等。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结构还可以应用于需要出风的装置中,例如,加湿器或空气净化器等。
65.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和空调,为了便于理解多样化的出风方式,现举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66.一、双风机气流从上出风口131出风
67.如图1所示,上开关门21打开上出风口131、中开关门22关闭中出风口132、下开关门23关闭下出风口133;
68.第一调节板31打开中风道136的上口、第二调节板32关闭中风道136的下口、第三调节板33关闭下风道135的下口(则打开通风口14)、第四调节板34关闭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出口1221、第五调节板35打开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进口1222;
69.两个风机产生的气流都从上出风口131吹出。
70.二、双风机气流从中出风口132出风
71.如图2所示,上开关门21关闭上出风口131、中开关门22打开中出风口132、下开关门23关闭下出风口133;
72.第一调节板31打开中风道136的上口、第二调节板32关闭中风道136的下口、第三调节板33关闭下风道135的下口(则打开通风口14)、第四调节板34关闭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出口1221、第五调节板35打开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进口1222;
73.两个风机产生的气流都从中出风口132吹出。
74.三、双风机气流从下出风口133出风
75.如图3所示,上开关门21关闭上出风口131、中开关门22关闭中出风口132、下开关门23打开下出风口133;
76.第一调节板31打开中风道136的上口、第二调节板32打开中风道136的下口、第三调节板33打开下风道135的下口(则关闭通风口14)、第四调节板34关闭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出口1221、第五调节板35打开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进口1222;
77.两个风机产生的气流都从下出风口133吹出。
78.四、上出风组件11气流从上出风口131出风,下出风组件12气流从中出风口132出风
79.如图4所示,上开关门21打开上出风口131、中开关门22打开中出风口132、下开关门23打开下出风口133;
80.第一调节板31关闭中风道136的上口、第二调节板32关闭中风道136的下口、第三调节板33关闭下风道135的下口(则打开通风口14)、第四调节板34关闭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出口1221、第五调节板35打开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进口1222;
81.上出风组件11气流从上出风口131出风,下出风组件12气流从中出风口132出风。
82.五、上出风组件11气流从中出风口132出风,下出风组件12气流从下出风口133出风
83.如图5所示,上开关门21关闭上出风口131、中开关门22打开中出风口132、下开关门23打开下出风口133;
84.第一调节板31打开中风道136的上口、第二调节板32关闭中风道136的下口、第三调节板33打开下风道135的下口(则关闭通风口14)、第四调节板34关闭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出口1221、第五调节板35打开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进口1222;
85.上出风组件11气流从中出风口132出风,下出风组件12气流从下出风口133出风。
86.以上为其中部分出风方式举例,当然,出风方式不限于此。
87.除了出风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和空调,还具有多样的进风方式,现举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88.如图6所示,下出风组件12可从下进风腔122的下风腔进口1222进风,也可以从中间风道进风,其中,中间风道的气流可以从上出风组件11所产生的气流进风,或者从上出风口131、中出风口132或下出风口133外界进风。
89.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