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器性能测试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4322发布日期:2022-10-29 00:0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用于空调器性能测试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性能测试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空调器是一种常用的温度调节设备,在炎热的夏季,空调器能够制冷运行,以向室内供应凉风,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室内的舒适度,一些空调器还能够在寒冷的冬季制热运行,向室内输送暖风,提高室内温度。
3.在空调器研发过程中,又或者是在空调器检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送风品质测试装置测试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品质(如送风量、送风温度、送风湿度等)来了解空调器的实际制冷制热效果,进而了解空调器的性能。通常,送风品质测试装置具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风道结构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连通,以便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输送出的空气能够经风道结构进入送风品质测试装置内,便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对空调器的送风品质进行检测。
4.然而现有风道结构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这使得同一风道结构难以适应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出风口,当需要对出风口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空调器进行性能测试时,需要准备与每种形状尺寸的出风口相匹配的风道,增加了性能测试的成本。
5.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空调器性能测试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风道结构难以适应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的问题。
7.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性能测试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相连的风道本体和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围绕在所述风道本体气流入口的四周,所述风道本体通过所述弹性连接部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设置成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气流入口向四周扩张以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出风口,以及在外力撤除后通过所述弹性连接部的自身弹性恢复至未扩张状态。
8.在上述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连接部上设置有粘接结构,所述弹性连接部通过所述粘接结构与出风口以可拆卸方式粘接。
9.在上述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连接部为硅胶连接部或橡胶连接部。
10.在上述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本体为可伸缩式风道本体。
11.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所述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空调器、送风品质测试装置以及如前所述的任一种风道结构,所述风道本体的气流入口通过所述弹性连接部与所述出风口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风道本体的气流出口
与所述送风品质测试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12.在上述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上设置有辅助固定结构,所述辅助固定结构能够与所述弹性连接部连接以辅助所述弹性连接部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13.在上述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连接部上握持圈,所述辅助固定结构设置成允许所述握持圈套设在所述辅助固定结构上并能够限制所述握持圈与所述辅助固定结构脱离。
14.在上述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外壳铰接的槽盖,所述槽盖能够打开/封闭所述第一凹槽开口,所述槽盖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成能够使所述槽盖在打开所述第一凹槽开口的状态下被限位在辅助固定位置,以便所述握持圈套设在所述槽盖上,所述槽盖上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内侧壁形成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凸起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卡接槽卡合以使在所述槽盖封闭所述第一凹槽开口以及在所述槽盖处于所述辅助固定位置的情形下限制所述握持圈与所述槽盖脱离。
15.在上述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凹槽开口的防脱结构,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外壳上且环绕所述出风口的四周设置,所述防脱结构设置成允许所述弹性连接部进入所述第二凹槽内以及在所述弹性连接部进入所述第二凹槽后能够限制所述弹性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凹槽脱离。
16.在上述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本体上形成所述气流出口的一端与所述送风品质测试装置的用于形成进风口的部分一体设置。
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在风道本体的气流入口围绕设置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扩张,以便在通过弹性连接部将风道本体与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连接时,能够根据室内机出风口的具体形状尺寸对弹性连接部的形状大小进行调整,以使弹性连接部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室内机出风口,从而使风道结构能够与出风口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连接。当需要对出风口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空调器进行性能测试时,无需针对每种形状尺寸的出风口均准备一个能够与之相连的风道结构,从而减少了空调器性能测试的成本。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室内机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室内机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室内机另一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室内机;11、外壳;1101、出风口;
28.2、送风品质测试装置;
29.3、风道结构;31、风道本体;32、弹性连接部;33、握持圈;
30.41a、第一凹槽;4101a、卡接槽;42a、槽盖;43a、卡接凸起;41b、第二凹槽;42b、防脱结构;
31.100、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风道结构难以适应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性能测试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旨在使风道结构能够与不同形状尺寸的室内机出风口相匹配,从而使风道结构能够与出风口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连接。
36.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结构通常应用在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中,下面结合风道结构应用于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情形,一并对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性能测试系统进行阐述。
37.如图1所示,空调性能测试系统包括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空调器、风道结构3和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风道结构3上形成气流入口的一端与空调器室内机1的出风口连通,风道结构3上形成气流出口的一端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的进风口(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通常具有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测量部件,箱体上形成有进风口)连通,以便空调器室内机1出风口输送出的空气能够经风道结构3进入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内,便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对空调器的送风品质进行检测。
38.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可以是对反映送风品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进行测量的装置,上述的送风品质包括但不限于送风量、送风温度、送风湿度,也就是说,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可以是送风量测试装置(其通常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测量部件,由于其是空调性能测试过程中常用的装置,因此具体原理及结构不再赘述)、送风温度测试装置、送风湿度测试装置等,送风量为空调器室内机1出风口在设定时长内的送风量(设定时长的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送风温度为从室内机1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
送风湿度为从室内机1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的湿度。
39.如图2和4所示,风道结构3包括相连的风道本体31和弹性连接部32,弹性连接部32围绕在风道本体31气流入口的四周,风道本体31通过弹性连接部32与空调器室内机1的出风口110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弹性连接部32设置成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气流入口向四周扩张以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出风口1101,以及在外力撤除后通过弹性连接部的自身弹性恢复至未扩张状态。上述弹性连接部32可以采用硅胶连接部或者是橡胶连接部,当然,除了硅胶或橡胶之外,弹性连接部也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材料制成,如eva等,其中,eva(即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系由乙烯与乙酸乙烯两种单体共聚反应制得。eva是由非极性、结晶性的乙烯单体与强极性、非结晶性的乙酸乙烯单体共聚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一种支化度高的无规共聚物。上述中的风道本体31可以为刚性风道本体31,例如,可以采用铁、铜等材料制成刚性风道本体31;较为优选地,风道本体31为可伸缩式风道本体31,例如,风道本体31可以采用波纹管结构(图1中示出的正是此种情形)等,将风道本体31设置成可伸缩式结构,能够在不使用风道本体31进行性能测试时,将风道本体31压缩,使风道本体31体积缩小,便于收纳风道结构3,减少风道结构3所占的收纳空间;此外,在通过风道本体31连接空调器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时,若空调器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相距较远,可将风道本体31伸长,以增加风道结构3的整体长度,从而减少空调器、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需要移动的距离,方便整个空调性能测试系统的连接。
40.通过在风道本体31气流进风口四周围绕设置上述弹性连接部32,便于在通过弹性连接部32将风道本体31与空调器室内机1出风口1101连接时,根据室内机1出风口1101的具体形状尺寸对弹性连接部32的形状大小进行调整,以使弹性连接部32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室内机1出风口1101,从而使风道结构3能够与出风口1101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空调器室内机1出风口1101连接。当需要对出风口1101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空调器进行性能测试时,无需针对每种形状尺寸的出风口1101均准备一个能够与之相连的风道结构3,从而减少了空调器性能测试的成本。
41.上述中,风道本体31通过弹性连接部32与空调器室内机1的出风口110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可以是弹性连接部32是通过螺钉、螺栓等与出风口1101相连。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部32上设置有粘接结构,弹性连接部32通过粘接结构与出风口1101以可拆卸方式粘接。例如,粘接结构可以是具有黏性的粘胶或双面胶带,通过粘接结构能够将弹性连接部32粘接在出风口1101处,当需要取消弹性连接部32与室内机1出风口1101的连接时,可将弹性连接部32连带粘接结构一同从出风口1101处取下,当需要再次将弹性连接部32与室内机1出风口1101连接时,可以通过粘接结构再次将弹性连接部32粘接在出风口1101处,粘接结构能够实现多次反复地粘接。进一步优选地,粘接结构围绕出风口1101的四周设置,通过这样的粘接结构来连接弹性连接部32与出风口1101,便于实现二者的密封连接,提高测量准确性,且无需另设密封结构。
42.上述中的风道本体31上形成气流出口的一端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的用于形成进风口的部分可以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螺栓等相连)。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风道本体31上形成气流出口的一端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的用于形成进风口的部分一体设置,例如,二者一体铸造,或是通过焊接相连等。这样的设置使得风道本体31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能够牢固连接,保证二者间的连接可靠性。
4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5所示,弹性连接部32上设置有握持圈33,空调器室内机1的外壳11上设置有辅助固定结构,辅助固定结构设置成允许握持圈33套设在辅助固定结构上并能够限制握持圈33与辅助固定结构脱离。通过设置握持圈33,在将弹性连接部32向气流入口的四周扩张时,可以握住握持圈33,便于向弹性连接部32施加外力,方便扩张弹性连连接部,此外握持圈33还能够套设在辅助固定结构上,并被辅助固定结构限位,从而使弹性连接部32保持在扩张状态,避免在弹性连接部32与室内机出风口1101相连的情形下弹性连接部32因其弹性作用收缩而无法与出风口1101形状尺寸相匹配。
44.在一种更为优选的情形中,如图3至5所示,辅助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凹槽41a以及与外壳11铰接的槽盖42a,槽盖42a能够打开/封闭第一凹槽41a开口,槽盖42a上设置有限位部(图中未示出),限位部设置成能够使槽盖42a在打开第一凹槽41a开口的状态下被限位在辅助固定位置,以便握持圈33套设在槽盖42a上,槽盖42a上设置有卡接凸起43a,第一凹槽41a内侧壁形成有卡接槽4101a,卡接凸起43a设置成能够与卡接槽4101a卡合以使在槽盖42a封闭第一凹槽41a开口以及在槽盖42a处于辅助固定位置的情形下限制握持圈33与槽盖42a脱离。上述限位部可以采用磁铁,此时,外壳11的材料可以采用铁,当槽盖42a处于辅助固定位置时,限位部与外壳11接触,通过二者间的磁性力吸附在一起以实现对槽盖42a的限位;此外,限位部也可以是位于槽盖42a上的粘胶层,当槽盖42a处于辅助固定位置时,槽盖42a通过该粘胶层与外壳11粘连在一起以实现对槽盖42a的限位。在该更为优选的情形中,通过设置第一凹槽41a以及能够打开/封闭第一凹槽41a的槽盖42a,在槽盖42a封闭第一凹槽41a的情形下,第一凹槽41a与槽盖42a共同构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置空调附件(如遥控器等),并且,在对空调进行性能测试过程中,该槽盖42a以及槽盖42a上设置的卡接凸起43a能够与握持圈33相互配合,从而使弹性连接部32保持在扩张状态,避免在弹性连接部32与室内机1出风口1101相连的情形下弹性连接部32因其弹性作用收缩而无法与出风口1101形状尺寸相匹配。
45.当然,辅助固定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以实现允许握持圈33套设在辅助固定结构上并能够限制握持圈33与辅助固定结构脱离的功能。例如,在一种替代性的情形中,辅助固定结构包括连接杆和防脱部,连接杆与外壳11相连,防脱部设置在连接杆远离外壳11的一端,握持圈33能够套设在连接杆上,防脱部设置成能够限制握持圈33与连接杆脱离。防脱部可以采用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其中一个板面与连接杆远离外壳11的一端相连,沿连接杆的延伸方向观察,板状结构的边缘凸出于连接杆边缘,因此,通过该板状结构能够阻挡握持圈33与连接杆脱离。此外,防脱部还可以采用杆状结构,杆状结构与连接杆远离外壳11的一端相连,沿连接杆的延伸方向观察,杆状结构的边缘凸出于连接杆边缘,因此,通过该杆状结构能够阻挡握持圈33与连接杆脱离。
46.除上述辅助固定结构之外,辅助固定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结构形式,只要该辅助固定结构能够与弹性连接部32连接以辅助弹性连接部32与外壳11固定连接即可。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6和7所示,辅助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凹槽41b以及设置在外壳11上且部分覆盖第二凹槽41b开口的防脱结构42b,第二凹槽41b形成于外壳11上且环绕出风口1101的四周设置,防脱结构42b设置成允许弹性连接部32进入第二凹槽41b内以及在弹性连接部32进入第二凹槽41b后能够限制弹性连接部32与第二凹槽41b脱离。
47.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7所示,防脱结构42b为防脱片(当然,防脱
结构42b也可以采用块状结构等),该防脱片固定设置在外壳11上,防脱片从第二凹槽41b的一个侧壁沿靠近另一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并且防脱片与第二凹槽41b的另一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100,弹性连接部32的端部可通过该间隔100时会发生形变以便从该间隔100处挤入第二凹槽41b内,弹性连接部32上位于该间隔100的部分紧紧卡在该间隔100内,以避免弹性连接部32的端部以避免从第二凹槽41b内脱出。
48.在另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防脱结构42b仍为防脱片,防脱片与外壳11上靠近第二凹槽41b开口的部分枢转连接,且防脱片上设置有卡扣,外壳11上形成有卡口,卡扣与卡口设置成能够在彼此卡接情形下使防脱片保持在部分覆盖第二凹槽41b开口的位置以与第二凹槽41b的一个侧壁之间形成间隙,以及在彼此分离的情形下允许防脱片与外壳11发生相对转动。在将弹性连接部32的端部放入第二凹槽41b内之前,先使卡扣与卡口处于取消卡接配合的状态,并使防脱片相对于外壳11转动至防脱片取消覆盖第二凹槽41b开口的位置,然后再将弹性连接部32的端部放入第二凹槽41b内,之后,再使防脱片相对于外壳11转动以便卡扣与卡扣卡合,卡合完成后,从而使防脱片保持在部分覆盖第二凹槽41b开口的位置并与第二凹槽41b的一个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弹性连接部32被防脱结构42b压在该间隙中,从而避免弹性连接部32从第二凹槽41b内脱出。该种实施方式能够使防脱片转动至取消覆盖第二凹槽41b开口的位置,避免防脱片妨碍弹性连接部32的端部进入第二凹槽41b中,更加便于将弹性连接部32的端部放入第二凹槽41b内。
49.上述中虽然是结合包括空调器、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以及风道结构3的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为例介绍的,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结构3在使用时不限于是其气流出口与送风品质测试装置2连接,例如,也可以是测量部件(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直接设置在风道结构3气流出口外侧。
50.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