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5149发布日期:2022-09-23 20:4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作物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作物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大多数果实、种子、叶、根、茎、花等作物在采摘后都需要干燥,传统的干燥方法主要有晾干、晒干和烘干,其中烘干方式的效率最高,已逐渐被推广应用。
3.以烘干花椒、茎、叶等作物为例,在量大的情况,目前采用的烘干设备主要是链条式或链轮式烘干设备,其主要结构是在烘干仓内布置循环运行的链条或链轮,链条或链轮上的料盘盛装被烘干作物,使用时,通常是由专人在进料口连续添加需要烘干的作物。然而,这种链条式或链轮式烘干设备存在的弊端(以烘干花椒为例)包括:1、烘干效率低,烘干花椒的效率为70-100斤/小时;2、设备的链条循环运行一次的时间约为32个小时,导致每次烘干都存在空闲期,烘干首批作物和最后一批作物时,除装料部位外的其余料盘都存在约32小时的空闲期,此时仅仅装有作物的料盘没有空闲;3、检修麻烦,必须将整个设备停机后才能检修;4、设备昂贵,单套设备的造价为150-300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设备成本低且烘干效率高的作物烘干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作物烘干装置,包括热源供应系统和作物烘干仓,其特征在于:单套热源供应系统连接多个作物烘干仓,单套热源供应系统的主管通过多根支管连接对应的作物烘干仓;在作物烘干仓的进风管处设置有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上的换热器,在腔体内设置有风机,换热器的热媒介通道进口连接支管,换热器的冷媒介通道进口与大气环境相通,换热器的冷媒介通道出口连接腔体,腔体与作物烘干仓相通。
7.为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在所述腔体上设置有风口和风阀,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采用这样地结构,能够在低温烘干过程中持续增大进风量,能够大幅提高烘干效率。
8.为进一步提高烘干的作物品质,所述进风管的顶壁斜向布置、底壁水平布置,所述进风管的顶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0-30
°
,且所述进风管的小径端连接所述作物烘干仓、大径端连接所述腔体。
9.为更进一步提高烘干的作物品质,所述作物烘干仓内设置有网架,网架上方的空间用于放置作物,网架下方的空间底壁为斜面,该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30
°

10.为便于更加精确地控制烘干温度,每个所述换热器具有多个热媒介分配腔,每个热媒介分配腔与一根对应的支管连通,每根支管上设置有阀门。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立式布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通过排水支管连接排水主管,排水支管上设置有疏水阀。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源供应系统为蒸汽供应系统,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为三维
肋片换热管。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作物烘干仓为砖混结构。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物烘干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6.1、烘干效率高,烘干花椒的效率可达500斤/小时;
17.2、能够灵活控制单个作物烘干仓的开闭,便于按作物量匹配作物烘干仓数量,操作灵活,不受雨天采摘量的限制;
18.3、便于检修,单个作物烘干仓损坏或停用时不影响整体使用;
19.4、设备成本低,单套设备的造价为90-120万(相比于同规格的链条式或链轮式烘干设备);
20.5、烘干过程中不存在料盘空闲的情况,能够节约大量能耗。
21.6、烘干过程中物料受热均匀,烘干后的物料品质好。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1中作物烘干装置平面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1中作物烘干装置侧向(局部)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1中作物烘干装置的换热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作物烘干装置,用于烘干带枝花椒(即所述的作物为带枝花椒),该装置包括热源供应系统和作物烘干仓5,单套热源供应系统连接多个作物烘干仓5,作物烘干仓5采用砖混结构,单套热源供应系统的主管2通过多根支管10连接对应的作物烘干仓5;在作物烘干仓5的进风管15处设置有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腔体14和设置在腔体14上的换热器8,在腔体14内设置有风机6,换热器8的热媒介通道进口连接支管10,换热器8的冷媒介通道进口与大气环境相通,换热器8的冷媒介通道出口连接腔体14,腔体14与作物烘干仓5相通。
28.其中,热源供应系统采用蒸汽供应系统,包括锅炉1,锅炉1的蒸汽出口连接(蒸汽)主管2,(蒸汽)主管2应符合承受1mpa蒸汽压力的要求,蒸汽主管2上连接有多根支管10;换热器8的换热管为三维肋片换热管,其内外都带有肋片。
29.其中,腔体14上设置有风口7及风阀,风口7位于换热器8与风机6之间,采用这样地结构,能够借助于风口7在低温烘干过程中持续引入自然风进入,持续增大进风量,能够大幅提高烘干效率。
30.其中,进风管15的顶壁斜向布置、底壁水平布置,进风管15的顶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5
°
,且进风管15的小径端连接作物烘干仓5、大径端连接腔体14。
31.其中,作物烘干仓5内设置有网架17,网架17上方的空间用于放置作物,网架17下方的空间16的底壁18为斜面,该底壁1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5
°
(空间16左端高约10cm、右端高约50cm,长约5m,对应的夹角满足tana=0.4/5)。
32.其中,如图3所示,每个换热器8具有五个热媒介分配腔11(分别为分配腔a、分配腔b、分配腔c、分配腔d、分配腔e),每个热媒介分配腔11与一根对应的支管10连通,每根支管10上设置有阀门9,每根阀门9为对应的分配供蒸汽;换热器8的换热管12立式布置;换热器8通过排水支管连接排水主管3,排水支管上设置有疏水阀4。
33.在一个具体的应用方案中,设置十六个作物烘干仓5,每个作物烘干仓5通过五根支管10连接(蒸汽)主管2,每个腔体14内设置两个风机6。在其它应用方案中,作物烘干仓5可以设置符合要求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15个、20个、25个、30个。
34.使用时,如果需要烘干的带枝花椒能够装满所有作物烘干仓5,则可以将所有作物烘干仓5对应的换热器8开启;如果需要烘干的带枝花椒只能够装满n个作物烘干仓5,则只需要将装满带枝花椒的作物烘干仓5开启,从而便于按作物量匹配作物烘干仓数量。
35.使用时,先由操作人员将带枝花椒装入第1个作物烘干仓,然后开始烘干第1个作物烘干仓内的带枝花椒,接着操作人员将带枝花椒装入第2个作物烘干仓,再开始烘干第2个作物烘干仓内的带枝花椒,如此操作,每装满一个作物烘干仓就开始烘干,实现装多少烘多少。
36.烘干时,分为低温烘干阶段和高温烘干阶段。如图2所示,在图中空心箭头表示从冷媒介通道进口引入的自然风(冷媒介),虚线箭头表示从风口7引入的自然风(冷媒介),实心箭头表示从蒸汽管引入的蒸汽(热媒介)。在低温烘干阶段,将腔体14顶部的风口7及风阀开启,一方面通过风口7引入自然风,另一方面通过换热器8的冷媒介通道进口引入自然风,从冷媒介通道进口引入的自然风与来自蒸汽管内的蒸汽进行换热,换热所得热风先进入腔体14并与从风口7引入的自然风混合后进入进风管15,再进入空间16内开始烘干作物,蒸汽换热所得冷凝液进入换热管12先进入换热管12底部的腔室13中,再经排水支管和疏水阀4汇入排水主管3;在高温烘干阶段,将腔体14顶部的风口7及风阀关闭,只允许冷媒介通道进口引入的自然风进入。另外,无论是在低温烘干阶段和高温烘干阶段,都可以通过控制热媒介分配腔11对应的支管10上的阀门9开闭来精确控制进入腔体14的风温,如果换热器8上五个支管10上的阀门9都开启,则进入腔体14的风温较高,如果换热器8上仅有部分支管10上的阀门9都开启,则进入腔体14的风温较低。
37.本实施例中作物烘干装置的优点:烘干效率高,烘干花椒的效率可达500斤/小时;能够灵活控制单个作物烘干仓的开闭,便于按作物量匹配作物烘干仓数量,操作灵活,不受雨天采摘量的限制;便于检修,单个作物烘干仓损坏或停用时不影响整体使用;设备成本低,单套设备的造价约90万;烘干过程中不存在料盘空闲的情况,能够节约大量能耗,相比于同容量的链条链轮式设备,每满负荷运行一次设备至少可节约6400度电;烘干过程中花椒受热均匀,烘干后的物料品质好。
38.实施例2
39.一种作物烘干装置,参照实施例1,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每个换热器8只设置一个热媒介分配腔11,使用时,通过调节腔体14顶部的风口7大小来调节进风量,进而控制烘干温度。
40.实施例3
41.一种作物烘干装置,参照实施例1,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进风管15的顶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0
°
,底壁1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
°

42.实施例4
43.一种作物烘干装置,参照实施例1,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进风管15的顶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30
°
,底壁1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

44.实施例5
45.一种作物烘干装置,参照实施例1,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换热器8的换热管12斜向布置,换热管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
之间的任意值。
46.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物烘干装置用途广,适用于集中烘干果实、种子、叶、根、茎、花等作物,尤其适用于产量大的经济作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