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4750发布日期:2022-10-12 04:0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效收水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2.常规机械通风冷却塔运行时,在冷却塔内顶部安装有若干除雾模块,冷却塔上设置有百叶窗向塔内通入干冷空气。冷却塔内的饱和湿热空气与冷却塔外部的干冷空气在除雾模块内进行换热,饱和湿热空气因温度降低而过饱和,析出冷凝水、可经收水装置收集后进行再利用。同时经除雾模块后的温热湿空气和干热空气充分混合,温度和含湿量有所降低,消除白雾的生成条件,如附图1所示,图中a表示塔内湿热空气流向,b表示塔外干冷空气流向。
3.现有的除雾模块多由若干层换热片构成,换热片强度较低,若干层换热片堆叠在一起,承压能力差,安装时易产生破损。换热片多为整体式的褶皱板,空气无法相对均匀分布的流动,而且流经速度快,难以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以至节水和除雾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除雾模块强度低,节水和除雾效果差的问题,提供高效收水除雾装置,提高除雾模块自身强度,同时提高除雾模块的节水和除雾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高效收水除雾装置,包括除雾模块,所述除雾模块包括安装框架以及布设在安装框架内的若干层换热片组;
7.每层所述换热片组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方形换热片,每个所述换热片为pvc薄板压制而成的板状结构,换热片包括分别布设在换热片上下平面的上筋条和下筋条、布设在上筋条和下筋条之间的若干折流板和布设在换热片边角处的边角筋条以及布设在换热片四周边缘的边板;
8.所述折流板为波纹板,所述边角筋条为连续的梯形凹凸板状,若干边角筋条上下堆叠形成蜂窝结构,提高换热板组的整体安装强度,相邻边缘的两个边板上下错位布设;
9.每层换热片组的两个换热片粘接形成多条空气通道一,相邻两层换热片组粘接形成多条空气通道二,多条空气通道一和空气通道二可使得气流相对均匀的分布流动,提高后续换热的均匀性,所述空气通道一和空气通道二上下垂直错位排布,进而各自空气通道内的空气流向相垂直。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方形的边角框架、交叉板架和菱形板架,所述交叉板架布设在边角框架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菱形板架布设在边角框架的其余四个侧面。
11.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片上平面左右间隔布设多个所述上筋条,上筋条为多个短筋条连贯而成的长条结构,上筋条截面呈梯形轮廓向上凸起;所述换热片下平面上下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下筋条,下筋条和上筋条结构相同,下筋条截面呈倒梯形轮廓向下凸起。
12.进一步地,多个上筋条和下筋条横纵相交形成若干方格区,每个方格区内布设所
述折流板,折流板为连续的圆弧凹凸板或连续的三角凹凸板,折流板的表面褶皱可提高对空气的拦截效果,降低空气流速;其中一个边板与上筋条上平面齐平,相邻的一个边板与下筋条下平面齐平。
13.进一步地,每层换热片组的两个换热片之间的上筋条粘接,所述空气通道一布设在相邻两个上筋条之间;相邻两层换热片组的两个换热片之间的下筋条粘接,所述空气通道二布设在相邻两个下筋条之间。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上筋条和下筋条上下布设在换热片两面,可提高换热片的强度,同时换热片边角位置的连续凹凸状的边角筋条,也提高了换热片边角强度,若干边角筋条堆叠形成蜂窝结构,可提高换热片与安装框架的连接强度,保证换热片不轻易发生弯折及破损。
16.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形成空气通道一和空气通道二,除雾模块内布设若干层交替布设的空气通道一和空气通道二,多条空气通道可将空气均匀的分散流动,同时在若干折流板的作用下,可明显降低空气流速,提高换热效果,达到节水和除雾目的。
附图说明
17.图1是常规冷却塔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除雾模块的主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除雾模块的俯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换热片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图4中j-j向剖视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两层换热片组粘接剖视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两层换热片组拆分剖视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边角筋条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收水除雾装置的除雾模块安装示意图。
26.附图中标号为:1为换热片,2为边角框架,3为交叉板架,4为菱形板架,5为上筋条,6为下筋条,7为折流板,8为边角筋条,9为边板,10为空气通道一,11为空气通道二,12为冷却塔,13为除雾模块,14为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28.如图2~图9所示,高效收水除雾装置,包括除雾模块13,所述除雾模块13包括安装框架以及布设在安装框架内的若干层换热片组。
29.为了更好的保护换热片组,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方形镂空的边角框架2、交叉板架3和菱形板架4,所述边角框架2围设在换热片组的棱边、边角位置,所述交叉板架3布设在边角框架2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菱形板架4布设在边角框架2的其余四个侧面。
30.每层所述换热片组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方形换热片1,每个所述换热片1为pvc薄板压制而成的板状结构,换热片1包括分别布设在换热片1上下平面的上筋条5和下筋条6、布设在上筋条5和下筋条6之间的若干折流板7和布设在换热片1边角处的边角筋条8以及布
设在换热片1四周边缘的边板9。
31.换热片1在制作时,所述上筋条5、下筋条6、折流板7、边角筋条8和边板9为压塑一体成型,如图4所示。
32.具体的,所述换热片1上平面左右间隔布设多个所述上筋条5,上筋条5为多个短筋条连贯而成的长条结构,上筋条5截面呈梯形轮廓向上凸起,即从换热片1上平面看上筋条5为上凸状,从换热片1下平面看上筋条5为下凹状。
33.所述换热片1下平面上下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下筋条6,下筋条6和上筋条5结构相同,也为多个短筋条连贯而成的长条结构,下筋条6截面呈倒梯形轮廓向下凸起,即从换热片1上平面看下筋条6为下凹状,从换热片1下平面看下筋条6为上凸状。
34.上筋条5和下筋条6布设在换热片1中部,使得换热片1自身具有良好的强度。多个上筋条5和下筋条6横纵相交形成若干方格区,每个方格区内布设所述折流板7,所述折流板7为波纹板。
35.具体的,所述折流板7为连续的圆弧凹凸板或连续的三角凹凸板,即折流板7表面为波浪面或是齿面,可有效的拦截空气,降低空气流速。
36.所述边角筋条8数量为四个,边角筋条8为连续的梯形凹凸板状,进而若干换热片1的边角筋条8上下堆叠形成蜂窝结构。若干换热片1通过边角筋条8与边角框架2接触,堆叠形成的蜂窝结构可保证若干换热片1安装的强度,避免发生换热片1破损、断裂状况。
37.所述边板9数量为四个,相邻换热片1边缘的两个边板9上下错位布设,即两个相对应的边板9与上筋条5上平面齐平,剩余两个边板9与下筋条6下平面齐平,也为其中一个边板9与上筋条5上平面齐平,相邻的一个边板9与下筋条6下平面齐平。
38.换热片组的两个换热片1在组装时,先将两个换热片1相对放置,每层换热片组的两个换热片1粘接。具体的,每层换热片组的两个换热片1之间的上筋条5粘接,同时两个换热片1之间相接触的两个边板9上下粘接,即粘接的部位在其中两个边板9和上筋条5位置。
39.每层换热片组的两个换热片1粘接后形成多条空气通道一10,所述空气通道一10布设在相邻两个上筋条5之间,空气通道一10与折流板7对应。
40.单层的换热片组粘接完成后,其中相对的两个边板9相抵封闭,剩余的两个边板9上下存在间距,进而不封闭空气通道一10两端,实现空气通道一10的贯通。
41.单层的换热片组在组装完成后,进行相邻两层换热片组的组装,先将两个换热片组相对放置,相邻两层换热片组粘接粘接。具体的,相邻两层换热片组的两个换热片1之间的下筋条6粘接,同时相邻两个换热片1之间相接触的边板9上下粘接,即粘接的部位在剩余的两个边板9和下筋条6位置。
42.相邻两层换热片组粘接后形成多条空气通道二11,所述空气通道二11布设在相邻两个下筋条6之间,空气通道二11也与折流板7对应,所述空气通道一10和空气通道二11上下垂直错位排布。
43.上下相邻的两层换热片组粘接完成后,原本存在间距的两个边板9相抵封闭,不封闭空气通道二11的两端,实现空气通道二11的贯通。
44.本除雾模块13在安装时,菱形板架4与空气通道一10和空气通道二11的端部对应布设,若干除雾模块13左右间隔并排布设在冷却塔12内,除雾模块13倾斜布设。
45.冷却塔12内的湿热空气与冷却塔12外的干冷空气在除雾模块13内进行换热,即湿
热空气通过空气通道一10进入,干冷空气通过空气通道二11进入,湿热空气和干冷空气在各自的空气通道内缓慢流动、进行不接触式换热,湿热空气因温度降低而过饱和,析出冷凝水、可经收水装置收集后进行再利用。
46.湿热空气和干冷空气在除雾模块13内进行换热后,空气通道一10流出温热湿空气,空气通道二11流出干热空气,温热湿空气和干热空气在除雾模块13上方充分混合,使得温度和含湿量有所降低,消除白雾的生成条件,如附图9所示,图中c表示干冷空气流向,d表示干热空气流向,e表示湿热空气流向,f表示温湿热空气流向。
47.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