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干烧的全金属加热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7543发布日期:2022-12-31 11:1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干烧的全金属加热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干烧的全金属加热管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即可即热的加热管,可以对水进行加热,使得经过加热管流出的水能够迅速升温,提高到一定温度,以避免烧水时间过长、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3.目前,专利号为cn202120324678.0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管结构的加热管,包括外包裹壳体,所述外包裹壳体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外包裹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壳体固定件,所述壳体固定件设置有两个,所述外包裹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加热管本体,所述加热管本体设置有两个,所述外包裹壳体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两个,且进水口的位置与加热管本体的位置相对应。该具有双管结构的加热管,水流从单进水口流入,流经双管结构的加热管本体后,由双出水口流出,使得加热效率更高,相较于单加热管能更快到达所需温度,而且出水时间也更快,可以更好地固定加热管本体的位置,防止时间久了加热管本体产生松动。但是该申请方案不够耐干烧,如果加热管中没有水,不及时关闭加热管的话其内部的加热组件还是会继续加热,时间久了之后容易损坏加热管。
4.因此,针对上述固定装置不够耐干烧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固定装置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干烧的全金属加热管组件,该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不够耐干烧,如果加热管中没有水,加热管继续加热,时间久了之后容易损坏加热管的技术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耐干烧的全金属加热管组件,该组件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侧用于水路流通的流通模块、设置于所述流通模块上下两侧用于连接所述外壳的密封模块;其中,所述流通模块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外壳的连接组件,所述流通模块内侧设有用于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上侧设有用于检测水位的水位传感器,所述密封模块下侧设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口,所述密封模块上侧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前侧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一固定件。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组件时,先将加热组件固定在流通模块的内侧,然后再将密封模块固定在流通模块的上下两侧,固定好之后,再将外壳套在流通模块的外侧,然后再将整个装置安装在需要安装的位置,然后将水路中的进水管接在密封模块上侧的进水口上,再将出水管接在密封模块上侧的出水口上,当水进入流通模块中时,流通模块中的水位传感器会感应到流通模块中有水,然后再将信息传递给加热组件,使得加热组件对其外侧的水
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密封模块下侧的出水口中流出,再输送到需要的地方;通过外壳的设置,可以对整个加热管的结构进行加固,密封模块采用不锈钢材质,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整个加热管的外壳用全金属涵盖,达到了超强耐干烧的效果,同时密封模块中还设有水位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水位,以保证加热组件在流通模块中有水的情况下才能加热,已到达双重耐干烧的作用,从而防止加热管损坏,使得加热管更加地经久耐用。
10.优选地,所述流通模块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外侧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外侧设有用于延伸的安装板。通过安装板的设置,可以将整个加热管安装在需要安装的位置,通过螺栓即可固定,安装拆卸起来都十分方便。
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模块包括下固定头,所述下固定头上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壳的下连接套,所述固定壳上侧设有与所述下固定头相对应的上固定头。通过上固定头和下固定头的设置,可以将外壳的位置牢牢固定住,从而避免外壳掉落下来,使得外壳能够对其内侧的固定套进行加固,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牢固。
12.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头下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壳的上连接套,所述上固定头下侧和所述下固定头上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外壳的限位块。通过下连接套和上连接套的设置,可以将固定壳的上下两端密封起来,从而避免密封壳中的水外泄。
13.更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本体,所述加热管本体外侧设有用于缓冲水流速度的螺旋叶,所述加热管本体上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壳的上固定件,所述加热管本体下侧设有下固定件。通过螺旋叶的设置,可以形成一定的水路,使得水流呈螺旋式下落,与直线式下落相比,螺旋式下落的时间更长,使得加热管本体能够对水充分地进行加热。
14.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上,所述连接块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外壳的耳板,所述连接块外侧设有凸起。通过耳板的设置,可以将连接块固定在外壳上,使其内侧的固定壳与外壳相互固定在一起,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稳定。
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前侧设有用于通电的第一通电部,所述另一第一固定件前侧设有第二通电部,所述第一通电部外侧设有电连接线,所述电连接线端部设有用于插电的插头。通过插头可以将电连接线通上电,使得固定壳内部的加热管本体能够正常工作。
16.(3)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组件通过外壳的设置,可以对整个加热管的结构进行加固,密封模块采用不锈钢材质,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整个加热管的外壳用全金属涵盖,达到了超强耐干烧的效果,同时密封模块中还设有水位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水位,以保证加热组件在流通模块中有水的情况下才能加热,已到达双重耐干烧的作用,从而防止加热管损坏,使得加热管更加地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侧剖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的标记为:1、外壳;2、流通模块;3、连接组件;4、加热组件;5、密封模块;6、出水口;7、进水口;8、第二通电部;9、第一通电部;10、第一固定件;11、电连接线;12、插头;13、固定壳;14、安装环;15、安装板;16、下连接套;17、上连接套;18、上固定头;19、下固定头;20、限位块;21、水位传感器;22、加热管本体;23、螺旋叶;24、上固定件;25、连接块;26、耳板;27、凸起;28、下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耐干烧的全金属加热管组件,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侧剖图如图2所示,该组件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侧用于水路流通的流通模块2、设置于流通模块2上下两侧用于连接外壳1的密封模块5;流通模块2外侧设有用于连接外壳1的连接组件3,流通模块2内侧设有用于加热的加热组件4,加热组件4上侧设有用于检测水位的水位传感器21,密封模块5下侧设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口6,密封模块5上侧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口7,进水口7和出水口6前侧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一固定件10,第一固定件10前侧设有用于通电的第一通电部9,另一第一固定件10前侧设有第二通电部8,第一通电部9外侧设有电连接线11,电连接线11端部设有用于插电的插头12。
24.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外壳1选用铝合金材质,密封模块5选用不锈钢材质,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5.其中,流通模块2包括固定壳13,固定壳13外侧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环14,安装环14外侧设有用于延伸的安装板15,密封模块5包括下固定头19,下固定头19上侧设有用于连接固定壳13的下连接套16,固定壳13上侧设有与下固定头19相对应的上固定头18,上固定头18下侧设有用于连接固定壳13的上连接套17,上固定头18下侧和下固定头19上侧设有用于固定外壳1的限位块20,加热组件4包括加热管本体22,加热管本体22外侧设有用于缓冲水流速度的螺旋叶23,加热管本体22上侧设有用于连接固定壳13的上固定件24,加热管本体22下侧设有下固定件28,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块25,连接块25固定安装在固定壳13上,连接块25外侧设有用于连接外壳1的耳板26,连接块25外侧设有凸起27。螺旋叶23的型号和规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6.该组件其密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27.在此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电连接线11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8.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固定装置时,先将加热组件4固定在流通模块2的内侧,然后再将密封模块5固定在流通模块2的上下两侧,固定好之后,再将外壳1套在流通模块2的外侧,然后再将整个装置安装在需要安装的位置,然后将水路中的进水管接在密封模块5上侧的进水口7上,再将出水管接在密封模块5上侧的出水口6上,当水进入流通模块2中时,流通模块2中的水位传感器21会感应到流通模块2中有水,然后再将信息传递给加热组件4,使得加热组件4对其外侧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密封模块5下侧的出水口6中流出,再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