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7142发布日期:2023-01-06 19:2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空气领域,特别是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为使空气净化器能更好地提升空气质量,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带有空气优化机构的空气净化器,这种空气净化器能往空气中排放杀菌消毒剂,从而提高空气质量,但是空气中的杀菌消毒剂分部极为不均匀,以至于室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的风量小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其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负压机构,其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负压机构包括进气端与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出气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在所述壳体外部邻接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形成有出风区域;益生菌排放机构,其装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益生菌排放机构包括益生菌排放口,所述益生菌排放口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朝所述壳体外部排放益生菌,以在所述壳体外部连通所述益生菌排放口的位置形成有益生菌排放区域;其中,所述益生菌排放区域与所述出风区域相邻。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益生菌排放机构包括:益生菌溶液存储仓,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益生菌溶液存储仓用于存储益生菌溶液;雾化器,所述益生菌排放口设置于所述雾化器上,所述雾化器还设置有与所述益生菌排放口连通的益生菌吸入口,所述益生菌吸入口伸入所述益生菌溶液存储仓内。
6.在一实施例中,从所述进风口的朝向上看,所述进风口的中间悬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第一连接筋连接于所述进风口的侧壁;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装设于所述安装部上,以使安装座旋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中间,所述益生菌排放机构装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益生菌排放口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侧。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装设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益生菌排放口的一侧,所述导风件背向所述安装座的一面设有朝所述出风端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自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起逐渐收窄。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其中,从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看所述第一侧壁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倾斜度。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筋设有若干条,且若干条所述第一连接筋围设于所述安装部的四周。
10.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与所述安装部间隔设置,任意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筋均连接有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筋。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邻接的第二侧,所述进风口开
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负压机构包括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驱动组件与叶轮,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叶轮的几何中心处,以驱动所述叶轮自转,所述进风口在所述叶轮的自转轴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叶轮相对设置。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以及所述益生菌排放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出风口分层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顶部。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益生菌排放口分层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顶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包括壳体、负压机构以及益生菌排放机构;其中,负压机构的出气端与壳体的出风口连通,从而在壳体外部邻接出风口的位置形成有出风区域;益生菌排放机构直接或间接地朝壳体外部排放益生菌,以在壳体外部连通益生菌排放口的位置形成有益生菌排放区域,且益生菌排放区域与出风区域邻接;由于空气流速与压力呈反比,且空气总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所以空气流速较低的益生菌排放区域的空气,会朝与益生菌排放区域邻接的、空气流速较高的出风区域运动,也就是说,益生菌排出后会与出风口排出的风发生碰撞,从而充分混合,然后随着出风口排出的风快速且均匀地扩散至室内空间中,进而提高室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的正面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益生菌排放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益生菌排放机构的爆炸视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图3所示空气净化器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图7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9图7所示空气净化器省略部分结构后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件的侧视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简图;
28.图12是益生菌溶液与化学成分杀菌消毒剂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对比图;
29.图13是益生菌溶液与化学成分杀菌消毒剂对艰难梭菌的抑制作用对比图。
30.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31.1、空气净化器;11、壳体;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13、安装部;114、第一连接筋;115、第二连接筋;116、第一侧;117、第二侧;12、负压机构;121、驱动组件;122、叶轮;13、益生菌排放机构;131、益生菌排放口;132、益生菌溶液存储仓;133、雾化器;1331、益生菌吸入口;14、安装座;15、导风件;151、凸起部;1512、第一侧壁;1513、第二侧壁;200、出风区域;300、益生菌排放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1,如图1-图3所示,空气净化器1包括壳体11、负压机构12以及益生菌排放机构13。壳体11内部具有安装腔(图中未示出),壳体11上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进风口111与出风口112。负压机构12装设于安装腔内,负压机构12包括进气端(图中未示出)与出气端(图中未示出),进气端与进风口111连通,出气端与出风口112连通,以在壳体11外部邻接出风口112的位置形成有出风区域200。益生菌排放机构13装设于壳体11,益生菌排放机构13包括益生菌排放口131,益生菌排放口131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朝壳体11外部排放益生菌,以在壳体11外部连通益生菌排放口131的位置形成有益生菌排放区域300,其中,益生菌排放区域300与出风区域200相邻。
34.第一方面,负压机构12的出气端与壳体11的出风口112连通,从而在壳体11外部邻接出风口112的位置形成有出风区域200;益生菌排放机构13直接或间接地朝壳体11外部排放益生菌,以在壳体11外部连通益生菌排放口131的位置形成有益生菌排放区域300,且益生菌排放区域300与出风区域200邻接;由于空气流速与压力呈反比,且空气总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所以空气流速较低的益生菌排放区域300的空气,会朝与益生菌排放区域300邻接的、空气流速较高的出风区域200运动,也就是说,益生菌排出后会与出风口112排出的风发生碰撞,从而充分混合,然后随着出风口112排出的风快速且均匀地扩散至室内空间中,从而提高了室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的一致性。
35.第二方面,利用化学成分杀菌消毒的杀菌消毒剂致力于把有益细菌以及有害细菌都消灭掉,破坏了健康、平衡的微生物区系,消菌杀毒后再生的微生物区系会向有害微生物方向发展,反复杀菌消毒还会使有害菌产生耐药性,且利用化学成分杀菌消毒的杀菌消毒剂会刺激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有害。相较于利用化学成分杀菌消毒的杀菌消毒剂而言,益生菌的优点在于不会杀光所有微生物,而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健康、平衡的微生物区系,参照参照附图12-13,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益生菌相较于化学成分的杀菌消毒剂而言,可以更长期有效地抑制常见有害细菌的滋生;此外,益生菌还不会使有害细菌产生耐药性,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6.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益生菌的选择有许多,例如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只要能杀菌消毒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选择。
37.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益生菌排放机构13包括益益生菌溶液存储仓132和雾化器133。益生菌溶液存储仓132与壳体11连接,益生菌溶液存储仓132用于存储益生菌溶液。益生菌排放口131设置于雾化器133上,雾化器133还设置有与益生菌排放口131连通的益生菌吸入口1331,益生菌吸入口1331伸入益生菌溶液存储仓132内。
38.具体地,雾化器133是一种用于将液体雾化成细小颗粒的机器,本实施例利用雾化器133将益生菌溶液雾化并排放至空气中,有利于益生菌快速且均匀地混合入空气中,使益生菌能更快速且更均匀地对空气进行优化,进而使得室内各个位置的空气质量一致性好。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从进风口111的朝向(图6中的z方向)上看,进风口111的中间悬设有安装部113,安装部113通过第一连接筋114连接于进风口111的侧壁,空气
净化器1还包括安装座14,安装座14的一侧装设于安装部113上,以使安装座14悬设于进风口111的中间,益生菌排放机构13装设于安装座14上,且益生菌排放口131位于安装座14的另一侧。
40.具体地,安装座14的存在减少了出风区域200的面积,这样空气净化器1排出至出风区域200的风的流速会变大,由于空气流速与压力呈反比,所以本实施例能进一步地促进益生菌往出风区域200移动,然后随着出风口112排出的风快速且均匀地扩散至室内空间中,进一步地提高了室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的一致性。
41.此外,本实施例所展示的空气净化器1是从安装座14的四周出风的,而益生菌排放机构13又设置在安装座14上,所以益生菌排放口131排放出来的益生菌不会只往一个方向移动进入出风区域200,而是会分散地从安装座14的四周进入出风区域200,这样有利于益生菌更充分地混入出风区域200,然后随着出风口112排出的风快速且均匀地扩散至室内空间中,进一步地提高了室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的一致性。
42.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第一连接筋114设有若干条,且若干条第一连接筋114围设于安装部113的四周,这样能从多个方向对安装部113提供支撑,加强了结构强度,有效地避免第一连接筋114因受力过大发生折弯断裂的情况出现。
43.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空气净化器1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筋115,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筋115,第二连接筋115与安装部113间隔设置,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连接筋114均连接有一条第二连接筋115。
44.具体地,利用第二连接筋115将第一连接筋114连接起来,第一连接筋114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筋115让与之相邻的其它第一连接筋114分担受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避免第一连接筋114因受力过大发生折弯断裂的情况出现。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空气净化器1还包括导风件15,导风件15装设于安装座14远离益生菌排放口131的一侧,导风件15背向安装座14的一面设有朝出风端凸起的凸起部151,凸起部151自靠近安装座14的一端起逐渐收窄。
46.在没有设置导风件15的时候,出气端排出的风撞击到安装座14后会损失较大的动能,对空气净化器1的出风量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本实施例通过在安装座14远离益生菌排放口131的一侧装设导风件15,导风件15背向安装座14的一面设有朝出风端凸起的凸起部151,凸起部151自靠近安装座14的一端起逐渐收窄。由此,出气端排出的风就能被凸起部151分割,并受到凸起部151的导向作用移动至安装座14的四周,有效地减少了动能损失,提高空气净化器1的出风量。
47.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10所示,凸起部151包括沿第一方向(图-中的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512与第二侧壁1513;其中,从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图-中的y方向)上看第一侧壁1512的倾斜度大于第二侧壁1513的倾斜度。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512的倾斜度大于第二侧壁1513的倾斜度,所以沿第一侧壁1512移动后排出空气净化器1的风的流速,会比沿第二侧壁1513移动后排出空气净化器1的风的流速大,这样沿第二侧壁1513移动的风在排出空气净化器1后,有部分会朝沿第一侧壁1512移动后排出空气净化器1的风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会经过中间的益生菌排放区域300,从而带动益生菌一起移动,使益生菌更充分地混入出风口112排出的风中,进而使益生菌更均匀地扩散至室内空间中。
4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壳体11具有第一侧116以及与第一侧116邻接的第二侧117,进风口111开设于第一侧116,出风口112开设于第二侧117。负压机构12包括装设于安装腔内的驱动组件121与叶轮122,驱动组件121连接于叶轮122的几何中心处,以驱动叶轮122自转,进风口111在叶轮122的自转轴的长度方向上与叶轮122相对设置。
50.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1在叶轮122的自转轴的长度方向上与叶轮122相对设置,所以风在穿过进风口111进入空气净化器1后,能笔直地流动至叶轮122处,随后经由叶轮122加速后从出风口112处排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器1而言,风在穿过进风口111进入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后,能笔直地流动至叶轮122处,所以动能损失较小,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1能拥有更大的风量,该空气净化器1净化效率高,用户体验好。
51.此外,由于出风区域200的面积不变,空气净化器1拥有更大的风量后,风速也会变大,这样能进一步地促进空气流速较低的益生菌排放区域300的空气,朝空气流速较高的出风区域200运动,使益生菌更充分地混入出风口112排出的风中,进而使益生菌更均匀地扩散至室内空间中。
5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进风口111、出风口112以及益生菌排放口131均设置于壳体11的外周面上,且出风口112分层设置于进风口111的顶部。
5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宠物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像猫猫、狗狗这类的宠物一般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下半部,由于宠物不像人类一样经常洗澡,所以宠物身上以及宠物常活动的室内空间的下半部往往是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本实施例将进风口111与出风口112分层设置于壳体11的外周面上,且出风口112分层设置于进风口111的顶部,这样空气净化器1主要是在室内空间的下半部内完成循环,对于养宠物的家庭而言,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家庭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进行净化。
54.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益生菌排放口131分层设置于出风口112的顶部。
55.具体地,益生菌从益生菌排放口131被排出后,可能会受到重力影响往下落。为了尽可能地保证益生菌排出后能与出风口112排出的风发生碰撞,进而使益生菌能更快速且更均匀地扩散到室内各区域中,本实施例将益生菌排放口131设置于出风口112的顶部,即使益生菌受重力影响往下落,也会落到出风区域200,这样出风口112排出的风就能为益生菌提供动能,使益生菌能更快速且更均匀地扩散到空气中。
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1,空气净化器1的包括壳体11、负压机构12以及益生菌排放机构13;其中,负压机构12的出气端与壳体11的出风口112连通,从而在壳体11外部邻接出风口112的位置形成有出风区域200;益生菌排放机构13直接或间接地朝壳体11外部排放益生菌,以在壳体11外部连通益生菌排放口131的位置形成有益生菌排放区域300;由于空气流速与压力呈反比,且空气总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所以空气流速较低的益生菌排放区域300的空气,会朝与益生菌排放区域300邻接的、空气流速较高的出风区域200运动,也就是说,益生菌排出后会与出风口112排出的风发生碰撞,从而充分混合,然后随着出风口112排出的风快速且均匀地扩散至室内空间中,进而提高室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的一致性。
5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