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4707发布日期:2022-11-15 20:0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作为家中空气调节必不可少的家电设备,用户对其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风空调可以把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通过与室内空气的置换,达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3.现有新风空调多数只能把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无法将室内的污浊空气引出室外,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快速有效的置换室内外的空气。少数新风空调,为了实现双向换气,通常会增设一套用于排风的风机系统,两套风机系统存在零件多、装配困难、占用整机空间,导致整机形态偏大,外观不美观、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空调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新风模块包括:
6.蜗壳,所述蜗壳内限定出第一腔室,所述蜗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室内出风口和室外出风口;
7.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8.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内限定出第二腔室,所述进风罩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9.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外出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以及所述室外进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阀。
10.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管和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上开设有三个开口,所述新风管与所述管接头的一个开口连接,所述管接头的另外两个开口分别与所述蜗壳上的室外出风口、所述的进风罩上的室外进风口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室外出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处的管道形状及大小相同,且所述室外出风口与所述室外进风口并排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室外出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处的管道与所述管接头通过卡扣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管接头与所述新风管通过螺纹连接。
14.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状态,所述新风模块处于所述新风状态时,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处的风阀打开,所述室外出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处的风阀关闭。
15.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排风状态,所述新风模块处于所述排风状态时,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处的风阀关闭,所述室外出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处的风阀打
开。
16.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滤网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滤网支架上的过滤网,所述蜗壳与所述进风罩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滤网支架插设于所述第三腔室。
17.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具有内循环状态,所述新风模块处于所述内循环状态时,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外出风口处的风阀关闭,所述室内出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处的风阀打开。
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新风模块。
19.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蜗壳、风机以及进风罩,所述蜗壳内限定出第一腔室,所述蜗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室内出风口和室外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进风罩内限定出第二腔室,所述进风罩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外出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以及所述室外进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阀。当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同时打开,且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出风口关闭时,所述新风模块能够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室内;当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同时关闭,且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出风口打开时,所述新风模块能够将室内的浊风排出室外。所述新风模块仅使用一套风机结构就能实现引入新风和排出浊风,功能多样,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中管接头正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中管接头反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新风模块40滤网支架10蜗壳41过滤网11第一腔室50新风管12室内出风口60管接头13室外出风口61开口
20风机611第一开口30进风罩612第二开口31第二腔室613第三开口32室内进风口200空调器33室外进风口201壳体34第三腔室202风口
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35.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100包括:
36.蜗壳10,所述蜗壳10内限定出第一腔室11,所述蜗壳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11相连通的室内出风口12和室外出风口13;
37.风机20,所述风机2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1内;
38.进风罩30,所述进风罩30内限定出第二腔室31,所述进风罩3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31相连通的室内进风口32和室外进风口33,且所述第二腔室31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
39.所述室内出风口12、所述室外出风口13、所述室内进风口32以及所述室外进风口33处均设置有风阀(图未示)。
40.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提出的新风模块100具有新风状态,所述新风模块100处于
所述新风状态时,所述室外进风口33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2处的风阀打开,所述室外出风口13与所述室内进风口32处的风阀关闭。当需要新风进风时,所述风机20工作,所述室内出风口12和所述室外进风口33同时打开,且所述室内进风口32和所述室外出风口13关闭,室外新风从所述室外进风口33进入所述第二腔室31,经所述第二腔室31到达所述第一腔室11,然后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2吹出。
41.本技术提出的新风模块100还具有排风状态,所述新风模块100处于所述排风状态时,所述室外进风口33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2处的风阀关闭,所述室外出风口13与所述室内进风口32处的风阀打开。当需要浊风排风时,所述风机20工作,所述室内出风口12和所述室外进风口33同时关闭,且所述室内进风口32和所述室外出风口13同时打开,室内浊风从所述室内进风口32进入所述第二腔室31,经所述第二腔室31到达所述第一腔室11,然后从所述室外出风口13排出到室外。
42.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模块100包括蜗壳10、风机20以及进风罩30,所述蜗壳10内限定出第一腔室11,所述蜗壳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11相连通的室内出风口12和室外出风口13,所述风机2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1内;所述进风罩30内限定出第二腔室31,所述进风罩3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31相连通的室内进风口32和室外进风口33,且所述第二腔室31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所述室内出风口12、所述室外出风口13、所述室内进风口32以及所述室外进风口33处均设置有风阀。当所述室内出风口12和所述室外进风口33同时打开,且所述室内进风口32和所述室外出风口13关闭时,所述新风模块100能够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室内;当所述室内出风口12和所述室外进风口33同时关闭,且所述室内进风口32和所述室外出风口13打开时,所述新风模块100能够将室内的浊风排出室外。所述新风模块100仅使用一套风机结构就能实现引入新风和排出浊风,功能多样,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
4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100还包括新风管50和管接头60,所述管接头60上开设有三个开口61,所述新风管50与所述管接头60的一个开口61连接,所述管接头的另外两个开口61分别与所述蜗壳10上的室外出风口13、所述的进风罩30上的室外进风口33。具体地,所述管接头60为管状结构,所述管接头6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611,所述第一开口611与所述新风管50连通;所述管接头60的周缘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二开口612和第三开口613,所述第二开口612与所述室外出风口13连通,所述第三开口613与所述室外进风口33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一个所述管接头60和一个所述新风管50就能将所述室外出风口13和所述室外进风口33与室外连通,不需要额外设置单独的排风管道;并且进风和排风共用同一根新风管50,在安装时不用在墙体新开孔或将原有开孔扩大。
4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室外出风口13的装配结构与所述室外进风口33的装配结构相同,且所述室外出风口13与所述室外进风口33并排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室外出风口13的装配结构与所述室外进风口33的装配结构相同是指所述室外出风口13和所述室外进风口33处的管道形状以及大小相同,进而对应的所述第三开口613与所述第二开口612的形状大小也相同,并且所述室外出风口13与所述室外进风口33并排设置,这样可以实现所述管接头60的正反接,适应新风管50不同的走管方式。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4,当所述管接头60正接时,所述管接头60的第二开口612与所述蜗壳10上的
室外出风口13对接,所述管接头60的第三开口613与进风罩30上的室外进风口33对接,所述新风管50由所述进风罩30向所述蜗壳10方向延伸。请一并参阅图5,当所述管接头60反接时,所述管接头60的第二开口612与所述进风罩30上的室外进风口33对接,所述管接头60的第三开口613与所述蜗壳10上的室外出风口13对接,所述新风由所述蜗壳10向所述进风罩30方向延伸。
45.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出风口12与所述室内进风口32并排设置。请一并参阅图7,可以理解的是,对应安装所述新风模块100的空调器200的壳体201上只需要设置一个风口202就能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2和所述室内进风口32连通,其中所述风口202位于所述空调器200的顶部。请一并参阅图6,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进风口32可以设置在所述进风罩30的另一侧壁上,所述室内进风口32对应所述空调器200的前面板。
4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室外出风口13和所述室外进风口33处的管道与所述管接头60通过卡扣连接。这样所述管接头60的拆装很方便,进而方便更改所述新风管50的走管方向。
4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60与所述新风管50通过螺纹连接。具体地,所述管接头60在所述第一开口611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新风管50与所述管接头60的连接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接头60与所述新风管50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所述新风管50连接牢固,不容易脱落。
48.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100还包括滤网支架40和设置在所述滤网支架40上的过滤网41,所述蜗壳10与所述进风罩30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三腔室34,所述第三腔室34与所述第一腔室11、所述第二腔室31连通,所述滤网支架40插设于所述第三腔室34。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新风模块100引入新风时,室外新风由所述室外进风口33进入所述第二腔室31,然后经过所述第三腔室34内的过滤网41过滤,最后经所述第一腔室11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2吹出。所述过滤网41可以对所述室外进风口33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新风再由所述室内出风口12进入室内,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所述滤网支架40插设于所述第三腔室34,这样也便于更换所述过滤网41。其中,所述过滤网41为hepa滤网,hepa滤网可以有效地过滤经过所述第三腔室34的气流中的颗粒物,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49.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模块100还具有内循环状态,所述新风模块100处于所述内循环状态时,所述室外进风口33与所述室外出风口13处的风阀关闭,所述室内出风口12与所述室内进风口32处的风阀打开。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新风模块100处于所述内循环状态时,所述风机20工作,所述室内出风口12与所述室内进风口32同时打开,且所述室外进风口33与所述室外出风口13关闭,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进风口32进入所述第二腔室31,然后经过所述第三腔室34内的过滤网41过滤,最后经所述第一腔室11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2回到室内,这样通过过滤网41过滤空气中的杂质,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50.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200,该空调器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模块100,该新风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空调器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