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其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4058发布日期:2022-12-07 04:5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及其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其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变频空调的逐渐普及,变频空调的变频模块的一直是机器的易损件,售后故障率很高,由于变频空调的变频模块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目前行业内常采用冷媒散热器,冷媒散热器的冷源供应稳定不易受环境温度影响,散热效率高,但在现有冷媒散热器中常使用多个u型弯管或直角弯管来连接多个线性流道增加流程,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但是由于u型弯管或直角弯管都是与线性流道固定连接,无法针对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做出调整,按需提供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其空调系统,该散热器通过件设置能够适应温度变化的适应调控件,针对温度的变化,相应的开启或关闭辅助流道,从而使得散热器能够针对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做出实时调整。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用于对空调系统中的变频模块进行散热,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以及适应调控件,所述散热器本体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和辅流道,所述主流道及辅流道沿所述散热器本体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适应调控件设置于所述辅流道的入口处;当所述变频模块的温度较低时,所述适应调控件遮蔽所述辅流道的入口,冷媒能通过所述主流道进行换热;当所述变频模块的温度较高时,所述适应调控件打开所述辅流道的入口,冷媒能够通过所述主流道和所述辅流道进行换热。
5.如此设置,通过散热器本体的流道入口处设置适应调控件,该适应调控件能够适应温度的变化实现对辅流道的开启或关闭,从而使得散热器能够针对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适应调控件包括调节部与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与所述调节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部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材料组成的金属材料层结构,能够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封闭部开启或关闭所述辅流道。
7.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由不同金属材料层构成的调节部,由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层的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过程中,调节部会发生弯曲,从而控制封闭部开启或关闭辅流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辅流道的入口处,所述封闭部设置于所述调节部朝向所述辅流道的一侧,并朝向所述辅流道的入凸设,所述调节部能够在温度变化下朝向或远离所述辅流道的入口摆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封闭部关闭或开启所述辅流道的入口。
9.如此设置,通过辅流道的入口处设置调节部,通过调节件能够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朝向或远离辅流道的入口,以实现带动封闭部开启或关闭辅流道的入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适应调节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安装于所述辅流道的入口处,所述调节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且所述调节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封闭部,所述调节部能够在温度的变化下朝向同一侧弯曲或回复原状,从而能够带动所述封闭部关闭或开启所述辅流道的入口。
11.如此设置,通过辅流道的入口处设置调节部,通过调节件能够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朝向同一侧弯曲或回复原状,以实现带动封闭部开启或关闭辅流道的入口。
12.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材料层结构包括铜材料层、铂材料层以及镍材料层。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中部,所述辅流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且所述主流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辅流道的横截面积。
14.如此设置,通过将主流道设置于散热器本体的中部,且主流道的横截面积大于辅流道的横截面积,从而使得主流道能够于外界交换更多的热。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所述主流道及所述辅流道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主流道及所述辅流道关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16.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对称设置的主流道及辅流道,能够提高热效率。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及所述辅流道均设置为直线流道。
18.如此设置,通过将主流道及辅流道设置为主线流道,从而避免过多的弯折,影响冷媒流通速率。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示散热器本体还开设有第一汇集腔室与第二汇集腔室,所述第一汇集腔室及所述第二汇集腔室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两端,且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第一汇集腔室与所述第二汇集腔室。
20.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汇集腔室及第二汇集腔室,使得冷媒在进入或退出散热器本体时,能够通过在第一汇集腔室或第二汇集腔室内混合均匀后流出。
2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冲压成型,且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对接后一体焊接。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散热器通过件设置能够适应温度变化的适应调控件,针对温度的变化,相应的开启或关闭辅助流道,从而使得散热器能够针对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做出实时调整。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的散热器的适应调控件关闭时的结构剖视图;
27.图3为图2所示的散热器的结构剖视图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4为图1所示的散热器的适应调控件开启时的结构剖视图;
29.图5为图4所示的散热器的结构剖视图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6为图1所示的散热器的适应调控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另一实施中散热器的适应调控件关闭时的结构剖视图;
32.图8为图7所示的散热器的结构剖视图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33.图9为图7所示的散热器的结构剖视图中e-e处的剖视图;
34.图10为图7中散热器的适应调控件关闭时的结构剖视图;
35.图11为图10所示的散热器的结构剖视图中f-f处的剖视图;
36.图12为图7中散热器的适应调控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00、散热器;10、散热器本体;11、流道;111、主流道;112、辅流道;12、第一汇集腔室;13、第二汇集腔室;14、安装孔;20、适应调控件;21、调节部;211、固定孔;22、封闭部;23、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3.随着变频空调的逐渐普及,变频空调的变频模块的一直是机器的易损件,售后故障率很高,由于变频空调的变频模块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目前行业内常采用冷媒散热器,现有冷媒散热器中常在多个直线流道之间固定连接多个u型弯管或直角弯管来增加流程,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但是由于u型弯管或直角弯管都是与线性流道固定连
接,无法针对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做出调整,按需提供散热能力。
44.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其空调系统,该散热器通过件设置能够适应温度变化的适应调控件,针对温度的变化,相应的开启或关闭辅助流道,从而使得散热器能够针对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做出实时调整。
45.请参阅图1与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散热器100,该散热器100包括散热器本体10、流道11以及适应调控件20,散热器本体10开设有贯通的流道11,冷媒经过流道11换热;适应调控件20设置于流道11的一端,用于针对温度的变化对部分流道11进行开启或关闭,从而使得散热器100能够针对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做出实时调整。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散热器本体10的具体设置方式作限制,设置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直接在散热器本体10内铣出对应的流道,也可以是分体冲压成型,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本体10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冲压成型,且成型后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对接后进行过炉焊接,使得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一体焊接,焊接成型后的散热器本体10大致呈长方体型,散热器本体10内部开设有流道11,流道11沿散热器本体10的长度方向开设,流道11与散热器本体10的侧边平行设置,冷媒从流道11的一端进入流道11,在流道11内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后,从流道11的出口处流出流道11。
47.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流道11的散热效率,流道11包括主流道111与辅流道112,主流道111的横截面积大于辅流道112的横截面积,主流道11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辅流道11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主流道111开设于散热器本体10的中部,辅流道112设置于主流道111的两侧,由散热器本体10的中部向散热器本体10的两侧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主流道11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设置于散热器本体10的中部,辅流道11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分别设置于主流道111的左右两侧,使得主流道111与辅流道112关于散热器本体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48.如此设置,通过设置主流道111与辅流道112,冷媒能够在散热通道内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起到散热的效果。
49.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主流道111与辅流道112的布设位置关系,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主流道111与辅流道112沿散热器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只要使得主流道111与辅流道112能够允许冷媒通过,并进行换热即可。
50.此外,散热器本体10的两端还分别开设有第一汇集腔室12与第二汇集腔室13,第一汇集腔室12与第二汇集腔室13大致呈长方体型,第一汇集腔室12的与入口相互连通,第二汇集腔室13与出口相互连通,流道11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汇集腔室12与第二汇集腔室13,冷媒从入口处流入第一汇集腔室12,并由第一汇集腔室12经过流道11流入第二汇集腔室13,最后从出口流出。
51.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汇集腔室12与第二汇集腔室13,使得冷媒在进入流道11内在第一汇集腔室12及第二汇集腔室13内形成紊流,以混合均匀,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5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制于通过第一汇集腔室12或第二汇集腔室13的方式使得冷媒混合均匀,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散热器100的入口处对接扰流件,能够对冷媒起到扰流作用,只要能够使得冷媒混合均匀即可。
53.进一步,适应调控件20设置于第一汇集腔室12内壁与辅流道112入口连通的位置
处,适应调控件20包括调节部21与封闭部22,封闭部22固定安装于调节部21,调节部21用以适应温度的变化,控制封闭部22移动,封闭部22用于以开启或关闭辅流道112。
54.具体地,请参阅图2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适应调控件20的调节部21是由两种以上的金属材料组成的金属材料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部21大致呈板状结构,调节部21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211,适应调控件20通过固定孔211固定安装至第一汇集腔室12的内壁;封闭部22设置为圆台型的凸起,封闭部22能够完全封闭辅流道112;其中,当温度较低时,冷媒在主流道111内换热就能够满足换热需求,封闭部22封闭辅流道112;而当温度升高后,冷媒在主流道111内换热不能够满足换热需求时,而当温度上升时,金属会膨胀变形,且热膨胀系数大的变形大,热膨胀系数小的变形小,由于调节部21是由两种以上的金属材料层构成的板状结构,变形小的金属层就会拉住变形大的金属层,使得调整部呈现弯曲状态,也即调节部21会相对第一汇集腔室12的内壁翘起,从而能够带动封闭部22远离辅流道112的入口,从而打开辅流道112,使得的冷媒经过辅流道112了,提高换热效率。
5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2,适应调控件20不仅包括调节部21以及封闭部22,还包括固定部23,固定部23大致呈圆柱状,第一汇集腔室12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部23的安装孔14,安装孔14处于相邻的辅流道112之间,固定部23固定安装于安装孔14内;适应调控件20的调节部21是由两种以上的金属材料组成的金属材料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部21大致呈板状结构,调节部21较窄的侧边竖直安装于固定部23,且固定部23处于调节部21的中间位置处;封闭件大致呈圆盘状,封闭件的顶部固定安装于调节部21较窄的侧边,且封闭件能够完全遮蔽辅流道112;其中,当温度较低时,冷媒在主流道111内换热就能够满足换热需求,封闭部22封闭辅流道112;当温度升高后,冷媒在主流道111内换热不能够满足换热需求时,而当温度上升时,金属会膨胀变形,且热膨胀系数大的变形大,热膨胀系数小的变形小,由于调节部21是由两种以上的金属材料层构成的板状结构,变形小的金属层就会拉住变形大的金属层,使得调整部呈现弯曲状态,也即调节部21的与封闭部22固定连接的两端会朝向同一侧翘起,因此封闭部22会远离辅流道112的入口,从而打开辅流道112,使得的冷媒经过辅流道112了,提高换热效率。
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构成调节部21的金属材料层结构包括铜材料层、铂材料层以及镍材料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金属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金属材料层结构还包括钯材料层、钛材料层或钴材料层,只要能够实现在不同的温度下,调节部21在不同金属材料层之间的变形挤压下发生弯曲即可。
5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条所述的散热器100,该散热器100能够针对不同的温度环境调整对空调的变频模块的散热能力,从而使得空调系统稳定工作。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