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7909发布日期:2022-11-16 00:1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移动出行重要交通工具,在汽车座舱内饰和物品除湿烘干方面,目前汽车内除了空调简单辅助除湿,并没有设计专门的除湿烘干设备;在雨雪天气,驾驶员和乘客难免会遇到淋雨雪的情况,尤其是鞋难以避免的会踩雨水和积雪,从而导致鞋和车内潮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烘干装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车内和烘干除湿装置内的环境温湿度,分别显示在中控屏上,并通过中控屏实现对烘干除湿装置的控制操作,利用发动机尾气的余热,实现烘干除湿的目的;另可在副驾驶储物箱下或座椅下方独立设置雨伞或鞋的烘干除湿装置,以实现座舱的烘干除湿功能。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第一烘干除湿箱以及中控屏;
5.所述发动机与尾气排放管连通;
6.所述尾气排放管靠近发动机一端套接有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该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进气管侧壁,用来收集发动机做功产生的余热,通过管路向烘干除湿箱或向座舱传递热空气,起到烘干和除湿气的作用;
7.第一烘干除湿箱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连通;
8.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封盒体、散热片以及风扇;
9.密封盒体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上,密封盒体的进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进气管侧壁,密封盒体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烘干除湿箱;
10.散热片容置于密封盒体内,且散热片包覆于密封盒体内的尾气排放管管壁周向上;
11.风扇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密封盒体的内侧壁上;
12.风扇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以便通过中控屏的控制开启或关闭风扇,并且,可以通过中控屏的控制,调整风扇的转速,提高送风量以加速烘干过程。
13.第一烘干除湿箱包括带有侧端取放开口的箱体,箱体顶壁设有进风通道,密封盒体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箱体顶壁的进风通道,进风通道的下端设有百叶窗式进风口,以便将烘干用的热风定向吹拂到待烘干物品上。
14.第一烘干除湿箱内侧壁上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该第一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
15.第一烘干除湿箱内设有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通过该图像传感器向中控屏传输第一烘干除湿箱内的图像信号,可以随时得知烘干箱内待烘
干物品的烘干进度和效果。
16.所述尾气排放管的中部还分别设有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的结构相同,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二密封盒体、第二散热片以及第二风扇;第二密封盒体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上,第二密封盒体的进风口设于第二密封盒体右侧壁上,第二风扇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第二密封盒体的内侧壁上,第二风扇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第二密封盒体的出风口对应于进风口设于第二密封盒体右侧壁上;第二散热片容置于第二密封盒体内,且第二散热片包覆于第二密封盒体内的尾气排放管管壁周向上。
17.第一烘干除湿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该第二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以感知车辆座舱内的温湿度,通过中控屏显示,并可通过中控屏控制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向座舱松热风,对座舱除湿气。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含有车用烘干装置的汽车,包括车身和车用烘干装置,所述车用烘干装置,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第一烘干除湿箱以及中控屏;
19.所述发动机设置于车身前部;所述发动机与尾气排放管连通;尾气排放管铺设于车身下端面的前后、中部和后部;
20.所述尾气排放管靠近发动机一端套接有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该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进气管侧壁;
21.第一烘干除湿箱设置于车身座舱内的副驾驶储物箱内或副驾驶座椅下方空间;第一烘干除湿箱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连通;
22.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设置于车身前部;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封盒体、散热片以及风扇;密封盒体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上,密封盒体的进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进气管侧壁,密封盒体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烘干除湿箱;散热片容置于密封盒体内,且散热片包覆于密封盒体内的尾气排放管管壁周向上,风扇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密封盒体的内侧壁上;
23.散热风扇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中控屏设置于车身座舱前部;
24.所述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对应设置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位置的尾气排放管上;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的出风口穿过车身底板露设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的地板上表面处;所述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对应设置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和主驾驶位后部乘客位之间位置的尾气排放管上;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的出风口穿过车身底板露设于车身座舱对应位置的地板上表面处。
25.所述车身座舱主驾驶位下部空间可设置有第二烘干除湿箱,第二烘干除湿箱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连通。
26.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车内和烘干除湿装置内的环境温湿度,分别显示在中控屏上,并通过中控屏实现对烘干除湿装置的控制操作,利用发动机尾气的余热,实现烘干除湿的目的;另可在副驾驶储物箱下或座椅下方独立设置雨伞或鞋的烘干除湿装置,以实现座舱的烘干除湿功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发动机;
32.11、进气管;
33.2、尾气排放管;
34.3、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
35.31、密封盒体;
36.32、散热片;
37.33、风扇;
38.4、第一烘干除湿箱;
39.41、箱体;
40.411、侧端取放开口;
41.42、进风通道;
42.43、百叶窗式进风口;
43.44、第一温湿度传感器;
44.45、图像传感器;
45.46、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46.5、中控屏;
47.6、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
48.61、第二密封盒体;
49.62、第二散热片;
50.63、第二风扇;
51.7、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
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实施例1
56.参见图1所示,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包括发动机1、尾气排放管2、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第一烘干除湿箱4以及中控屏5;
57.所述发动机1与尾气排放管2连通;
58.所述尾气排放管2靠近发动机1一端套接有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该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1进气管11侧壁;
59.第一烘干除湿箱4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连通;
60.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封盒体31、散热片32以及风扇33;
61.密封盒体31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2上,密封盒体31的进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1进气管11侧壁,密封盒体31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烘干除湿箱4;
62.散热片32容置于密封盒体31内,且散热片32包覆于密封盒体31内的尾气排放管2管壁周向上;
63.风扇33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密封盒体31的内侧壁上;
64.风扇33通过导线与中控屏5电连接。
65.第一烘干除湿箱4包括带有侧端取放开口411的箱体41,箱体41顶壁设有进风通道42,密封盒体31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箱体41顶壁的进风通道42,进风通道42的下端设有百叶窗式进风口43。
66.第一烘干除湿箱4内侧壁上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4,该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4通过导线与中控屏5电连接。
67.第一烘干除湿箱4内设有图像传感器45,该图像传感器45通过导线与中控屏5电连接。
68.所述尾气排放管2的中部还分别设有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6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7,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6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7的结构相同,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6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二密封盒体61、第二散热片62以及第二风扇63;第二密封盒体61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2上,第二密封盒体61的进风口设于第二密封盒体61右侧壁上,第二风扇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第二密封盒体61的内侧壁上,第二风扇63通过导线与中控屏5电连接,第二密封盒体61的出风口对应于进风口设于第二密封盒体61右侧壁上;第二散热片62容置于第二密封盒体61内,且第二散热片62包覆于第二密封盒体61内的尾气排放管2管壁周向上。
69.第一烘干除湿箱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6,该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6通过导线与中控屏5电连接。
70.实施例2
71.参见图2所示,一种含有车用烘干装置的汽车,包括车身和车用烘干装置;
72.所述发动机1设置于车身前部;尾气排放管2铺设于车身下端面的前后、中部和后部;
73.第一烘干除湿箱4设置于车身座舱内的副驾驶储物箱内;
74.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设置于车身前部;
75.中控屏5设置于车身座舱前部;
76.所述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6对应设置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位置的尾气排放管2上;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6的出风口穿过车身底板露设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的地板上表面处;所述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7对应设置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和主驾驶位后部乘客位之间位置的尾气排放管2上;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7的出风口穿过车身底板露设于车身座舱对应位置的地板上表面处。
77.实施例3
78.一种含有车用烘干装置的汽车,其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车身座舱主驾驶位下部空间可设置有第二烘干除湿箱,第二烘干除湿箱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连通。
79.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