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2481发布日期:2022-10-14 23:2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是一种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具有传输高度高、加速度大、升降迅速的优点,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电梯的使用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生活中电梯出现故障,乘客被困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因此电梯在生产时必须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由于轿厢内部为狭窄密闭空间,因此通常电机都要安装通风设备,以确保轿厢内部的正常通风,便于乘客乘坐舒畅。
3.目前电梯通风装置主要通过在电梯轿厢顶部安装了风机来进行增强换气的,但是如果在冬季,轿厢内部的温度较低;同时在对通风设备的维护中,盖板拆卸困难,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检修效率,从而为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顶部的中心通风口处安装固定有进风筒,所述进风筒顶部设有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通过铰链与进风筒侧壁铰接,所述进风筒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支板,所述环形支板上的设有空气净化箱,所述空气净化箱通过连接组件卡装在进风筒中,所述空气净化箱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镂空通风孔,空气净化箱内填充有活性炭;
7.空气净化箱下方的进风筒中固定安装有通风风机,通风风机的风扇位于中心通风口中;
8.所述电梯轿厢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罩底部固定连接有端面罩板,端面罩板与外罩体上均开有若干通孔。
9.优选的,所述电梯轿厢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调节箱与进风筒通过进风管连通,所述调节箱底部固定安装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输出端通过出风管与导风通道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箱两侧开有固定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活动插装在进风筒侧壁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表面活动套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杆靠近固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活动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固定槽的一端连接有拉环,所述活动杆表面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挤压块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块端面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圆形防尘框,所述圆形防尘框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组件网,所述防尘组件网底部设有十字支撑架,所述十字支撑架端部与圆形防尘框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防尘框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把手。
12.优选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侧壁底端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泵。
13.优选的,所述电梯轿厢的内侧壁还嵌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输出端与控制器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通风风机、抽吸泵、排风泵以及加热管输入端电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温度传感器对电梯轿厢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对通风风机、抽吸泵、加热管以及排风泵进行控制,为电梯轿厢内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具体的,在冬季较冷时,控制器启动加热管和抽吸泵,关闭排风泵,对电梯轿厢进行内循环,为电梯轿厢中输入暖风;在平常状态下,控制器启动通风风机和排风泵,对电梯轿厢进行外循环,通风风机将外界气流输送至电梯轿厢内,排风泵提高了气流的流通性;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便于对空气净化箱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了后期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同时对空气净化箱起到了固定的作用,提高了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为电梯轿厢内提供舒适的环境的同时,便于后期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的防尘组件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电梯轿厢,2-进风筒,3-连接组件,31-挤压块,32-活动杆, 33-弹簧,34-活动块,35-限位块,36-拉环,4-温度调节装置,41-调节箱, 42-抽吸泵,43-出风管,44-进风管,45-加热管,5-防尘组件,51-圆形防尘框,52-防尘组件网,53-十字支撑架,54-把手,6-空气净化箱,61-固定槽, 7-通风风机,71-风扇,8-导风罩,81-导风通道,82-通孔,83-端面罩板, 9-控制器,10-温度传感器,11-环形支板,12-铰链,13-中心通风口,14-排风口,15-排风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防尘型电梯通风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所述电梯轿厢1顶部的中心通风口13处安装固定有进风筒2,所述进风筒2 顶部设有防尘组件5,所述防尘组件5通过铰链12与进风筒2侧壁铰接,所述进风筒2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支板11,所述环形支板11上的设有空气净化箱6,所述空气净化箱6通过连接组件3卡装在进风筒2中,所述空气净化箱 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镂空通风孔,空气净化箱6内填充有活性炭;
21.空气净化箱6下方的进风筒2中固定安装有通风风机7,通风风机7的风扇71位于中心通风口13中;
22.所述电梯轿厢1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导风罩8,所述导风罩8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形成导风通道81,所述导风罩8底部固定连接有端面罩板83,端面罩板83与外罩体上均开有若干通孔82。
23.所述电梯轿厢1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调节装置4,所述温度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箱41,所述调节箱4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45,所述调节箱41与进风筒2通过进风管44连通,所述调节箱41底部固定安装有抽吸泵42,所述抽吸泵42输出端通过出风管43与导风通道81连通。
24.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4,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加热管45对调节箱41中的气流进行加热,通过抽吸泵42将热气流经过导风通道81,进入到电梯轿,1 中,使得电梯轿厢1中的温度上升,为乘客提供了良好乘坐环境的环境。
25.所述空气净化箱6两侧开有固定槽61,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活动插装在进风筒2侧壁的活动杆32,所述活动杆32表面活动套装有活动块34,所述活动杆32靠近固定槽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31,所述活动杆3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35,所述限位块35远离固定槽61的一端连接有拉环36,所述活动杆32表面套装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一端与挤压块31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块34端面固定连接。
26.通过设置连接组件3,便于对空气净化箱6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了后期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同时对空气净化箱6起到了固定的作用,提高了稳定性。
27.所述防尘组件5包括圆形防尘框51,所述圆形防尘框51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组件网52,所述防尘组件网52底部设有十字支撑架53,所述十字支撑架 53端部与圆形防尘框5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防尘框51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把手54。
28.通过设置防尘组件5有效阻绝了外界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进入到电梯轿厢1 中。
29.所述电梯轿厢1的侧壁底端开设有排风口14,排风口14处安装有排风泵 15。
30.通过设置排风口14以及排风泵15,排风泵15提高了气流的流通性。
31.所述电梯轿厢1的内侧壁还嵌装有温度传感器10和控制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10输出端与控制器9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输出端分别与通风风机7、抽吸泵42、排风泵15以及加热管45输入端电连接。
32.温度传感器10对电梯轿厢1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号传至控制器 9,控制器9根据设定的温度,对通风风机7、抽吸泵42、加热管45以及排风泵15进行控制,为电梯轿厢1内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具体的,在冬季较冷时,控制器9启动加热管45和抽吸泵42,关闭排风泵15,对电梯轿厢1进行内循环,为电梯轿厢1中输入暖风;在平常状态下,控制器9启动通风风机7和排风泵15,对电梯轿厢1进行外循环,通风风机7将外界气流输送至电梯轿厢1内,排风泵15提高了气流的流通性。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拉动把手54,便于打开防尘组件5,通过拉动拉环36带动活动杆32和挤压块31右移,弹簧 33压缩,将空气净化箱6放置在环形支板11上,松开拉手36,挤压块31在弹簧33的回复力作用下左移,并移动到固定槽61内,弹簧3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对空气净化箱6进行固定,方便后期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温度传感器10对电梯轿厢1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号传至控制器9,控制器 9根据设定的温度,对通风风机7、抽吸泵42、加热管45以及排风泵15进行控制,为电梯轿厢内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具体的,在冬季较冷时,控制器9 启动加热管45和抽吸泵42,关闭排风泵15,对
电梯轿厢1进行内循环,加热管45对调节箱41中的气流进行加热,通过抽吸泵42将热气流经过导风通道81,进入到电梯轿厢1中,使得电梯轿厢1中的温度上升;在平常状态下,控制器9启动通风风机7和排风泵15,对电梯轿厢1进行外循环,通风风机 7将外界气流输送至电梯轿厢1内,排风泵15提高了气流的流通性。
34.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