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8966发布日期:2023-02-17 21:1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烘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雪尼尔纱又称绳绒,是一种新型花式纱线,它是用两根股线做芯线,通过加捻将羽纱夹在中间纺制而成,雪尼尔装饰产品可以制成沙发套、床罩、床毯、台毯、地毯、墙饰、窗帘帷幕等市内装饰饰品,雪尼尔纱的使用赋予了家纺面料一种厚实的感觉,具有高档华贵、手感柔软、绒面丰满、悬垂性好等优点,因此,利用雪尼尔纱线制作而成的纺织布在市场上非常流通,在纺织布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成品布料的稳定性,使布料的尺寸更加稳定,通常需要对布料进行一轮清洗,完成清洗后需要利用烘干设备将布料烘干方便下一轮加工。
3.在一些烘干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完成烘干的纺织布上容易留下较多的褶皱,因此需要在烘干之后加设一轮熨烫的加工,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很难在对纺织布进行烘干的过程中能够对纺织布起到熨烫的效果,不便于适时地减少纺织布加工的步骤。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烘干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在对纺织布进行烘干的过程中对其起到熨烫的效果、减少烘干后纺织布上的褶皱的烘干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四个侧边块,四个所述侧边块均固定安装在烘干箱的一侧上;两个转接圆杆,两个所述转接圆杆转动安装在四个所述侧边块上;两个滚动轮,两个所述滚动轮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转接圆杆上;两个圆形齿轮,两个所述圆形齿轮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转接圆杆上,两个所述圆形齿轮相啮合;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侧边块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的所述转接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对接杆,多个所述对接杆均固定安装在烘干箱的两侧内壁之间;多个套装轮,多个所述套装轮转动套设在多个所述对接杆上;四个储放箱,四个所述储放箱均安装在烘干箱内;四个加热棒,四个所述加热棒均安装在烘干箱的一侧上,四个所述加热棒的一端延伸至四个所述储放箱内;四个温度测量仪,四个所述温度测量仪固定安装在烘干箱的一侧上,四个所述温度测量仪延伸至四个所述储放箱内;隔断板,所述隔断板固定安装在烘干箱的内壁上;通行孔,所述通行孔开设在隔断板上;两个通气孔,两个所述通气孔开设在烘干箱的两侧上;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烘干箱的一侧,所述风机与对应的所述通气孔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动安装有同一个圆形转杆,所述圆形转杆上转动套设有圆形套筒。
8.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电机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衔接块,多个所述衔接块与四个所述储放箱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风机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呈矩形阵列分布。
12.优选的,四个所述储放箱上均固定安装有传送管,四个所述传送管的一端均延伸至烘干箱外,四个所述传送管上均固定安装有阀门。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通过在烘干箱内设置四个储放箱,利用储放箱上的温度对纺织布起到烘干的效果,同时传送状态下的纺织布较为紧绷,在与四个储放箱接触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实现烘干,同时还具备熨烫的效果,使纺织布在进行烘干的过程中纺织布上的褶皱抚平,从而能够减少纺织布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步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箱、侧边块、转接圆杆、滚动轮、圆形齿轮和电机的侧视装配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18.图4为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烘干箱;2、侧边块;3、转接圆杆;4、滚动轮;5、圆形齿轮;6、电机;7、对接杆;8、套装轮;9、储放箱;10、加热棒;11、温度测量仪;12、隔断板;13、通行孔;14、通气孔;1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箱、侧边块、转接圆杆、滚动轮、圆形齿轮和电机的侧视装配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进出孔,两个所述进出孔均与纺织布相适配;四个侧边块2,四个所述侧边块2均固定安装在烘干箱1的一侧上,四个侧边块2两两对应;两个转接圆杆3,两个所述转接圆杆3转动安装在四个所述侧边块2上;两个滚动轮4,两个所述滚动轮4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转接圆杆3上,两个滚动轮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放置布相接触;两个圆形齿轮5,两个所述圆形齿轮5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转接圆杆3上,两个所述圆形齿轮5相啮合;电机6,所述电机6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侧边块2的一侧,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与对应的所述转接圆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对接杆7,多个所述对接杆7均固定安装在烘干箱1的两侧内壁之间;多个套装轮8,多个所述套装轮8转动套设在多个所述对接杆7上;四个储放箱9,四个所述储放箱9均安装在烘干箱1内,四个储放箱9呈纵向水平分布;四个加热棒10,四个所述加热棒10均安装在烘干箱1的一侧上,四个所述加热棒10的一端延伸至四个所述储放箱9内;四个温度测量仪11,四个所述温度测量仪11固定安装在烘干箱1的一侧上,四个所述温度测量仪11延伸至四个所述储放箱9内;隔断板12,所述隔断板12固定安装在烘干箱1的内壁上,隔断板12能够将烘干箱1分隔呈两个空间,避
免上下之间产生影响;通行孔13,所述通行孔13开设在隔断板12上,所述通行孔13与纺织布相适配,保证纺织布能够延伸至烘干箱1的下方;两个通气孔14,两个所述通气孔14开设在烘干箱1的两侧上,保证烘干箱1内气体的流通性;风机15,所述风机15安装在烘干箱1的一侧,所述风机15与对应的所述通气孔14相适配,对纺织布进行一轮风干,保证纺织布达到干燥的程度。
22.为了引导纺织布进入到烘干箱1当中,控制纺织布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烘干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动安装有同一个圆形转杆,所述圆形转杆上转动套设有圆形套筒。
23.对了对电机6进行固定,确定其安装的位置,保证电机6的输出轴与对应的转接圆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烘干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电机6固定连接。
24.为了对四个储放箱9进行固定,保证储放箱9安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烘干箱1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衔接块,多个所述衔接块与四个所述储放箱9固定连接。
25.为了确定风机15的安装位置,使风机15的出风口与两个通气孔1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烘干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风机15固定连接。
26.为了将烘干箱1撑起,使烘干箱1离地,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烘干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呈矩形阵列分布。
27.为了向储放箱9内输送导热液,便于对导热液进行更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四个所述储放箱9上均固定安装有传送管,所述储放箱9为铜质材质制成,四个所述传送管的一端均延伸至烘干箱1外,四个所述传送管上均固定安装有阀门。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9.在烘干设备当中,纺织布与圆形套筒的顶部相接触,从烘干箱1的左侧进入到烘干箱1当中,在烘干箱1内呈蛇形分布与四个储放箱9的顶部和底部相接触,与多个套装轮8之间保持滚动接触,最后通过烘干箱1的左侧下方,穿过两个滚动轮4延伸至烘干箱1外,当需要对纺织布进行烘干时,通过四个传送管向四个储放箱9内注入适量的导热液,随后启动四个加热棒10,加热棒10将对导热液进行加热,使得导热液的温度逐渐升高,通过四个温度测量仪11观察四个储放箱9内导热液的温度,将导热液加热到示意的高度之后,即可展示关闭加热棒10,随后再启动两个风机15,两个风机15产生的风能将通过通气孔14进入到烘干箱1内,此时再启动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将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转接圆杆3转动,转接圆杆3带动对应的圆形齿轮5,两个啮合状态的圆形齿轮5将带动两个转接圆杆3同时做反向转动,两个转接圆杆3之间转动反向相反,两个转接圆杆3带动两个滚动轮4,两个滚动轮4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纺织布,带动纺织布逐渐向烘干箱1外进行移动,纺织布受到两个滚动轮4的带动将在烘干箱1内出现传动,从而带动纺织布以运动的状态在烘干箱1内进行运动,纺织布进入烘干箱1中后与四个储放箱9保持滑动接触,利用四个储放箱9上的温度对纺织布起到了烘干的作用,待纺织布移动至隔断板12的下方时,两个风机15产生的风能将对纺织布进行风干,提高纺织布干燥的程度,纺织布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两轮烘干,从而完成烘干的操作。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通过在烘干箱1内设置四个储放箱9,利用储放箱9上的温度对纺织布起到烘干的效果,同时传送状态下的纺织布较为紧绷,在与四个储放箱9接触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实现烘干,同时还具备熨烫的效果,使纺织布在进行烘干的过程中纺织布上的褶皱抚平,从而能够减少纺织布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步骤。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