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4470发布日期:2022-11-25 20:1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


背景技术:

2.保温机组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薄型吊挂机组箱体面板大多采用单层面板贴保温板结构,对侧面板结构没有进行优化设计,箱体内的冷凝水顺着侧面板流到底面板上,最后从机组底部漏出,冷凝水滴出容易把客户的吊顶及下面的物品破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活的不便。
3.一般的保温机组箱体虽然可以杜绝侧面板上的冷凝水从箱体底部漏出,避免冷凝水对外部环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其侧壁的设计具有凸起,使得冷凝水下流的过程中易在凸起处堆积,降低了冷凝水的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冷凝水不易在侧壁堆积进而提高冷凝水回收效率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
5.一种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包括侧面板、底面板和排水盘,所述侧面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排水盘的两端,所述侧面板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架,所述底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之间,所述底面板的顶部与所述排水盘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底面板与所述侧面板内部分别填充有第一保温层;
6.所述侧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输出口设置在所述侧面板的底端并插入所述排水盘内部,所述排水盘包括底板和保温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温板的两侧,所述排水盘的输出端连通有排水管。
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矩形框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密封条,所述底面板与所述矩形框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密封条。
8.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内部填充有第二保温层。
9.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排水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底面板与所述侧面板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矩形框架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侧面板包括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所述第一保温层粘结填充在所述第一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之间;所述第一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的表面分别与所述导流件固定连接;所述底面板包括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所述第一保温层粘结填充在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四壁板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层采用聚氨酯发泡剂保温层。
13.进一步的,所述底面板的底部与所述矩形框架的底端齐平。
14.上述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在使用过程中,保温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大量冷凝水会通过导流件并从导流件的输出口流入到排水盘并经排水盘将冷凝水从排水管排
出,部分冷凝水会在机组箱体内壁凝结下流至排水盘。在该机组箱体中由于导流件的输出口设置在侧面板的底端,因此箱体内壁的冷凝水会顺着箱体内壁下流最终流至排水盘上,冷凝水下流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均为光滑的内壁,减少了冷凝水在下流过程中受到阻碍而产生冷凝水的堆积,进而提高了冷凝水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剖视图;
16.图2为图1中局部a结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施例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的侧面板的剖视图;
18.图4为图3中局部b结构放大图。
19.图中:100、侧面板;110、导流件;111、导流件输出口;120、第一壁板;130、第一保温层;140、第二壁板;200、底面板;210、第二密封条;220、第三壁板;230、第四壁板;300、矩形框架;310、第一密封条;320、排水孔;330、第二保温层;400、排水盘;410、排水管;420、底板;430、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包括侧面板100、底面板200和排水盘400,箱体顶部设置有箱盖,侧面板100相对垂直设置在排水盘400的两端,侧面板100的底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架300,紧固件采用长螺钉,矩形框架300由钢管钣金弯折而成,即多根钢管通过角三通相连接,再用长螺钉将角三通和多根钢管连接成整体。矩形框架300内部填充有第二保温层330,第二保温层330采用发泡聚氨酯或其它保温材料。侧面板100与矩形框架300的连接处紧密填塞有与该连接处的角度相适配的第一密封条310,底面板20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300之间,且底面板200的上表面与排水盘400的下表面紧密连接。底面板200与矩形框架300的连接处紧密填塞有与该连接处角度相适配的第二密封条210。侧面板100的四周表面一体化连接有导流件110,导流件输出口111设置在侧面板100的底端并插入到排水盘400的内部,排水盘400的输出端连通有排水管410,矩形框架300上开设有与排水管410相对应的排水孔320,排水管410穿过排水孔320通向外界环境。
22.在本实施例中,侧面板100包括第一壁板120和第二壁板140,第一壁板120与第二壁板140之间粘结填充有第一保温层130,第一保温层130采用聚氨酯发泡剂保温层,且第一壁板120与第二壁板140的外表面分别与导流件110的固定连接。底面板200包括第三壁板220和第四壁板230,第三壁板220与第四壁板230之间粘结填充有聚氨酯发泡剂保温层。底面板200的底部与矩形框架300的底端齐平。
23.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盘400包括底板420和保温板430,保温板430两侧均固定连接
有底板420,且排水盘400与底面板200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加上第一密封条310与第二密封条210的作用,有效防止箱体内部的冷凝水与底面板200的接触。
24.上述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使用时,保温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大量冷凝水通过导流件并从导流件的输出口流至排水盘经排水盘将冷凝水从排水管排出,部分冷凝水在机组箱体内壁凝结并下流至排水盘。在该机组箱体中由于导流件的输出口设置在侧面板的底端,因此箱体内壁的冷凝水会顺着箱体内壁下流最终滴到排水盘上,冷凝水下流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均为光滑的内壁,减少了冷凝水在下流过程中受到阻碍而产生冷凝水的堆积,进而提高了冷凝水的回收效率。此外,排水盘上底板与保温板以及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设置有效防止了冷凝水与底面板接触,避免底面板受到冷凝水的侵蚀,提高了该机组箱体的使用寿命。
2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板、底面板和排水盘,所述侧面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排水盘的两端,所述侧面板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架,所述底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之间,所述底面板的顶部与所述排水盘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底面板与所述侧面板内部分别填充有第一保温层;所述侧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输出口设置在所述侧面板的底端并插入所述排水盘内部,所述排水盘包括底板和保温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温板的两侧,所述排水盘的输出端连通有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矩形框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密封条,所述底面板与所述矩形框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密封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内部填充有第二保温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排水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板与所述侧面板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矩形框架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板包括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所述第一保温层粘结填充在所述第一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之间;所述第一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的表面分别与所述导流件固定连接;所述底面板包括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所述第一保温层粘结填充在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四壁板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采用聚氨酯发泡剂保温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板的底部与所述矩形框架的底端齐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漏水双层发泡保温机组箱体,包括侧面板、底面板和排水盘,侧面板垂直设置在排水盘的两端,侧面板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架,底面板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之间,底面板的顶部与排水盘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底面板与侧面板内部分别填充有第一保温层。侧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导流件,导流件的输出口设置在侧面板的底端并插入排水盘内部,排水盘包括底板和保温板,底板固定连接在保温板的两侧,排水盘的输出端连通有排水管。使用时,导流件的输出口设置在侧面板的底端使得箱体内壁的冷凝水顺着箱体内壁下流最终滴到排水盘上,下流过程经过的路径均为光滑的内壁,减少了冷凝水在下流过程中产生冷凝水的堆积。减少了冷凝水在下流过程中产生冷凝水的堆积。减少了冷凝水在下流过程中产生冷凝水的堆积。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钢 陈鹰 张开 唐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