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3145发布日期:2023-01-13 23:4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中的冷媒是空调器实现对环境温度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于环保、高效、节能等方面的考虑,现在以r32冷媒、r290冷媒为代表的低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能值)冷媒,特别是几乎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的r290冷媒已成为空调器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同时,针对能保证空调器能够稳定运行的冷冻油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3.由于以r290冷媒为代表的冷媒具有可燃可爆性,所以出于安全的考虑一般空调器中r290冷媒的充注量相对较少。同时,目前空调器中使用的冷冻油多为普通矿物冷冻油。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现有冷媒循环管路中无法避免的会带有水,在低温下r290冷媒容易和水反应生成固态水合物引起管路或干燥过滤装置堵塞,而r290冷媒在低温下粘度系数增加且由于其充注量小压力大,更是加剧了管路或干燥过滤装置的堵塞。同时,冷冻油在低温环境下会析出石蟆,使其粘度系数急剧增加而导致堵塞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通过对空调器中容易发生堵塞的结构进行加热,以减少空调器发生堵塞的情况,进而提升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8.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和加热装置。
9.其中,冷媒循环系统依次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干燥过滤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构成。加热装置设置于干燥过滤装置外侧,用于加热干燥过滤装置。
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1.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干燥过滤装置,并将加热装置设置于干燥过滤装置外侧以加热干燥过滤装置内的冷媒与混合在冷媒中的冷冻油,使干燥过滤装置内的冷媒与混合在冷媒中的冷冻油升温,从而避免干燥过滤装置发生堵塞,提高了干燥过滤装置的可靠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外壁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加热装置的安装凹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部和第二加热部。
14.其中,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加热壳体和设置于第一加热壳体内部的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部包括第二加热壳体和设置于第二加热壳体内部的第二加热元件。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壳体绕设于安装凹槽的第一半侧面。第二加热壳体与
第一加热壳体相对设置,且第二加热壳体绕设于安装凹槽的第二半侧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壳体和第二加热壳体均为半圆筒结构。第一加热壳体与第二加热壳体的尺寸相同。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一加热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加热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一加热壳体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一加热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加热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一加热壳体的第二端铰接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丝。第二加热元件包括第二加热丝。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还包括管状壳体和干燥剂。
21.其中,管状壳体设置有干燥内腔,干燥剂填充于干燥内腔中。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
23.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设置于管状壳体的内部,第二过滤网设置于第一过滤网的下方。其中,加热装置的第一端面206高于第一过滤网,且加热装置的第二端面207低于第二过滤网。
24.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5.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6.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媒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干燥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干燥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二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干燥过滤装置;101:第一冷媒口;102:第二冷媒口;103:第一过滤网;104:第二过滤网;105:管状壳体;106:安装凹槽;2:加热装置;201:第一加热部;2011:第一加热壳体;2012:第一加热元件;202:第二加热部;2021:第二加热壳体;2022:第二加热元件;203:第一紧固件;204:第二紧固件;205:铰链;206:第一端面;207:第二端面;3:室外换热器;4:压缩机;5:室内换热器;6: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
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6.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7.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8.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9.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40.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41.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3.空调器是一种可以控制环境温度的家用电器,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对低压冷媒做功使其成为高压冷媒,再通过冷媒的物理性质实现空调器和环境的热交换。当压缩机正常运转时,冷冻油通过曲轴从压缩机底部吸入气缸,经过压缩后伴随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冷媒循环系统,之后随着冷媒循环再次回到压缩机底部,冷冻油和冷媒循环的同时会带走压缩机电机和气缸产生的热量。
44.若空调器冷冻油和冷媒循环的路径上发生堵塞导致回油不畅,则会造成压缩机冷冻油不足、压缩机电机空转发热等问题。进而会导致压缩机气缸和转子之间的磨损加大、内部温度过高,甚至有可能导致电机烧毁等问题。所以设计空调器的过程中,保证冷冻油和冷媒能够正常的完成循环后返回压缩机是无法忽视的问题。
45.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
46.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和加热装置2。
47.其中,冷媒循环系统依次由干燥过滤装置1、室外换热器3、压缩机4、室内换热器5和节流装置6构成。加热装置2设置于干燥过滤装置1外侧,用于加热干燥过滤装置1。
48.具体地,干燥过滤装置1设置有第一冷媒口101和第二冷媒口102,通过加热装置2对干燥过滤装置1进行加热。当空调器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制热启动或化霜结束后进行制热启动时,通过对干燥过滤装置1加热以使在干燥过滤装置1中的冷媒与混合在冷媒中的冷冻油温度上升,从而降低冷媒和冷冻油的粘度,进而避免冷媒和冷冻油在低温环
境下因粘度上升导致冷媒或冷冻油堵塞干燥过滤装置1。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1的第一冷媒口101位于第二冷媒口102的上方。
50.具体地,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冷媒从干燥过滤装置1的第一冷媒口101流入,从第二冷媒口102流出。第一冷媒口101设置于第二冷媒口102的上方,有利于冷媒从第一冷媒口101流入经过干燥、过滤后从第二冷媒口102流出。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1外壁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加热装置2的安装凹槽106。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包括第一加热部201和第二加热部202。
53.其中,第一加热部201包括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设置于第一加热壳体2011内部的第一加热元件2012。第二加热部202包括第二加热壳体2021和设置于第二加热壳体2021内部的第二加热元件2022。
5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热部201和第二加热部202为两个独立结构,即第一加热部201是否加热不影响第二加热部202是否加热。且第一加热部201的性能与第二加热部202相同,例如,加热速率相同、最大加热温度相同等,以保证干燥过滤装置1受热均匀。
55.具体地,第一加热元件2012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内壁面贴合设置。当第一加热部201需要加热时第一加热元件2012开始加热,而后通过第一加热壳体2011传递到干燥过滤装置1以对干燥过滤装置1内的冷媒和冷冻油进行加热。类似地,第二加热元件2022与第二加热壳体2021内壁面贴合设置。当第二加热部202需要加热时第二加热元件2022开始加热,而后通过第二加热壳体2021传递到干燥过滤装置1以对干燥过滤装置1内的冷媒和冷冻油进行加热。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为超导热管。
57.可以理解的是,超导热管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压力损失小等优点。
58.具体地,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使用超导热管作为材料,可以分别将第一加热元件2012和第二加热元件2022的热量更快、更均匀的传递到干燥过滤装置1。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壳体2011绕设于安装凹槽106的第一半侧面。第二加热壳体2021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相对设置,且第二加热壳体2021绕设于安装凹槽106的第二半侧面。
60.具体地,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高度和安装凹槽106的高度相同,且第一加热壳体2011贴合设置于安装凹槽106。类似地,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高度和安装凹槽106的高度也相同,且第二加热壳体2021贴合设置于安装凹槽106。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安装于安装凹槽106时,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之间为抵接状态,以避免安装凹槽106内受热不均匀。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均为半圆筒结构。第一加热壳体2011与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尺寸相同。
62.具体地,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尺寸与干燥过滤装置1的尺寸相对应。干燥过滤装置1的尺寸越大,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尺寸也越大。干燥过滤装置1的尺寸越小,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尺寸也越小。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一端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二端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64.具体地,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一端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紧固件203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螺柱等进行连接。类似地,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二端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紧固件204可拆卸连接。这样,当需要检查或更换第一加热部201和/或第二加热部202时,只需将第一紧固件203和第二紧固件204取下以检测或更换第一加热部201和/或第二加热部202,而无需将干燥过滤装置1整个取下。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一端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二端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二端铰接连接。
66.具体地,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一端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紧固件203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螺柱等进行连接。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二端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二端铰接连接。这样,当需要检查或更换第一加热部201和/或第二加热部202时,只需将第一紧固件203取下后使第一加热部201和/或第二加热部202绕铰接处转动,便可将第一加热部201和第二加热部202同时取下以检查或更换。
67.其中,铰链205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一加热壳体2011的第二端。类似地,铰链205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二加热壳体2021的第二端。这样,当取下第一加热部201和第二加热部202后,可再将第一加热部201和第二加热部202分离,以根据需求检测或更换第一加热部201和/或第二加热部202。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元件2012包括第一加热丝。第二加热元件2022包括第二加热丝。
69.具体地,可以通过对第一加热丝通电,使第一加热丝发热。第一加热丝发热后通过第一加热壳体2011将热量传递至干燥过滤装置1,以对干燥过滤装置1内的冷媒和冷冻油进行加热。类似地,也可通过对第二加热丝通电,使第二加热丝发热,进而将热量通过壳体传递给干燥过滤装置1并对干燥过滤装置1内的冷媒和冷冻油进行加热。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1还包括管状壳体105和干燥剂。其中,管状壳体105设置有干燥内腔,干燥剂填充于干燥内腔中。
71.具体地,冷媒从第一冷媒口101流入干燥过滤装置1。冷媒在流至第二冷媒口102的过程中,干燥剂会持续吸附冷媒在的水分,以保证流出第二冷媒口102的冷媒中的水分低于预定阈值。进而防止冷媒与水分接触以形成固态水合物,而堵塞冷媒循环系统。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1的管状壳体105内壁面设置有空隙,使干燥剂可与冷媒接触以吸附冷媒中的水分。
73.具体地,干燥过滤装置1的管状壳体105内壁面为网状。且网状间隙的尺寸小于干燥剂的尺寸,以防止干燥剂从间隙中漏出。当冷媒流入干燥过滤装置1后通过网状间隙流入干燥内腔,使冷媒和干燥剂充分接触,以减少冷媒中的水分。干燥后的冷媒再从网状间隙流出干燥内腔,进而通过第二冷媒口102流出干燥过滤装置1。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凹槽106的深度为h1,干燥过滤装置1的管状壳体105厚度为h2,其中h1是h2的1/4倍至3/4倍。
75.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凹槽106的深度越深,加热装置2安装的就越稳固。但安装凹槽106的深度越深,管状壳体105中对应位置的干燥内腔所能填充的干燥剂就越少。安装凹槽106的深度为干燥过滤装置1的管状壳体105厚度的1/4至3/4。不仅可以稳固安装加热装置2,也可使对应位置的干燥内腔留有足够的空间填充干燥剂,以保证干燥过滤装置1持续稳
定干燥的效果。
76.具体地,安装凹槽106的深度可以是干燥过滤装置1厚度的1/3倍、1/2倍或2/3倍等。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1还包括第一过滤网103和第二过滤网104。
78.第一过滤网103和第二过滤网104设置于管状壳体105的内部,第二过滤网104设置于第一过滤网103的下方。其中,加热装置2的第一端面206高于第一过滤网103,且加热装置2的第二端面207低于第二过滤网104。
79.具体地,第一过滤网103靠近第一冷媒口101,第二过滤网104靠近第二冷媒口102。冷媒从干燥过滤装置1第一冷媒口101流入,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103和第二过滤网104过滤后从第二冷媒口102流出。第二过滤网104设置于第一过滤网103下方有利于冷媒从第一冷媒口101流入后,先经过第一过滤网103过滤后再经过第二过滤网104过滤,以提高过滤的效果。
8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103的目数小于第二过滤网104的目数。
81.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网的目数越大所能筛选的颗粒物直径越小。即可通过第二过滤网104的颗粒物的直径小于可通过第一过滤网103的颗粒物的直径。
82.具体地,干燥过滤装置1内的冷媒先经过第一过滤网103进行第一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后冷媒内还附有第一过滤网103无法筛选处的颗粒物。此时,冷媒经过第二过滤网104进行第二次筛选,以筛选出第一次筛选无法筛选出的细颗粒物,进而减少冷媒堵塞干燥过滤装置1的情况发生。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1的管状壳体105还设置有可更换干燥剂的开口。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1内的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或分子筛干燥剂。
85.具体地,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高活性吸附干燥剂,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且无毒无味。分子筛干燥剂对水分子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即使在高温情况下也可很好的吸附水分子。所以,使用硅胶干燥剂或分子筛干燥剂可以提高干燥过滤装置1吸附冷媒中水分的能力。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1的第一冷媒口101与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连接,第二冷媒口102与节流装置6连接。
87.具体地,若室外换热器3中的冷媒直接流入节流装置6,冷媒中的杂质、灰尘等可能会导致节流装置6堵塞。在室外换热器3和节流装置6之间设置干燥过滤装置1可以阻挡室外换热器3中的杂质、灰尘,以使流入节流装置6的冷媒无法使节流装置6发生堵塞。
88.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气态冷媒经压缩机4压缩后流入室外换热器3,高压气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内散热后成为常温液态冷媒。液态冷媒从第一冷媒口101流入干燥过滤装置1,干燥过滤装置1中的干燥剂吸附冷媒中的水分。冷媒依次经过干燥过滤装置1中的第一过滤网103和第二过滤网104,冷媒中的杂质、灰尘被过滤出后从第二冷媒口102流出。同时,若冷媒温度较低,第一加热元件2012和第二加热元件2022开始加热,并分别通过第一加热壳体2011和第二加热壳体2021对干燥过滤装置1进行加热。冷媒通过节流装置6后流入室内换热器5,由于压力减小冷媒气化后吸收热量,以达到制冷的效果。
89.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
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