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托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5937发布日期:2023-02-03 21:3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空冷托梁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冶金行业炉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冷托梁。


背景技术:

2.目前,带式焙烧机工艺分段隔墙结构是采用下部水冷托梁支撑耐火砖或上部钢结构横梁吊挂耐火砖的隔墙形式。由于带式焙烧机炉罩内工作温度比较高,尤其在焙烧段及均热段温度最高可达1350℃,长期在这样恶劣环境中工作的水冷托梁存在腐蚀漏水问题,钢结构横梁吊挂耐火砖存在异物或异常料面碰撞或剐蹭隔墙问题,进而使得隔墙坍塌。同时,长期承重下的钢结构梁易产生弯曲变形,再加上耐火砖的热膨胀,使得隔墙下榻甚至掉落,带式焙烧机被迫停产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带式焙烧机炉罩隔墙坍塌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冷托梁。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冷托梁,应用于一带式焙烧机炉罩隔墙,包括:
6.托梁本体;
7.第一风口管道,所述第一风口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托梁本体的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工艺风箱连接;
8.第二风口管道,所述第二风口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托梁本体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带式焙烧机外部;
9.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置在所述托梁本体外圆周的外侧,且长度大于所述带式焙烧机的宽度;
10.支座,所述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托梁本体两端的底部,且与所述带式焙烧机的炉壁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口管道由多个通风管道过度配合连接而成;
12.所述第二风口管道由多个通风管道过度配合连接而成。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口管道由四个通风管道过度配合连接而成;
14.所述第二风口管道由四个通风管道过度配合连接而成。
15.进一步地,所述四个通风管道的曲度和长度不同。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口管道延伸至所述带式焙烧机外部的一端设有球阀。
17.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
18.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设置在所述托梁本体的外圆周上,由四根角钢焊接而成,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层两端的底部;
19.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外围。
20.进一步地,所述角钢的长度大于所述带式焙烧机的宽度,所述角钢为锅炉钢或不
锈钢。
21.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
22.锚固钩,多排所述锚固钩均匀的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外表面上。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护层包括:
24.纤维毡,所述纤维毡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层外围,且铺设在所述锚固钩上;
25.耐火层,所述耐火层设置在所述纤维毡上。
26.进一步地,所述支座可通过螺栓联接或焊接固定于所述带式焙烧机的炉壁上。
27.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1、本技术通过采用防护机构的机构设计,很大程度上隔绝了高温气体对托梁的侵蚀,避免托梁被高温损坏;
29.2、本技术提供的空冷托梁通过采用第一风口管道与工艺风箱连通,第二风口管道通向焙烧机外部的结构设计,使得空冷托梁内气体或来自于工艺风箱排放至焙烧机外部或来自于焙烧机外部空气排放至工艺风箱,无需单设风机,且空冷托梁通过气体冷却,保证了空冷托梁的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冷托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a-a面剖视图。
33.附图标记:1-托梁本体;2-第一风口管道;3-第二风口管道;4-支座;5-炉壁;6-球阀;7-第一防护层;8-锚固钩;9-纤维毡;10-耐火层;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6.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37.实施例一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冷托梁,应用于一带式焙烧机炉罩隔墙,结合图1,该空冷托梁包括:
39.托梁本体1、第一风口管道2、第二风口管道3、防护机构及支座4,托梁本体1为一根
钢管,管径大小根据托梁承受载荷情况及冷却能力而定,第一风口管道2的一端与托梁本体1的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工艺风箱连接,第一风口管道2由多个通风管道过度配合连接而成。第二风口管道3的一端与托梁本体1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带式焙烧机外部,第二风口管道3由多个通风管道过度配合连接而成。防护机构设置在托梁本体1外圆周的外侧,且长度大于带式焙烧机的宽度;支座4固定设置在托梁本体1两端的底部,且与带式焙烧机的炉壁5固定连接。
40.本技术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为了结合现场安装需要,第一风口管道2由四个不同曲度及长度的通风管道过度配合连接而成;第二风口管道3由四个不同曲度及长度的通风管道过度配合连接而成。第二风口管道3延伸至带式焙烧机外部的一端设有球阀6,用来调节第二风口管道3内的风量大小。
41.本技术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所示,防护机构包括:
42.第一防护层7、锚固钩8及第二防护层,第一防护层7设置在托梁本体1的外圆周上,由四根角钢焊接而成,角钢的长度大于带式焙烧机的宽度,角钢为锅炉钢或不锈钢。支座4设置在第一防护层7两端的底部。多排锚固钩8均匀的垂直设置于第一防护层7的外表面上。第二防护层设置在第一防护层7的外围。
43.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第二防护层包括:纤维毡9及耐火层10,纤维毡9设置在第一防护层7外围,且铺设在锚固钩8上,耐火层10设置在纤维毡9上,构成复合砌筑层,隔绝了高温气体对托梁的侵蚀。
44.进一步地,支座4可通过螺栓联接或焊接固定于带式焙烧机的炉壁5上。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座4通过螺栓11与螺帽固定在带式焙烧机的炉壁5上。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冷托梁在实施应用时,具体操作如下:
46.步骤s1:将第一风口管道2与托梁本体1的一端密封连接;
47.步骤s2:将第二风口管道3与托梁本体1的另一端密封连接;
48.步骤s3:将四根角钢焊接在托梁本体1的外圆周上,形成第一防护层7;
49.步骤s4:在第一防护层7外表面焊接有多排锚固钩8,然后铺设一层纤维毡9,再浇筑一层耐火层10,形成第二防护层;
50.步骤s5:通过托梁本体1两端的底部的支座4将空冷托梁固定在带式焙烧机的炉壁5上,并将第一风口管道2的另一端与工艺风箱连接,第二风口管道3的另一端延伸至带式焙烧机外部;
51.步骤s6:当工艺风箱为正压时,托梁本体1内气体通过第二风口管道3直接排放至焙烧机外部,当工艺风箱为负压时,则焙烧机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二风口管道3引入后依次通过托梁本体1及第一风口管道2输送至工艺风箱,通过第二风口管道3上的球阀6,可以调节第二风口管道3内的风量大小。
52.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3.1、本技术通过采用防护机构的机构设计,很大程度上隔绝了高温气体对托梁的侵蚀,避免托梁被高温损坏;
54.2、本技术提供的空冷托梁通过采用第一风口管道2与工艺风箱连通,第二风口管道3通向焙烧机外部的结构设计,使得空冷托梁内气体或来自于工艺风箱排放至焙烧机外部或来自于焙烧机外部空气排放至工艺风箱,无需单设风机,且空冷托梁通过气体冷却,保
证了空冷托梁的结构安全。
55.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座4可通过螺栓联接或焊接固定于炉壁5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5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62.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6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