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阀门和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08039发布日期:2022-12-02 20:5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阀门和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阀门和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健康空气环境的追求,带新风功能的空调已逐渐成为国内家用空调器市场的主流。目前新风功能的实现方式是利用风机风道组件中风叶旋转形成负压,经过连通室内外的新风管把室外空气吸入室内。但是当不需要使用新风功能时,由于新风管与室外连通,室外刮风或者大气压强高于室内时,都会使室外空气灌入室内。当室内外温差大,且新风无温度调节处理时,室外灌入的风会引起人体不适感。此外,室外风由于风向多且不连续,经新风管灌入时,空气在管内振动产生空腔音并传递至室内,引起噪音污染。
3.目前,为解决室外风倒灌引起的人体不适,业内一般在室内新风装置中安装由步进电机驱动的阀门。但是,使用步进电机控制阀门会使新风装置成本增高,安装效率及可靠性降低,维修困难。为了降低维修成本及提高安装效率,相关技术提出一种无电机的新风阀门,在新风功能关闭时,该阀门利用重力关闭新风管管口阻挡室外风倒灌;在新风功能开启时,该阀门利用新风的气流打开新风管管口。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无电机的新风阀门在新风功能开启候很难打开,新风进风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无电机新风阀门在新风功能开启后很难打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阀门,所述新风阀门设置在新风装置的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阀门包括:阀门本体,所述阀门本体朝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其中,当所述新风装置关闭时,所述阀门本体自动关闭所述新风进风口,此时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存在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
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当新风装置关闭时,阀门本体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新风进风口,无需设置电机驱动,提高了新风阀门的安装效率,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及维修成本。由于当阀门本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阀门本体与重力方向存在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因此当新风装置开启后,能够利用阀门本体的预翻转,使得新风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能够更容易地带动阀门本体克服重力作用翻转,降低新风进风口的开启难度,从而避免阀门本体打开困难导致新风进风量小的问题。
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阀门还包括:翻转部,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上,所述阀门本体可通过所述翻转部绕翻转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翻转轴线水平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上,并且将所述阀门本体划分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翻转轴线上方,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翻转轴线下方,且所述第一部分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重量。
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调整阀门本体的重量分布,能够控制阀门本体的预翻转角度。通过将阀门本体的重量分布设置成翻转轴线上方的重量小于翻转轴线下方的重量,使得阀门本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能够始终与重力方向存在一个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其中,第一部分的重量占比越小,该预开启夹角越大,阀门本体受力时越容易
翻转。
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门本体包括:第一遮挡部、第二遮挡部与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第二遮挡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遮挡部的重心与所述第二遮挡部的重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遮挡部与第二遮挡部之间设置连接部,能够使得第一遮挡部的重心与第二遮挡部的重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从而利用重心偏移形成阀门本体的预翻转。
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或所述第二遮挡部;其中,当所述翻转部位于所述连接部上时,所述翻转部与所述第一遮挡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翻转部与所述第二遮挡部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遮挡部朝着靠近室内侧的方向转动形成所述预开启夹角。
1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翻转部设置在第二遮挡部或是连接部靠近第二遮挡部的一侧,能够将阀门本体的重心偏移至重量占比较大的一侧,从而带动第二遮挡部朝着靠近室内侧的方向转动,第二遮挡部朝着靠近室外侧的方向转动,实现阀门本体的预翻转。
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所述新风进风口截面最大长度的 5-20%。
1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连接部为阀门本体翻转时第一遮挡部的力臂,连接部的长度越长,新风装置开启时,阀门本体越容易翻转;与此同时,连接部的长度越长,新风进风口打开时,连接部截面遮挡的进风面积越大,新风进风量越小。通过设置连接部的长度为新风进风口截面最大长度的5-20%,能够在降低阀门本体的开启难度的同时,保证足够的新风进风量。
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挡部的重量为所述阀门本体的重量的 60-80%。
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部包括:翻转轴孔,沿所述翻转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的两侧,用于与所述新风进风口处的翻转轴相配合。
1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翻转部设置成阀门本体两侧的翻转轴孔,而非是阀门本体两侧凸起的翻转轴,能够提高新风阀门的结构设计合理性,避免阀门本体在运输途中受到磕碰导致翻转部出现弯折破损等问题。
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部还包括:轴孔开口,开设于所述阀门本体,且与所述翻转轴孔连通,所述翻转轴通过所述轴孔开口装入所述翻转轴孔;其中,所述轴孔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翻转轴孔的直径。
1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阀门本体上开设与翻转轴孔相连通的轴孔开口,能够将新风进风口的翻转轴从轴孔开口处装入翻转轴孔,装配步骤简单且方便,从而能够提高新风阀门的装配效率;通过设置轴孔开口的宽度小于翻转轴孔的直径,能够新风阀门安装到位后翻转轴从轴孔开口处脱落的问题,保证了翻转部与翻转轴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部还包括:导向部,设于所述轴孔开口远离所述翻转轴孔的一侧,用于引导所述翻转轴装入所述翻转轴孔。
2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由于轴孔开口的宽度小于翻转轴孔的直径,因此翻转轴不容易从轴孔开口装入翻转轴孔内。通过在轴孔开口远离翻转轴孔的一侧
设置导向部,能够对翻转轴进行预定位,引导翻转轴装入翻转轴孔,从而降低了翻转轴从轴孔开口处装入翻转轴孔的难度。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新风进风口,设有翻转轴;如前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新风阀门;其中,所述新风阀门通过所述翻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进风口。
22.综上所述,本技术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
23.(1)当新风装置关闭时,阀门本体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新风进风口,无需设置电机驱动,提高了新风阀门的安装效率,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及维修成本。由于当阀门本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阀门本体与重力方向存在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因此当新风装置开启后,能够利用阀门本体的预翻转,使得新风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能够更容易地带动阀门本体克服重力作用翻转,降低新风进风口的开启难度,从而避免阀门本体打开困难导致新风进风量小的问题。
24.(2)通过调整阀门本体的重量分布,能够控制阀门本体的预翻转角度。通过将阀门本体的重量分布设置成翻转轴线上方的重量小于翻转轴线下方的重量,使得阀门本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能够始终与重力方向存在一个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其中,第一部分的重量占比越小,该预开启夹角越大,阀门本体受力时越容易翻转。
25.(3)通过将翻转部设置在第二遮挡部或是连接部靠近第二遮挡部的一侧,能够将阀门本体的重心偏移至重量占比较大的一侧,从而带动第二遮挡部朝着靠近室内侧的方向转动,第二遮挡部朝着靠近室外侧的方向转动,实现阀门本体的预翻转。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新风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新风阀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新风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新风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新风阀门与新风进风口的连接示意图。
32.图6为新风阀门与新风进风口在另一视角下的连接示意图。
3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4.100、阀门本体;10、第一遮挡部;20、第二遮挡部;30、连接部;40、翻转部;41、翻转轴孔;42、轴孔开口;50、导向部;200、新风装置;210、新风进风口;220、翻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第一实施例】
37.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阀门。结合图2至图6,该新风阀门设置在新风装置200的新风进风口210,所述新风阀门包括:阀门本体100,阀门本体100朝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当新风装置200 关闭时,阀门本体100自动关闭新风进风口210,此时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存在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其中,该第一方向为阀门本体100的高度方向。
38.可以理解的是,当新风装置关闭时,阀门本体10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新风进风口210,无需设置电机驱动,提高了新风阀门的安装效率,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及维修成本。由于当阀门本体100处于关闭状态时,阀门本体100与重力方向存在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因此当新风装置200 开启后,能够利用阀门本体100的预翻转,使得新风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能够更容易地带动阀门本体100克服重力作用翻转,降低新风进风口210 的开启难度,从而避免阀门本体100打开困难导致新风进风量小的问题。
39.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阀门还包括:翻转部40。其中,翻转部40设置在阀门本体上100,阀门本体100可通过翻转部40绕翻转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翻转轴线水平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100上,并且将所述阀门本体100 划分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翻转轴线上方,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翻转轴线下方,且所述第一部分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重量。
4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阀门本体100的重量分布,能够控制阀门本体100的预翻转角度。通过将阀门本体100的重量分布设置成翻转轴线上方的重量小于翻转轴线下方的重量,使得阀门本体100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时能够始终与重力方向存在一个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其中,第一部分的重量占比越小,该预开启夹角越大,阀门本体100受力时越容易翻转。
41.进一步的,阀门本体100例如包括:第一遮挡部10、第二遮挡部20 与连接部30。其中,连接部20设置在第一遮挡部10与第二遮挡部20之间,以使第一遮挡部10的重心与第二遮挡部20的重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4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遮挡部10与第二遮挡部20之间设置连接部30,能够使得第一遮挡部10的重心与第二遮挡部20的重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从而利用重心偏移形成阀门本体100的预翻转。
43.举例来说,第一遮挡部10设置在连接部30的一端,且朝着远离连接部30的方向延伸;第二遮挡部20设置在连接部30的另一端,且朝着远离连接部30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遮挡部10与第二遮挡部20的延伸方向相反,且第一遮挡部10的延伸方向于连接部30的长度方向不共线。优选的,第一遮挡部10垂直连接连接部30;第二遮挡部20垂直连接连接部30。
4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10为上挡板,第二遮挡部20为下挡板,连接部30为中折板;上挡板、中折板、下挡板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形成阀门本体100。具体的,连接部30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遮挡部10垂直连接在连接部30的第一端,第二遮挡部20垂直连接在连接部30的第一端,且第一遮挡部10与第二遮挡部20的延伸方向相反。
45.进一步的,所述翻转部40位于连接部30或第二遮挡部20;其中,当翻转部40位于连
接部30上时,翻转部40与第一遮挡部10之间的距离大于翻转部40与第二遮挡部20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二遮挡部20朝着靠近室内侧的方向转动形成所述预开启夹角。
46.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翻转部40设置在第二遮挡部20或是连接部30 靠近第二遮挡部20的一侧,能够将阀门本体100的重心偏移至重量占比较大的一侧,从而带动第二遮挡部20朝着靠近室内侧的方向转动,第一遮挡部10朝着靠近室外侧的方向转动,实现阀门本体100的预翻转。
47.优选的,连接部30的长度为所述新风进风口210截面最大长度的5-20%。
48.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30为阀门本体100翻转时第一遮挡部10的力臂,连接部30的长度越长,新风装置200开启时,阀门本体100越容易翻转;与此同时,连接部30的长度越长,新风进风口210打开时,连接部 30截面遮挡的进风面积越大,新风进风量越小。通过设置连接部30的长度为新风进风口210截面最大长度的5-20%,能够在降低阀门本体100的开启难度的同时,保证足够的新风进风量。
49.优选的,第二遮挡部20的重量为阀门本体100的重量的60-80%。
50.进一步的,翻转部40包括:翻转轴孔41,沿翻转轴线对称设置在阀门本体100的两侧,用于与所述新风进风口210处的翻转轴220相配合。
5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翻转部40设置成阀门本体100两侧的翻转轴孔 41,而非是阀门本体100两侧凸起的翻转轴,能够提高新风阀门的结构设计合理性,避免阀门本体100在运输途中受到磕碰导致翻转部40出现弯折破损等问题。
52.进一步的,翻转部40还包括:轴孔开口42,开设于阀门本体100,且与翻转轴孔41连通,翻转轴220通过轴孔开口42装入翻转轴孔41;其中,轴孔开口42的宽度小于翻转轴孔41的直径。
5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阀门本体100上开设与翻转轴孔41相连通的轴孔开口42,能够将新风进风口210的翻转轴220从轴孔开口42处装入翻转轴孔41,装配步骤简单且方便,从而能够提高新风阀门的装配效率;通过设置轴孔开口42的宽度小于翻转轴孔41的直径,能够新风阀门安装到位后翻转轴220从轴孔开口41处脱落的问题,保证了翻转部40与翻转轴 2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5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翻转轴220的直径略小于翻转轴孔41的直径,以确保翻转轴220能够在翻转轴孔41内翻转。
55.进一步的,翻转部40还包括:导向部50,设于轴孔开口42远离翻转轴孔41的一侧,用于引导翻转轴220装入翻转轴孔41。举例来说,导向部50为导向斜面。
5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轴孔开口42的宽度小于翻转轴孔41的直径,因此翻转轴220不容易从轴孔开口42处装入翻转轴孔41内。通过在轴孔开口42远离翻转轴孔41的一侧设置导向部50,能够对翻转轴220进行预定位,引导翻转轴220装入翻转轴孔41,从而降低了翻转轴220从轴孔开口 42处装入翻转轴孔41的难度。
57.【第二实施例】
5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200包括新风进风口210,设有翻转轴220;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任意一种新风阀门 100;其中,新风阀门100通过翻转轴220可转动地设置在新风进风口210。
59.举例来说,当新风装置200处于关闭状态时,阀门本体100由于重心偏移产生预翻
转;此时阀门本体100的第一遮挡部10朝向室外侧倾斜,阀门本体100的第二遮挡部20朝向室内侧倾斜。当新风装置200开启后,阀门本体100受到室内负压的作用出现翻转,此时第一遮挡部10相对翻转轴 220朝着靠近室外侧的方向转动,第二遮挡部20相对翻转轴220朝着靠近室内侧的方向转动,打开新风进风口210。随着阀门本体100的翻转,门本体100与新风进风口210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当阀门本体100翻转到极限位置时,新风进风口210会阻挡第二遮挡部20继续翻转,实现新风进风口210对阀门本体100的限位。
6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阀门本体100的翻转部40的位置、阀门本体100的宽度及厚度,来调整阀门本体100翻转极限位置,以确保新风系统200开启后,阀门本体100能够打开到需要的角度。
6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新风装置200关闭时,阀门本体10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新风进风口210,无需设置电机驱动,提高了新风阀门的安装效率,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及维修成本。由于当阀门本体100处于关闭状态时,阀门本体100与重力方向存在大于零的预开启夹角,因此当新风装置200开启后,能够利用阀门本体100的预翻转,使得新风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能够更容易地带动阀门本体100克服重力作用翻转,降低新风进风口210的开启难度,从而避免阀门本体100打开困难导致新风进风量小的问题。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