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8726发布日期:2023-02-10 20:0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加湿器。


背景技术:

2.我国地域辽阔,有些区域四季气候差异大,特别是在冬季时由于空气干燥人们会出现呼吸道干涩、疼痛和肿胀等现象。为了使冬季时的室内空气湿润,常采用加湿器对室内空气进行湿度改善。
3.目前主流的加湿器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蒸发式加湿器和超声波式加湿器。蒸发式加湿器采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促使液态水蒸发成气体,或者采用加热方式产生水蒸气;超声波式加湿器采用压电陶瓷式振动片,利用压电振动效应让液体振动产生微小粒子实现雾化过程。
4.如图1所示,现有超声波式加湿器包括压电陶瓷片1、金属电极圈2、固定密封座3、水槽4、电源插口5、导线6、控制电路板7、显示和按钮单元8、液位传感部件9、出雾口10、加水盖11和注水口12;
5.其中压电陶瓷片1与金属电极圈2紧密贴合,并由固定密封座3固定在水槽4下方,外部电源线插入电源抽插口5从而为控制电路板7供电,用户通过显示和按钮单元8查看和控制雾化器的运行,液位传感器9将液面高度送到控制电路板7以防出现干烧,出雾口10为雾气的外出通道,加水盖11和注水口12用于水的加入。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显示和按钮单元8开启雾化功能,由控制电路板7控制液位传感器9采集液位数据,判断液面较高情况后,启动压电陶瓷1和金属电极圈2进行高频振动,从而带动液体振动产生微小粒子实现雾化过程。
6.然而现有超声波式加湿器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其产生的雾气在脱离出雾口后的行径路线时垂直向上,或者向四周扩散,不能控制雾气到达的位置,不能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精准加湿。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了加湿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加湿器产生的雾气都是经过漫长循环后才能对目标区域加湿,不能精准对目标区域加湿。
8.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加湿器,包括
9.储雾腔,所述储雾腔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雾口;
10.驱动装置,被配置于驱动所述储雾腔内的雾气从所述出雾口喷出。
11.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储雾箱,所述储雾腔设置于所述储雾箱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振动膜,所述振动膜与所述储雾箱的内壁连接,所述动力装置被配置于带动所述振动膜振动所述储雾腔内的雾气从所述出雾口喷出。
12.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雾气产生装置,所述雾气产生装置被配置于向所述储雾腔提供雾气。
13.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储雾箱上设有进雾口;所述雾气产生装置包括储水箱、电
极、带孔网片和压电陶瓷圈;所述储水箱安装在所述进雾口处,所述储水箱上开设有注水口;所述带孔网片安装在所述储水箱靠近所述储雾箱的一侧上,所述带孔网片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侧面上沿靠近所述储雾箱的方向依次安装所述压电陶瓷圈和电极。
14.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按钮开关,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驱动电路,所述按钮开关被配置于向所述驱动电路输入启停信号,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极电连接,被配置于控制电极的电源通断。
15.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膜背离所述储雾腔的一侧设有振动膜压片。
16.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导向座、弹簧、击打锤、旋转动力装置和拨杆,所述旋转动力装置的转动端与所述拨杆连接,所述导向座安装在所述储雾箱上,所述导向座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击打锤的一端安装在导向座上且穿过所述导向槽,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导向座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储雾箱内壁和所述击打锤的一端,所述击打锤另一端与所述振动膜连接。
17.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动力装置的转动端距离所述拨杆两端的距离相同或者不同。
18.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伸缩端朝向所述振动膜。
19.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旋转动力装置和凸轮,所述旋转动力装置的转动端与所述凸轮连接。
20.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旋转动力装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传动杆,所述旋转动力装置的转动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连接,被配置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支撑轴安装在所述储雾箱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杆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上。
21.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端与所述储雾箱连接。
2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当本实用新型进行空气加湿时,通过动力装置带动振动膜压缩储雾腔,从而给储雾腔内的雾气施加压力,使其能从出雾口喷到目标区域进行加湿,而不是经过漫长循环值后才能对目标区域加湿,而且通过动力装置改变振动膜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精准加湿,提高加湿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超声波式加湿器的结果示意图的示意图;
24.图2为实施例中的本实用新型设有一个出雾口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实施例中的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出雾口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的虚线框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27.图5为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结构的动力装置带动振动膜振动的示意图;
28.图6为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结构的动力装置带动振动膜振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0.如图2所示,加湿器,包括
31.储雾箱1,储雾箱1内部设有储雾腔10,储雾腔10上开设有一个出雾口(图中未标注),出雾口处安装有出雾嘴3;
32.雾气产生装置4,被配置于向储雾腔内提供雾气;
33.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5和振动膜2,振动膜2与储雾箱1的内壁连接,动力装置5被配置于带动振动膜2振动来使储雾腔10内的雾气从出雾嘴3喷出。
34.在图2中,出雾口和雾气产生装置4设置在储雾箱1的对立的两侧面上即在储雾箱1的右侧面和左侧面上,动力装置5安装在第一腔体11中,且位于储雾箱1的顶部,第一腔体11在储雾腔10上方。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出雾口和雾气产生装置4可以分别设置在储雾箱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出雾口和雾气产生装置4可以分别设置在储雾箱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第一腔体11在储雾腔10的左侧或者第一腔体11在储雾腔右侧,动力装置5安装在第一腔体11中。
35.在实际使用时,雾气产生装置4可以通过采用加热方式来向储雾腔10内提供雾气,或者雾气产生装置4通过采用压缩空气实现粒子碰撞的方式来向储雾腔10内提供雾气,或者采用图1中的通过使压电陶瓷振动的方式来向储雾腔10内提供雾气。而通过这三种方式提供的雾气存在粒子较大,容易产生沉积从而润湿了附件的物品的问题,另外粒子太大容易沉降,导致粒子漂浮路径短、过于规则而不能很好的漂浮。
36.基于此,图2中的雾气产生装置4包括储水箱40、电极44、带孔网片42和压电陶瓷圈43;储雾箱1上还设有进雾口12,储水箱40安装在进雾口12处,储水箱40上开设有注水口(图中未标注),注水口出安装有注水塞41;参照图4,带孔网片42安装在储水箱40靠近储雾箱1的一侧上,带孔网片42远离储水箱40的侧面上沿靠近储雾箱1的方向依次安装压电陶瓷圈43和电极44。
37.在实际实用时,当电极44振动带动压电陶瓷圈43和带孔网片42振动时,会使储水箱40中的水透过带孔网片42变成微米级别的雾化粒子进入到储雾腔10中,从而使雾气中的粒子变小,其中通过控制带孔网片42上的孔的孔径可以控制雾化粒子的大小。另外相对于通过采用向压电陶瓷供电使其振动产生雾气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雾气产生装置4是通过压带孔网片42的方式来产生微米级别的雾气粒子,其所需要的供电电压和供电电流均得到了减少,能够更加省电。
38.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图2中的右侧面上开设两个以上的进雾口12,然后在每个进雾口12处分别安装一个雾气产生装置4,该雾气产生装置4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雾气产生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的通过加热方式产生雾气的雾气装置、通过压缩空气实现粒子碰撞方式来产生雾气的雾气产生装置或者采用图1中的通过使压电陶瓷振动的方式来产生雾气的雾气产生装置。
39.在图2中,储雾箱1上安装有控制电路板6和按钮开关7,控制电路板6上设有驱动电路,按钮开关7被配置于向驱动电路输入启停信号,驱动电路与电极44电连接,被配置于控制电极44的电源通断。在实际使用时,驱动电路通过外置电源线8进行供电。
40.在图2中,振动膜2背离储雾腔的一侧设有振动膜压片55。
41.在图2中,动力装置5包括导向座51、弹簧52、击打锤50、旋转动力装置53和拨杆54;
42.旋转动力装置53的转动端与拨杆54一端连接,导向座51安装在储雾箱1上,导向座51上开设有导向槽(图中为标注),击打锤50的一端安装在导向座51上且穿过导向槽,需要补充的是,击打锤50在被施加外力时可以在导向槽中滑动;弹簧52套在导向座51上,弹簧52的两端分别抵住储雾箱1内壁和击打锤50的一端,击打锤50另一端与振动膜压片55连接。
43.在实际使用时,旋转动力装置53可以是马达或者电机。旋转动力装置53带动拨杆54转动时,拨杆54在每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其未与旋转动力装置53连接的一端会撞击击打锤50的上端,从而使击打锤50压缩弹簧52,当拨杆54撞过击打锤50后,弹簧52的弹力会使击打锤50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振动膜2上下运动,压缩储雾腔10中的雾气,使储雾腔10中的雾气从出雾口喷到目标区域。通过控制旋转动力装置53的转速可以控制击打锤50带动振动膜2振动的力度大小,进而可以控制雾气的喷射距离和喷射频率。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6上的驱动电路可以控制旋转动力装置53的转速大小。另外通过设置振动膜压片55可以避免产生噪音,在某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去掉振动膜压片55,让击打锤50直接与振动膜3连接。
44.在图3中,储雾箱1的右侧面上设有两个出雾口,两个出雾口分别安装有出雾嘴3和第二出雾嘴30。而且旋转动力装置53的转动端与拨杆的中部连接,因此每当拨杆54转动一圈时,拨杆54会撞击两次击打锤50,从而可以增加击打锤50带动振动膜2振动的频率,在不用增加旋转动力装置53转速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雾气喷射频率。另外通过改变旋转动力装置53与拨杆54的连接端与拨杆54两端的距离,可以在拨杆54转动一圈时向击打锤50施加两种不同大小的力,从而可以使储雾箱1内的雾气喷向两处目标区域,实现不同的加湿效果。
45.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动力装置5,图5所示的动力装置5包括旋转动力装置53和凸轮56,旋转动力装置50的转动端与凸轮56连接。在实际使用时,旋转动力装置53可以是马达或者电机,当旋转动力装置53带动凸轮56转动时,凸轮56会撞击振动膜压片55,从而带动振动膜压片55和振动膜2振动。
46.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动力装置,图6所示的动力装置包括旋转动力装置53、第一传动齿轮57、第二传动齿轮58和传动杆59,旋转动力装置53的转动端与第一传动齿轮57连接,被配置于带动第一传动齿轮57转动,第二传动齿轮58通过支撑轴(图中未标注)安装在储雾箱1上,第二传动齿轮58与第一传动齿轮57啮合,传动杆59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8上。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第二传动齿轮58通过支撑轴安装在储雾箱1上是常用的齿轮安装技术。另外第二传动齿轮58可以是非全齿齿轮。在实际使用时,旋转动力装置53可以是马达或者电机,当旋转动力装置53带动第一传动齿轮57转动时,第一传动齿轮57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8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59转动,使传动杆59撞击振动膜压片55,从而带动振动膜压片55和振动膜2振动。
47.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动力装置5来带动振动膜2振动使储雾腔10内的雾气从出雾嘴3喷出,以此能实现多股雾气喷射。
48.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5可以采用气缸来带动振动膜2振动使储雾腔10内的雾气从出雾嘴3喷出。
49.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5可以采用活塞杆来带动振动膜2振动使储雾腔10内的雾气从出雾嘴3喷出。
50.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5可以采用电磁驱动装置来带动振动膜2振动使储雾腔10内的雾气从出雾嘴3喷出,实现不同的加湿效果。
51.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5可以采用电机加丝杆来带动振动膜2振动使储雾腔10内的雾气从出雾嘴3喷出。
52.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储雾腔10中安装臭氧产生装置来产生臭氧,当储雾腔10内的雾气受压缩喷出时,臭氧也被带到目标区域,从而可以对附近空气进行消毒灭菌。
53.在某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储雾箱1与旋转支架的旋转端连接,通过转动储雾箱1可以改变喷雾角度。
5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水注入到储水箱40后,通过外置电源线8向控制电路板6上的驱动电路供电,按下按钮开关7,驱动电路控制电极44、压电陶瓷圈43和带孔网片42振动,从而使储水箱40中的水透过带孔网片42变成微米级的雾化粒子进入到储雾腔10中,同时驱动电路控制旋转动力装置53转动,进而带动拨杆54转动,拨杆54转动会撞击击打锤50,进而带动击打锤50上下运动,从而可以使振动膜2振动来压缩储雾腔10中的雾气,使储雾腔10中的雾气喷向目标区域加湿,其中通过控制旋转动力装置53与拨杆54的连接位置可以改变拨杆54转动一圈时撞击击打锤50的次数和撞击击打锤50时施加到击打锤50的力的大小,从而可以实现不同的加湿效果。
55.综上,当本实用新型进行空气加湿时,通过动力装置5带动振动膜2压缩储雾腔10,从而给储雾腔10内的雾气施加压力,使其能从出雾口喷到目标区域进行加湿,而不是经过漫长循环值后才能对目标区域加湿,因此通过动力装置5改变振动膜2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精准加湿,提高加湿效率;另外通过电极44、带孔网片42和压电陶瓷圈43可以产生微米级别的雾气粒子,当雾气喷出后能长时间漂浮,不容易沉积,不会轻易润湿附近物品,更利于用户的呼吸吸收,而且采用压缩带孔网片42的方式产生雾气其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更小,能省电;最后击打锤50通过振动膜压片55带动振动膜2振动,噪声小,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不会影响用户的休息。
56.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