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5713发布日期:2022-12-24 06:5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2.热网是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热能输送任务。热网的系统形式取决于热媒、热源(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等)与热用户的相互位置、供热地区的热用户种类、热负荷大小和性质等。选择热网系统形式应遵循的原则是安全供热和经济性,而在热风系统中二次网则是指各用热单位内部各个单体建筑物之间的管道,因此则需要用到侧平衡装置来对二次网进行检测。
3.现有的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由于调节效果不够好,不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节,从而容易造成因身高因素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现有的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具备调节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调节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
8.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支撑杆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壁与第一齿轮的外侧壁呈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开启电机,通过电机来带动转轴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的转动,利用第二齿轮来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从而带动螺杆在支撑杆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从而利用支撑杆来对支撑板进行向上推动,从而带动调节杆在固定套筒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从而将装置升高至指定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以支撑板的中垂线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中间活动连接有装置主体,利用装置主体来对热网进行检侧,通过设置固定柱的对称结构来让装置可以让装置主体在被固定时更加的稳固。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利用电动伸缩杆来对不同尺寸的装置主体进行固定。
11.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一侧活动连接
有橡胶垫,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来对夹持块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将夹持块移动至装置主体的两侧,从而利用橡胶垫来增大与装置主体之间的摩擦,从而尽量的让装置主体可以被固定的更加紧固。
12.优选的,所述夹持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与橡胶垫的一侧呈固定连接,通过卡块来将橡胶垫从卡槽的内部拔出,从而将橡胶垫进行固定与拆卸,便于对橡胶垫进行清洗与更换,避免长时间的使用造成橡胶垫的损坏。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的两端皆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利用滑槽来实现滑块的左右移动。
14.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底部贯穿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夹持块的顶部呈固定连接,通过夹持块的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滑块在滑槽的内部左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的左右移动,从而将夹持块移动至装置主体的两侧。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通过设置的固定套筒、调节杆、支撑杆、电机、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杆和支撑板的相互配合使用下,从而实现了调节高度的作用,通过开启电机来带动转轴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的转动,通过第二齿轮的转动来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从而带动螺杆在支撑杆内部的向上移动,从而对支撑板进行向上推动,从而带动调节杆在固定套筒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从而实现调节高度的作用,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对装置进行调节,避免使用者因高度因素在使用时带来一定的不便,尽量的让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的便捷,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8.2、该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通过设置的电动伸缩杆、滑槽、滑块、连接杆、夹持块和橡胶垫的相互配合使用下,从而实现了对不同尺寸的装置进行固定的效果,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来带动夹持块的伸缩,从而带动滑块在滑槽内部的左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的左右移动,从而将夹持块移动至装置的两侧,利用橡胶垫来增大与装置之间的摩擦,从而尽量的让装置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固,不发生掉落的风险,同时也尽量的避免夹持块的外侧壁刮伤装置的两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升了该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伸缩杆立面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座;2、固定套筒;3、调节杆;4、支撑板;5、固定柱;6、固定块;7、横板;8、滑槽;9、滑块;10、装置主体;11、橡胶垫;12、夹持块;13、电动伸缩杆;14、螺杆;15、第一齿轮;16、支撑杆;17、电机;18、转轴;19、第二齿轮;20、连接杆;21、卡块;2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2,固定套筒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调节杆3,底座1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6,支撑杆16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7。
28.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9,第二齿轮19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5,支撑杆16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外侧壁与第一齿轮15的外侧壁呈螺纹连接,螺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开启电机17,通过电机17来带动转轴18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19的转动,利用第二齿轮19来带动第一齿轮15的转动,从而带动螺杆14在支撑杆16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从而利用支撑杆16来对支撑板4进行向上推动,从而带动调节杆3在固定套筒2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从而将装置升高至指定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29.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顶部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固定柱5以支撑板4的中垂线呈中心对称结构,支撑板4顶部的中间活动连接有装置主体10,利用装置主体10来对热网进行检侧,通过设置固定柱5的对称结构来让装置可以让装置主体10在被固定时更加的稳固。
30.实施例2
3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固定柱5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3,利用电动伸缩杆13来对不同尺寸的装置主体10进行固定。
32.本实施例中,电动伸缩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12,夹持块1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垫11,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13来对夹持块12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将夹持块12移动至装置主体10的两侧,从而利用橡胶垫11来增大与装置主体10之间的摩擦,从而尽量的让装置主体10可以被固定的更加紧固。
33.进一步的,夹持块1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2,卡槽22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卡块21,卡块21的一侧与橡胶垫11的一侧呈固定连接,通过卡块21来将橡胶垫11从卡槽22的内部拔出,从而将橡胶垫11进行固定与拆卸,便于对橡胶垫11进行清洗与更换,避免长时间的使用造成橡胶垫11的损坏。
34.更进一步的,固定柱5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7,横板7底部的两端皆开设有滑槽8,滑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9,利用滑槽8来实现滑块9的左右移动。
35.除此之外,滑块9的底部贯穿滑槽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的底端与夹持块12的顶部呈固定连接,通过夹持块12的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滑块9在滑槽8的内部左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20的左右移动,从而将夹持块12移动至装置主体10的两侧。
36.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放置在支撑板4的顶部,开启电动伸缩杆13来对夹持块12进
行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滑块9在滑槽8的内部左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20的左右移动,从而将夹持块12移动至装置主体10的两侧,利用橡胶垫11来增大与装置主体10之间的摩擦,从而尽量的让装置主体10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固,再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开启电机17,通过电机17来带动转轴18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19的转动,利用第二齿轮19来带动第一齿轮15的转动,从而带动螺杆14在支撑杆16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从而利用支撑杆16来对支撑板4进行向上推动,从而带动调节杆3在固定套筒2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从而将装置升高至指定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37.综上所述,该便于调节的热网二次侧平衡装置,便于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调节指定的高度,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同时可以对不同尺寸的装置进行固定,并且避免装置在使用时发生掉落的风险,尽量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