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3394发布日期:2023-02-28 20:3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空气能大匹数热泵上出风机组多运用翅片在上,压机、套管换热器等在翅片下端的结构,雨雪水能够通过翅片护网进入机组内部,进而影响压机等重要元器件,在恶劣环境中运行易造成压机等线路短路等问题,且各个元器件集中安装,生产装配效率低,且各个元器件中相互之间存在热干扰和电磁干扰,整机运行可靠性低。
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机组防水加强型电控箱体结构,包括机体、换热器、电控箱及压缩机,换热器设置在机体两侧,与压缩机连通,两端与机体前后框架固定连接,换热器外侧设置有防护架或防护板,防护板上均布圆形或六边形散热孔,机体左右两侧通过上托板和下托板连接,上托板和下托板设置在机体上部,上托板和下托板之间连接有电控箱。该方案中,电控箱为前面开口的箱体,开口处设置有凸出的环形排水槽,若电控箱外表淋水,可从环形排水槽、上托板和下托板排出,但是该方案中,在热泵上出风机组中,各元器件生产装配效率低,各元器件之间容易产生热,导致整机运行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使得整机生产安装模块化,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包括机体和装设于所述机体的风机、压机、第一换热器、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电控箱、水路系统及冷媒系统,所述冷媒系统将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膨胀阀、第二换热器闭环连接,所述水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膨胀阀、第二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电控箱连接;所述机体通过若干隔板分隔成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风腔、用于安装所述电控箱的电控腔、用于安装所述压缩机的压机腔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水路系统和冷媒系统的器腔,所述风腔位于所述机体顶部,所述器腔位于所述风腔底部,所述电控腔和压机腔位于所述机体的侧部,且所述电控腔位于所述压机腔的顶部。
7.本实用新型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电控箱控制风机、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工作,使用时,低压蒸汽冷媒通过压缩机作用成为高压蒸汽冷媒,高压蒸汽冷媒利用第一换热器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高压液态冷媒,对冷水进行加热,高压液态冷媒经过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利用第二换热器与空气换热成为低压蒸汽冷媒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循环,其中,隔板将机体分成风腔、电控腔、压机腔、器腔,以将电控箱、压缩机、风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隔开,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热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各元器件在整机生产装配上能够模块化组装,便于提高生产安装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
模块化组装后的整机外观美观。本实用新型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有利于整机生产安装模块化,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8.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钣金结构。钣金重量轻、轻度高、成本低,且钣金具有导电性能,能够用于电磁屏蔽。利用钣金将机体分隔出上述腔体,能够有效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相互的电磁干扰,加强整机运行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其他能实现本实用新型中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的隔板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9.进一步地,所述电控腔、压机腔、风腔、器腔、管路腔还通过保温结构隔离开,通过保温结构分隔上述腔体,可进一步防止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相互热干扰。
10.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结构为海绵,海绵的重量轻,成本地,且保温效果好,易获取。需要说明的时,其他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中防止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相互热干扰的保温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11.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导风圈、马达和扇叶,所述导风圈固定安装于所述风腔,且所述导风圈的四周与所述机体贴合,所述导风圈设有安装架,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扇叶与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箱与所述马达连接,冷媒与空气通过第二换热器换热时,电控箱控制马达工作,进而带动扇叶转动,加快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将风机安装于风腔,且风腔位于机体的顶部,马达安装在机体顶部,可避免冷凝水滴落至马达,使得马达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12.进一步地,所述风腔顶部设有放置台和翅片护网,所述机体顶部固定设有若干压块,所述翅片护网放置于所述放置台,且所述压块与所述翅片护网抵接以将所述翅片护网固定于所述放置台与所述压块之间,将翅片护网放置于压块与放置台之间,压块将翅片护网压紧,在保证通风的情况下防止扇叶在外力作用下损坏。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为罐套管换热器,所述罐套管换热器内设置有带翅片的内螺纹水管,所述水路系统与所述内螺纹水管连通,水路系统中的冷水流经内螺纹水管,冷媒系统中的高压蒸汽冷媒经过罐套管换热器的内螺纹水管外壁,高压蒸汽冷媒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高压液态冷媒,对冷水进行加热。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两组翅片换热器,且两组所述翅片换热器连接成“v”形,高压液态冷媒利用翅片换热器与空气换热成为低压蒸汽冷媒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循环,两组翅片换热器连接成“v”形,且两组翅片换热器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连接,且固定板与机体固定连接,加长了高压液态冷媒的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率。
15.进一步地,机体在器腔所在部位采用镂空结构,进一步增大第二换热器的通风面积,提高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16.进一步地,所述翅片换热器底部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末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接水盘的底面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接水盘可以用于盛接冷凝水,且接水盘的底面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有利于接水盘内的水沿着接水盘的底面汇集至出水管并从所述出水管排出。
17.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底部设有底盘,底盘可将机体及其上的部件与地面隔开,防止地面积水影响整机运行。
18.本实用新型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与背景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9.有利于整机生产安装模块化,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的立体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机的安装示意图。
24.附图中:1-风腔;101-压块;2-电控腔;3-压机腔;4-器腔;5-风机;51-导风圈;52-马达;53-扇叶;54-翅片护网;6-电控箱;7-压缩机;8-第一换热器;9-第二换热器;901-翅片换热器;902-固定板;10-接水盘;11-出水管;12-底盘;1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包括机体和装设于机体的风机5、压缩机7、第一换热器8、膨胀阀、第二换热器9、电控箱6、水路系统及冷媒系统,冷媒系统将压缩机7、第一换热器8、膨胀阀、第二换热器9闭环连接,水路系统与第一换热器8连接,压缩机7、第一换热器8、膨胀阀、第二换热器9分别与电控箱6连接;机体通过若干隔板13分隔成用于安装风机5的风腔1、用于安装电控箱6的电控腔2、用于安装压缩机7的压机腔3以及用于安装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水路系统和冷媒系统的器腔4,风腔1位于机体顶部,器腔4位于风腔1底部,电控腔2和压机腔3位于机体的侧部,且电控腔2位于压机腔3的顶部
29.上述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电控箱6控制风机5、压缩机7、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膨胀阀工作,使用时,低压蒸汽冷媒通过压缩机7作用成为高压蒸汽冷媒,高压蒸汽冷媒利用第一换热器8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高压液态冷媒,对冷水进行加热,高压液态冷媒经过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利用第二换热器9与空气换热成为低压蒸汽冷媒后进入压缩机7进行循环,其中,隔板13将机体分成风腔1、电控腔2、压机腔3、器腔4,以将电控箱6、压缩机7、风机5、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分隔开,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热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各元器件在整机生产装配上能够模块化组装,便于提高生产安装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模块化组装后的整机外观美观。本实施例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有利于整机生产安装模块化,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30.隔板13为钣金结构。钣金重量轻、轻度高、成本低,且钣金具有导电性能,能够用于
电磁屏蔽。实施时,利用钣金将机体分隔出上述腔体,能够有效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相互的电磁干扰,加强整机运行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其他能实现本实施例中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的隔板13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31.电控腔2、压机腔3、风腔1、器腔4、管路腔还通过保温结构隔离开。实施时,通过保温结构分隔上述腔体,可进一步防止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相互热干扰。具体地,保温结构为海绵,海绵的重量轻,成本地,且保温效果好,易获取。需要说明的时,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中防止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相互热干扰的保温结构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风机5包括导风圈51、马达52和扇叶53,导风圈51固定安装于风腔1,且导风圈51的四周与机体贴合,导风圈51设有安装架,马达52安装于安装架,扇叶53与马达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控箱6与马达52连接。实施时,冷媒与空气通过第二换热器9换热时,电控箱6控制马达52工作,进而带动扇叶53转动,加快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34.如图3、图4所示,风腔1顶部设有放置台和翅片护网54,机体顶部固定设有若干压块101,翅片护网54放置于放置台,且压块101与翅片护网54抵接以将翅片护网54固定于放置台与压块101之间。实施时,安装风机5后,将翅片护网54放置于压块101与放置台之间,压块101将翅片护网54压紧,在保证通风的情况下防止扇叶53在外力作用下损坏。
35.本实施例中,将风机5安装于风腔1,风腔1位于机体的顶部,马达52安装在机体顶部,避免冷凝水滴落至马达52,使得马达52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36.实施例三
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8为罐套管换热器,罐套管换热器内设置有带翅片的内螺纹水管,水路系统与内螺纹水管连通。实施时,水路系统中的冷水流经内螺纹水管,冷媒系统中的高压蒸汽冷媒经过罐套管换热器的内螺纹水管外壁,高压蒸汽冷媒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高压液态冷媒,对冷水进行加热。
38.如图3所示,第二换热器9包括两组翅片换热器901,且两组翅片换热器901连接成“v”形。实施时,高压液态冷媒利用翅片换热器901与空气换热成为低压蒸汽冷媒后进入压缩机7进行循环,两组翅片换热器901连接成“v”形,且两组翅片换热器901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902连接,且固定板902与机体固定连接,加长了高压液态冷媒的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率,具体地,两组翅片换热器901之间的夹角为36.8
°
,使得空气与冷媒更好地换热。
39.如图1、图3所示,机体在器腔4所在部位采用镂空结构,进一步增大第二换热器9的通风面积,提高第二换热器9的换热效果。
40.如图2、图3所示,翅片换热器901底部设有接水盘10,接水盘10的末端连通有出水管11,接水盘10的底面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接水盘10可以用于盛接冷凝水,且接水盘10的底面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有利于接水盘10内的水沿着接水盘10的底面汇集至接水盘10末端并从出水管11排出。
41.如图1至图3所示,机体底部设有底盘12,底盘12可将机体及其上的部件与地面隔开,防止地面积水影响整机运行。
42.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
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