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改造项目的热回收装置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7148发布日期:2022-12-31 11:1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改造项目的热回收装置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改造项目的热回收装置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风机将外界空气导入室内,再通过排风设备利用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3.在节能建筑中,新风系统的新风和排风风量平衡控制非常重要。通常要求新风量和排风量相等,以满足最小的建筑物维护结构漏风以及节能的目的。
4.一个确定的建筑物所需要的新风量是一定的,而如果要对建筑进行改造,或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其新风量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排风量也会变化。目前主要采用更换新的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来适配改造建筑新的新风量及排风量要求。此方法需要重新采购一套新的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大幅增加了改造成本,并且旧的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面临淘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5.专利文献cn110986245a公开了一种多区域新风量智能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运用mse方程修正新风比得到实时的关键区新风比,通过传感器测得数据实时计算修正值,同时利用非关键区回风对关键区进行稀释,达到调节新风量的目的。但该方案需要增设传感器与控制器,改造新风系统工程量依然巨大,并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改造项目的热回收装置新风系统。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改造项目的热回收装置新风系统,包括排风管、新风管、排风机、热回收装置、送风机、送风管、回风管、第一阀门以及旁通管;
8.所述热回收装置为换热器结构;
9.所述排风机的出口与所述排风管相连接,所述排风机的进口与所述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气流出口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所具有的第一气流入口与所述回风管连接;
10.所述送风机的出口与送风管连接,所述送风机的入口与所述热回收装置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出口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入口与所述新风管连接;或,所述送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新风管连接,所述送风机的出口与所述热回收装置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入口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出口与所述送风管连接;
11.所述送风管与回风管通过旁通管相连通,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12.优选的,所述送风管与建筑物室内相连通;所述回风管包括总回风段与室内回风段,所述室内回风段与建筑物内部连通;所述旁通管、室内回风段均与所述总回风段相连
通;所述排风管、新风管均与建筑物室外相连通。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为调节阀。
14.优选的,还包括过滤器,所述新风管与第二气流入口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15.优选的,还包括过滤器,所述第一气流入口与所述回风管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16.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新风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17.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阀门,排风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18.优选的,所述第二阀门为电动阀。
19.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为对开多叶调节阀。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旁通管和调节阀达到减少室内新风量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实现排风量与新风量的相互平衡。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阀门的设计,实现了在冬季不使用新风系统时,能够减少室内温度损失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送风机入口与第二气流出口连接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送风机入口与新风管连接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示出:
27.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改造项目的热回收装置新风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排风管1、新风管2、排风机3、热回收装置4、送风机5、送风管6、回风管7、第一阀门8、旁通管9;
30.所述热回收装置4为换热器结构,所述排风机3的出口与所述排风管1相连接,所述排风机3的进口与所述热回收装置4的第一气流出口15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一气流入口14与所述回风管7连接;
31.如图1所示,所述送风机5的出口与送风管6连接,所述送风机5的入口与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出口17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入口16与所述新风管2连接;或,图2所示,所述送风机5的入口与所述新风管2连接,所述送风机5的出口与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入口16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出口17与所述送风管6连接;
32.所述送风管6与回风管7通过旁通管9相连通,所述旁通管9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
33.所述送风管6与建筑物室内相连通;所述回风管7包括总回风段13与室内回风段10,所述室内回风段10与建筑物内部连通;所述旁通管9、室内回风段10均与所述总回风段13相连通;所述排风管1、新风管2均与建筑物室外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流为室内回风气流,所述第二气流为新风气流。
34.所述第一阀门8为调节阀。所述第一阀门8为对开多叶第一阀门8。
35.所述新风管2与第二气流入口16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2。所述第一气流入口14与所述回风管7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2,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过滤器12为初效过滤器,过滤器12的设置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6.在一个优选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热回收装置4为转轮式换热器,在此优选例中,采用如下的布置方案:所述送风机5的入口与所述新风管2连接,所述送风机5的出口与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入口16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出口17与所述送风管6连接(即图2的布置方案)。此布置方式将送风机5设置在第二气流入口16前,保证热回收装置4中新风处于正压状态;将排风机3布置在第一气流出口15后(负压段),排风机采用抽吸式布置方式,此布置方式能够防止由于热回收装置4中出现气体相互泄露情况时,导致的排风中的污染物影响新风质量的现象。在此优选例中,所述新风管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1,所述第二阀门11为常闭电动阀;排风管1上也可设置第二阀门11。所述第二阀门11与排风机3、送风机5以及转轮式换热器所具有的转轮电机18联动启闭,即所述第二阀门11与排风机3、送风机5、转轮电机18联动启闭均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在冬季不使用新风系统时,关闭第二阀门11,使室内室外空气隔离,能够减少室内温度损失。
37.在另一个优选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热回收装置4为转轮式换热器,或其他类型换热器(如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或新风全热交换器等)在此优选例中,所述送风机5的出口与送风管6连接,所述送风机5的入口与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出口17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4所具有的第二气流入口16与所述新风管2连接;所述新风管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1,所述第二阀门11为常闭电动阀。排风管1上也可设置第二阀门11。所述第二阀门11与排风机3、送风机5联动启闭,即所述第二阀门11与排风机3、送风机5、联动启闭均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在冬季不使用新风系统时,关闭第二阀门11,使室内室外空气隔离,能够减少室内温度损失。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9.排风机3和送风机5的风量是一定的,且是等量的,在改造项目中,当建筑被改造或调整用途后,需求的新风量减少了,可通过旁通管9和第一阀门8将多余的新风量排至总回风管7,即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新风量减少了。由于排风机3的风量不变,则总回风段13的总风量不变,总回风段13的总风量为旁通管9的新风量加室内回风段10的回风量,所以当第一阀门8打开后,通过室内回风段10的室内回风量是比第一阀门8关闭时的风量减少的,这时室内的新风量和排风量即回风量还是处于平衡状态,达到了减少室内新风量、以及保持室内新风量与排风量相同的要求。
40.本实用新型通过旁通管9和手动对开多叶第一阀门8达到减少室内新风量的目的。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总回风段13的总风量为旁通管9的新风量加室内回风段10的回风量的定量关系,减少了排风量,达到了风量平衡的目的,同时保证热回收装置4在效率高点运行。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