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采暖炉配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8188发布日期:2022-12-28 09:2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采暖炉配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物质采暖炉配风结构。


背景技术:

2.采暖炉是一种经济又实惠的供热设备,对于没有集中供暖和不具备燃气采暖条件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采暖炉是一种理想的取暖选择,目前为了响应国家环保的号召,采暖炉已经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环保的生物质颗粒,将生物质颗粒添加到采暖炉的燃烧室内,通过燃烧生物质颗粒,从而产生热量以达到供热的目的,生物质颗粒在燃烧室内燃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了保证燃烧室内不会出现熄火的情况,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通过鼓风机向采暖炉内不断的鼓入空气,从而保证其生物质颗粒的正常燃烧,目前的采暖炉,其内部都会设置一个向燃烧室内延伸的风管,鼓风机与风管连通,鼓风机吹出的空气直接进入到燃烧室内后再自行的分散,这种鼓风的方式,由于是直接将空气一股的吹入,所以在生物质颗粒燃烧产生热气后,会将空气带着一同外排,这就导致空气中的氧气还没有起到助燃的作用便被排出,最终出现生物质颗粒燃烧不充分的情况,这样大大浪费了燃料的利用率,提高了供热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生物质采暖炉配风结构,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生物质采暖炉配风结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上端设置有加料口,炉体的下端设置有排灰口,所述排灰口处设置有炉箅,炉体内在对应所述加料口下方的位置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炉体底壁之间形成燃烧室,隔板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燃烧室的上下两端镜像设置有中空的配风座,所述配风座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及所述排灰口连通,燃烧室的一侧设置有风道,炉体的外侧设置有向风道内送风的鼓风机,所述风道同时向上、下端的配风座内及配风座之间的空隙内送风;
5.所述风道包括截面为凵字形的封板,所述封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的一侧,封板后侧的缺口与炉体的内壁贴合设置,封板上下端的缺口分别与所述隔板及炉体的底壁贴合设置,封板、隔板、炉体的底壁及炉体的侧壁配合形成所述风道,封板前侧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一风孔,所述第一风孔向上下端的配风座内送风,封板的两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二风孔,所述第二风孔位于两配风座之间的空隙处且其向空隙内送风,炉体的底壁上在对应封板下端缺口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鼓风机通过所述进风口向风道内送风。
6.进一步,所述配风座包括喇叭状的风盘,所述风盘在其缩口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环形的接头,所述风盘及所述接头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配风孔,两配风座的接头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及排灰口连接,风盘扩口的一端与所述炉体的侧壁封闭连接,两风盘之间的空隙形成燃烧腔,风盘与隔板之间以及风盘与炉体底壁之间均形成送风腔,风盘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封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安装缺口,所述第一风孔位于所述送风
腔内,所述第二风孔位于所述燃烧腔内。
7.进一步,所述炉体的下端设置有集灰仓,集灰仓内在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配风盒,所述配风盒与进风口连通,配风盒在朝向所述炉箅的一侧设置有鼓风孔,所述鼓风机的风管与配风盒的内部连通。
8.进一步,所述集灰仓内设置有可抽拉的集灰抽屉,所述集灰抽屉位于所述配风盒的下端。
9.进一步,所述炉体的外侧在对应所述加料口的位置设置有燃料仓,所述燃料仓与加料口连通。
10.进一步,所述炉体内在对应所述加料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料槽道,所述导料槽道位于加料口的下沿。
11.进一步,所述炉体的顶部在对应所述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炉口。
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炉体内风道及配风座的配合,将鼓风机送出的风进行均匀分配,鼓出的空气在燃烧室的各个位置流入,从而使得空气可以均布到燃烧室的各个角落,从而更好的对生物质颗粒起到助燃的作用,帮助生物质颗粒燃烧的更加充分,大大提高了生物质颗粒的燃烧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配风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质采暖炉配风结构,包括炉体1,炉体1的上端设置有加料口1a,炉体1的下端设置有排灰口,排灰口处设置有炉箅2,炉体1内在对应加料口1a下方的位置设置有隔板3,隔板3与炉体1底壁之间形成燃烧室,隔板3上设置有进料口,燃烧室的上下两端镜像设置有中空的配风座4,配风座4分别与进料口及排灰口连通,燃烧室的一侧设置有风道5,炉体1的外侧设置有向风道5内送风的鼓风机6,风道5同时向上、下端的配风座4内及配风座4之间的空隙内送风;
19.风道5包括截面为凵字形的封板7,封板7竖直设置在燃烧室5的一侧,封板7后侧的缺口与炉体1的内壁贴合设置,封板7上下端的缺口分别与隔板3及炉体1的底壁贴合设置,封板7、隔板3、炉体1的底壁及炉体1的侧壁配合形成风道5,封板7前侧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一风孔7a,第一风孔7a向上下端的配风座1内送风,封板7的两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二风孔7b,第二风孔7b位于两配风座4之间的空隙处且其向空隙内送风,炉体1的底壁上在
对应封板7下端缺口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1b,鼓风机6通过进风口1b向风道5内送风。
20.配风座4包括喇叭状的风盘4a,风盘4a在其缩口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环形的接头4b,风盘4a及接头4b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配风孔4c,两配风座4的接头4b分别与进料口及排灰口连接,风盘4a扩口的一端与炉体1的侧壁封闭连接,两风盘4a之间的空隙形成燃烧腔8,风盘4a与隔板3之间以及风盘4a与炉体1底壁之间均形成送风腔9,风盘4a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缺口4d,封板7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安装缺口4d,第一风孔7a位于送风腔9内,第二风孔7b位于燃烧腔8内。
21.炉体1的下端设置有集灰仓10,集灰仓10内在对应进风口1b的位置设置有配风盒11,配风盒11与进风口1b连通,配风盒11在朝向炉箅2的一侧设置有鼓风孔11a,鼓风机6的风管与配风盒11的内部连通。
22.鼓风机6向配风盒11内送风,部分空气顺着鼓风孔11a流入到集灰仓10内,并经由排灰口在炉体1的底部流入到燃烧室内,剩余的空气经由进风口1b进入到风道5内,风道5内的空气经由第一风孔7a和第二风孔7b排出,第一风孔7a吹出的空气进入到送风腔9内,然后空气经由风盘4a与接头4b上的配风孔4c均匀的送到燃烧腔8内,然后空气还会经由若干第二风孔7b均匀吹到燃烧腔8内,第二风孔7b吹出的空气在燃烧腔8内形成环形风,配合着第一风孔7a吹出的风,使得空气可以均匀进入燃烧腔8的各个位置。
23.集灰仓10内设置有可抽拉的集灰抽屉12,集灰抽屉12位于配风盒11的下端,炉箅2处漏下的灰渣直接落到集灰仓10内进行收集。
24.炉体1的外侧在对应加料口1a的位置设置有燃料仓13,燃料仓13与加料口1a连通,生物质颗粒在燃料仓13内储存。
25.炉体1内在对应加料口1a的位置设置有导料槽道14,导料槽道14位于加料口1a的下沿,导料槽道14将生物质颗粒引到进料口处落下,并掉落至燃烧腔8内。
26.炉体1的顶部在对应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炉口15。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生物质颗粒经由加料口1a进入到炉体1内,然后经过导料槽道14的引到落到燃烧腔8内进行燃烧,燃烧时,鼓风机6工作向配风盒11内送风,空气经由鼓风孔11a、第一风孔7a以及第二风孔7b均匀的流入到燃烧腔8内,空气与燃烧的生物质颗粒充分混合,从而保证生物质颗粒的充分燃烧,燃烧后的灰渣可以透过炉箅掉落至集灰抽屉12内,并最终进行统一收集处理,炉口15可以进行烧水、做饭。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