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35566发布日期:2022-11-25 23:5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现有产品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其出风形式一般是背侧后出、两侧后出或前侧出风等。
3.相关技术中,在新风装置的蜗壳出风口处匹配有混风通道。但是,这样很容易出现回流和倒吸现象,从而产生忽大忽小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在朝向蜗壳出风口的方向上可以形成扩张状,从而可以提升通向蜗壳出风口处的风量,而且在蜗壳出风口处配合设置有出风过渡部,出风过渡部会占据蜗壳出风口处的出风面积,降低蜗壳出风口处的回流,而且可以提升风速,从而可以提升抗静压能力。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新风进风口和出风口;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包括:蜗壳和离心风机,所述蜗壳设置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包括:轴向相对的侧板和外环板,所述外环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外边缘上,所述外环板邻近所述蜗壳出风口的部分设置有出风过渡部,所述离心风机的外周侧到所述出风过渡部的最小距离为a,所述蜗壳具有蜗舌,所述蜗舌到所述出风过渡部的垂直距离为b,a和b满足关系式:b≥1.8a。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蜗舌到出风过渡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张开度的1.8倍,这样在朝向蜗壳出风口的方向上可以形成扩张状,从而可以提升通向蜗壳出风口处的风量,而且在蜗壳出风口处配合设置有出风过渡部,出风过渡部会占据蜗壳出风口处的出风面积,降低蜗壳出风口处的回流,而且可以提升风速,从而可以提升抗静压能力。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a和b满足关系式:1.8a≤b≤2.2a。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a和b满足关系式:b=2a。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蜗壳在所述离心风机径向方向上的尺寸为c,所述离心风机直径为d,a、c和d满足关系式:a≥0.6(c-d)。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a、c和d满足关系式:0.6(c-d)≤a≤0.9(c-d)。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a、c和d满足关系式:a=0.8(c-d)。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过渡部包括:在出风方向上顺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上沿出风方向延伸的导向条。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向条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条在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条之间形成有凹槽。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导向条在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宽度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且宽度相同。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过渡段朝向所述蜗壳内部的表面为光滑面。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新风装置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新风装置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新风装置的爆炸图;
23.图6是出风过渡部的结构示意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空调器;
26.10、机壳;11、新风进风口;12、出风口;20、新风装置;21、蜗壳;210、蜗壳进风口;211、蜗壳出风口;212、侧板;213、外环板;22、离心风机;23、出风过渡部;230、第一过渡段;231、第二过渡段;232、导向条;233、凹槽;24、蜗舌。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8.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
29.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包括:机壳10和新风装置20。机壳10形成空调器1的主体结构,使空调器1的外形更加整体和简洁,而且机壳10可以起到安装和保护的作用,防止设置于机壳10内部的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机壳10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而新风装置20则主要形成新风进入的通道,新风先从新风进风口11进入到新风装置20内,然后从新风装置20通向出风口12处,最终从出风口12释放到室内,实现空调器1的新风效果。
30.如图3-图5所示,新风装置20包括:蜗壳21和离心风机22,蜗壳21构成新风装置20的主体部分,蜗壳21设置有蜗壳进风口210和蜗壳出风口211,而且蜗壳进风口210与新风进风口11相连通,蜗壳出风口211与出风口12相连通,也就是说,新风从新风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0后,再从蜗壳进风口210进入到蜗壳21内,然后新风从蜗壳出风口211通向出风口12处,最终从出风口12释放到室内。离心风机22设置于蜗壳21内,离心风机22在工作后转动产生离心力,从而可以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到蜗壳21内。
31.如图3-图5所示,蜗壳21包括:轴向相对的侧板212和外环板213,两个侧板212和外
环板213可以形成蜗壳21的整体结构,而且外环板213连接于两个侧板212的外边缘上,这样两个侧板212和外环板213可以形成一体结构,便于蜗壳21的整体设置和安装。外环板213邻近蜗壳出风口211的部分设置有出风过渡部23,蜗壳21内的新风在从蜗壳出风口211处释放时会经过出风过渡部23,而出风过渡部23会占据蜗壳出风口211处的出风面积,降低蜗壳出风口211处的回流,而且可以提升风速,从而可以提升抗静压能力。
32.如图5所示,离心风机22的外周侧到出风过渡部23的最小距离为a,该距离也就是蜗壳21的张开度,蜗壳21具有蜗舌24,蜗舌24可以避免新风在蜗壳21内循环流动,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为b,a和b满足关系式:b≥1.8a,可以理解地,离心风机22的外周侧到出风过渡部23的最小距离的连接点位于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的连接点的下方,而新风是从离心风机22的外周侧到出风过渡部23的最小距离的连接点处通向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的连接点处,而且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的连接点更靠近蜗壳出风口211处,b≥1.8a,也就是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张开度的1.8倍,这样在朝向蜗壳出风口211的方向上可以形成扩张状,从而可以提升通向蜗壳出风口211处的风量。
33.由此,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张开度的1.8倍,这样在朝向蜗壳出风口211的方向上可以形成扩张状,从而可以提升通向蜗壳出风口211处的风量,而且在蜗壳出风口211处配合设置有出风过渡部23,出风过渡部23会占据蜗壳出风口211处的出风面积,降低蜗壳出风口211处的回流,而且可以提升风速,从而可以提升抗静压能力。
34.进一步地,a和b满足关系式:1.8a≤b≤2.2a。在b≥1.8a的同时,还需要b≤2.2a,也就是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不大于张开度的2.2倍,这样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过大,在新风通过此处的出风过渡部23的位置时,出风过渡部23不能更好地降低蜗壳出风口211处的回流,提升风速和抗静压能力。
35.优选地,a和b满足关系式:b=2a。也就是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等于张开度的2倍,这样可以提升通向蜗壳出风口211处的风量,同时可以避免蜗舌24到出风过渡部23的垂直距离过大,在新风通过出风过渡部23的位置时,出风过渡部23不能更好地降低蜗壳出风口211处的回流,提升风速和抗静压能力。
36.此外,蜗壳21在离心风机22径向方向上的尺寸为c,离心风机22直径为d,a、c和d满足关系式:a≥0.6(c-d)。其中,c-d为蜗壳21在离心风机22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减去离心风机22的直径,也就是蜗壳21在离心风机22径向方向上剩下部分的尺寸,a≥0.6(c-d),也就是说,张开度不小于蜗壳21在离心风机22径向方向上剩下部分的尺寸的0.6倍,这样可以使张开度足够大,提升新风通过此处时的风量,从而可以提升通向蜗壳出风口211处的风量。
37.当然,a、c和d满足关系式:0.6(c-d)≤a≤0.9(c-d)。在a≥0.6(c-d)的同时,还需要a≤0.9(c-d),也就是说,张开度不大于蜗壳21在离心风机22径向方向上剩下部分的尺寸的0.9倍,这样可以避免张开度过大,在新风通过此处的出风过渡部23的位置时,出风过渡部23不能更好地对新风起到降噪的作用。
38.优选地,a、c和d满足关系式:a=0.8(c-d)。也就是张开度等于蜗壳21在离心风机22径向方向上剩下部分的尺寸的0.8倍,这样可以使张开度足够大,提升新风通过此处时的风量,从而可以提升通向蜗壳出风口211处的风量,也可以避免张开度过大,在新风通过此处的出风过渡部23的位置时,出风过渡部23不能更好地对新风起到降噪的作用。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6所示,出风过渡部23包括:在出风方向上顺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230和第二过渡段231,第一过渡段230上沿出风方向延伸的导向条232。也就是说,蜗壳21内的新风在出风时,会先经过第一过渡段230,然后再经过第二过渡段231,在第一过渡段230上设置有沿出风方向延伸的导向条232,这样新风在经过第一过渡段230时,可以起到导风的作用。
40.其中,如图6所示,导向条232为多个,多个导向条232在第一过渡段23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导向条232之间形成有凹槽233。设置有多个导向条232,这样多个导向条232可以起到更好的导风作用,多个导向条232在第一过渡段23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则可以避免多个导向条232之间产生干涉。可以理解地,当新风从蜗壳21内通向第一过渡段230时,由于风速的原因,新风会冲击到第一过渡段230上,在相邻的两个导向条232之间形成有凹槽233,这样凹槽233可以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部分新风可以通向凹槽233内,从而可以减小新风经过第一过渡段230时产生的噪音。
41.另外,如图6所示,多个导向条232在第一过渡段230的宽度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而且宽度相同。这样,新风在经过多个导向条232时,多个导向条232对于新风的导风效果相同,而且相邻的两个导向条232之间的凹槽233在第一过渡段23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也相同,这样新风在通过凹槽233过渡缓冲的效果更好。
42.可选地,第二过渡段231朝向蜗壳21内部的表面为光滑面。第二过渡段231朝向蜗壳21内部的表面为光滑面,这样新风在经过第二过渡段231时,可以避免第二过渡段231朝向蜗壳21内部的表面对新风产生干涉,从而形成出风噪音。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