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9003发布日期:2023-01-24 22:5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屋顶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屋顶机是一种空气系统单元式整体机组,可集制冷、制热、送风、空气净化和电控等功能于一体,由于其一般安装在楼宇屋顶,所以称之为屋顶机,屋顶机因具有结构紧凑、制冷(热)量范围广、调试方便和安装便捷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
3.现有技术中的屋顶机为了保证底盘底面的平整,故无法在中隔板的下方设置对其进行支撑的横梁,从而使中隔板的下方强度无法满足装配和运输的要求。在对屋顶机进行运输时,在底盘的底面临时设置横梁对其进行支撑,到现场安装时再将横梁拆卸下,因此影响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机,以缓解相关技术中中隔板的下方强度无法满足装配和运输的要求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机包括:整机壳体、分隔板和支撑梁,所述分隔板呈平板状并安装于所述整机壳体内,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整机壳体的内部分为外机腔室和内机腔室;
6.所述支撑梁设于所述整机壳体内,并支撑于所述分隔板的下边缘。
7.在该技术方案中,分隔板呈平板状,形状规则,便于在分隔板的下方设置支撑梁,支撑梁位于整机壳体的内部,并支撑于分隔板的下边缘,支撑梁对分隔板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分隔板的强度,在装配和运输的过程中,无需在底盘的底面临时设置横梁对其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现场的安装效率。此外;支撑梁位于整机壳体内,使整机壳体的底部能够保持平整,避免影响整机壳体的底面与其他结构配合时的密封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整机壳体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并且,所述支撑梁沿其长度方向的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的侧边和所述第二底板的侧边抵接。
9.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梁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壁之间,能够减小支撑梁占用整机壳体内的空间,减小支撑梁对其他部件设置的影响。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梁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11.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梁、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共同形成整机壳体的底部,支撑梁的底面与第一底板的底面和第二底板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使整机壳体的底部能够保持平整,避免影响整机壳体的底面与其他结构配合时的密封性。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整机壳体包括支撑框,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支撑梁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框。
13.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框对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整机
壳体的稳定性。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整机壳体呈长方体状,所述分隔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整机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15.在该技术方案中,呈长方体状的整机壳体形状更规则,便于其他部件在整机壳体内的分布,以及对整机壳体进行密封。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机腔室的侧壁设有侧面出风口,和/或,所述内机腔室的底壁设有底面出风口。
17.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机腔室的侧壁设置侧面出风口,使出风管能够从侧面出风口伸出,在内机腔室的侧壁设置底面出风口,使出风管能够从底面的出风口伸出。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整机壳体包括外机顶盖和内机顶盖,所述外机顶盖盖合于所述外机腔室的上方,所述内机顶盖盖合于所述内机腔室的上方。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外机顶盖与内机顶盖相互独立设置,并且无重叠,需要对内机腔室内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仅需拆除内机顶盖,无需再拆除外机顶盖,从而便于对内机腔室内的部件进行维修,并且降低了维修时的工作量。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屋顶机还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具有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均设于所述内机腔室内。
21.在该技术方案中,蒸发器的输入管和输出管均位于内机腔室内,降低了更换蒸发器的工作量,便于售后维修。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屋顶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23.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接收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对冷凝水进行收集。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蒸发器呈平板型或l型,所述蒸发器将所述内机腔室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25.在该技术方案中,内机腔室被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两个腔室用于安装不同的部件。
2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缓解相关技术中屋顶机中的中隔板下方强度无法满足装配和运输的要求的技术问题。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屋顶机。
28.在该技术方案中,屋顶机中的分隔板呈平板状,形状规则,便于在分隔板的下方设置支撑梁,支撑梁位于整机壳体的内部,并支撑于分隔板的下边缘,支撑梁对分隔板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分隔板的强度,在装配和运输的过程中,无需在底盘的底面临时设置横梁对其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现场的安装效率。此外;支撑梁位于整机壳体内,使整机壳体的底部能够保持平整,避免影响整机壳体的底面与其他结构配合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在第一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在第二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四;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五。
38.图标:100-整机壳体;110-第一底板;111-底部进线口;120-第二底板;121-底部排水口;130-支撑框;131-端部立柱;132-中立柱;140-侧面出风口;150-底面出风口;160-外机顶盖;161-外风机组件;170-内机顶盖;200-分隔板;300-支撑梁;400-蒸发器;510-电机;520-离心风轮;530-静压分隔板;540-燃气换热部件;610-冷凝器;620-电控盒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现有技术中的屋顶机为了保证底盘底面的平整,故无法在中隔板的下方设置对其进行支撑的横梁,从而使中隔板的下方强度无法满足装配和运输的要求。在对屋顶机进行运输时,在底盘的底面临时设置横梁对其进行支撑,到现场安装时再将横梁拆卸下,因此影响安装效率。
4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顶机,具体方案如下:
44.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包括:整机壳体100,整机壳体100具有用于容纳其他部件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朝上。屋顶机还包括支撑梁300和呈平板状的分隔板200,支撑梁300和分隔板200均位于容纳腔内,分隔板200的两个竖直方向的侧边分别与容纳腔的两个侧壁抵接,从而将容纳腔分隔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为外机腔室,另外一个腔室为内机腔室。支撑梁300的长度方向沿分隔板200下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整机壳体100固定连接,支撑梁300的上表面与分隔板200的下边缘抵接,从而对分隔板200起到支撑作用。分隔板200呈平板状,因此分隔板200的形状规则、结构简单,从而便于实现对分隔板200的制造和装配,并且利于实现分隔板200与其他结构之间的密封。
45.分隔板200为形状规则的平板状,便于将支撑梁300设置在分隔板200的下边缘,支
撑梁300位于整机壳体100的内部,并对分隔板200的下边缘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提高分隔板200的强度,在装配和运输的过程中,无需在底盘的底面临时设置横梁对其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现场的安装效率。此外;支撑梁300位于整机壳体100内,使整机壳体100的底部能够保持平整,避免影响整机壳体100的底面与其他结构配合时的密封性。
46.整机壳体100包括底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板为整体结构,支撑梁300与底板的内壁抵接。
47.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底板为分体结构,具体包括呈平板状的第一底板110和呈平板状的第二底板120,第一底板110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底板120所在的平面重合,第一底板110的一个侧边与第二底板120的一个侧边平行相对设置,第一底板110与第二底板120共同形成整机壳体100的底部。将底板设置为分体结构,第一底板110的尺寸和第二底板120的尺寸相对整个底板的尺寸较小,方便对整机壳体100的底部进行加工。
48.当底板为分体结构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底板110与第二底板120相互相对的两个侧边相互抵接,其中,第一底板110作为外机腔室的底部,第二底板120作为内机腔室的底部。支撑梁300设于第一底板110与第二底板120连接处的上方,支撑梁300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底板110和第二底板120抵接,分隔板200位于支撑梁300的上方,支撑梁300的下表面与支撑梁300的上表面抵接。
49.当底板为分体结构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梁300位于第一底板110和第二底板120之间,支撑梁300长度方向上的一个侧边与第一底板110抵接,支撑梁300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侧边与第二底板120抵接,并且可在支撑梁300与第一底板110和第二底板120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支撑梁300位于第一底板110和第二底板120之间,能够减小支撑梁300占用整机壳体100内的空间,减小支撑梁300对其他部件设置的影响。
5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梁300的底面所在的平面、第一底板110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以及第二底板120的底面所在的平面重叠。
51.支撑梁300、第一底板110和第二底板120共同形成整机壳体100的底部,支撑梁300的底面与第一底板110的底面和第二底板120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使整机壳体100的底部能够保持平整,避免影响整机壳体100的底面与其他结构配合时的密封性。
52.如图3和图4所示,整机壳体100包括呈矩形的支撑框130,支撑框130上安装有两个端部立柱131和两个中立柱132,两个端部立柱131与两个中立柱132均设于支撑框130的上方,并且四者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两个端部立柱131安装于支撑框130的第一端,两个中立柱132安装于支撑框130的中部,两个端部立柱131和两个中立柱132位于外机腔室的四角区域。整机壳体100还包括三个外机侧板,三个外机侧板沿外机腔室的周向分布,并对应地与端部立柱131或中立柱132固定连接,三个外机侧板与分隔板200配合形成外机腔室的侧壁。
53.第一底板110和第二底板120沿支撑框130的长度方向分布,并固定安装于支撑框130的上表面,第一底板110设有底部进线口111,用于使外部的线缆进入外机腔室内,第二底板120设有用于使内机腔室内的水排出的底部排水口121。支撑梁300沿支撑框130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支撑框130的两个长边固定连接。支撑框130对第一底板110、第二底板120和支撑梁300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整机壳体100的稳定性。
54.如图1和图2所示,整机壳体100呈长方体状,呈平板状的分隔板200位于整机壳体100内,分隔板200所在平面与整机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分隔板200的一个侧边与一
个中立柱132固定连接,分隔板200的另一个侧边与另一个中立柱132固定连接。分隔板200将整机壳体100的内部分为外机腔室和内机腔室,其中外机腔室的水平截面和内机腔室的水平截面均呈矩形。呈长方体状的整机壳体100形状更规则,便于其他部件在整机壳体100内的分布;分隔板200将整机壳体100的内部分隔为呈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的外机腔室,以及呈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的内机腔室,使外机腔室的形状和内机腔室的形状更规则,便于在外机腔室和内机腔室内安装部件,以及对整机壳体100的密封。
5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中,仅在内机腔室的侧壁设有用于管道伸出的侧面出风口140,或者,仅在内机腔室的底壁设有用于管道伸出的底面出风口150,或者,在内机腔室的侧壁设有用于管道伸出的侧面出风口140,以及在内机腔室的底壁设有用于管道伸出的底面出风口150。
56.在内机腔室的侧壁设置侧面出风口140,使内机腔室内的出风管能够从侧面出风口140伸出,在内机腔室的侧壁设置底面出风口150,使内机腔室内的出风管能够从底面的出风口伸出。
57.整机壳体100包括呈矩形的外机顶盖160和呈矩形的内机顶盖170,外机顶盖160的尺寸与外机腔室的水平截面的尺寸相适配,内机顶盖170的尺寸与内机腔室的水平截面的尺寸相适配。外机腔室的开口和内机腔室的开口均朝上设置,外机顶盖160位于外机腔室的上方,并盖合于外机腔室的开口处,外机顶盖160上安装有外风机组件161;内机顶盖170位于内机腔室的上方,并盖合于内机腔室的开口处。
58.外机顶盖160与内机顶盖170相互独立设置,并且无重叠,需要对内机腔室内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仅需拆除内机顶盖170,无需再拆除外机顶盖160,从而便于对内机腔室内的部件进行维修,并且降低了维修时的工作量。
59.屋顶机还包括蒸发器400,蒸发器400具有输入管和输出管,输入管和输出管均设于内机腔室内。蒸发器400的输入管和输出管均位于内机腔室内,降低了更换蒸发器400的工作量,便于售后维修。
60.屋顶机还包括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盘,接水盘的开口朝上,并位于蒸发器400的下方。接水盘接收蒸发器400产生的冷凝水,对冷凝水进行收集。
6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蒸发器400呈平板状,如图4至图6所示,蒸发器400位于内机腔室内,并与分隔板200垂直设置,蒸发器400的一个竖直方向上的侧边与分隔板200抵接,另一个竖直方向上的侧边与内机腔室的内部抵接,蒸发器400将内机腔室分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为第一腔室,另一个为第二腔室。
6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蒸发器400呈l型,如图7所示,呈l型的蒸发器40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其中,第一平板与分隔板200的侧壁抵接,第二平板与分隔板200相互垂直,第二平板将内机腔室分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为第一腔室,另一个为第二腔室。
63.将蒸发器400设置为平板状或者l型,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此外,内机腔室被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两个腔室用于安装不同的部件。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还包括均设于第一腔室内的电机510、离心风轮520和静压分隔板530,静压分隔板530将第一腔室分为上下两个腔室,电机510和离心风轮520均位于上方的腔室中,电机510与离心风轮520传动连接,离心风轮520的两端分别与下
方的腔室和外机腔室中的部件连通。
6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机腔室内未设置燃气换热部件54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屋顶机还包括燃气换热部件540,燃气换热部件540设于静压分隔板530下方的腔室中,并且两端均与外机腔室中的部件连通。
6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机还包括冷凝器610和电控盒部件620,冷凝器610和电控盒部件620均设于外机腔室内。
6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屋顶机。
68.在屋顶机中,分隔板200呈平板状,形状规则,便于在分隔板200的下方设置支撑梁300,支撑位于整机壳体100的内部,并支撑于分隔板200的下边缘,支撑梁300对分隔板200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分隔板200的强度,在装配和运输的过程中,无需在底盘的底面临时设置横梁对其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现场的安装效率。此外;支撑梁300位于整机壳体100内,使整机壳体100的底部能够保持平整,避免影响整机壳体100的底面与其他结构配合时的密封性。
6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