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锥真空干燥装置及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5585发布日期:2023-02-14 14:3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双锥真空干燥装置及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锥真空干燥装置及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2.在锂电池浆料回收过程中需要用双锥真空干燥机对浆料粉进行干燥,以去除浆料粉中的液体,如水、nmp(n-methylpyrrolidone,n-甲基吡咯烷酮)等液体,以达到干燥的效果。
3.目前,在使用双锥真空干燥机对浆料粉进行干燥时,通常将浆料粉置于双锥真空干燥机的密闭罐体内,然后对罐体内的浆料粉进行加热,使得浆料粉含有的液体不断地被蒸发扩散,并被与罐体相连通的真空装置抽走,以实现固气分离,从而达到对浆料粉的干燥。
4.然而,在对罐体进行抽真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浆料粉堵塞真空装置以引起抽真空异常,从而造成罐体内压力过大,而传统的双锥回转干燥机无法精确地检测出罐体内的压力,若罐体内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即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且压力检测较准确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及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双锥真空干燥装置,包括:
8.罐体组件,所述罐体组件包括罐体和支架,所述罐体形成有腔体;
9.排气检测组件,所述排气检测组件包括排气管、内置过滤器,内置管、压力表和第一泄压阀,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腔体连通并与所述内置过滤器连接,所述罐体通过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内置管设置于所述排气管内,所述内置管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排气管并与所述腔体连通,且所述内置管的第二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排气管外,并分别与所述压力表和所述第一泄压阀连通;
10.真空组件,所述真空组件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真空组件用于抽出所述腔体内的湿气。
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还包括反吹引压管,所述反吹引压管设置于所述内置管的第二端上,所述反吹引压管用于反吹所述内置管。
1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还包括三通转换器,所述三通转换器设置于所述内置管的第二端的端部,并与所述内置管连通,所述压力表、所述第一泄压阀和所述反吹引压管均设置于所述三通转换器上。
1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还包括内置过滤器,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空心轴和排气支管,所述罐体通过所述第一空心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内置过滤
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心轴位于所述腔体内的一端上,所述第一空心轴通过所述排气支管与所述真空组件连通。
1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心轴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腔体内的温度;及/或,
15.所述双锥真空干燥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罐体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二空心轴,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空心轴和所述第二空心轴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空心轴和所述第二空心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罐体转动;及/或,
16.所述排气检测组件还包括反吹结构,所述反吹结构包括反吹管道和反吹过滤器,所述反吹管道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心轴上,并与所述反吹过滤器连通。
17.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锥真空干燥装置还包括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排气支管与所述真空组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排气支管和所述真空组件连通。
18.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锥真空干燥装置还包括外置过滤器,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罐和多个冷凝器,所述外置过滤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支管连通,所述外置过滤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凝罐连通,所述外置过滤器的第三端依次通过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凝罐连通,所述冷凝罐与所述真空组件连通。
19.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泄压阀,所述第二泄压阀设置于所述外置过滤器的第四端上;及/或,
20.所述内置过滤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内置过滤器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空心轴位于所述腔体内的一端;及/或,
21.所述外置过滤器为钛棒过滤器;及/或,
22.所述双锥真空干燥装置还包括无线测压装置和无线测温装置,所述罐体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无线测压装置和所述无线测温装置均设置于所述观察窗口上,所述无线测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腔体内的压力,所述无线测温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腔体内的温度。
23.一种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
2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还包括废液收集组件,所述废液收集组件与所述真空组件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组件用于回收锂电池浆料中的nmp。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6.1、上述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由于排气管的一端与腔体连通并与内置过滤器连接,以使腔体内的湿气能够通过内置过滤器进入排气管内,并通过排气管进入真空组件,以实现对浆料的干燥,内置管设置于排气管内,内置管的第一端穿设于排气管并与腔体连通,且内置管的第二端至少部分设置于排气管外,并分别与压力表和第一泄压阀连通,以使腔体内的湿气能够通过内置管分别流入压力表和第一泄压阀,以使压力表能够准确地检测到腔体内的压力,以实现对腔体内的压力实时准确检测,同时配合着第一泄压阀的使用,以使第一泄压阀能够对腔体内过高的压力进行泄压,以使腔体内的压力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有效避免罐体内压力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以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的现象,进而提高双锥真空干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7.2、上述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由于压力表和第一泄压阀均设置在内置管的第二端上并且部分设置于排气管外,以使压力表和第一泄压阀与罐体间隔一定的距离,以使安装在内置管上的压力表和第一泄压阀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有效避免压力表和第一泄压阀在
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造成损坏或检测结果误差大或感应较慢等不良现象,进而确保压力表检测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压力表通过内置管与腔体连通,内置管设置于排气管内,以使罐体发生转动时,避免压力表的线出现缠绕的现象。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方向双锥真空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所示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0、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0、罐体组件;110、罐体;111、腔体;112、加热层;113、观察窗口;120、支架;200、第二空心轴;300、排气检测组件;310、排气管;311、第一空心轴;312、排气支管;320、内置管;321、内置管的第一端;322、内置管的第二端;330、压力表;340、第一泄压阀;350、反吹引压管;360、三通转换器;370、内置过滤器;371、第一过滤器;372、第二过滤器;380、反吹结构;381、反吹管道;382、反吹过滤器;390、第二泄压阀;400、真空组件;410、真空泵;420、真空泵水箱;430、冷凝水箱;500、温度传感器;600、冷凝组件;610、冷凝罐;620、冷凝器;700、外置过滤器;800、无线测压装置;900、无线测温装置;
33.20、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21、废液收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7.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38.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包括罐体组件100、排气检测组件300和真空组件400;所述罐体组件100包括罐体110和支架120;所述罐体110形成有腔体111;所述排气检测组件300包括排气管310、内置过滤器370,内置管320、压力表330和第
一泄压阀340,所述排气管310的一端与所述腔体111连通并与所述内置过滤器370连接,所述罐体110通过所述排气管310与所述支架120转动连接,所述内置管320设置于所述排气管310内,所述内置管的第一端321穿设于所述排气管310并与所述腔体111连通,且所述内置管的第二端32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排气管310外,并分别与所述压力表330和所述第一泄压阀340连通;所述真空组件400与所述排气管310连通,所述真空组件400用于抽出所述腔体111内的湿气。
39.上述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由于排气管310的一端与腔体111连通并与内置过滤器370连接,以使腔体111内的湿气能够通过内置过滤器370进入排气管310内,并通过排气管310进入真空组件400,以实现对浆料的干燥,内置管320设置于排气管310内,内置管的第一端321穿设于排气管310并与腔体111连通,且内置管的第二端322至少部分设置于排气管310外,并分别与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连通,以使腔体111分别与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连通,以使压力表330能够准确地检测到腔体111内的压力,以实现对腔体111内的压力实时准确检测,同时配合着第一泄压阀340的使用,以使第一泄压阀340能够对腔体111内过高的压力进行泄压,以使腔体111内的压力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有效避免罐体110内压力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以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的现象,进而提高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0.上述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由于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均设置在内置管的第二端322上,以使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与罐体110间隔一定的距离,以使安装在内置管320上的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有效避免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造成损坏或检测结果误差大或感应较慢等不良现象,进而确保压力表330检测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压力表330通过内置管320与腔体111连通,且内置管320设置于排气管310内,以使罐体110发生转动时,避免压力表330的线出现缠绕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当压力超过上限时,第一泄压阀340联锁打开,以进行泄压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1.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300还包括反吹引压管350,所述反吹引压管350设置于所述内置管的第二端322上,所述反吹引压管350用于反吹所述内置管320。可以理解,通过在内置管的第二端322上增设有反吹引压管350,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向反吹引压管350通入气体,以吹落粘附在内置管320内的粉体,以避免内置管320的管道堵塞,从而确保压力表330检测的准确性。
42.如图2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300还包括三通转换器360,所述三通转换器360设置于所述内置管的第二端322的端部,并与所述内置管320相连通,所述压力表330、所述第一泄压阀340和所述反吹引压管350均设置于所述三通转换器360上。可以理解,通过在内置管的第二端322的端部增设有三通转换器360,以便用户快速地将压力表330、第一泄压阀340和反吹引压管350安装在内置管的第二端322上。
4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排气管310的一端设置内置过滤器370,以使内置过滤器370能够对腔体111内的湿气进行过滤,避免粉体进入排气管310以造成排气管310内堵塞以引起真空组件400出现抽真空异常的现象。
4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置过滤器37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内置过滤器370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空心轴311位于腔体111内的一端上,以实现
对腔体111内的湿气进行逐级过滤,以更有效地避免粉体进入至排气管310以造成真空组件400出现抽真空异常的现象。
45.如图2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置过滤器37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过滤器371和第二过滤器372,所述第一过滤器371为不锈钢网袋,所述第二过滤器372为折叠滤芯,所述第一过滤器371设置于所述排气管310的最外部,所述第二过滤器372设置于第一过滤器371的一侧,以实现对排气管310内湿气的逐级过滤。
46.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3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00,所述温度传感器500设置于所述第一空心轴311内,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用于检测所述腔体111内的温度。可以理解,温度传感器500用于与外部温度控制器连接,当温度传感器500检测到腔体111内的温度过高时,外部的加热组件会停止对罐体110加热,并向腔体111内通入冷却介质,例如向腔体111内通入n2,以防止腔体111内浆料因温度太高而引起安全事故。
47.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罐体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二空心轴200,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空心轴311和所述第二空心轴200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空心轴311和所述第二空心轴200转动,以带动所述罐体110转动,以确保腔体111内的锂电池浆料能够均匀地进行加热,以使锂电池浆料干燥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湿气,以更好地确保锂电池浆料干燥效果。
48.如图2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300还包括反吹结构380,所述反吹结构380包括反吹管道381和反吹过滤器382,所述反吹管道381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心轴311上,并与所述反吹过滤器382连通,以实现对第一空心轴311反吹清洗,以避免第一空心轴311出现堵塞,以更好地确保真空组件400抽真空的效果。
49.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还包括冷凝组件600,所述冷凝组件600设置于所述排气支管312与所述真空组件400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排气支管312和所述真空组件400连通,以使冷凝组件600能够将所述排气支管312中的可凝性气体冷凝为液体,以减轻所述真空组件400的工作负荷,从而有效地保证真空组件400的抽真空效果。
50.如图1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还包括外置过滤器700,所述冷凝组件600包括冷凝罐610和多个冷凝器620,所述外置过滤器700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排气支管312上,所述外置过滤器700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凝罐610连通,所述外置过滤器700的第三端依次通过各所述冷凝器620与所述冷凝罐610连通,所述冷凝罐610与所述真空组件400连通。可以理解,通过在排气支管312增设有外置过滤器700,以实现对排气支管312内的湿气进一步地过滤,以很好地避免浆料进入真空组件400中造成堵塞的现象,又由于通过在外置过滤器700的第二端上增设有多个冷凝器620,多个冷凝器620与冷凝罐610连通,以使排气支管312中的可凝性气体能够冷凝为液体,以减轻所述真空组件400的工作负荷。进一步地,所述外置过滤器700为钛棒过滤器,以使外置过滤器700和内置过滤器370联合使用时,能够对排气管310内的浆料进行更好地进行过滤,以更有效地防止排气管310出现堵塞现象。
51.如图1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检测组件300还包括第二泄压阀390,所述第二泄压阀390设置于所述外置过滤器700的第四端上,所述第二泄压阀390用于控制
所述排气管310内的压力处于设定的范围内,当排气管310内的压力过大时,第二泄压阀390能够对排气管310内的压力进行泄压,以确保排气管310与腔体111内的压力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以避免腔体111内的压力出现过大发生安全事故。
52.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还包括无线测压装置800和无线测温装置900,所述罐体110设置有观察窗口113,所述无线测压装置800和所述无线测温装置900均设置于所述观察窗口113上,所述无线测压装置800用于检测所述腔体111内的压力,所述无线测温装置900用于检测所述腔体111内的温度,通过在罐体110的观察窗口113设置有无线测压装置800和无线测温装置900,以便用户在观察窗口113通过无线测压装置800和无线测温装置900对腔体111内的压力和温度进行监控,以更好地避免排气管310上的压力表330和温度传感器500出现检测错误现象,以实现对腔体111内的压力和温度更准确地监测。
53.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一种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2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通过将锂电池浆料放置在腔体111内,所述罐体110设置有加热层112,并且加热层112用于与外部的加热组件连接,当加热组件对加热层112进行加热时,使加热层112能够将热量传递到腔体111,从而实现对腔体111内的锂电池浆料的加热,然后通过真空组件400对排气管310进行抽真空,以将腔体111内的湿气抽走,以实现对锂电池浆料中的浆料干燥。
54.如图3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锂电池浆料回收设备20还包括废液收集组件21,所述废液收集组件21与所述真空组件400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组件21用于回收锂电池浆料中的nmp。可以理解,真空组件400包括真空泵410、真空泵水箱420、冷凝水箱430和废液罐,所述真空泵410的一端与所述冷凝罐610连接,所述真空泵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水箱420连接,所述真空泵水箱420的补液口与所述冷凝水箱430连接,所述真空泵水箱420的排液口与所述废液收集组件21的废液罐连接,以实现废液收集组件21对锂电池浆料中的nmp的回收。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水箱420上设有nmp浓度检测仪,所述nmp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真空泵水箱420内nmp的浓度,以更好地控制真空泵水箱420上的nmp浓度。
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56.上述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由于排气管310的一端与腔体111连通并与内置过滤器370连接,以使腔体111内的湿气能够通过内置过滤器370进入排气管310内,并通过排气管310进入真空组件400,以实现对浆料的干燥,内置管320设置于排气管310内,内置管的第一端321穿设于排气管310并与腔体111连通,且内置管的第二端322至少部分设置于排气管310外,并分别与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连通,以使腔体111分别与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连通,以使压力表330能够准确地检测到腔体111内的压力,以实现对腔体111内的压力实时准确检测,同时配合着第一泄压阀340的使用,以使第一泄压阀340能够对腔体111内过高的压力进行泄压,以使腔体111内的压力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有效避免罐体110内压力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以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的现象,进而提高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7.上述的双锥真空干燥装置10,由于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均设置在内置管的第二端322上,以使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与罐体110间隔一定的距离,以使安装在内置管320上的压力表330和第一泄压阀340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有效避免压力表330和第一
泄压阀340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造成损坏或检测结果误差大或感应较慢等不良现象,进而确保压力表330检测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压力表330通过内置管320与腔体111连通,且内置管320设置于排气管310内,,以使罐体110发生转动时,避免压力表330的线出现缠绕的现象。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