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83136发布日期:2023-06-17 08:1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加热炉,尤其涉及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


背景技术:

1、精炼渣是指将原料按一定比例和粒度混合后,在低于原料熔点的情况下加热,使原料烧结在一起,再破碎成颗粒粒度后使用,烧结精炼渣用于保护包衬耐材,在烧结精炼渣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加热炉对烧结精炼渣进行热处理,在将烧结精炼渣放入加热炉进行热处理时,烧结精炼渣堆积在一起,热气体无法充分与烧结精炼渣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气体无法充分与烧结精炼渣接触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包括箱体、转动门、固定座、盛料架、支撑板件、电热器、温度传感器、分隔板、腔室、防尘出气口、出气管和电磁阀,其中:

4、所述转动门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箱体上,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至所述箱体内,所述盛料架可滑动的插接至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板件设置在所述盛料架内,所述电热器固定连接至所述箱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至所述箱体内,所述分隔板固定连接至所述箱体内,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内部上端之间开设所述腔室,所述防尘出气口开设至所述腔室的上端,所述出气管连通至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电磁阀连接至所述出气管上;

5、所述支撑板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凹口、第二通孔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盛料架上,所述凹口开设至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至所述凹口上,所述第二手柄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

6、优选的,所述转动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

7、优选的,所述盛料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限位框,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滑动的连接至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限位框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所述限位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框内,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限位框为一体结构。

9、优选的,还包括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敞口架、活性炭填料层和固定网,所述敞口架固定连接至所述腔室的内部上端,所述敞口架连通所述防尘出气口,所述固定网固定连接至所述敞口架的底端上,所述活性炭填料层设置在所述敞口架内。

1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有益效果在于:

11、通过箱体内的温度升高后,对支撑板件上的耐火材料进行处理,耐火材料在高温下碎裂,碎裂的耐火材料在凹口上聚集,热气体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与第二支撑板上底部的耐火材料接触,提高耐火材料的热处理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转动门(2)、固定座(5)、盛料架(6)、支撑板件(7)、电热器(8)、温度传感器(9)、分隔板(10)、腔室(11)、防尘出气口(13)、出气管(14)和电磁阀(1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门(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架(6)包括第一支撑板(61)和限位框(62),所述第一支撑板(61)可滑动的连接至所述固定座(5)上,所述限位框(62)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板(61)的上端,所述限位框(6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71)设置在所述限位框(62)内,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7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1)和所述限位框(62)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净化机构(12),所述净化机构(12)包括敞口架(121)、活性炭填料层(122)和固定网(123),所述敞口架(121)固定连接至所述腔室(11)的内部上端,所述敞口架(121)连通所述防尘出气口(13),所述固定网(123)固定连接至所述敞口架(121)的底端上,所述活性炭填料层(122)设置在所述敞口架(121)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加热炉,盛料架可滑动的插接至固定座上,支撑板件设置在盛料架内,防尘出气口开设至腔室的上端,出气管连通至分隔板上,电磁阀连接至出气管上;支撑板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凹口、第二通孔和第二手柄,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盛料架上,凹口开设至第二支撑板上,第二通孔开设至凹口上,第二手柄固定连接至第二支撑板的上端。本技术通过箱体内的温度升高后,对支撑板件上的耐火材料进行处理,耐火材料在高温下碎裂,碎裂的耐火材料在凹口上聚集,热气体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与第二支撑板上底部的耐火材料接触,提高耐火材料的热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张西亮,易必辉,尚儒轩,邓良奎,杨威,段俊杰,沈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