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风机稳定装置的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8779发布日期:2022-12-21 05:3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具备风机稳定装置的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具备风机稳定装置的冷却塔。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冷却塔的原理为,通过冷却液将热量从热量发生部位送至冷却塔,在冷却塔内进行冷却后,再将冷却液送回至发热部位,从而进行降温。一般冷却塔分为上下两个大部,下端为金属制成的冷却管道,通过冷却管道对冷却液降温。在上方还设有风冷装置,通过风冷装置向下吹入流动的空气,空气通过冷却管的表面,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降温的效果。
3.现有技术方案中,风冷装置主要为驱动电机及桨叶,通过电机带动桨叶的旋转,从而产生空气流动。因为桨叶的体积较大,对应的驱动电机的质量和体积也非常大,为了固定电机,一般会在冷却塔上设置一个支撑顶板,通过支撑顶板来承托电机和桨叶,再通过固定支架来承托支撑顶板,从而实现稳定的安装和固定。
4.目前的安装和固定技术方案为,通过一个风机支架将电机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安全,将风机支架和支撑顶板进行焊接或者螺钉连接,使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再将支撑顶板和固定支架通过螺钉和固定支架连接。这种技术方案有以下缺点:1、因为驱动电机和桨叶同时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共振,因其质量较大,转速较高,产生的共振力也很大,导致支撑顶板上下震动((类似原理相当于音箱的共振膜)),容易使顶板破裂,进而产生漏水或者是杂物坠落只冷却管道上,导致冷却管道的损坏或者制冷效果降低的问题。2、因为一般通过焊接技术将风机支架和顶板连接,使后续维修及更换顶板的时候非常不便。3、顶板长时间的震动,会使顶板和固定支架之间的连接出现损伤,从而发生脱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具备风机稳定装置的冷却塔,能消除或降低顶板的共振效应,同时便于拆卸维修,并能大幅提高冷却塔的安全性及保护冷却管道的安全。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具备风机稳定装置的冷却塔,包括风冷装置,及设置在风冷装置下方的液体冷却装置,在液体冷却装置的下方还设有液体注入装置,用于注入液体,其中风冷装置设置在支撑顶板上,支撑顶板和液体冷却装置设置在固定支架上,在支撑顶板的下方设有一个稳定装置,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将该稳定装置和风冷装置及支撑顶板进行固定连接,稳定装置和固定支架进行可拆卸连接,以实现稳定风冷装置的目的。通过该稳定装置的设计,将风冷装置、支撑顶板和固定支架连接为一个整体,且该稳定装置设置在支撑顶板的下方,这样的设计优点是,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即风冷装置中的电机和顶板之间的面接触,将其共振性质及频率改变,同时增加了加强效果,从而破坏并消除了面的共振效果,解决了支撑顶板共振破坏力。同时将电机和桨叶产生的共振力,通过稳定装置直接输送至固定支架上,从而解决了原有设计中顶板上下震动,而固
定支架稳定,两者之间产生的力差,因为现在通过稳定装置将顶板和固定支架连为一体,使两者不会产生力差,受力更加均衡,支撑更加稳固,进而两者的连接部位不会发生脱落或者是断裂的问题。
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风冷装置由驱动组件,桨叶及承托组件组成,驱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承托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由驱动电机,驱动轮,从动轮及履带组成,所述承托组件由风机支架,电机支架和承托架组成,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电机支架固定在支撑顶板上,稳定装置在支撑顶板下方通过螺钉将电机支架和支撑顶板固定连接,稳定装置的通过螺钉和固定支架相连接,使稳定装置和固定支架形成一个整体。为了便于安装,将稳定装置设置在支撑顶板下方,通过螺钉连接的目的是当驱动电机或者顶板发生故障时便于维修及更换。稳定装置的通过螺钉和固定支架相连接,使稳定装置和固定支架形成一个整体,使顶板和固定支架间不会产生力差,进而两者的连接部位不会发生脱落或者是断裂的问题,同时便于拆卸及维修。
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支架为立方体的框架结构,所述稳定装置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安装在固定支架顶部的边角上,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通过该设计,将稳定装置所受到的震动力传导至固定支架,同时增加稳定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为了更好的到达稳定的效果,至少和固定支架两个边相连接。
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稳定装置为一个等腰梯形结构的硬质刚性材料制成,形成受力块,该受力块的厚度和支撑顶板的厚度不相等。采用厚度不同的设计是防止受力块和顶板再次形成共振效果,因为厚度不同的板材的共振频率不同,通过不同的共振频率来破坏共振效果。
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该受力块的长边和两个斜边之间的夹角分别为45度,受力块的短边和两个斜边向下弯折,形成加强部,两个斜边的上的加强部通过螺钉和固定支架顶部边角相连接,将电机支架和支撑顶板及固定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加强部的设计,进一步形成稳定效果,加强部在技术上形成扩展受力块的厚度,抗震效果更佳,且降低了成本。
11.另外一种稳定装置的设计方案为,所述稳定装置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结构的硬质刚性材料制成,形成受力块,该受力块的厚度和支撑顶板的厚度不相等,该受力块的三条边向下弯折,形成加强部,两个直角边的上的加强部通过螺钉和固定支架顶部边角相连接,将电机支架和支撑顶板及固定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将受力块设计成三角形结构,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更佳。直接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
12.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承托架的下方还设有一个圆环形保护壳,该保护壳用于保护桨叶,防止桨叶对维修人员产生伤害。
13.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承托架设置在保护壳上方,承托架为中空结构,沿保护壳的直径方向对称设置,且不和保护壳相接触。为了使保护壳的结构更加安全,使承托架和其分离,因为承托架需要承受电机及桨叶的重力,两者设置一定的距离,能使保护壳更加可靠。
14.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承托架的下方设有一个转轴承托板,用于承托从动轮,该转轴承托板通过螺钉与承托支架固定连接,使从动轮能稳固设置在承托架上。
15.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从动轮通过皮带和驱动电机的驱动轮连接,从动轮
上还设有一个转轴,转轴穿过承托架的中空结构,使转轴的下端外露在承托架下方,转轴的下方设有桨叶,通过桨叶的转动产生风力,桨叶被保护壳包围。
16.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稳定装置的设计,破坏了电机和桨叶所产生的共振,从而防止顶板的破裂及损坏,通过活动连接的技术将风机支架和顶板连接,使后续维修及更换顶板的时候非常方便。从而大幅的延长了顶板的使用寿命,同时便于维修及更换各部件。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冷却塔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冷却塔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风冷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风冷装置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液体冷却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冷却管道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入液管道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注入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注入装置立体结构仰视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受力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受力块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为风冷装置,101为驱动电机,102为驱动轮,103为从动轮,104为履带,105为转轴,106为风机支架,1061为电机支架,1062为承托架,1063为转轴承托板,107为保护壳,2为液体冷却装置,201为入液管道,2011为入液口,2012为出液口,202为冷却管道,2021为冷却注液口,2022为冷却出液口,203为冷却管承托架,204为链形锁扣,205为风机安装口,206为受力块,2061为加强部,207为支撑顶板,208为方形安装位,3为注入装置,301为注液管道,3011为注液口,3012为注液管出液口,4为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31.实施例一:风机冷却塔制冷设备包括风冷装置1、液体冷却装置2、固定支架4和注入装置3。风冷装置1为风机设备,风冷装置1设置在液体冷却装置2的上方,风冷装置1用于给液体冷却装置2进行降温散热,风机设备会对液体冷却装置2进行吹气降温,利用风冷的作用对液体冷却装置2内部的温度降低。液体冷却装置2用于对外部注入进来的液体进行降温,液体冷却装置2内部设有大量铜管,液体在大量的铜管内不断流动,通过铜管将传导液体的热量传导出去,从而使液体的温度降低,但由于传导出去的热量会堆积在液体冷却装置2,因此需要风冷装置1对液体冷却装置2整体进行降温。在液体冷却装置2的底部还设有注入装置3,注入装置3内部设有注液管道301,注液管道301与液体冷却装置2的管道连接,未冷却过的高温液体会通过注液管道301进入液体冷却装置2内部进行冷却。风冷装置1、液冷装置和注入装置3分别安装在固定支架4上端,中端和下端,固定支架4为立方体的框架结
构,用于支撑风冷装置1、液冷装置和注入装置3,以及提供安装位置。
32.风冷装置1由驱动电机101、驱动轮102、从动轮103、转轴105、风机支架106和保护壳107组成。风冷装置1的保护壳107为圆环形,风机支架106为u字形,风机支架106的内径大于保护壳107的外径。
33.风机支架106由电机支架1061、承托架1062和转轴承托板1063组成,电机支架1061设置在承托架1062的侧方,用于安装电机,电机通过螺丝与电机支架1061固定连接。转轴承托板1063设置在承托架1062的内侧中部位置,转轴承托板1063中心设有一个圆形通孔,转轴105放置在通孔内与转轴承托板1063卡合连接。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风机支架106的u字形固定设计,风机支架106两侧可以牢固的抓在保护壳107的外围两侧,风机支架106两侧通过螺钉固定在保护壳107的外围。保证支架在保护壳107上方,不论下方的桨叶转动的功率多大,也能让电机、转轴105和桨叶稳定旋转,不会出现抖动的情况。
34.在转轴105的底部设有桨叶,转轴105的顶部设有从动轮103,电机顶部的旋转轴105外围设有驱动轮102,驱动轮102与从动轮103设置在同一水平线的高度上,驱动轮102的外侧还设有上下两个凹槽,从动轮103的外侧同样设有上下两个凹槽,两者的凹槽用于放置履带104,履带104通过卡合在驱动轮102和从动轮103的凹槽内,以此来联动驱动轮102和从动轮103。
35.在风冷装置1工作时,首先电机启动,电机上方的转轴105开始转动,带动驱动轮102一同旋转,驱动轮102旋转后带动履带104,履带104会围绕着驱动轮102的外围开始循环,履带104在带动从动轮103,使从动轮103开始旋转。旋转的从动轮103带动转轴105一同旋转,转轴105带动固定在转轴105下方的桨叶,从而使桨叶开始向下方吹风,对液体冷却装置2进行制冷。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电机放弃过去传统的直接连接桨叶旋转,而是采用配合驱动轮102、从动轮103、履带104和转轴105,使桨叶进行旋转,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机驱动旋转的压力。由于冷却塔所需要的桨叶过大,桨叶旋转时产生的旋转惯性压力,小型的电机很难维持不震动或者晃动,大型电机虽然可以勉强维持,但是体积又过大,不易安装,而通过在电机上安装驱动轮102,驱动轮102在通过履带104带动从动轮103和转轴105,是电机可以不与桨叶进行直接接触,可以有效的减少桨叶在旋转过程中给电机带来的震动,与桨叶连接的转轴105在转轴承托板1063的固定下,在配合上风机支架106的固定结构,可以让桨叶在旋转时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
36.风冷装置1设置在液体冷却装置2,液体冷却装置2上方有一个风机安装位208,在方形的开口上放置了一块支撑顶板207,支撑顶板207用于支撑风机,在支撑顶板207的中心位置,设有风机安装口205,风机安装口205的内径大于保护壳107的外径,保护壳107会放置在风机安装口205上,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37.在支撑顶板207的底部,设有两个受力块206,受力块206为一块梯形的铁板,受力块206的固定在固定支架4上,两个受力块206在固定支架4相对角设置或者四个角都设置,受力块206的斜边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支架4的直角边上,受力块206的顶面通过螺丝与支撑顶板207的底面固定连接,受力块206的长边和两个斜边之间的夹角分别为45度,受力块206的短边和两个斜边向下弯折,形成加强部2061,两个斜边的上的加强部2061通过螺钉和固定支架4顶部边角相连接,将电机支架1061和支撑顶板207及固定支架4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受力块206的支撑,当风机启动时,受力块206支撑在风机安装位
208的直角边上,使风机安装位208的角落呈现三角形的稳定构架,有效的避免的在风机启动时,液体冷却装置2出现的震动和摇晃现象。
38.液体冷却装置2由入液管道201、冷却管道202、冷却管承托架203和链形锁扣204组成。入液管道201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入液管道201的出液口2012设置在侧壁上,共设有50个出液口2012,入液管道201的入液口2011设置在入液管道201的底端,未冷却的液体通过入液口2011进入入液管道201,入液管道201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冷却管道202的左右两侧。冷却管道202为铜管,冷却管道202为一个连续u形的弯曲管道,共7个u弯折,在第一个u弯折和最后一个u弯折处,分别设有冷却注液口2021和冷却出液口2022,冷却注液口2021和冷却出液口2022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入液管道201的出液口2012连接。冷却管承托架203上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设有凹字形卡槽,两端对应的凹字形卡槽上放置有一块l形的铁片,冷却管道202放置在冷却管承托架203的l形铁片上。在冷却管承托架203两侧的中心部分,还设有两条链形锁扣204,链形锁扣204的侧边同样设有多个凹字形卡槽,链形锁扣204的顶部挂在冷却管承托架203的顶端,链形锁扣204侧边的凹字形卡槽用于卡锁在冷却管道202的管体上,方式冷却管道202左右移动,导致冷却管道202脱落。
39.在液体冷却装置2的下方,还设有注入装置3,注入装置3内设有注液管道301,注液管道301的注液管出液口3012与液体冷却装置2的入液管道201上的入液口2011固定卡合,相互联通,注液管道301的另一端设有注液口3011,为经过冷却的液体会通过注液口3011,进入注液管道301,在通过注液管道301的注液管出液口3012进入到入液管道201内,随后通过冷却管道202进行冷却。
40.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受力块206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结构的硬质刚性材料制成,该受力块206的厚度和支撑顶板207的厚度不相等,受力块206的三条边向下弯折,形成加强部2061,两个直角边的上的加强部2061通过螺钉和固定支架4顶部边角相连接,将电机支架1061和支撑顶板207及固定支架4连接成一个整体。将受力块206设计成三角形结构,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更佳。
41.本方案中的冷却管道202共为50组,为了便于理解和展示,本方案图中仅显示一组冷却管道202,以用于说明。
4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