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5680发布日期:2023-02-28 23:4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风机。


背景技术:

2.冷风机具有制冷效果,当冷风机运行时,腔体内产生负压,使得设备外的空气进入腔内,此时冷风机的制冷管中的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带走空气中的热量,将制冷管产生的冷气送到冷库中,通过空气不停地的换热,达到制冷的效果。
3.但是,现有冷风机中换热管的排布不合理,使得管道与管道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导致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冷风机的换热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风机,包括:壳体、风扇机构和制冷机构,所述风扇机构和所述制冷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风扇机构位于所述制冷机构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之间,所述制冷机构位于所述风扇机构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制冷管件,所述制冷管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制冷管件呈连续的s形结构,且所述制冷管件的相邻管道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风机,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风机,当冷风机运行时,风扇机构可以使壳体内部产生负压,使得壳体外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的内部,此时制冷机构的制冷管件中的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带走空气中的热量,并通过风扇机构将冷气从出风口排出壳体,通过对空气不停地的换热,以达到制冷的效果,而且,传统制冷管件采用横向或竖向间隔布置,其空间利用率较底、且相邻管道之间易发生干涉问题,而本制冷管件采用连续的s形结构,并且制冷管件的相邻管道在垂直于壳体的进风口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以此可以在同等空间下布置较大面积的制冷管件的同时,其制冷管件的相邻管道之间也不会产生干涉问题,使得从壳体的进风口进入的热空气最大面积的接触制冷管件,以此增大制冷管件的换热面积,加快了换热效果,提高了冷风机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大了制冷管件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冷风机的换热效率。
8.可选地,所述制冷机构还包括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制冷管件上,且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9.可选地,所述制冷管件包括第一制冷管和第二制冷管,所述第一制冷管与所述第二制冷管呈中心对称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制冷管与所述第二制冷管的相邻管道均布间隔设置于所述翅片上。
11.可选地,所述风扇机构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管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管与所述壳体的出风
口之间。
1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之间。
13.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14.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出液端设置于所述壳体侧壁的下端。
15.可选地,所述制冷管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制冷管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于所述进液端,所述出液口连接于所述出液端。
16.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进风栅和出风栅,所述进风栅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所述出风栅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风机的俯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壳体;11、进风栅;12、出风栅;13、进液端;14、出液端;15、导风板;2、制冷机构;21、制冷管件;211、第一制冷管;2111、第一进液口;2112、第一出液口;212、第二制冷管;2121、第二进液口;2122、第二出液口;22、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而且,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附图中x轴表示横向,也就是左右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右,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左;附图中y轴表示纵向,也就是前后位置,并且y轴的正向(也就是y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前,y轴的负向(也就是与y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
28.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x轴和y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风机,包括:壳体1、风扇机构3和制冷机构2,
风扇机构3和制冷机构2均设置于壳体1内部,风扇机构3位于制冷机构2与壳体1的出风口之间,制冷机构2位于风扇机构3与壳体1的进风口之间,制冷机构2包括制冷管件21,制冷管件21连接于壳体1的内壁,制冷管件21呈连续的s形结构,且制冷管件21的相邻管道在垂直于壳体1的进风口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30.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当冷风机运行时,风扇机构3可以使壳体1内部产生负压,使得壳体1外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1的内部,此时制冷机构2的制冷管件21中的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带走空气中的热量,并通过风扇机构3将冷气从出风口排出壳体1,通过对空气不停地的换热,以达到制冷的效果,而且,传统制冷管件21采用横向或竖向间隔布置,本制冷管件21采用连续的s形结构,并且制冷管件21的相邻管道在垂直于壳体1的进风口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以此可以在同等空间下布置较大面积的制冷管件21,且制冷管件21的相邻管道之间不会产生干涉问题,使得从壳体的进风口进入的热空气最大面积的接触制冷管件,以此增大制冷管件21的换热面积,加快了换热效果,提高了冷风机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大了制冷管件21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冷风机的换热效率。
31.在上述的工作过程中,结合附图3-5所示,制冷管件21可以包括前后设置的两排竖直管道,前排与后排的竖直管道交错设置,且前排管道与后排管道之间通过弧形管道连通。本冷风机可以用于冷库的制冷工作,当风扇机构3被外接动力源带动进行转动时,冷风机开始进行制冷工作,此时壳体1外的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导入壳体1内部,在制冷机构2的制冷管件21处进行换热,空气转化为冷空气,同时冷空气跟随风扇机构3继续移动,从壳体1的出风口进入冷库,完成制冷工作,在空气不断对流的热交换过程中,冷库达到所需制冷效果。
32.可选地,制冷机构2还包括多个翅片22,多个翅片22间隔设置于制冷管件21上,且翅片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于壳体1的内壁。
33.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3和附图5所示,翅片22为长条方形片结构,且翅片2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制冷管件21的管道穿过,翅片22与制冷管件21可以是焊接或胶接在一起,并且翅片22的两端可焊接或胶接在壳体1的内壁,多个翅片22在增加换热效率的同时,对制冷管件21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制冷管件2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34.可选地,制冷管件21包括第一制冷管211和第二制冷管212,第一制冷管211与第二制冷管212呈中心对称设置。
35.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4所示,第一制冷管211和第二制冷管212的大小、形状均相同,第一制冷管211和第二制冷管212均呈s形结构,竖直设置(附图1中z轴方向)在冷风机的壳体1内部,第一制冷管211和第二制冷管212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制冷管211和第二制冷管212内的制冷液独立流动,制冷液一分为二在第一制冷管211和第二制冷管212中进行蒸发换热,有利于提高蒸发效率,提高制冷速度。
3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制冷管件2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制冷管211和/或第二制冷管212,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制冷管211和/或第二制冷管212呈中心对称设置,以此增大本冷风机的整体尺寸结构以及提高制冷效果,以适用于需要大量制冷的工作场合。
37.可选地,风扇机构3包括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第一风扇31设置于第一制冷管211与壳体1的出风口之间,第二风扇32设置于第二制冷管212与壳体1的出风口之间。
38.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附图2和附图6所示,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为相同结构,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沿附图1的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在壳体1上对应设置两个出风口,壳体1内部的冷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进行导出,有利于将制冷管件21产生的冷空气及时导入冷库内,提高空气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制冷速度。
3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扇机构3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风扇31和/或第二风扇32,可根据第一制冷管211和/或第二制冷管212的数量而定。
40.可选地,壳体1包括导风板15,导风板15设置于第一风扇31与第二风扇32之间。
41.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2所示,导风板15可通过螺栓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导风板15可以将壳体1内部的气体一分为二,将气体分开移动,可以从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分别进行导出,有利于冷空气及时离开壳体1内部,以提高制冷速度。
4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风板15还可焊接或胶接在壳体1的内壁,为了导风板15便于从壳体1上拆卸,故优先采用可拆卸式(螺栓连接或卡接等)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
43.可选地,导风板15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44.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2所示,导风板15为三角形拉伸而成的结构,在壳体1的内部起到导流气体的作用。
45.可选地,壳体1包括进液端13和出液端14,进液端13设置于壳体1的顶端,出液端14设置于壳体1侧壁的下端。
46.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所示,在壳体1的顶侧面(附图1中z轴正方向)上开设有进液端13,在壳体1的右侧面(附图1中x轴反方向)的底部开设有出液端14,制冷液可从进液端13流入,出液端14流出,制冷液上进下出,有利于制冷液充分蒸发,提高换热效率。
47.可选地,制冷管件21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制冷管件2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进液口连接于进液端13,出液口连接于出液端14。
48.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和附图5所示,在壳体1的顶侧面(附图1中z轴正方向)上开设有两个进液端13,在壳体1的左右侧面(附图1中x轴方向)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出液端14;制冷管件21包括第一制冷管211和第二制冷管212,第一制冷管2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口2111,第一制冷管2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口2112,第一进液口2111连接于其中一个进液端13并与其连通,第一出液口2112连接于其中一个出液端14并与其连通;第二制冷管2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液口2121,第二制冷管2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口2122,第二进液口2121连接于另一个进液端13并与其连通,第二出液口2122连接于另一个出液端14并与其连通。
49.可选地,壳体1包括进风栅11和出风栅12,进风栅11设置于壳体1的进风口,出风栅12设置于壳体1的出风口。
50.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出风栅12整体呈圆形的栅格结构,进风栅11为板状结构,出风栅12设置于壳体1的前侧(附图1的y轴正方向),进风栅11设置于壳体1的后侧(附图1的y轴反方向),进风栅11用于将壳体1外的空气导入壳体1的内部,经制冷机构2的制冷管件21中的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带走空气中的热量,并通过出风栅12将冷气排出壳体1。
51.术语“第一”和“第二”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
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52.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