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式风冷水冷复合源机组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9103发布日期:2023-01-25 10:0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旋式风冷水冷复合源机组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式风冷水冷复合源机组的结构。


背景技术:

2.现市面上的水冷冷水机组需要配置一个额外的冷却塔,并需要在设备运输到位后,现场进行拼接安装。另外水冷冷水机组无法实现制热功能,用户还需要额外配置一个锅炉系统。这对于用户的运输、设备吊装和安装成本投入造成不小的影响。而风冷机组虽然具备有制冷和热泵的功能,但其单位制冷的耗电量大,不节能环保。
3.中国专利文献(cn101650056b)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和冷水机组联合供冷系统,包括冷水机组,用于向空调末端系统提供冷冻水;换热器,用于向空调末端系统提供冷却水;多台冷却塔,用于选择性地向换热器和冷水机组提供冷却水;温度检测装置,至少用于检测多台冷却塔的出水温度和/或换热器的冷却水温度、空调末端系统的冷水需求温度和回水温度;以及控制装置,根据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各温度之间的关系,用于控制多台冷却塔的冷却水同时或单独地供给换热器和冷水机组。还公开了冷却塔和冷水机组联合供冷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冷却塔和冷水机组联合供冷方式,具有冷却塔供冷的能量利用率更高、供冷时间更长、节能效果更好的优点。然而,多台冷却塔和冷水机组的布置形式占用较大空间,无法适用于设备空间受限的环境中。此外,仅通过冷水机组依旧无法实现制热功能,用户在冬季需要依赖其他设备进行供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涡旋式风冷水冷复合源机组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备占用空间大、耗电量大、无法实现制热功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涡旋式风冷水冷复合源机组的结构,包括机组框架、冷却水散热区域、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冷却水循环区域和若干管道;
6.所述冷却水散热区域布置在机组框架的中间,冷却水散热区域的上部设置冷却水水箱和散热风扇,冷却水散热区域的下部设置空调水侧换热器和冷却水侧换热器,空调水侧换热器与散热风扇之间设置配电箱;
7.在冷却水散热区域的左右两侧设置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在左右二个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的上部设置带有轴流风扇的空气侧换热器,在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的下部设置压缩机;低温制冷剂通过空气侧换热器与外界空气热交换后形成高温制冷剂蒸气,高温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压缩后,由管道输送至冷却水侧换热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制冷剂通过管道进入空气侧换热器,完成制冷剂循环;
8.冷却水循环区域包括水泵,水泵用于将冷却水水箱内的冷却水泵送至冷却水侧换
热器,对制冷剂进行冷却,所述冷却水经冷却水散热区域降温后回流至冷却水水箱,完成冷却水循环;
9.空调水侧换热器分别与机组进水口和机组出水口连通,空调水从机组进水口进入空调水侧换热器降温后,从机组出水口送出,完成空调水循环。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侧换热器采用四具“l”型翅片盘管,“l”型翅片盘管两两一组,从而在冷却水散热区域的左右两侧形成带有空缺区域的半包围结构,所述空缺区域与设置在冷却水散热区域外的钣金密封连接。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泵的管路上设置水逆流逆止阀和水过滤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将风冷制冷机水冷制冷的冷媒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水散热系统有效整合,将其集中于一个整体的机组框架内,在缩小机组占地空间的同时,兼具制冷和制热功能;
14.2、空气侧换热器的空缺区域与冷却水散热区域外的钣金密封连接,将冷却水散热系统与空气侧换热器结构相结合,并利用机组内立体空间内置冷却水循环系统;
15.3、配置有水逆流逆止阀和水过滤器保证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在水泵两侧还配置有防震软接头,防止水泵震动导致管路损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机组框架1、冷却水侧换热器1-1、空调水侧换热器1-2、压缩机1-3、轴流风扇1-4、散热风扇1-5、冷却水散热区域2-1、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2-2、冷却水循环区域2-3、冷却水水箱3-1、水泵3-2、水过滤器3-3、配电箱4-1、空气侧换热器4-2、空缺区域4-3、机组进水口5-1、机组出水口5-2。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25.实施例:如附图1~7所示,这种涡旋式风冷水冷复合源机组的结构,包括机组框架1、冷却水侧换热器1-1、空调水侧换热器1-2、压缩机1-3、轴流风扇1-4、散热风扇1-5、冷却水散热区域2-1、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2-2、冷却水循环区域2-3、冷却水水箱3-1、水泵3-2、水过滤器3-3、配电箱4-1、空气侧换热器4-2、空缺区域4-3、机组进水口5-1、机组出水口5-2和若干管道。
26.如图3中虚线框所示,机组框架1的中间布置有冷却水散热区域2-1,该冷却水散热区域2-1的上部设置冷却水水箱3-1和散热风扇1-5,冷却水散热区域2-1的下部设置空调水
侧换热器1-2和冷却水侧换热器1-1,空调水侧换热器1-2与散热风扇1-5之间设置配电箱4-1,配电箱4-1用于对机组供电。优选地,冷却水散热区域2-1采用开放式、单侧进风、横流式的冷却塔设计。
27.在冷却水散热区域2-1的左右两侧设置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2-2,在左右二个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2-2的上部各设置一台,每台空气侧换热器4-2均带有轴流风扇1-4,实现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在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2-2的下部设置压缩机1-3。低温制冷剂通过空气侧换热器4-2与外界空气热交换后形成高温制冷剂蒸气,高温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1-3压缩后,由管道输送至冷却水侧换热器1-1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制冷剂通过管道进入空气侧换热器4-2,完成制冷剂循环。
28.冷却水循环区域2-3布置在冷却水散热区域2-1与左侧的制冷剂蒸气压缩循环区域2-2之间(如图3中左下角部分所示),该冷却水循环区域2-3包括水泵3-2,水泵3-2用于将冷却水水箱3-1内的冷却水泵送至冷却水侧换热器1-1,对制冷剂进行冷却,所述冷却水经冷却水散热区域2-1降温后回流至冷却水水箱3-1,完成冷却水循环。
29.参考附图7,空调水侧换热器1-2分别与机组进水口5-1和机组出水口5-2连通,空调水从机组进水口5-1进入空调水侧换热器1-2降温后,从机组出水口5-2送出,完成空调水循环。
30.如图1所示,优选地,空气侧换热器4-2采用四具“l”型翅片盘管,“l”型翅片盘管两两一组,从而在冷却水散热区域2-1的左右两侧形成带有空缺区域4-3的半包围结构(即“[”形结构),空缺区域4-3(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与设置在冷却水散热区域2-1外的钣金密封连接,无需额外增加钣金结构,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又能保证流动的空气与空气侧换热器4-2的热交换。
[0031]
优选地,参考附图2,为保证水泵3-2运行的安全性,配置有水逆流逆止阀和水过滤器3-3,为防止水泵震动导致管路损坏,在水泵两侧还配置有防震软接头。
[00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0033]
外界空气与空气侧换热器4-2内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四具“l”形的翅片盘管配合时会有一侧有空缺,本机组巧妙的将这空缺区域4-3与冷却水散热区域2-1相连,用冷却水散热区域2-1的钣金将这空缺挡住,保证流动的空气与空气侧换热器4-2的热交换。接着,高温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1-3压缩后,进入冷却水侧换热器1-1中待冷却。水泵3-2进水口与冷却水散热区域2-1的冷却水水箱3-1相连,将冷却过后的水送入冷却水侧换热器1-1用于冷却制冷剂,之后将冷却水送至冷却水散热区域2-1降温。冷却水散热区域2-1采用开放式、单侧进风、横流式的冷却塔设计,冷却后的冷却水进入了冷却水水箱3-1中完成冷却水循环。同时,机组还预留了一个机组进水口5-1和一个机组出水口5-2给用户,空调水通过机组进水口5-1,进入空调水侧换热器1-2处降温,最终被送至机组出水口5-2。配电箱4-1用来控制空调运转,实现控制空调各功能。机组夏季以冷却水作为冷源制冷,冬季则从空气中吸取热量来制热。
[0034]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