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0689发布日期:2023-03-07 20:4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茶叶、蔬菜、药材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生物质热风炉。


背景技术:

2.制茶工艺中,使用热风对茶叶的烘干,蔬菜加工工艺中,使用热风对蔬菜的烘干,药材加工工艺中,使用热风对药材的烘干。生物质热风炉是以生物质燃料作为燃料的一种新型热风炉,常见的生物质燃料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各种有机质。传统的生物质热风炉内部燃烧室之间通过过桥连通,过桥作为高温烟气在各个燃烧室之间流通的唯一通道,不仅易产生应力集中且受到烟气腐蚀严重,而且热量得到充分的转化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为了解决不同的需求,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环保生物质热风炉,用于提供清洁的热能;本发明生物质热风炉通过导送料机构将生物质燃料送入燃烧室,在助燃风机和引烟机的作用下,使生物质颗粒燃料充分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室把热量转换成可利用的热风。
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该热风炉包括热风出风口(1)、生物质燃烧室(2)、热交换连接箱体a(3)、热交换室a(4)、热交换连接箱体b(5)、热交换室b(6)、连接风管(7)、主风机(8)、生物质进料机构(9)、助燃风管(10)、引烟机(11)、热交换连接箱体c(12)、主体箱架(13),热风出风口(1)、连接风管(7)、主风机(8)、生物质进料机构(9)分别位于主体箱架(13)的外侧面,连接风管(7)与主风机(8)连通,助燃风管(10)对应于主体箱架(13)的底部,生物质燃烧室(2)经热交换连接箱体a(3)与热交换室a(4)形成连通,相邻热交换室a(4)的底部以及热交换室a(4)与热交换室b(6)的底部设置交换连接箱体c(12)。
5.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生物质燃烧室(2)包括下锥体(21)、上圆筒(22)、热交换管(23)、热热交换片(24)、上封板(25),该燃烧室中部开6个孔并焊接热交换管(23),上圆筒(22)外焊接热热交换片(24)。
6.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室a(4)包括圆筒(41)、热交换管(42)、热交换片(43)、上封板(44),该交换室中部开孔并焊接热交换管(42),热交换片(43)焊接在圆筒(41)外。
7.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交换连接箱体a(3)包括圆筒(31)、法兰(32)、热交换片(33)、矩形箱体(34),以上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8.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交换连接箱体b(5)包括圆筒(51)、法兰(52)、热交换片(53)、矩形箱体(54),以上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9.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交换连接箱体c(12)包括圆矩形箱
体(121)、矩形清灰口(122),以上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10.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室b(6)包括圆筒(61)、热交换管(62)、热交换片(63)、上封板(64)、出烟管(65)、法兰盘(66),以上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11.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生物质燃烧室(2)与生物质送料机构(9)通过法兰连接一起,通过送料机构按设定要求向燃烧炉提供生物质燃料。
12.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连接管(7)与主风机(8)和主箱架(13)连接在一起,主风机通过连接管将主箱架内的余热将冷风预加热送入热交换室。
13.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生物质燃烧室(2)与热交换室a(4)通过连接箱体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烟道和热风道。热风道外面是预热风道可将冷风预加热,使热量得到充分的转化利用;生物质燃料通过进料机构送入燃烧室内燃烧,燃烧的热量通过换热管和换热片将热量传导到热风管将冷风加热;生物质燃料还是一种清洁环保的燃料,生物质进料机构具有自动控制投料量,能达到较理想的燃烧比。
14.本发明生物质热风炉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包括生物质进料机构、助燃风机、引烟机、主风机、燃烧室、热交换室、燃烧室与热交换室连接箱体、热交换室的连接箱体、热回收箱体,燃烧室炉体中间焊接热交换管,炉体外焊接换热片;热换室中间焊接热交换管,炉体外焊接换热片;燃烧室与热交换室通过连接箱体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烟道和热风道。热风道外面是预热风道可将冷风预加热,使热量得到充分的转化利用。生物质燃料通过进料机构送入燃烧室内燃烧,燃烧的热量通过换热管和换热片将热量传导到热风管将冷风加热。生物质燃料还是一种清洁环保的燃料,生物质进料机构具有自动控制投料量,能达到较理想的燃烧比。
附图说明
15.图1生物质热风炉主视图;
16.图2生物质热风炉左视图;
17.图3-图4是生物质燃烧室主视图和俯视图;
18.图5-图6是热交换室a主视图和俯视图;
19.图7-图8是上链接箱体(热交换连接箱体a)主视图和侧视图;
20.图9-图10是上链接箱体(热交换连接箱体b)主视图和侧视图;
21.图11-图12是热交换连接箱体c主视图和俯视图;
22.图13是热交换室b主视图。
23.其中:热风出风口1,生物质燃烧室2,热交换连接箱体a3,热交换室a4,热交换连接箱体b5,热交换室b6,连接风管7,主风机8,生物质进料机构9,助燃风管10,引烟机11,热交换连接箱体c12,主体箱架13,
24.下锥体21,上圆筒22,热交换管23,热热交换片24,上封板25,圆筒31,法兰32,热交换片33,矩形箱体34,圆筒41,热交换管42,热交换片43,上封板44,圆筒51,法兰52,热交换片53,矩形箱体54,圆筒61,热交换管62,热交换片63,上封板64,出烟管65,法兰盘66。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热风炉,如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该热风炉包括热风出风口1、生物质燃烧室2、热交换连接箱体a3、热交换室a4、热交换连接箱体b5、热交换室b6、连接风管7、主风机8、生物质进料机构9、助燃风管10、引烟机11、热交换连接箱体c12、主体箱架13,热风出风口1、连接风管7、主风机8、生物质进料机构9分别位于主体箱架13的外侧面,连接风管7与主风机8连通,助燃风管10对应于主体箱架13的底部,生物质燃烧室2经热交换连接箱体a3与热交换室a4形成连通,相邻热交换室a4的底部以及热交换室a4与热交换室b6的底部设置交换连接箱体c12。
27.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如图3-图4所示,生物质燃烧室2包括下锥体21、上圆筒22、热交换管23、热热交换片24、上封板25,该燃烧室中部开6个孔并焊接热交换管23,上圆筒22外焊接热热交换片24。
28.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如图5-图6所示,热交换室a4包括圆筒41、热交换管42、热交换片43、上封板44,该交换室中部开孔并焊接热交换管42,热交换片43焊接在圆筒41外。
29.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如图7-图8所示,热交换连接箱体a3包括圆筒31、法兰32、热交换片33、矩形箱体34,以上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30.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如图9-图10所示,热交换连接箱体b5包括圆筒51、法兰52、热交换片53、矩形箱体54,以上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31.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如图11-图12所示,热交换连接箱体c12包括圆矩形箱体121、矩形清灰口122,以上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32.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如图13所示,热交换室b6包括圆筒61、热交换管62、热交换片63、上封板64、出烟管65、法兰盘66,以上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33.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生物质燃烧室2与生物质送料机构9通过法兰连接一起,通过送料机构按设定要求向燃烧炉提供生物质燃料。
34.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连接管7与主风机8和主箱架13连接在一起,主风机通过连接管将主箱架内的余热将冷风预加热送入热交换室。
35.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生物质燃烧室2与热交换室a4通过连接箱体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烟道和热风道。热风道外面是预热风道可将冷风预加热,使热量得到充分的转化利用;生物质燃料通过进料机构送入燃烧室内燃烧,燃烧的热量通过换热管和换热片将热量传导到热风管将冷风加热;生物质燃料还是一种清洁环保的燃料,生物质进料机构具有自动控制投料量,能达到较理想的燃烧比。
36.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生物质燃烧室2底部与主箱架13底板焊接成一体,燃烧室2顶部通过热交换箱体3与热交换室4连接起。
37.本发明所述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热交换室4顶部通过热交换箱体5连接起,热交换室4底部通过热交换箱体12连接起。
38.本发明所述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热交换室4底部通过热交换箱体12与热交换室6底部连接起。
39.本发明所述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实施时,生物质送料机构9与燃烧室2通过法兰连接一起。
40.本发明的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能源的热风炉,利用本发明热风炉炉体外的余热对冷风进行预加热,使热量得到充分的转化利用。生物质进料机构具有自动控制投料量,能达到较理想的燃烧比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4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