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8063发布日期:2023-06-03 14:1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及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1、板式热交换器是热交换装置中换热效率比较高的一种,由于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等特点广泛用于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板式热交换器主要由换热板层叠组成,相邻换热板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两种介质交替通过相邻的通道,一般用于两种介质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介质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传统技术中,板式热交换器在面对多种介质,如三种介质换热需求时,可以实现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或第三介质换热,以及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及第三介质同时换热。中国专利cn204268936u中公开了一种多介质板式换热器,通过设计中间隔片将前外挡板、波纹挡片和后外挡板分成两个相连通的换热单元,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进行热交换后再与第三种介质进行热交换,并保留了两种介质的对角逆向设置,形成相互交叉的换热流道,这种换热器可以实现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或第三介质进行热交换,但是三种介质任意进行两两换热则难以实现,且换热板层数固定,当其中的某种介质需求过剩时,无法自由调整换热板层数,造成重量过大及成本上的浪费。

2、鉴于上述问题,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式热交换器在面对三种介质进行换热时,无法实现三种介质任意进行两两换热,换热板层数固定,无法根据换热需求进行调整,造成重量过大及成本上浪费的问题。

2、针对上述,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安装板、换热板及上盖板,安装板设置有两个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换热板叠置于安装板,换热板成对布置有第一介质通孔,第二介质通孔及第三介质通孔,用于介质进行热交换;上盖板覆盖于换热板顶部,设置有第二介质通孔及两个第三介质通孔;其中,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于换热板呈对角布置,第三介质通孔在换热板中相对布置于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之间,使得通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及第三介质至少两者交叉换热。

3、可选的,安装板的第一介质通孔与换热板的第一介质通孔相对应,上盖板的第三介质通孔与换热板的第三介质通孔相对应;安装板的第二介质通孔与上盖板的第二介质通孔呈对角排布,且安装板的第二介质通孔及上盖板的第二介质通孔与换热板的第二介质通孔相对应。

4、可选的,换热板包括第一换热板、第二换热板及第三换热板,第一换热板、第二换热板及第三换热板中至少两者交叉排布。

5、可选的,第一换热板中,第一介质通孔为平面通孔,第二介质通孔及第三介质通孔设置有环状凸起部,其中第三介质通孔的环状凸起部的直径大于第二介质凸起的直径。

6、可选的,第二换热板中,第二介质通孔为平面通孔,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三介质通孔设置有环状凸起部,其中第一介质通孔的环状凸起部的直径大于第三介质凸起的直径。

7、可选的,第三换热板中,第三介质通孔为平面通孔,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设置有环状凸起部,其中第二介质通孔的环状凸起部的直径大于第一介质环状凸起部的直径。

8、可选的,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密封片,与环状凸起部相适配,用于密封介质通孔,以适配不同介质的换热需求。

9、可选的,第一介质通孔连通,构成第一通路,以供第一介质流通;第二介质通孔连通,构成第二通路,以供第二介质流通;第三介质通孔连通,构成第三通路,以供第三介质流通。

10、可选的,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及第三通路中至少两者交错排布,以适配不同介质的换热需求。

1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板式热交换器。

12、综上,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及汽车的有益效果有:

13、通过板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使得三种介质于板式热交换器中,可以任意两者实现互相换热。换热板叠置于安装板,换热板成对布置的第一介质通孔,第二介质通孔及第三介质通孔各自形成三种介质通路,以供三种介质进行流通换热;通过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于换热板呈对角布置,第三介质通孔相对布置于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之间,使得三种介质通路形成互相交错,当三种介质流通于换热板时,其中任意两种介质均可实现互相换热,同时三种介质通孔的设计使得换热板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换热需求进行调整,以减少换热板层数上浪费,从而减少重量及成本浪费。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安装板、换热板及上盖板,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第一介质通孔与所述换热板的第一介质通孔相对应,所述上盖板的第三介质通孔与所述换热板的第三介质通孔相对应;所述安装板的第二介质通孔与所述上盖板的第二介质通孔呈对角排布,且所述安装板的第二介质通孔及所述上盖板的第二介质通孔与所述换热板的第二介质通孔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第一换热板、第二换热板及第三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板及所述第三换热板中至少两者交叉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中,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为平面通孔,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及所述第三介质通孔设置有环状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三介质通孔的环状凸起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凸起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板中,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为平面通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及所述第三介质通孔设置有环状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一介质通孔的环状凸起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介质凸起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板中,所述第三介质通孔为平面通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及所述第二介质通孔设置有环状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二介质通孔的环状凸起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环状凸起部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密封片,与所述环状凸起部相适配,用于密封介质通孔,以适配不同介质的换热需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连通,构成第一通路,以供第一介质流通;所述第二介质通孔连通,构成第二通路,以供第二介质流通;所述第三介质通孔连通,构成第三通路,以供第三介质流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二通路及所述第三通路中至少两者交错排布,以适配不同介质的换热需求。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板式热交换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及汽车,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安装板、换热板及上盖板,安装板设置有两个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换热板叠置于安装板,换热板成对布置有第一介质通孔,第二介质通孔及第三介质通孔;上盖板覆盖于换热板顶部,设置有第二介质通孔及两个第三介质通孔;其中,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于换热板呈对角布置,第三介质通孔在换热板中相对布置于第一介质通孔及第二介质通孔之间,使得通入板式热交换器的三种介质至少两者交叉换热。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及汽车,使得三种介质通入板式热交换器时,任意两种介质之间可以进行交叉换热,换热板层数可以根据换热需求调整,以降低成本,减少换热板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陈沙沙,姚林,张志军,徐大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