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7796发布日期:2023-03-04 04:0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发展,数据机房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机房是由许多电子及机电设施组成的。这些设备中,使用了大量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而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过高的热量会对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亟需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3.其中,中国专利cn211650559u公开了一种数据机房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数据机房室,数据机房室的一侧设有居住室,数据机房室上连接有吸风轮,吸风轮上连接有余热回收机构,其能够回收数据机房中产生的余热,并将其加以利用,提高了余热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能耗。
4.余热回收装置通常通过气体与气体或者气体与液体等方式,进行换热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余热回收装置在通过气体与液体进行换热的时候,不能做到气体与液体的充分混合,从而使得余热回收装置无法达到最大程度化的换热,进而会造成热转换率低下,造成能源浪费。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余热回收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7.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箱,且过滤箱与换热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过滤箱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气管,过滤箱且位于进气管相邻的一侧设置贯穿设置有过滤网;换热箱内的顶部设置有换热管,且换热管的顶端贯穿换热箱的顶端并与连接管的端部连接,换热管的底端设置有辅助机构。
9.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减缓热气在换热箱内部的换热时间,通过斜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热气的流动速度,增加热气的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换热管的横截面设置为s形结构,且换热管的内部侧壁设置有若干斜板,且斜板的倾斜方向与换热管的进气方向相反。
10.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热气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冷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气的流动带动搅拌叶以转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热气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带动冷水进行搅动,提高换热效率,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换热管的底端的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壳体的侧壁贯穿设置有若干搅拌组件,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曝气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贯穿壳体侧壁的转轴,转轴的圆周侧壁中部且位于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转板;转轴的圆周侧壁两端且位于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搅拌叶。
11.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热气以气泡的形式进行到换热箱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热气
可以与冷水进行充分接触,曝气组件包括贯穿壳体底端的圆管,圆管的圆周侧壁底端设置有若干曝气管,且曝气管的圆周侧壁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曝气口。
12.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换热箱的运行,换热箱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换热箱的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水管,换热箱一端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对数据中心机房产生的热气进行余热回收,不仅能够降低数据中心机房的温度,使得数据中心机房的设备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造成损坏,还能够避免热量的散失,造成能源的浪费。
15.2、通过设置换热管,从而能够减缓热气在换热箱内部的换热时间,通过斜板的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热气的流动速度,增加热气的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16.3、通过设置辅助机构,从而能够使得热气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冷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气的流动带动搅拌叶以转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在曝气口的作用下将热气切割成气泡与冷水充分接触,进而能够使得热气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带动冷水进行搅动,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中换热管的剖视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换热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辅助机构的立体装配图。
23.图中:
24.1、过滤箱;2、换热箱;3、连接管;4、进气管;5、过滤网;6、换热管;601、斜板;7、辅助机构;701、壳体;702、搅拌组件;7021、转轴;7022、转板;7023、搅拌叶;703、曝气组件;7031、圆管;7032、曝气管;7033、曝气口;8、进水管;9、出水管;10、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27.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1,过滤箱1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箱2,且过滤箱1与换热箱2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接,过滤箱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气管4,过滤箱1且位于进气管4
相邻的一侧设置贯穿设置有过滤网5;此外,在具体应用时,上述过滤网5与过滤箱1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换热箱2内的顶部设置有换热管6,且换热管6的顶端贯穿换热箱2的顶端并与连接管3的端部连接,换热管6的底端设置有辅助机构7,换热箱2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8,换热箱2的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水管9,换热箱2一端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10。
28.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对数据中心机房产生的热气进行余热回收,不仅能够降低数据中心机房的温度,使得数据中心机房的设备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造成损坏,还能够避免热量的散失,造成能源的浪费。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换热管6来说,换热管6的横截面设置为s形结构,且换热管6的内部侧壁设置有若干斜板601,且斜板601的倾斜方向与换热管6的进气方向相反。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辅助机构7来说,辅助机构7包括设置在换热管6的底端的壳体701,壳体701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壳体70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若干搅拌组件702,壳体701的底端设置有曝气组件703;搅拌组件702包括贯穿壳体701侧壁的转轴7021,此外,在具体应用时,上述转轴7021与壳体70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转轴7021的圆周侧壁中部且位于壳体70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转板7022;转轴7021的圆周侧壁两端且位于壳体70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搅拌叶7023;曝气组件703包括贯穿壳体701底端的圆管7031,圆管7031的圆周侧壁底端设置有若干曝气管7032,且曝气管7032的圆周侧壁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曝气口7033。
31.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2.在实际应用时,首先,通过进水管8将冷水通入到换热箱2的内部,通过预设的吸风轮将数据中心机房的热气吸出并通过进气管4进入到过滤箱1的内部,然后经过过滤网5将热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掉,然后热气经过连接管3进入到换热管6的内部进行初步换热,然后通过辅助机构7将热气流出与冷水进一步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33.换热管6的工作原理为:当热气进入到换热管6的内部是,通过换热管6的s形设置,能够增加热气的在换热管6内的流动行程,然后在斜板601的作用下,能够减缓热气的流动速度,提高换热效率。
34.辅助机构7的工作原理为:当热气经过换热管6进入到壳体701的内部时,由于气体的流动作用,使得热气带动转板7022以转轴7021为中心进行转动,同时带动搅拌叶7023转动,然后会对换热箱2内部的冷水进行搅动,然后热气接入到圆管7031并进入到曝气管7032的内部,然后通过曝气口7033形成气泡进入到换热箱2的内部与冷水进行充分换热,然后换热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10流出回收。
35.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可以对数据中心机房产生的热气、厨房产生的热气、锅炉烟气等热气进行余热回收,当对上述热气进行回收时,能够充分的对热气进行余热回收,提高换热效率,避免造成能源的浪费。
36.综上,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对数据中心机房产生的热气进行余热回收,不仅能够降低数据中心机房的温度,使得数据中心机房的设备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造成损坏,还能够避免热量的散失,造成能源的浪费;通过设置换热管6,从而能够减缓热气在换热箱2内部的换热时间,通过斜板601的
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热气的流动速度,增加热气的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通过设置辅助机构7,从而能够使得热气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冷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气的流动带动搅拌叶7023以转轴7021为中心进行转动,在曝气口7033的作用下将热气切割成气泡与冷水充分接触,进而能够使得热气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带动冷水进行搅动,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