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1972发布日期:2023-04-20 05:3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即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加热管,具体涉及一种即热体。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的即热体大多使用塑料件端盖和硅胶件等,在热水加热过程中会激发出其本身的异味,对反渗透净水机的水质口感造成不利影响。

2、如中国专利201921987075.8公开一种加热管,其包括导热加热管本体和设于导热加热管本体内的不锈钢空心管,不锈钢空心管的两端设有密封塞,不锈钢空心管和密封塞为完全密封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密封性能,其密封塞通常采用塑料或硅胶材质,这就导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异味,不利于热水饮用水口感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热体,解决经即热体加热后的热水存在异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即热体,包括加热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加热管本体内的扰流管,所述加热管本体和所述扰流管之间形成有过流间隙,所述扰流管的两端分别盖装有进水扰流端盖和出水扰流端盖,所述进水扰流端盖上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出水扰流端盖上设有第二过水孔,所述过流间隙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过水孔和所述第二过水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扰流管内形成空腔,所述进水扰流端盖上还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水孔。

3、本实用新型的即热体,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4、所述进水扰流端盖包括环形的第一盖体和凸设于第一盖体中部的第一端塞,所述第一端塞伸入所述扰流管内与所述扰流管盖装配合,所述第一盖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扰流管的外径,所述第一盖体位于所述扰流管外侧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第一过水孔,所述进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塞;所述出水扰流端盖包括环形的第二盖体和凸设于第二盖体中部的第二端塞,所述第二端塞伸入所述扰流管内与所述扰流管盖装配合,所述第二盖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扰流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盖体位于所述扰流管外侧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第二过水孔。

5、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一端塞之间设有环形的第一翻边,所述扰流管的进水端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限位筋卡紧配合;所述第二盖体和第二端塞之间设有环形的第二翻边,所述扰流管的出水端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限位筋卡紧配合;所述第一翻边和/或所述第二翻边上套设有密封圈。

6、所述扰流管、所述进水扰流端盖以及所述出水扰流端盖均为不锈钢结构件。

7、所述扰流管的外壁设有扰流筋,所述扰流筋与所述加热管本体的内壁抵接。

8、所述扰流管和所述扰流筋均为不锈钢结构件,所述加热管本体通过所述扰流筋向所述扰流管导热。

9、所述加热管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所述进水端盖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出水端盖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端盖和所述出水端盖均为不锈钢结构件。

10、所述进水端盖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设于所述进水端盖上,第一固定件套装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水端盖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设于所述出水端盖上,第二固定件套装在所述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设于所述进水扰流端盖、所述扰流管和所述出水扰流端盖构成的扰流组件的两端,以将所述扰流组件固定于所述加热管本体内。

11、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扰流管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一固定支脚,所述第一固定支脚抵接所述进水扰流端盖并限定所述进水扰流端盖沿轴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扰流管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二固定支脚,所述第二固定支脚抵接所述出水扰流端盖并限定所述出水扰流端盖沿轴向的移动。

12、所述即热体还包括控制所述加热管本体通断电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可自动复位的第一温控开关和可手动复位的第二温控开关,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的感温端均与所述加热管本体的外壁抵接。

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的即热体,通过在加热管本体内设置扰流管,可减小加热管本体的内部空间,使得水沿着过流间隙流动时能够紧贴加热管本体的内壁,可提高水整体加热的均匀性,并提高加热效率;其中,扰流管两端的进水扰流端盖和出水扰流端盖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使得水能够从第一过水孔进入过流间隙,再从第二过水孔流出,防止水流入扰流管内部,促进水紧贴加热管本体的内壁,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15、通过设置进水孔,在进水过程中,水能够通过进水孔进入扰流管内,直至充满扰流管的空腔,水充满空腔之后基本处于静置状态,不影响扰流管另一端的第二过水孔出热水,可防止少量水进入空腔内发生汽化,不利于扰流管使用寿命的延长。

16、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扰流端盖包括环形的第一盖体和凸设于第一盖体中部的第一端塞,所述第一端塞伸入所述扰流管内与所述扰流管盖装配合,所述第一盖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扰流管的外径,所述第一盖体位于所述扰流管外侧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第一过水孔,所述进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塞;所述出水扰流端盖包括环形的第二盖体和凸设于第二盖体中部的第二端塞,所述第二端塞伸入所述扰流管内与所述扰流管盖装配合,所述第二盖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扰流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盖体位于所述扰流管外侧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第二过水孔;通过优化进水扰流端盖的结构,使第一端塞伸入扰流管内,可提升对扰流管的封闭效果;并且第一过水孔设于扰流管的径向外侧,能够对应过流间隙,提高水流动的顺畅性。出水扰流端盖的结构与进水扰流端盖相似,在此不再描述。

17、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一端塞之间设有环形的第一翻边,所述扰流管的进水端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限位筋卡紧配合;所述第二盖体和第二端塞之间设有环形的第二翻边,所述扰流管的出水端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限位筋卡紧配合;由此,第一翻边与第一限位筋配合可提高进水扰流端盖与扰流管的卡紧安装效果,第一限位筋还可一定程度上限制进水扰流端盖沿周向的转动,从而提高水流动稳定性;第二翻边与第二限位筋配合的效果同上,在此不再描述。

18、所述第一翻边和/或所述第二翻边上套设有密封圈;通过进一步设置密封圈,可提高进水扰流端盖/进水扰流端盖对扰流管端部开口的封闭效果,可防止水进入扰流管内。

19、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扰流管、所述进水扰流端盖以及所述出水扰流端盖均为不锈钢结构件;采用不锈钢件,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异味,保证了热水饮用水的水质口感。

20、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扰流管的外壁设有扰流筋,所述扰流筋与所述加热管本体的内壁抵接;通过设置扰流筋,可使过流间隙空间内形成一定形状,有利于延长水的流动路径,增加水与加热管本体的内壁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21、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扰流管和所述扰流筋均为不锈钢结构件,所述加热管本体通过所述扰流筋向所述扰流管导热;由此,加热管本体和扰流管可形成对水双重加热,可进一步提升加热效果。

22、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管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所述进水端盖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出水端盖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端盖和所述出水端盖均为不锈钢结构件;由于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使用不锈钢结构件,可防止水流过时因结构件自身产生异味(加热导致激发异味)而导致水质口感下降,确保了饮用水的质量。

23、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进水端盖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设于所述进水端盖上,第一固定件套装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水端盖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设于所述出水端盖上,第二固定件套装在所述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设于所述进水扰流端盖、所述扰流管和所述出水扰流端盖构成的扰流组件的两端,以将所述扰流组件固定于所述加热管本体内;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提高扰流组件的固定效果,防止水压较大时冲击扰流组件导致其晃动或移动,确保了水流动的稳定性。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扰流管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一固定支脚,所述第一固定支脚抵接所述进水扰流端盖并限定所述进水扰流端盖沿轴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扰流管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二固定支脚,所述第二固定支脚抵接所述出水扰流端盖并限定所述出水扰流端盖沿轴向的移动;两端的第一固定支脚和第二固定支脚能够将扰流组件压紧在中间,可提高固定稳定性和可靠性。

25、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即热体还包括控制所述加热管本体通断电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可自动复位的第一温控开关和可手动复位的第二温控开关,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的感温端均与所述加热管本体的外壁抵接;通过设置两种不同控制方式的温控开关,可提高温控可靠性,如当第一温控开关失效无法使即热体断电时,此时可通过第二温控开关进行断电操作,可避免发生危险,提高使用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